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硫化氢(H2S)是无色、剧毒,有臭鸡蛋气味的刺激性气体,人体吸入后可致急性中毒,且中毒多为群体急性中毒事件。其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立即发生急性中毒,引起昏迷,呼吸与血管中枢麻痹、细胞内缺氧和窒息,  相似文献   

2.
(续上期)3汞作业人员的营养汞的主要接触作业有汞矿开采和冶炼、仪器仪表制造、电器器材制造、化工、军火及医药等。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职业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  相似文献   

3.
香蕉水是油漆、喷漆。皮鞋、塑料、合成纤维、印刷、电子、染料等行业重要的化工溶剂,它的主要成分苯,是一种有毒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以蒸气形式通过呼吸道或通过与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者较少,多由大量吸入苯蒸气引起。轻者头晕、头痛、无力、以至昏迷,经治疗后可以完全恢复。一般没有后遗症。 苯的慢性中毒者较多.是长期吸入低浓度苯蒸气造成的。其症状与急性中毒不同,除引起神经衰弱外,还危害人的造血系统,导致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减小,出现浑身无力、面色苍白、鼻和牙龈出血,妇女月经增多等症状。 因此…  相似文献   

4.
人们通常认为,在工农业生产中。毒物主要从呼吸道吸入人体。其实,这仅对了一半。近年研究表明,约有四分之一的职业中毒是皮肤吸入了毒物所致,有些毒物经皮肤吸收已成为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全国农药中毒调查表明,71.4%的职业中毒是经皮肤吸收引起的,TNT炸药粉尘甚至在国家最高允近浓度1毫克/立方米之下也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白内障。 毒物是如何从皮肤进入人体的呢?这主要是由人体皮肤结构的特点造成的。一般成人约有2平方米的体表。皮肤分表皮和直皮两层,表皮含脂质多,且结构紧密,能阻止多种非脂溶性物质的自由通过,但多数脂溶性物质很容…  相似文献   

5.
高纯物质中痕量铁,一般采用邻菲罗啉为发色剂,以硝基苯为萃取剂进行比色测定。此方法虽灵敏度高,但是硝基苯毒性较大,气味难闻,多数人闻到或接触后,均有头晕、恶心的感觉。硝基苯可以通过吸入与皮肤透入的途径,引起人体中毒,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皮肤。经常使用硝基苯,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污染环境。为此,我们对于高纯氢氧化铝中的痕量铁的测定,进行了以氯仿代替硝基苯的试验。 硝基苯萃取过程,是试样经酸溶后,用盐酸羟胺还原为亚铁,控制酸度pH为3.2。一方面使二价铁-邻菲罗啉能迅速显色,另一方面抑制基体氢氧化铝(或氢氧…  相似文献   

6.
从事棉纺、隧道、金属研磨、水泥生产等作业的职工,由于在飘浮各种灰尘、烟尘等环境中作业时间较长,导致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睛及皮肤危害,使正常的身体机能受损,并引起其它病变。轻者眼珠周围发生红肿、发痒、产生流泪;长期刺激肺部,则发生咳嗽等症状。对接触铅、砷等有毒物质者,粉尘则进一步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肝、肾、肺等器官,造成中毒。如这种有毒微尘一旦被皮肤吸收,便引起体内中毒,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粉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组织成分发生生化或生物物理学的变化,引起机体暂时或持久地生理功能紊乱和器质性损害,这样的化学物质叫毒物。从业人员在生产劳动中发生的化学物质中毒,称职业中毒。一般情况下,毒物是固体(态)、液体或气体。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或生产废物还会以粉尘、灰尘、烟雾、蒸气等形式,污染环境,引起中毒。毒物一般经皮肤、粘膜、呼吸道、胃肠道吸收。职业中毒毒物多从呼吸道和皮肤吸收,生活中毒毒物以胃肠吸收多见。毒物吸收后首先进入血液(此时血液内浓度最高),然后被运送到全身,随毒物不断进入各器官、组织,血液内毒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组织内毒物的浓度逐渐增大。经过一定时间,毒物在血液、组织、淋巴液内的浓度达刳动态平衡状态。然后毒物又不  相似文献   

8.
氧气为无色无臭气体,是助燃气体,常用于切割、焊接金属和冶金,还用于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过量氧气对人体的危害氧气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常压下,当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超过40%时,人就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氧浓度在40%~60%时,人会感觉胸骨后不适,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有烧灼感,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  相似文献   

9.
<正>氨气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氨常以游离态或以其盐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极易溶于水,与酸作用可得到铵盐。氨作为工业原料广泛应用在化工工业上,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氨气有毒,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将会危及生命,长期接触氨气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目前,大气中氨气的测定主要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都是以化学反应为基  相似文献   

10.
刘北辰 《劳动保护》1997,(11):45-46
在化工生产及储运中职工经常接触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对职工健康形成威胁。在生产条件下因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职业中毒”。一、毒物与申@一般认为凡某种物质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疾病皆称为中毒。能引起中毒的外来物质称为“毒物”。厂毒物是相对的,一定的毒物必须在适当条件下才留发挥毒效,引起中毒。例如,某些物质少量能起治疗作用,过量则引起中毒。化工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急性中毒:大量毒物突然进入人体,很快引发全身症状甚至造成死亡。慢性中毒:系少量毒物逐渐侵入…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护》2012,(7):92-94
呼吸防护用品,是保护人体呼吸器官的防护用品,主要作用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等经呼吸道吸入体内,或直接向使用者提供氧气或洁净空气,以保证尘、毒污染或缺氧环境中人员的正常呼吸,佩戴呼吸防护用品能有效地防御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罗时 《劳动保护》2009,(12):106-107
1.职业中毒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职业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的规定,职业中毒共分为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汞及及其化合物中毒、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共56种。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职业中毒可分为以下三型:①急性中毒:毒物短时间内或一次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一般因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泄漏等事故引起。②慢性中毒:毒物长期过量接触人体而引起的中毒。这类中毒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④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慢性之间的中毒。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相似文献   

