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选用漏电保护装置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正确选择漏电保护装置的漏电动作电流。在湿度大等有触电危险的场所,应选择高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宜超过10 m A)。如果安装场所发生触电事故时能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及时脱离电源,则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可以大于摆脱电流;如果作业场所得不到其他人的帮助,不能及时脱离电源,则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应超过摆脱电流。在发生触电后可能导致严重二次事故的场所,应选用动作电流为6 m A的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对于Ⅰ类手持电动工具,应视其工作场所的危险性大小,安装动作电流为10~30 m A的快速型漏电保护装  相似文献   

2.
马海澎 《安全》2015,36(6):11-15
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与建设的提速,建筑行业施工现场电气事故高发,触电已经成为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四大伤害之一,而这些事故几乎都与未能严格执行有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与TN-S系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密切相关。本文以加强施工现场严格遵守并检查落实有关电气技术标准,消灭触电事故为目的,运用事故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因未严格执行标准而导致伤亡的触电事故入手查找原因,从保证设备本质安全方面强调了严格遵守并落实《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的重要性及强制性,结合标准重点论述与触电事故密切相关的TN-S系统和漏电保护装置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系统中的正确运用与合理选型。通过分析,得出了防止电气事故发生必须严格遵守并检查落实有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与TN-S系统相关电气技术标准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当电气装置发生接地故障,如人畜单相对地触电、电气装置对地绝缘损坏、金属性接地短路时,会产生接地故障电流。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装置(包括漏电开关和漏电继电器)能够检测交流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故障电流。当该电流达到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时,漏电保护装  相似文献   

4.
论述煤矿井下漏电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动作值的确定;提出漏电保护装置正确安装的5原则;从安全性和可靠性角度,分析漏电保护装置的接线问题并提出安装建议。详细分析在生产实际中可能造成漏电保护装置误动作、拒动作的各类原因,并总结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根据现场运行经验及《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运行规程》,提出了煤炭漏电保护装置在运行管理上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王欣 《安全》2008,29(2):5-7
漏电保护器是防止直接接触触电、间接接触触电的非常有效的装置,是实现安全用电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介绍漏电保护器安装使用的场所、安装方式、接线方式和技术要求,漏电保护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及注意事项,防止和避免漏电保护器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误动、拒动、频动等现象,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安全用电的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6.
顾月英 《劳动保护》1989,(11):40-41
安装漏电保护器可以防止因带电设备发生漏电,引起人畜触电和火灾、爆炸等事故。然而,要使它发挥保护作用,这类装置并不是可以安装在任何环境,而是要根据其不同类型,恰当地安装在一定的环境中。 普通型漏电保护器除了用于表1中的常规环境之外,还应考虑到各厂家提供的触电事故对策等设置的条件。 当用于常规环境之外的特殊环境时,要考虑漏电保护器的性能发生变化等情况。笔者在本文中就非常环境下安装漏电保护器的有关情况作一简述。 一、使用于高温环境。漏电保护器是以周围空气温度为40℃、额定电压和通过额定电流时的最高允许温度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作为一种触电防护装置,漏电 保护器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城镇 的生产工具和设备、民用分支线路都在广泛装 用,对减少触电事故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国农 村触电死亡人数从70年代平均每年5600多人锐 减至1989年不到1000人,这个成绩的取得,是 与推广漏电保护器有直接关系的。 然而,漏电保护器尚属新兴防护装置,在制造、安装、试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使漏电保护器发展科学化,国家标准局1986年发布了国家标准GB6829—86 《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水利电力部1987年颁发了SD219—87《漏电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安全用电水平,国内外正推广应用电流动作型触(漏)电保护装置,市场上各种类型的保安器产品为数不少.实践证明,这种电器保安装置,能在人体触电或设备漏电达到一定电流值时,在小于0.1秒的时间内立即自动断电,从而避免不幸事故的发生.我厂对市场触电保安器的生产与使用情  相似文献   

9.
触电形式、触电防护措施、供电系统的选择属于触电防护的基本问题.就触电形式而言,存在分类不完整、不同分类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从触电相关导电体着手,提出了多层次系统化触电形式分类方法.就触电防护措施而言,就IEC最新标准由“平面式”分类转向“立体式”分类的深层意义进行了解读,并对“立体式”分类方法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指明我国翻译制定的等同标准未能充分体现IEC“立体式”分类方法的真正用意.就供电系统选择而言,“只能借用过流保护装置完成漏电保护”时代已经结束,建议我国从标准层面上放弃对TN供电系统的推荐,积极推广TT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移动变电站低压侧为变频器供电时漏电保护装置误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傅式算法的附加直流原理漏电保护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MATLAB/Simulink仿真,研究了具有变频器的矿井低压供电系统附加直流原理漏电保护,提出由傅式算法分解出采样电压直流分量以反映电缆绝缘水平的保护方法;同时分析了其他因素对直流分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频器对传统附加直流保护整定值有较大影响,易造成漏电保护装置误动且无法实现电缆的在线绝缘监测;所提出的直流分量法能准确测量电缆对地绝缘电阻,且可消除电缆分布电容、变频器载波频率、变频器输出频率等其他因素的干扰;采用该漏电保护方法,可承受变频器投入时对采样电压造成的较大冲击,不必在启动期间解除漏电保护装置,能够消除在此期间存在的人身触电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