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O3/H2O2协同氧化处理木薯酒精废水,主要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p H值、H2O2投加量、H2O2投加方式对木薯酒精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3/H2O2协同氧化木薯酒精废水的最佳运行参数为:反应时间为40 min,初始p H为4,H2O2投加量为60 mg/L,平均分4次进行投加,臭氧投加量为197.5mg/L。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废水中ρ(COD)由147.3 mg/L降低至37.2 mg/L,去除率为74.7%,UV254由1.789降低至0.079,去除率为95.6%,O3/H2O2协同氧化能够有效实现木薯酒精废水的深度处理,出水调节p H后主要指标均达到GB 27631—2011《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直接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UV/O3/Fe2+工艺去除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混凝出水中的COD,考察O3加入量、初始溶液p H、催化剂投加量、紫外光强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O3氧化体系中UV和催化剂Fe2+的引入有利于浓缩液中有机物的降解。在臭氧加入量为1.3 g/h·L,Fe2+的投加量为80 mg/L,p H为3.0,紫外光强度为36W,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UV/O3/Fe2+体系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可达79.96%,比单独的O3体系、UV/O3体系、O3/Fe2+体系分别提高44.43%、35.9%、18.75%。  相似文献   

3.
含硫底物种类与浓度对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材料,探究不同含硫底物及其浓度对污泥重金属生物沥滤的效果影响,通过添加单一底物(S0、Fe SO4、Na2S2O3、Fe S和Fe S2)、两种底物配合(S0+Fe SO4、S0+Na2S2O3、S0+Fe S、S0+Fe S2)进行沥滤实验。结果表明:除Fe S和Fe S2外,投加单一底物的沥滤体系中p H都呈下降趋势,沥滤持续5 d后p H值降至1.8左右,污泥中Zn、Pb、Ni、Cr和Cu等重金属去除率高,底物投加量为8~10 g/L(以S计);投加复合底物时,最佳投加方式为S0+Fe SO4,投加量为8 g/L,此时污泥体系酸化速度快,污泥中重金属Zn、Pb、Ni、Cr、Cu去除率分别达95.41%、89.48%、86.45%、84.51%和94.33%。  相似文献   

4.
Cu2+能够促进Fenton反应,Ni2+与Cu2+均为第一系的过渡金属。采用Fenton/絮凝法处理含镍(Ni2+)及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废水,考察Ni2+浓度对Fenton反应的影响,以及该体系下Fenton反应时间、n(H2O2)/n(Fe2+)、H2O2初始浓度、絮凝剂Ca(OH)2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对DMP、COD及Ni2+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废水沉淀物的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探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试验的最佳参数为:n(H2O2)/n(Fe2+)=4∶1,H2O2初始浓度为200 mg/L,絮凝剂Ca(OH)2投加量为475 mg/L,助凝剂PAM投加量为1.0 mg/L;此时,DMP、COD及Ni2+去除率分别为100%、65.80%及99.08%,出水中Ni2+浓度为0.10 mg/L,远优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KMn O4氧化Mn SO4的方法制备新生态二氧化锰,利用在线投加的方式研究了新生态二氧化锰强化混凝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效果,评价了新生态二氧化锰的形态、投加量、p H值、投加方式、投加顺序等因素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硫酸铝的加量为2 mg/L,加入10 mg/L的新生态二氧化锰强化混凝,UV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由未加入新生态二氧化锰时的9.2%和2.5%提高至55.0%和38.9%。正交试验表明p H值对混凝效果影响最显著,新生态二氧化锰投加量、慢速搅拌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均较小;在p H为4.0,水中总固体颗粒物含量为20 mg/L,新生态二氧化锰加量为10 mg/L,慢搅40 min时,UV254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1.2%和61.2%。说明新生态二氧化锰对于混凝去除水中的腐殖酸具有强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Fe2O3/γ-Al2O3为催化剂的非均相催化氧化体系处理活性艳蓝KN-R。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和Fe2O3/γ-Al2O3投加量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初始浓度为200mg/L时,在温度150℃、压力0.5MPa、H2O233mg/L、pH=6,反应时间1h,Fe2O3/γ-Al2O3投加量为8g/L的最佳条件下,活性艳蓝KN-R色度几乎完全去除,TOC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5.6%和82.5%。  相似文献   

