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全国性综合自然灾害风险摸底,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是风险普查工程中地震灾种的核心成果,也是最终成果的体现."地震灾害重点隐患排查与评估"是风险普查工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将为后续的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提供...  相似文献   

2.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5月18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司长陈胜,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司长于海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中国气象局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组常务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教授汪明,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情况,并答记者问。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背景 根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修订版)》(国灾险普办发(2021]6号)任务分工,京津地区高震级潜在震源调查作为中央本级任务,由中国地震局统一组织相关单位实施.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普查数据质量是风险普查的“生命线”,直接决定普查工作的质量。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对象由传统的“数据表格”向“多维灾体”转变,数据质量控制不仅只是单点极值阈值的质控,还需考虑整个灾害事件致灾因子选取的准确性。针对数据本身属性以及站点空间比对属性异常和重复记录等问题,通过质检规则、管理约束、质量核查分析以及评估结果验证等,建立动态数据质控方法。该方法包括11个质控规则136个细化项,经过数据质控后,气象致灾因子的填报准确率明显提升,数据重复率显著下降,数据上报完成率和数据质量形式审核通过率均达100%,为评估区划和未来普查成果高效应用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成果应用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主要目标,是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依据上海市开展风险普查与成果应用的实践与经验,首先讨论了普查成果应用的理论基础,指出基于风险的决策有赖于有效的风险信息产生和应用。分析了风险管理国际标准(ISO31000)中风险信息的产生与应用,风险信息的生命周期,以及本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评估-应用全链条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构建了调查(数据)-评估-应用的框架体系。本次普查产生的大量数据可基本满足国务院普查办规定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任务,以及本地化的风险基线分析与风险热点识别,但要进一步开展本地区的专项风险评估与应用,仍需要补充更新相关数据。最后,提出了本地化风险评估和普查成果应用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21,(4):5-5
2021年8月5日,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专题网页在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门户网正式上线。开设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专题网页,是震防中心履行地震灾害风险普查项目管理办公室职责、拓宽信息发布传播渠道、增强普查工作宣传效果、促进普查项目扎实开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吴健 《防灾博览》2021,(4):28-31
地震灾害风险的内涵和现状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强调防震减灾工作重心由震后转变为震前、工作目标由减少损失转变为降低风险、工作手段由单灾种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目标,这成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根...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中承担了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活动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任务,项目周期为一年.根据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野外作业实施难度大等特点,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提升政治站位,强化业务指导,积极协调部署,项目组克服疫情和严寒双重考验,使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活动断层探测与危险性评价工...  相似文献   

9.
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潮灾害是三大海洋灾害之一,它恶化海洋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造成的海洋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是赤潮灾害减灾防灾的重要内容之一.赤潮灾害在本质上仍属自然灾害,依据赤潮灾害的危害特点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内涵,阐述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定义,就赤潮灾害危险度评估和海洋社会经济易损度评估两方面内容,论述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提出了赤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是减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风险区土地的合理利用与投资、灾害预防与管理、灾害保险制度的建立以及灾期的快速评估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分析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不仅应包括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还应包括由此而引起的可能的后果的风险分析概念,并且探讨了将自然灾害与风险区价值及抗灾性能作为整体进行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化改革全国抗灾救灾工作,建立健全抗灾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1993年初,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根据国家经贸委下达的任务,开展了“自然灾害综合分级与灾害损失评定方法研究”。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工作,即提出和制订自然灾害等级划分标准的研究已经完成,并被采纳试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地震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灾害系统理论为基础对世界地震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包括人口死亡风险和经济—社会财富损失风险。以50a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作为世界致灾因子强度的指标,利用各个国家的地震灾害建筑物易损性和建筑倒塌造成人口死亡的可能性,构建了各个国家的地震灾害人口死亡易损性表,并以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暴露度,进行人口死亡的风险评估。