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1.4%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年初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至"十二五"末,争取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1.4%.  相似文献   

2.
能源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战略安全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费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化石能源的逐渐耗尽,可再生能源将逐渐代替传统能源成为主体.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战略安全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费在整个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化石能源的逐渐耗尽,可再生能源将运渐代替传统能源成为主体。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十二五"能源发展改革工作圆满收官,为全面开创"十三五"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能源发展思路方式有创新、有实效。在发挥好能源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方面作了大量创新性工作。能源领域有效投资大幅增长,新型能源消费业态蓬勃发展,能源对外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能源结构调整有力度、有进展。扎实做好煤炭清洁利用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替代化石能  相似文献   

5.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现状,指出非化石能源发电发展存在的发电技术、并网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建议建立完善促进非化石能源消纳的政策体系和责任体系、通过政策干预合理布局逐步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分布、不断完善非化石能源发电行业科学发展经济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电侧及电网输送双方技术发展,以实现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长期以来,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供给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能源体系结构也存在诸多风险和问题,如能源紧缺、对外依存度高,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已不再适应当前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此,亟需创新和完善能源发展理念、供需模式、技术选择和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改进能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自底向上的能源需求预测模型体系,对新常态下的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总量及结构开展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十三五"及2021~2030年期间,我国经济增速总体呈"倾角向下"的L型特征;能源需求增速逐步放缓,预计2020年和2030年需求总量分别为48.5~49.6亿、54.3~58.2亿吨标煤;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和居民部门成为拉动能源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转型情景下,通过消费侧推进节能优先战略,供给侧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能够顺利实现"十三五"及中长期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和碳强度下降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1月9日,国家能源局在APEC会议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谭荣尧表示,未来我国将大力推进f^源节约,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国家能源局提出未来我国能源领域七项重点工作,包括大力推进能源节约方式,清洁高效开发利用能源.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和  相似文献   

10.
李辉  庞博  朱法华  孙雪丽  徐静馨  王圣 《环境科学》2022,43(11):5294-5304
选取202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累积占比达80%的前23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一次能源清洁化率、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率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率角度对其能源消费结构进行对比研究,从单位GDP能耗、人均能耗和单位国土面积能耗角度,结合产业结构和分部门能源消费构成,对其能源消费强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各国在社会经济运行与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费模式,提出能源消费自然碳汇承载负荷比概念,指出我国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能源消费模式转型面临的优势与挑战.结果表明,我国一次能源清洁化率、发电用能占比、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率和电能占终端能耗比分别达到15.90%、53.48%、37.51%和26.54%,均在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家中处于前列,已经架构起良好的能源集约化和清洁化利用结构基础;非工农业能源消费占比尤其是仅为14.09%的交通能源占比在主要能源消费国中最低,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对优势的绿色低碳能源消费模式;基于产业结构优化潜在的总体能源生产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相对较短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期对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规模提出了巨大挑战,碳排放约束下的国际形势对我国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降碳目标也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1.
1月10日从全国能源经济工作会议获悉,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41亿吨标煤左右,"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建立有效合理控制能源总量的倒逼机制,未来将研究开征化石能源消费税,并实现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3,(8)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的消费大体上占70% ~ 80%,致使我国在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为此,国家层面正在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如核电、水电、风电等等.在《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中更明确了我国未来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近期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也进一步表示:"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不会改变,将进一步完善核电发展规划,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核电."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工程院有关研究报告认为,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2020年前为能源结构优化期,到2020年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争取达到6:2.5:1.5。2020年前为能源结构优化期,主要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利用集中度,到2020年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争取达到6:2.5:1.5。2020年到2030年间为能源领域变革  相似文献   

14.
产油微生物及其发酵原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正面临着传统化石能源减少、环境恶化的挑战,寻求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替代资源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物能源因其可再生、环境友好、性能优良,可直接替代化石能源而备受关注。结合国内外产油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从产油微生物的种类、作用机理以及发酵过程可利用的原料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何则  周彦楠  刘毅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1):2696-2707
面向2050年世界能源发展形势与中国发展实际,推进能源转型与保障油气供给是关乎国家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前瞻性问题。考虑能源转型这一关键前提,基于重点行业部门的政策情景模拟了中国能源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中国油气消费需求及其对外依存情况。结果显示:(1)若实行积极的部门能源转型政策,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在较大幅度上低于参照情景,并有望在2040年达到峰值,其峰值在5755~7000 mtce之间。具体来看,煤炭消费可在2030年前达峰,石油消费在两种转型情景下均将在2040年达到峰值,而天然气仅在加速转型情景下可于2035年实现消费达峰。(2)从推进能源结构转型角度看,在转型情景下中国2050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21%,在加速转型情景下到205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不足10%;无论是在转型情景下还是加速转型情景下,到2050年油气消费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0%;若推行更加积极的转型政策,在加速转型情景下中国到 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超越化石能源。(3)高需求低产出将导致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在中长期内处于较高水平,因而,在2050年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仍不可忽视油气供给稳定性。研究可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与能源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国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建立一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对我国2020年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影响力进行了核算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影响力显著,直接碳排放强度位居全行业第一,是创造单位价值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完全碳排放量位居全行业第三、制造业第一;间接碳排放量占比较低。化石能源加工业对化石能源采掘业和电力供应业的碳排放拉动量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出口贸易对化石能源加工业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亚洲国家的拉动作用显著。本文进一步提出,应充分发挥化石能源加工业的引导作用,转变能源利用方式,有效降低各行业化石能源利用过程的直接碳排放强度,减少碳排量高、附加值低的化石能源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1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2):F0002-F0002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利马气候大会上表示,中国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立"红线管控"制度。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未来将从六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目标责任。把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强化指标约束,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强化能源资源节约,提高利用效率。加快碳交易和节能量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19.
因担心"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而遭到地方抵制的能源消费总量方案终于即将上报,在努力控制总量的同时调整结构将成为两大核心内容。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昨日参加第十五届科博会2012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时表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方案已获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通过,准备报国务院审批,我国将进行实行"能耗总量"和"能源强度"双控制的措施。能源消费总量指的是全社会的能源消耗总量,能源消费强度指的是单位GDP能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方案明确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由于我国煤炭占能源结构70%以上,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53~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消耗能值相等的原则,计算了中国化石能源能值消耗量及农作物残余物可替代能值量.结果表明,建国初期,化石能源资产消耗的能值量基本可以用农作物残余物来替代;随着化石能源消耗量的与日俱增,化石能源能值消耗与农作物残余物可补偿能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2007年,我国农作物残余物可替代能值量仅为化石能源能值消耗量的10.35%.对生物质能替代可减少的环境价值损失估算可知:1990~2007年,由于生物质能替代可以减少因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治理费用773.91亿元;减少因能源消费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价值损失11311.76亿元,其中由于减少SO2排放而减少的环境经济损失量占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量的56.93%,减少NOx和灰分排放分别占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量的33.13%和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