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布拖、四川红原、青海拉鸡山以及青海峨博四处泥炭剖面的腐殖化度和有机质指标研究,发现两指标在四个剖面上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相关性较高。表明全新世暖湿季风气候模式下,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泥炭腐殖化度能够较好地反映有机质含量的多寡,可作为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替代性指标。由于腐殖化度测定利用样品的碱提取液进行,消耗固体样品较少,因此在取样量少的情况下(如泥炭钻探),用腐殖化度指标研究泥炭有机质含量多寡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石油和天然气矿床中,常常发现热成因烃类是一些气体混合物,要区分它们是困难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提出了一种根据两个已知端员来预测气体混合物的数学模式。该模式的根据是:从甲烷到丙烷的碳同位素比、气体分子成分和有机母质(腐泥型干酪根)的成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此模式,有可能根据有关源岩的成熟度估算出混合烃类气体的同位素组成。对该模式进行检验的研究实例表明,该模式数据与实测数据之间的差别很小。最后得出结论是:1)甲烷到丙烷的碳同位素比取决于其源岩的成熟度;2)烃类的分子组成和各气体分子的浓度取决于源岩…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何小松  张慧  黄彩红  李敏  高如泰  李丹  席北斗 《环境科学》2016,37(10):3813-3820
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能够改变外来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过程,其组成和分布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联合平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3个不同埋深(1.2、1.5及1.8 m)地下水中DOM的来源、组成、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DOM来源于陆源有机质输入和微生物活动,含有类腐殖质、异质性有机物和类蛋白物质这3种组分,类腐殖质与异质性有机物在中下层含量最高而表层最低,类蛋白物质在中间层含量最低而表层含量最高.中下层地下水中DOM的芳香性、腐殖化率、分子量和极性官能团含量最高,而表层地下水中DOM的芳香性、腐殖化率、分子量和极性官能团含量最低.地下水中DOM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有机质腐殖化率、芳香性、分子量和极性影响,腐殖化率和芳香性强、分子量大和极性高的DOM难降解、易迁移进入下层地下水.  相似文献   

4.
热液流体中的主要有机质包括腐殖物质(t<50℃)、有机羧酸(t=80~140℃)、原油(120~180℃)和水溶性甲烷气(180~300℃)。腐殖物质在初始矿源层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腐殖酸缩合成干酪根过程中通过去氧而导致还原的成岩环境,从而有效地防止金属元素在初始矿源石化过程中的分散。有机羧酸是干酪很早期演化的必然产物,富含有机羧酸的油田卤水可以成为MVT铅锌矿的成矿流体。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原油可能成为汞金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水溶性甲烷气是铜、铀、金等中低温热液流体的重要有机组分。有机质演化的阶段性决定了相应热液流体中有机质的类型;此外沉积建造的类型、金属元素在油/卤之间分配系数差异和构造条件差异导致了金属矿化分异。  相似文献   

5.
烃源岩成熟度评价是油气地质勘探中一项重要工作。作者以表格形式概括了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指标。考虑到源岩有机质性质及岩性对成熟度评价的影响,除了选用镜质体反射率之外,在反射率受抑制和缺之镜质体的情况下,也应开展多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西西伯利亚地台广泛分布的古生代碳酸盐岩中发现了20多个油、气藏。研究表明,烃流并非来自这些岩石,而是来自其上形成的三叠系-下侏罗统裂隙-洞穴-岩溶风化壳。在风化岩石中,石灰岩和白云岩对寻找油、气最有意义。含油气碳酸盐风化壳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受构造因素的控制。洞穴充填物的成分如何与油气储集性质的优劣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同位素、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了长北油田原油的来源、母质类型的成熟度的高低。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原油具有同源性,母质为陆相沉积腐殖型,原油生成于浅湖相弱还原环境中,热演化处于低成熟-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在干酪极的分类法有许多缺点,特别是对无定形干酪根,关于生烃能力迄今为止仍然未加区别。因此,建立了一种基于密度分割、元素成分和光学特征的实用干酪根分类法,利用干酪根的生烃潜力指标来鉴定区分干酪根。该分类法首先把所有干酪根分为类脂组和腐殖组。类脂组干酪根再细分为高类脂亚组(高产油源)、中类脂亚组(有生油潜力)、变类脂亚组(有生气潜力)和低类脂亚组(无生烃潜力)。同样,腐殖组干酪根再细分为高腐殖亚组(有些生气潜力)、中腐植亚组(主要气源)和低腐殖亚组(无生烃潜力的有机质)。  相似文献   