13.
如何应对液氯运输发生的泄漏事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彤  赵明  李静 《安全》2005,26(2):15-16,21
1引言 氯被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广泛使用.多用于自来水消毒、纸浆漂白、制溴、橡胶、油墨、颜料和农药等.然而氯的危险性更值得我们注意,如氯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乙醚、氢气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人体吸入氯气会中毒,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死亡;氯挥发性极强,空气中的水蒸汽即可与之反应生成盐酸雾及次氯酸,所到之处腐蚀物品、危害人体和动植物.由于目前相关防范措施还不完善,人们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等原因,时常有液氯泄漏事故发生,随之酿成人员中毒、爆炸等灾害性事故.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及时准确采取应对液氯泄漏事故安全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们在水利工程施工时,需将沥青脱水、拌和。当将胜利 100号和普通 55号沥青加热至 190℃左右时,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请问沥青烟雾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危害?吸入沥青烟雾会不会引起某些疾病? 辽宁省水利工程公司二处安全员 周诚周诚同志: 沥青的化学成分很复杂,将其加热到200℃左右时,会放出大量的蒸汽和挥发物。这些蒸汽和挥发物通过人的呼吸道或皮肤粘膜,对长期接触沥青的工人的身体产生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中毒,其急性作 用主要表现为对皮肤和粘膜 的光感作用与刺激作用。当 浓度达 750毫克/米3时,人 接触10—15分钟,对眼睛 和上…  相似文献   

15.
以硫氰酸盐法测定水或水溶液中的氯离子,目前均系用硝基苯作保护剂,以保护氯化银沉淀不被硫氰酸盐滴定。但是,硝基苯是有毒物质,有不愉快的气味,不少人接触后有头晕、恶心的感觉。据资料介绍,硝基苯可以通过吸入与皮肤透入的途径引起人体中毒,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皮肤,临床表现上有急性和亚急性两种。经常使用硝基本会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为了保障工人健康,我们进行了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代替硝基苯的试验。经过试验和长期使用证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具有如下的优点。 (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完全可以代替硝基苯作保护剂,包裹…  相似文献   

16.
<正>砷化氢为无色带有大蒜气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溶于酸、碱、乙醇、甘油等,易着火燃烧形成三氧化二砷,易与高锰酸钾、溴和次氯酸钠等溶剂起反应,生成砷的化合物;在水中迅速水解生成砷酸和氢化物。遇明火、高热易燃烧爆炸。人体通过呼吸道吸入砷化氢,会引起中毒。对人体的损害急性砷化氢中毒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数小时。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是指在  相似文献   

17.
化学物中毒性眼部病变化学性眼损害分两大部分,其一为工业使用的原料、制成品的化学品(包括药品)或剩余的废料直接接触眼部,引起化学性结膜角膜炎、眼灼伤;其二,有毒化学物质(或用药不当)通过被身体吸收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而发生的中毒性眼病。一、接触机会1.工业化学物铅、四乙基铅、汞、锰、铬、砷、磷(包括有机磷农药)、铊、磷化锌以及氢氰酸和氰化物等。2.药物(1)主要对视网膜产生损害的药物甲硫哒嗪、氯丙嗪、氯哌酚噻嗪(NP207)、氯喹、羟基氯奎/奎宁、抗疟素、阿的平、奥普托欣、优库平、喹啉、硝氯酚、口服避孕药、皮质类固醇、氯苯…  相似文献   

18.
施倚 《劳动保护》2012,(11):117-117
编辑同志:工业上使用的化学物质有些会引起中毒。请问:职业中毒是如何分类的?南通庄欣全庄欣全先生:毒物引起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由工业上使用的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分为3种类型。急性中毒。是指一次短时间的,如几秒乃至数小时经皮肤吸收或呼吸道的吸入,如经口时,则指一次的摄入量或一次服用剂量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是指长时间地吸入、经皮肤侵入或经口摄入数月或数年引起的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的,称为亚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19.
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 :氨、氯、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及三氧化硫等。刺激性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侵害眼睛和呼吸道 ,常以局部损害为主 ,仅在刺激作用过强时才能引起全身反应。另外 ,由于它们的水溶性不同 ,其作用的部位亦不同。如水溶性大的氨、氯、氯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主要以刺激上呼吸道粘膜为主 ,可引起喉痉挛、喉水肿、支气管炎。而水溶性小的气体氮氧化物、光气等 ,与水作用缓慢 ,在呼吸道不易吸收 ,吸入后往往不被发觉 ,进入呼吸道深部后 ,对肺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肺水肿。因此 ,防止刺…  相似文献   

20.
姿势引起身体特定部位的高度疲劳以致损伤等等。 有毒化学物质可由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通过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内造成伤害,诸如引起造血功能障碍、呼吸道刺激性症状、中毒性肝炎、中毒性肾炎、白内障、神经衰弱样症候群、癌症等等。 高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多属于生理性,当人体脱离接触或场强降低到允许卫生标准以下时,自觉症状可减轻以至消失;微波的致热效应引起的伤害多属于病理性的,伤害症状往往难以恢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对放射线工作人员的职业病统计和分析,都证明了射线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激光的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