7.
混凝-Fenton法预处理模拟电脱盐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斌  周觅  莫建松 《环境工程》2010,28(6):31-35
采用混凝-Fenton法对模拟电脱盐废水进行预处理,筛选出最佳混凝和氧化条件。结果表明:FeSO4.7H2O和聚丙烯酰胺投加量分别为1000 mg/L和7 mg/L,Fenton反应初始pH值为7,H2O2投加量为0.06 mL/mL(分两次投加),n(H2O2)∶n(Fe2+)=10∶1,反应2 h的条件下,经此法处理后硫化物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9%和90%以上,废水中较低浓度的Fe3+和Mn2+有利于Fenton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王昶  张宗鹏  曾明 《环境工程》2015,33(12):49-53
采用均相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对苯甲酸废水进行降解,考察了p H值、H2O2投加量、Fe~(2+)的用量、苯甲酸溶液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苯甲酸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最佳初始pH=3,H_2O_2最佳的经济投加量(Qth)为12.3 mmol/L,Fe~(2+)最佳投加量为0.41 mmol/L(即c(H_2O_2)∶c(Fe~(2+))=30∶1);经60 min反应后,100 mg/L苯甲酸基本可完全去除,TOC去除率也可达41.9%以上;当苯甲酸浓度为200 mg/L时,TOC去除率最大,可达45.4%;当苯甲酸浓度高于200 mg/L时,可以采取分批投加H_2O_2的方式以获得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芬顿(Fenton)-混凝法对于印染企业废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中苯胺类化合物在化学需氧量(COD)达标前提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芬顿-混凝法适用于该印染废水尾水中COD与苯胺类化合物的综合达标(GB 4287-2012)去除。Fe2+、H2O2加入量对COD和苯胺类化合物的去除影响较大:当Fe SO4·7H2O与H2O2加入量分别为750 mg/L与1 m L/L时,30 min内废水中COD去除率达到69.5%,苯胺去除率达到100%,均可达到表二间接排放标准;当Fe SO4·7H2O与H2O2加入量分别为1 000 mg/L与1 m L/L时,30 min内废水中COD去除率能够达到83.9%,苯胺去除率达到100%,均可达到表二直接排放标准。研究还表明,混凝反应阶段p H的回调使用石灰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Fenton法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pH值、温度、反应时间、Fe2+投加量以及H2O2投加量对Fenton试剂处理印染废水的影响,同时确定Fenton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最适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最适反应条件,即pH值、温度、反应时间、Fe2+投加量、H2O2投加量分别为3,50℃,45 min,70 mg/L,2.5 mL/L,此时COD的去除率最高,为66.60%。(2)pH值为3时,下列因素对COD的去除率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纳米Fe3O4降解溶液中的2,4-D,考察了2,4-D初始浓度、纳米Fe3O4的投加量、溶液pH对2,4-D降解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2,4-D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e3O4对2,4-D有明显的降解作用,纳米Fe3O4的降解效果优于微米级Fe3O4,降解过程中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随着2,4-D的降解而升高,Fe3O4对2,4-D的降解机理是还原脱氯。当2,4-D初始浓度在0~10mg/L、纳米Fe3O4投加量0~300mg/L的范围内,2,4-D降解率随初始浓度和纳米Fe3O4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2,4-D初始浓度为10mg/L、pH3.0、纳米Fe3O4投加量300mg/L时降解效率最高,48h内2,4-D的降解率可达40%。  相似文献   

12.
双氧水氧化法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的试验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氧水(H2O)氧化法处理低浓度含氰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初始pH值为7、电机搅拌速度为100 r/min、体积分数为30%的H2O2投加量为2.5 mL/L、反应时间为2h条件下,总氰去除率可达93%以上.实际工程应用中,出水口总氰浓度远低于国家有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Fenton氧化对油墨废水处理进行研究,选取初始pH值、H2O2投加量及FeSO4投加量为自变量,以废水的COD去除率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方法进行实验设计,设计了3因素、3水平包括17个实验点的实验方案。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及分析,建立了COD去除率与3个自变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研究了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油墨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H2O2投加量及FeSO4投加量与COD去除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确定Fenton氧化优化条件:初始pH值2.7,H2O2投加量779 mg/L,FeSO4投加量806 mg/L。在该优化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84.2%。经实验验证,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性良好,偏差仅为1.66%。  相似文献   

14.
纳米Fe_3O_4强化混凝-Fenton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纳米Fe_3O_4与Fe Cl3制备复合混凝剂,利用混凝沉淀-Fenton氧化工艺预处理垃圾渗滤液原水,研究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纳米Fe_3O_4投加量为2 g/L,Fe Cl3投加量为1.4 g/L时制备的复合混凝剂,在p H值为6.5,转速为300 r/min下快速搅拌1 min,转速为100 r/min下慢速搅拌30 min,沉淀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56.8%,ρ(COD)可由5 240 mg/L降低到2 264 mg/L;利用Fenton氧化处理混凝处理出水,在H_2O_2的投加量为5.5 g/L,n(H_2O_2)∶n(Fe2+)=4,p H值为6,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25℃的最佳条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5.7%和40.1%,最终出水ρ(COD)和ρ(氨氮)分别为1 003 mg/L和670 mg/L;该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色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8%、59.5%和76.2%。  相似文献   

