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核电是清洁能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公众沟通是减少核能神秘性和恐惧性的有效手段,是普及核能知识、增强公众信心的必要过程。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章节专门对公众沟通做出了规定。本文总结分析了我国核安全公众沟通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核安全公众沟通中尚存在法律执行、政府公信力建设、信息公开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下一步开展核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我国主要电力来源之一,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核能事业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涉核项目的公众沟通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核电企业、行业协会、媒体等对涉核公众沟通工作日益重视,也做了大量的涉核公众沟通工作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人类科技进步的重大成果,核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清洁高效的电力。核电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更有赖于公众的接受。当下,对核电行业而言,公众沟通已成为必须重视和谋划的关键命题。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政府在涉核项目决策过程中逐渐把社会公众的态度置于更高层次,公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核电成功跻身核电强国之列,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随着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念持续深化,公众参与环保等社会公共事业及维护国家安全的意愿显著提升,使核电公众沟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广大核电工作者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为遵循,肩负起核电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双重使命,针对核电公众沟通与国家安全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核电已发展30余年,核电行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2018年6月,在建核电机组18座,运行核电机组38座,中国核电事业实现了自主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核安全文化是中国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安全文化对于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核电行业始终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核电核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对我国核电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核电厂厂址选择与评价中的人口分布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核电选址中的有关规定,介绍了国外核电厂周边人口分布的相关实践,阐释了我国相关法规制定与执行中的相关考虑,并提出了对我国核电厂址选择与评价中与人口分布相关因素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敏 《环境保护》2008,(2):69-72
在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压力下,发展核电事业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有效手段.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核电发展规划和核能安全法律规范.核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但是核电厂因为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可能威胁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应当尽早预见和解决核电厂的环境和安全问题.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是核电厂许可阶段的首要考虑因素.1989年美国修改了核电厂行政许可制度内容,本文拟对该修改作简要介绍,并探讨美国核电厂行政许可制度中值得借鉴的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8.
新建核电站风险信息沟通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桂珍  吕永龙 《环境科学》2013,34(3):1218-1224
随着我国近年核电产业的迅速扩张,核风险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甚至争议的热点.核风险沟通是核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及恢复的关键要素,对核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对如何与核电站周边风险群体进行有效沟通还知之甚少.为弥补这个缺憾,作者走访了山东海阳在建核电站相关管理人员并对周边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核电发展的态度.文章描述了风险沟通的基本框架,意识到公众信任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结果发现我国核能发展决策是由政府部门、核能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的"铁三角"主导的,受访者获取核信息的最主要途径是媒体,相对于其它渠道,超过51%的公众更相信政府发布的信息,更多受访者不愿意接受核风险和反对在当地建设核电站.最后提出了有效风险沟通的基本原则.研究结论对未来核电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利益相关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积极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核能,是新时代中国建设美丽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及能源革命的重要任务。新时代核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认识新时期中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面临的形势、挑战、任务和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公众科学理性认识中国核安全状况,构建核能行业公众沟通工作新格局,协力共创核能  相似文献   

10.
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后,引发了新一轮的恐核及反核浪潮。由于公众对核电站的认识有限,对核电站的事故后果异常恐惧,出现谈"核"色变的现象。然而,世界及中国的发展对能源十分急需,发展能持续供电的核能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核电的发展得到公众的支持,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核电站的发展与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核电是中国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但公众沟通工作严重滞后、部分公众心存疑虑成为核电事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资料调查显示"中国书业科普图书缺席",科普图书市场销售量不足,只占整体图书市场份额的2%,而核电科普图书所占份额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市场上的核科普读物,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形式和内容上良莠不齐,既不能适应社会的数字化、电子化趋势,也不能引起公众阅读的兴趣。笔者认为核科普读物的发展面临以下困境。  相似文献   

12.
正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1年重点工作里提到:"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用"积极"的字眼来形容核电发展工作安排。核电再次成为热点进入公众视野,运行核电厂对环境的辐射影响及中国的防控措施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张凡  王威 《环境保护》2022,(11):52-55
核电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的清洁能源,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巨大的市场潜力。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实施,将环境友好理念融入核电发展迫在眉睫。本研究从总图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环境友好型核电厂的特点,分析已建核电厂存在的用地问题,按照环境友好型核电厂的要求,从厂址选择阶段和厂区规划阶段出发,提出标准化、可实施的环境友好型核电厂节地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核电快速发展期的到来,政府和公众越来越重视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本文介绍了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建设的要求,讨论了监督性监测系统在选址阶段、建设阶段容易忽视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应重视系统常规和应急监测的兼顾性、重视与原有数据汇总中心接入的有效性和重视软件建设的同步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6,(10)
正这个夏天,来自重庆大学的研究生张永超成为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第50万名参观者。在大亚湾畔,张永超和一些公众参观者与往日"神秘"的核电基地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自1987年8月7日中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开工建设,核电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为了让公众对核电有一个科学的认知,中广核从核与辐射信息公开、常态化新闻发布、大规模公众  相似文献   

16.
Mississippi河是美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约占美国领土面积的40%,流域内人口占美国人口的37%,沿岸分布了数十个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Mississippi河及其支流的地表水、地下水为流域内居民的饮用水源。该流域也是美国重要的工农业和能源生产基地,对用电量的需求较高。现美国Mississippi河流域内共运行21座核电厂32台机组。通过严格控制液体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管理和环境辐射监测表明,这些核电厂运行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公众的辐射影响是非常小的。通过调研美国核管会(NRC)对流域内申请延寿核电厂的环境影响影响意见书,表明美国认可这些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的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小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浙江省核电中低放射性废物的不断产生和累积,迫切需要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结合当前国家对核电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政策、国内外相应处置场选址经验,研究了选址中除技术问题外应注意的内容,提出了浙江省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在补偿机制、公众沟通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8月7日,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第四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活动在中广核大亚湾、台山、阳江、宁德、红沿河、防城港等核电基地联动举行,本届活动以"看核电现场,品核电文化"为主题,近千名公众代表参与了各大核电基地组织的深度体验与互动交流活动。在活动主会场——大亚湾核电基地,中广核举  相似文献   

19.
我国滨海核电项目已发生多起海洋生物暴发导致取水系统异常的事件。当前核电厂建设前期海洋生物调查与评价缺乏对致灾海洋生物的针对性。本文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致灾海洋生物与核电厂冷源安全的现场工作反馈,分析了现有核电项目建设前期海洋生物调查工作的不足,提出了调查方案的优化措施,以尝试增强海洋生物调查、筛选评价与核电厂冷源安全纵深防御体系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广核集团(CGN,以下简称"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EDF)合资的新建核电布拉德维尔B(BRB)项目按早期提案,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公众咨询。公众参与是获得英国基础设施建造许可非常重要的一环,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BRB原定工作计划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项目仍需继续推进。最终,BRB项目团队顺利完成了英国核电项目最为成功的一次初始阶段公众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