将GDP数据通过投资率转化为社会财富,以此代替GDP作为社会经济承灾体,计算不同致灾因子强度下的经济损失率,进行地震灾害经济—社会财富损失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世界地震灾害人口死亡和经济—社会财富损失风险的分布总体格局与致灾因子的空间分布一致,但局部与承灾体的总量分布及其易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减灾能力是区域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具有的综合能力。以某市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础调查数据为例,分别采用秩和比法(RSR)、非整秩和比法(非整RSR)和TOPSIS法对该区18个乡镇的减灾能力进行定量化评估,从评估模型的实用性、数值大小、等级排名、整体趋势、计算工作量等五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均适用于区域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可根据区域评估目的和需求进行选择。总体上,以秩和比法优劣分档最佳、信息损失最大,TOPSIS法信息损失最小、优劣分档最差。而基于非整秩和比法评估原理,利用线性插值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编秩,所编秩次与原指标值间存在更为紧密的线性对应关系,既克服了秩和比法源数据的信息损失,又能对TOPSIS法的优劣分档进行优化。因此,改进后的非整秩和比法的信息损失与优劣分档均比较适中,是三者中的较优选择。对非整秩和比法的研究可为减灾能力定量化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灾害学》2019,(4)
利用2013-2015年全国主要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数据,通过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我国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的分布情况、风险隐患点周围的地质和交通状况以及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总体分布广泛,西南地区、中东地区的风险隐患点数量较多。②强降雨、大雾、路面结冰、公路积雪和团雾是影响我国公路交通的主要气象灾害,占普查总数的86.6%,其中,由强降雨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最多;不同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存在明显差异。③从季节特征来看,夏、冬两季,因气象灾害和次生、衍生灾害引发交通事故数较多;1d之中,02:00-05:00为事故易发时段。研究成果可为摸清我国公路交通气象灾害状况、改进交通气象保障服务、降低交通气象灾害风险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发生时,应急救援行动是拯救生命、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是决定应急救援行动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该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依据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需求和根本目标,构建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区域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值和风险区划图;以北京市风雹灾为例,提出区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的数理模型和集成优化策略。从理论上,为区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决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技术,更有效地开展地震应急救援等工作,基于Web GIS软件平台和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方法,开发了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模拟演练系统。系统包括管理客户端和评估演练端两部分。系统管理员在管理客户端通过参数设定,可快速得到二维地震灾场。结合所嵌入系统中的震害调查评估功能,应急演练人员从评估演练端登录进行灾情查看和评估。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演练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在应急人员培训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灾害学》2019,(3)
为综合评估农业旱灾风险,依据危险性、灾损敏感性、暴露性、抗旱能力4个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选取指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用集对分析与灰色关联对农业旱灾风险各子系统进行评价,用风险矩阵合成各子系统的评价结果,构建了基于风险矩阵的区域农业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用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结果表明:亳州农业旱灾风险为重险,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滁州淮河流域为中险,合肥淮河流域为轻险,淮南、六安淮河流域为微险,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上述改进的集对分析与风险矩阵耦合的旱灾风险链式传递评估方法科学合理,为区域农业旱灾风险评估提供了新途径,在实际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管道地震风险综合评估是生命线工程重要的研究内容.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管道工程易损性(脆弱性)等工程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等多角度建立了天然气管道地震风险综合评估的基本思路和整体框架;指出随着地震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管道地震风险综合评估研究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灾害易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区域减灾防灾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从风险概念和风险度的表达入手,探讨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对象及其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对灾害易损性评估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对灾害风险下的生态系统易损性关注不多。因此以区域为研究尺度,构建了生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框架,选择危害风险性指数反映灾害危险程度,选择防灾能力指数、承灾能力指数、恢复力指数等构建了生态系统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体系。在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认真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复杂性灾害系统的研究、灾害易损性基础理论及定量方法的探索、自然灾害风险研究体系的时空尺度的扩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精度和可信度的提高是未来灾害风险评估值得重视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农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风险主要受耕地生产潜力、播种面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及政策保障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甘肃省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在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类风险因素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应是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