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地震局四川汶川8.0级地震现场联合工作队,有位专家一直奔波在都江堰各个救援现场,查验危楼,制定方案,指导救援,被救援队员和灾区群众信赖地誉为"炼有火眼金睛",他就是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孙柏涛。著名工程结构抗震专家孙柏涛,曾多次参加国内外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滑坡的分布特点及最大震中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大规模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这些震害地区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形态,形成多处堰塞湖,毁坏民房和道路,使之成为严重的次生滑坡灾害危险区域.以成都市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大邑县地震区为研究区,分析了滑坡分布与震区地质地貌条件和宏观烈度的统计关系.在确定宏观震中位置的基础上,采用最大地震滑坡震中距方法研究了不同规模滑坡的分布特点,并得到了线性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大地震诱发滑坡的分布特点及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汶川8.0级大地震诱发大规模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形态,形成多处堰塞湖,毁坏民房和道路,使之成为严重的次生滑坡灾害危险区域.以成都市的都江堰、彭州、崇州、邛崃、大邑5个市、县地震区为研究区,分析了滑坡分布与地震烈度和宏观震中距关系,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贡献权重迭加法进行了滑坡危险性区划,分别获得研究区不同等级的危险区面积和滑坡分布密度,其中彭州、都江堰成为地震滑坡最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茅山东侧断裂的追踪调查,在溧阳县什箦煤矿丫髻山之东南麓发现玄武岩砾石层.据现场考察,此砾石层位于上第三系玄武岩之上,出露高度50—100米.本文具体描述了玄武砾石层的性状特征,同时在与前人描述的"玄武砾石层"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两者属于同时代产物,但岩性和结构不尽相同.文中还就此新发现,对茅山东侧断裂活动速率提出补充看法.  相似文献   

5.
褶皱作用为主形成的名山地壳中的岩层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变形,发生弯曲(褶皱),无论是向上褶皱,还是向下褶皱,甚至是侧向褶皱,在这种格局下形成的山体,称之为"褶皱山"。显然,这个过程与其他断层作用情况是不一样的。嵩山五岳中的中岳嵩山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尽管也发生过断裂,但褶皱作用是主要的,所以它是褶皱山。嵩山位于我国河南省登封县境内,是我国中原大地的名山。它主要由两组峰群构成:东为太室山,主峰为峻极峰,高1494米;西为少室山,主峰为御寨山,海拔1512米。太室山峰峰相连,葱葱茏茏,如苍龙卧地,所以清代的魏源称之为"嵩山如卧"。  相似文献   

6.
水利工程群是由区域上蓄、引、提、调工程及闸坝工程组成的复杂供水系统,是应对区域干旱的关键支撑。针对当前抗旱能力评价概念表达不统一、定量评价方法不完善等问题,对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进行界定;从干旱本质和干旱灾害形成的机理出发,定义了干旱应对能力水平指数(HEGdca),并提出基于HEGdca的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定量评价方法。以2010年为评价水平年,评价了漳卫河流域给定水利工程条件应对不同程度气象干旱事件的能力。结果表明:以流域多年平均缺水率为衡量标准,漳卫河流域当前(2010年)的水利工程条件整体可以有效应对不超过30年一遇的干旱。评价结果与流域的实际情况相符,可为流域抗旱规划和干旱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生命线工程是指维系城镇与区域经济、社会功能的基础设施与工程系统,主要包括供电系统、供(排)水系统、交通系统、燃气系统、通信系统、水利工程等工程系统.生命线工程系统一旦遭到地震破坏,在产生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由于其功能失效以及次生灾害给社会的正常运转带来极大的障碍,并影响地震救援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南迦巴瓦峰     
正南迦巴瓦峰,地处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交会处,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  相似文献   

9.
秘鲁大雪崩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拥有一望无际的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它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著名的安第斯山脉的瓦斯卡兰山峰,  相似文献   

10.
壶口感怀     
车子在山中久久盘旋。四面是莽莽苍苍的山麓,山内是山,山外还是山,我们的车成了一只小小的甲虫,在无尽的峰峦间攀行。山与水总是相生相克的,有这些险象环生的山,必然有雄浑浩淼的水相伴。果然,有人说:前面是黄河。黄河,就是那我们梦里都无法忘却的母亲河!一座黄河大桥连接了山西与陕西两  相似文献   

