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从2010年的巴基斯坦核电援助项目,到2013年的英国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 C)核电项目再到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项目;从1982年引进国外技术建设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到2014年4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首次亮相;在经历了昔日的"拜师学艺"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内功"之后,中国核电正在一步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核电"走出去"正成为一张绚丽的名片。化石能源使用的负作用已成为地球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7,(4)
<正>"我国核电站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日前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表示,"核电行业对核电安全的敬畏和守护,是国家坚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基础和底气。"贺禹指出,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核安全重于泰山,我国核电具有后发优势,固有安全性更高,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通过持续的安全改进、系统的自主创新、完善的安全管理,我国核电企业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以中广核为例,核电运营业绩保持在世界先进水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6,(10)
正这个夏天,来自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张永超成为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第50万名参观者。在大亚湾畔,张永超和一些公众参观者与往日"神秘"的核电基地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自1987年8月7日中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核电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为了让公众对核电有一个科学的认知,中广核从核与辐射信息公开、常态化新闻发布、大规模公众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5,(11)
<正>英国时间10月21日下午,中国最大的核电运营商、全球最大的核电建造商中国广核集团和全球最大的核电运营商之一法国电力集团(EDF)在伦敦正式签订了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根据该协议,由中广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将与EDF共同投资兴建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HPC项目),并共同推进塞兹韦尔C(SZC项目)和布拉德韦尔B(BRB项目)两大后续核电项目,其中布拉德韦尔B项目拟采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8月7日,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第四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活动在中广核大亚湾、台山、阳江、宁德、红沿河、防城港等核电基地联动举行,本届活动以"看核电现场,品核电文化"为主题,近千名公众代表参与了各大核电基地组织的深度体验与互动交流活动。在活动主会场——大亚湾核电基地,中广核举  相似文献   

6.
湾湾 《环境》2019,(11)
<正>1989年,为培养核电运行和管理人才,大亚湾核电站派出了110多名工程师前往法国学习,他们被称为"黄金人"。今年恰逢"黄金人"项目开展30周年,以此为契机,同时展示中法核能合作的巨大成就,展现我国核电发展的开放、共赢的国际形象,进一步促进中法核能合作、促进中法文明交流与经贸合作,中广核"黄金人"30周年暨中法核能企业合作发展论坛于10月16日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  相似文献   

7.
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中广核积极依托在建核电项目,践行生态核电发展理念。中广核惠州核电、苍南核电坚持以最低的自然环境影响度、最少的资源占用度和最佳的社会和谐度,推动核电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打造生态核电新篇章。《中庸》有言:"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相似文献   

8.
正8月7日,一年一度的大亚湾核电基地"8·7公众开放体验日"重磅来袭,作为中广核集团开放日活动的主会场,由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郭承站带领的9位"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走进大亚湾核电基地,近距离体验核电"安全"与"透明",共话"发展生态核电,建设美丽中国"。期间,郭承站、郎永淳、杜少中等9位"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受聘"核电科普大使"。  相似文献   

9.
本期话题: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欧洲民众再次走上街头抗议建设核电站:德国本已延长核电站运营的计划被迫暂停;瑞士第一个站出来声明停止核准核电站;几乎所有的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都在进行安全检查……中国的反应也是自从建设核电站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态度甚至远远超过20多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这一次,中国"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而此前,中国正在研究修订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计划大量增加核电的投入。同时,在日本核电站出现泄漏之后,3月11-17日,与核电相关的上市公司如东方电气、中  相似文献   

10.
《环保科技》2012,(1):8-8
<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强调,不靠牺牲环境和健康换取经济增长。他强调:一、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  相似文献   

11.
核去核从?     
<正>在化石能源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下,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方向。其中核能作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自1951年被人类首次利用后,已成为世界电力供给的主要能源之一。今年3月份在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核安全观",并在访欧期间变身核电"推销员",力推中国核电"走出去"。从大亚湾核电站到英国核电项目,我国核电已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国际核电市场风云变幻,一方法国在大力发展核电,法国电力供应中核电比例占世界第一,一方是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在全球核电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下,"德国弃核是勇气还是无奈",德法核电发展冰火两重天,但"德法核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上的几次核电事故,例如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和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都使核电的增长率急降,影响了核电发展。尤其是日本福岛核事件以后,欧洲的德国、意大利和其他的国家基本上"脱核",法国议会要求核电在电力中的比例从70%降至50%,日本的民众展开"去核"的示威活动……这些都对世界核电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挫折。日本福岛事故后,中国全面叫停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审批。在国务院陆续审核和批准了一系列有关核电的发展规划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你想象中的核电站长什么样?神秘工厂,烟囱林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起来看看核电站周边的环境是怎样的。在核电站周边,呈现出一番核电和周边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生的景象。2021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由于核能具有清洁、低碳、高效的特点,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乐雯 《环境》2024,(1):66-67
<正>“砥砺拼搏年”,拼出事业新天地。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亚湾核电”)的“砥砺拼搏年”。一年来,大亚湾核电坚持稳中求进,夯实核安全根基,抓严抓实抓细安全生产,提升设备可靠性,决胜三十年大修和重大改造,取得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的能源转型和中国核工业能力的由"大"到"强",中国核电"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目光。中国积极推进核电战略,既能优化国内能源结构,实现经济的转型增长,又能为国际的能源改革、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内生的动力。在当前的国际环境,由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是工业生产、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碳粗放式的增长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因此,核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5,(10)
<正>微信摇一摇,创意启动核电科普志愿队;故事分享,"遇见大亚湾"的美好;参与式体验,与核电站亲密接触……8月7日,大亚湾核电基地第三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活动落下帷幕,覆盖周边社区居民、学生、核电家属、媒体等各个群体的100余名核友相约大亚湾,深度对话,参观体验,并组建了核电科普志愿队。本届活动主题是"我是核友,我为核电科普代言",广泛征集到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发展民用核能,21世纪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目前已成为在运核电机组数全球第四、在建核电机组数全球第一的核电大国。"十三五"期间,我国继续推进核电建设,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与此同时,核电也成为国家技术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规  相似文献   

18.
<正>核电是改善大气环境、提供能源支撑和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柱,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推动核电出口,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是"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良好实践,也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探索,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实现能源、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17,(7)
<正>核电,目前是与高铁齐名的两张"国家名片"之一,而中国目前最闪亮的核电品牌"华龙一号"正诞生在广东,并从这里走向世界。以珠江口为圆心的两小时经济圈里,已经集聚了从设计研发、设备制造、性能验证到工程建设、生产运营、人才培养的较为完善的核电产业链,广东已经成为全球核电产业链上的一块高地。  相似文献   

20.
正时下的中国,一边是经济飞速发展,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需要建立环保、核电等民生所需的设施或者工程,一边是这些设施因居民的反对无法落地,其根源是民众日益觉醒的"邻避"意识,是居民不愿意项目修在自己家门口的"邻避"效应(不要建在我家后院)。这已成为中国许多地方面临的困境,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必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