15.
以Mn~(2+)浓度为10 mg/L的配水来模拟锰矿区受污染水体,研究KMn O4预氧化与混凝组合工艺对Mn~(2+)的去除效果。考察了KMn O4投加量、预氧化时间、混凝剂种类、混凝剂投加量以及水力条件等因素对Mn~(2+)去除的影响,并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Mn~(2+)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9%。当Mn~(2+)浓度为10 mg/L时,KMnO_4的投加量为15 mg/L,该投加量仅为理论投加量的78.3%,这是因为生成的MnO_2对Mn~(2+)有吸附作用。对于初始Mn~(2+)浓度在4~14 mg/L范围内的水体,按照78.3%的当量投加,处理后的Mn~(2+)出水浓度均低于0.1 mg/L。当溶液p H在6~8.5之间变化时,溶液p H对Mn~(2+)的去除和浊度几乎没有影响。当配水浊度在0~50 NTU之间变化时,出水浊度均低于1.5 NTU。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实际受锰污染的水体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UV-Fenton高级氧化法对含二甲基亚砜(DMSO)的碳纤维生产模拟废水进行降解处理,初步探索了UV/H2O2/Fe2+氧化反应机理和DMSO降解反应机理,研究了H2O2浓度、Fe2+浓度、初始pH值及H2O2投加方式等因素对DMS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2O2浓度为0.15 mol/L,Fe2+浓度为0.6g/L,体系初始pH值为34时,DMSO去除效果最佳,可达90%;在最佳条件下分3次等量加入H2O2,DMSO去除率可达95%。二甲基亚砜主要被降解成为CO2和SO2-4,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As(Ⅲ)初始浓度、反应时间、铁粉投加量、初始p H以及溶液共存腐植酸(HA)、阴阳离子等影响因素对废铁屑吸附As(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s(Ⅲ)初始浓度的增加,平衡吸附量也增加,当初始浓度为50 mg/L时,qe=15.88 mg/g,在15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当铁屑投加量从0.05 g/L增加到1.0 g/L时,砷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大,当废铁粉用量进一步增大到5 g/L时,砷的去除率有所下降;p H在5~9时,吸附效果最好。当溶液中阳离子Ca2+、Mg2+共存时可以促进砷在零价铁表面的吸附,SO2-4/NO-3表现为轻微抑制作用,HCO-3和HA的存在明显抑制了As(Ⅲ)的吸附。  相似文献   

18.
Fenton试剂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本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分析了pH、H2O2投加量、Fe2+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Fenton试剂降解苯酚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影响的主次关系为:FeSO4·7H2O用量pH值H2O2用量反应时间。最佳条件为:FeSO4·7H2O投加量为6g/L、pH=3、H2O2溶液投加量为8mL/L、反应时间为50min,此时CODCr去除率高达95.03%。  相似文献   

19.
针对毒死蜱中间体生产的化工废水有机物浓度高、生物抑制性强的特点,以实际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了超声/Fenton法降解有机物效能研究与运行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1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曲面设计的自变量中心点为H2O2投加量0.5 mol/L、Fe2+投加量0.93 g/L、反应时间90 min.2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了以H2O2及Fe2+投加量、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经方差分析,模型显著(P0.000 1);对有机物去除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Fe2+投加量,其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3最优工况为H2O2投加量0.7 mol/L、Fe2+投加量1.36 g/L、反应时间96 min,该条件下模型预测CODCr去除率为96.63%,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36%,出水水质指标远低于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ρ(BOD5)/ρ(CODCr)从0.09升至0.22,CODCr单位去除负荷的H2O2及Fe2+用量相对较低,分别为0.14 mmol/mg和0.28 mg/mg.研究显示,采用超声/Fenton法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可有效提高CODCr去除率及其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0.
用纳米Ni/Fe材料深度处理染料生产废水的生物处理出水,考察了不同Ni负载量(质量分数0~5%)、废水初始p H值(4.1~10.0)、Ni/Fe投加量(1~5 g·L-1)、反应时间(0.5~96 h)下对可吸附性有机卤代物(absorbable organic halogens,AOX)的去除率和脱色率.结果表明,AOX和色度去除率随Ni负载量的增加先升高后减少,随废水初始p H值的降低和Ni/Fe投加量的增加而持续提高.最优化条件为Ni负载量1%、废水初始p H 4.1和Ni/Fe投加量3 g·L-1,该条件下AOX和色度的24 h去除率分别为29.2%和79.6%,96 h去除率分别为50.6%和80.7%.GC-MS分析表明经材料处理后废水中氯代苯胺类、对硝基苯胺、4-甲氧基-2-硝基苯胺及卤代烷烃等有毒有害物质得到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