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公众对核电的可接受性是影响核电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美国作为核电强国,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公众沟通经验。调研学习美国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良好实践,对于解决中国核行业当前与公众沟通所遇到的障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美国第三代核电机组AP1000所在的厂址Vogtle核电厂的公众沟通实践进行了研究,总结了Vogtle核电厂公众沟通实践的特点与不同之处,分析了其实践对中国未来核电行业公众沟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峰 《世界环境》2014,(3):31-32
<正>成事,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德国核电的终结脱不开"人和"环节上的失利,而这恰恰是法国"成事"的关键。法国核电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蓬勃的发展,除了政府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拿出前瞻性的决策之外,更与其发展核电注重信息透明化,尽可能打消公众对核电的疑虑,获得公众的谅解、争取公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法国电力公司核电项目的公众策略值得所有核电发展国的借鉴。而其正是基于以下五点来制定公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8月7日,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第四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活动在中广核大亚湾、台山、阳江、宁德、红沿河、防城港等核电基地联动举行,本届活动以"看核电现场,品核电文化"为主题,近千名公众代表参与了各大核电基地组织的深度体验与互动交流活动。在活动主会场——大亚湾核电基地,中广核举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核电成功跻身核电强国之列,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随着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念持续深化,公众参与环保等社会公共事业及维护国家安全的意愿显著提升,使核电公众沟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广大核电工作者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为遵循,肩负起核电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双重使命,针对核电公众沟通与国家安全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公众对核电及核安全的认识、态度和相关行为,分析公众对核能态度的现状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核电营运单位提出建议。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调查985名公众,用SPSS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超过2/3的调查者表示不能了解到或很难了解到核电相关知识;半数以上公众表示对核风险存在焦虑;公众支持国家建设核电站但又不愿意核电站建设在自己的居住地;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居住地对于核能的认知度、焦虑度、信任度、接受度存在显著影响。结论表明,公众对于核风险的焦虑程度比较高,且不同人群对核能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环境》2016,(6)
正近年来,随着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媒体多元化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核电发展面临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国家对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愈加重视,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即使中国核电有着30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许多公众依旧对核  相似文献   

7.
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颁布实施使公共舆论对核电建设的担忧甚至恐惧进一步加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消除公众担忧甚至恐惧的心理,增强公众对核电建设与发展的接受与理解.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6,(10)
正这个夏天,来自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张永超成为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第50万名参观者。在大亚湾畔,张永超和一些公众参观者与往日"神秘"的核电基地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自1987年8月7日中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核电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为了让公众对核电有一个科学的认知,中广核从核与辐射信息公开、常态化新闻发布、大规模公众  相似文献   

9.
《环境》2000,(5)
为了提高公众对核电的认识,进一步激发核电员工热爱、保护和建设核电美好家园。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举办了“99核电新貌”摄影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现大亚湾核电站的新貌。现将部分摄影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0.
<正>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我国主要电力来源之一,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核能事业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涉核项目的公众沟通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核电企业、行业协会、媒体等对涉核公众沟通工作日益重视,也做了大量的涉核公众沟通工作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5,(10)
<正>微信摇一摇,创意启动核电科普志愿队;故事分享,"遇见大亚湾"的美好;参与式体验,与核电站亲密接触……8月7日,大亚湾核电基地第三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活动落下帷幕,覆盖周边社区居民、学生、核电家属、媒体等各个群体的100余名核友相约大亚湾,深度对话,参观体验,并组建了核电科普志愿队。本届活动主题是"我是核友,我为核电科普代言",广泛征集到  相似文献   

12.
正核电是中国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但公众沟通工作严重滞后、部分公众心存疑虑成为核电事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资料调查显示"中国书业科普图书缺席",科普图书市场销售量不足,只占整体图书市场份额的2%,而核电科普图书所占份额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市场上的核科普读物,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形式和内容上良莠不齐,既不能适应社会的数字化、电子化趋势,也不能引起公众阅读的兴趣。笔者认为核科普读物的发展面临以下困境。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07,(1):8-8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2006年12月1日宣布,将向游人开放包括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在内的大亚湾核电基地,以增进公众对核电的认识和理解,普及核电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广核集团(CGN,以下简称"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EDF)合资的新建核电布拉德维尔B(BRB)项目按早期提案,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公众咨询。公众参与是获得英国基础设施建造许可非常重要的一环,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BRB原定工作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项目仍需继续推进。最终,BRB项目团队顺利完成了英国核电项目最为成功的一次初始阶段公众咨询。  相似文献   

15.
核电是清洁能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公众沟通是减少核能神秘性和恐惧性的有效手段,是普及核能知识、增强公众信心的必要过程。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章节专门对公众沟通做出了规定。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核安全公众沟通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核安全公众沟通中尚存在法律执行、政府公信力建设、信息公开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下一步开展核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渐枯竭,以及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核电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能源.到目前,世界上已有400多座核电站在运行.在我国,标志着核电事业起步的秦山核电站,已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成功;现在,由两台装机90万千瓦的进口机组组成的大亚湾核电站也已进入全面调试阶段,计划于明、后两年先后发电.由此看来,核电事业不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今后都会有较大的发展.一、我国发展核电的环境政策从能源需求看,发展核电势在必行.但鉴于发展核电会伴有放射性物质的产生,为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我们对发展核电的环境政策是"积极支持,严格要求."积极支持"就是为开发新能源,大力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福岛核事故在田湾核电站所在地江苏省连云港市开展核风险感知调查。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个风险感知因子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影响度>收益度>信任度>接受度>了解度。公众对核电信息了解较少,电视和网络是公众获取核电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影响公众核风险感知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等。对福岛核事故关注度不同的人群在了解度和影响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关注度高的公众对这2个风险感知因子的感知程度均较高,而高、低关注度的两类人群在信任度、收益度和接受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8月7日,一年一度的大亚湾核电基地"8·7公众开放体验日"重磅来袭,作为中广核集团开放日活动的主会场,由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郭承站带领的9位"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走进大亚湾核电基地,近距离体验核电"安全"与"透明",共话"发展生态核电,建设美丽中国"。期间,郭承站、郎永淳、杜少中等9位"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受聘"核电科普大使"。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要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核电作为一种优质清洁能源,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然而,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大幅降低,甚至谈"核"色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核电事业发展。近年来,我国积极出台《核安全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和保障核电站的安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浙江省核电中低放射性废物的不断产生和累积,迫切需要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结合当前国家对核电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政策、国内外相应处置场选址经验,研究了选址中除技术问题外应注意的内容,提出了浙江省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在补偿机制、公众沟通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