11.
赤天 《防灾博览》2015,(1):60-61
日前,以"城市病"与城市治理为主题的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在杭州举行。在城市生态环境分论坛上,专家们就雾和霾从何处来,为何雾霾难以驱散,如何治理"城市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指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虽受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制约,早期呈现出明显的煤烟型污染特征,但随着城市汽车拥有量的激增,大城市氮氧化物污染逐渐加重,这使得我国大气污染日益呈现出复合污染的态势,即由煤烟型污染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他污染叠加构成。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逢年过节,还是结婚生子、进学升迁,乃至大厦落成、店铺开张,人们都习惯放鞭炮庆祝。但随着环保和安全意识的提高,鞭炮到底还要不要放渐成讨论热点。鞭炮最早见于西汉,人们把竹子放入火中焚烧,发出"噼啪"的声响以驱鬼避邪,因此鞭炮也被称作"爆竹"。北宋时期,火药的发明使鞭炮彻底取代古代的"爆竹",同时被赋予了辞旧迎  相似文献   

13.
赵静  姚令侃  焦方辉 《灾害学》2011,26(1):54-59
通过对2005年竣工的都江堰至映秀的三级公路的调查,分析了路堑墙的汶川8.0级地震震害模式;以浆砌片石典型解体崩毁工点为例,将基于抗震设计规范的验算与实震情况比较,认为现行抗震规范是按照刚性挡土墙进行设计的,对于"柔性挡土墙"并不完全适用;通过拟静力法进行计算认为墙后坡度越大,挡墙稳定性越差,未超过一定坡度时主动土压力系数增长缓慢,当超过一定坡度时,主动土压力系数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两宋时期自然灾害的文学记述与地理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320年间共发生灾害1739次,灾害种类14种,如此深重的灾害是导致两宋"积贫积弱,国力不强"的一大主要因素.由于宋朝时期的地理气候特点,水灾、旱灾接连不断发生,并且成为两宋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古代自然灾害研究主要依据史书记载,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灾难与救世观念可以给人们很多启发.以王禹偁为代表的宋代文学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记述灾害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的记述中可以提取古代灾害的准确信息.北宋都城位于开封,南宋京都在杭州,由于史料对当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省份的记述颇为翔实,两宋自然灾害的省区分布,以河南、浙江灾害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15.
威尼斯SOS     
《防灾博览》2003,(1):19-19
海潮、臭气和下沉是威尼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营救城市的工作已迫在眉捷。 英国专家应邀来到威尼斯,试图解决威尼斯海水泛滥的问题,并防止古代宫殿遭到冬季暴风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水足迹”     
<正>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把它形象地解释为"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在《地球生命力报告》中,首次引用"水足迹"这个概念,包括国家"水足迹"和个人"水足迹"。  相似文献   

17.
填埋场底土污染物浓度实测值和理论解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现场条件下污染物在粘性土中的运移机理,对运行13年的苏州七子山填埋场进行了钻孔取样.通过对土样进行分层切片、加去离子水混合并结合室内小型离心机分离,得到了填埋场底土中Cl-,Na+及COD的孔隙水浓度.将室内试验测试值和一维扩散理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测浓度剖面与扩散曲线差别较大,可见水力梯度引起的对流和机械弥散作用比分子扩散作用来得重要.将实测值与一维对流弥散解析解的计算值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数据较为发散,但可以采用一维对流弥散理论进行大致的拟合,从而可得到运移参数的取值范围.进一步的理论预测表明,当填埋场运行30年之后,Cl-的影响深度可达到10 m以上.为了防止和延缓渗滤液污染物的进一步运移,填埋场应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渗滤液的扩散.  相似文献   

18.
张巨湘 《灾害学》1992,7(4):93-94
天文气象预报预测研究在中国古代已有丰富的经验,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作者引用14种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如《易经》、《书经》、《诗经》、《周礼》、《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书》、《京房易占》、《论衡》、《搜神记》、《唐开元占经》、《管子》等。这些古代文献中,把“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作为古代天文气象预测预报的高度经验概括,并把“毕”、“轸”、“翼”、“壁”作为二十八宿中的天文气象特征星。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天文气象学家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古人  相似文献   

19.
鲁南一些地方称"下地"为"下湖",位于村南的土地称为"南湖",位于村北的土地称为"北湖",位于村东的土地称为"东湖",位于村西的土地称为"西湖"。历史上,鲁南地区并没有什么湖泊,为何有此称谓?这引起了作者的兴趣,于是作了些调查,查阅了些文献,结合1668年郯城地震灾害特点,对这一地区震后移民情况进行了一番分析。认为这种称谓是外来移民承传下来的口语,说明这地区的移民多来自于"湖区"。以下分析供讨论: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洪水效应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洞庭湖多年平均削减入湖洪峰流量约10000m3/s,这对于保护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十分重要.但由于泥沙的严重淤积,以及湖泊湿地被大规模垦殖,使洞庭湖的调蓄功能下降,江湖洪水威胁加剧.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中央及时提出了"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等长江流域洪水治理的32字指导原则,洞庭湖区是实施该原则的重点地区.应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洞庭湖与长江耦合的水动力学数值模型,针对1998年洪水,模拟研究了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洪水效应,并设计了8种方案分别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降低洞庭湖区江湖洪水位,缓解江湖洪水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