9.
<正> 研究有机质碎屑及干酪根的成熟度的光学指标和物理化学指标已在上文(见本刊1980年第7期)作了概述。本文仅对有机质可溶组份即类石油成份(烃类、沥青、胶质)成熟度的化学指标(包括气体沥青、分子化石);成熟度的沉积岩的矿物指标(正常沉积、火山碎屑、泻湖沉积)以及成熟度的标准分类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川西前陆盆地气田区上三叠统和侏罗系地层水K+ +Na+ 、Ca2 + 、Mg2 + 、Br-与Cl-离子、矿物 (胶结物和充填物 )碳氧同位素和水的氢氧同位素成分组成以及相互关系。气田区上三叠统流体来源以地层海陆相沉积物质为主 ,并与渗流水混合 ,形成“下部流体”。有气藏的侏罗系内流体 (称“上部流体”)与“下部流体”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相近 ,且具有同一演化趋势 ,表明它来源于下部流体并与侏罗系层内的渗流水发生过混合作用。本文提出该气田流体具跨层流动、二次混合演化特征 ,认为大规模的流体对流混合促进了上三叠统内天然气的运移聚积 ,在三叠系内有利构造圈闭中形成原生或残留气藏并向上运移 ,在侏罗系内有利圈闭中形成“次生”气藏。  相似文献   

11.
有机质成熟史模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机质成熟作用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原理 ,建立了油气系统中有机质成熟中的模拟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南海珠三坳陷的油气系统研究的结果表明 ,温度与压力是控制有机质成熟作用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温度促使有机质成熟的同时 ,过高的压力对有机质的成熟有抑制作用。压力的抑制作用使有机质达不到应有的成熟度 ,因而使烃源岩的油气生成量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FLNG配套产业、FLNG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并以陵水22-1气田作为目标气田,根据目标气田的气藏规模和储量、地理位置、及周边依托设施,确定了气田开发的思路,并从各方案的技术优缺点、工程投资估算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了气田开发工程方案的最终选择,并描述了FLNG方案。在此基础上,对FLNG装置开发南海边际气田给出了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DF1-1气田中深层H1气组为异常高压低渗气藏,实验数据显示随着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储层渗透率不断变小且减小趋势及程度并不相同,其对应的直接结果可能会导致气藏产能下降,从而影响气藏的开发效果。从基础实验数据分析入手,根据渗透率随覆压变化的三种表现形式:指数式、二重乘幂函数式和幂函数式,计算出三种形式下各自渗透率变化系数,同时考虑非达西效应的影响,对基础的达西渗流二项式产能方程进行修正。通过修正后的产能方程可以定量分析压敏效应,将三种方程在DF1-1气田进行拟合,与地层实际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出二重乘幂函数式结果更为接近,推荐二重乘幂函数式作为本气田产能分析方程,据此可更加准确地指导该类气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姜平 《地球与环境》2001,29(2):52-57
千米桥潜山构造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位于该构造的板深 7井在奥陶系地层试油 ,获日产凝析油 143 .36吨 ,日产气 2 75 30 9m3。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大港油田古潜山的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主要来自板桥凹陷Es33 段偏腐殖型烃源岩 ,油气在沙一段沉积时期进入潜山 ,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是油气大量运聚、成藏时期。千米桥潜山属于气侵型凝析气藏 ,并具多期成藏的特点。板深 4井油气藏受到扩散作用的影响。气侵是造成凝析油高含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有机质的分布与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南喀斯特区域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生态区域之一,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趋势严峻。土壤有机质是极为重要的保持土壤结构与质量的物质,深刻认识喀斯特区域土壤有机质的特征与演化是防治和改善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现状的迫切需求。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该区土壤有机质的分布规律与演化特征,探讨了影响该区土壤有机质分布的因素,以期提出更好的石漠化防治策略。中国西南喀斯特区域土壤受该区多山地形的限制,具有水平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带性特征,同时受到喀斯特地质地貌的控制,发育各种非地带性土壤,本区土壤类型多、成因复杂;土壤有机质的分布、演化特征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贵州省分布广泛的主要土壤有黄壤、石灰土、红壤、紫色土、黄棕壤、棕壤以及水稻土等。其中,棕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原因可能是棕壤存在区域海拔高,气温低,抑制微生物活动,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比较缓慢;石灰土有机质含量高,原因可能是土壤中钙的含量较高,有机质的保存可能受益于腐殖酸钙及碳酸盐沉淀的包裹保护;而黄壤和红壤等酸性土壤有机质主要是与R_2O_3结合,有机质的活性高于石灰土;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介于棕壤和黄壤之间;紫色土由于土壤质地的原因,有机质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多方法研究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赋存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寒旱区湖泊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其沉积物有机质的赋存和迁移转化特征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以我国寒旱区典型代表湖泊——呼伦湖为例,采用连续提取法、C/N(碳氮比值)、δ13C(碳稳定同位素)、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和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来源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2018年10月(秋季)、2019年3月(冬季)、2019年5月(春季)、2019年7月(夏季),呼伦湖表层沉积物中w(TOC)的平均值分别为(25.05±9.73)(26.92±11.60)(24.68±10.19)(24.36±10.01)g/kg,呈冬季高、夏季低,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减的时空分布趋势.②w(WEOM)(WEOM为水提态有机质)、w(FA)(FA为富里酸)、w(HA)(HA为胡敏酸)和w(HM)(HM为胡敏素)的年均值分别为(0.63±0.33)(2.31±1.26)(3.42±1.49)(19.21±7.83)g/kg,w(WEOM):w(FA):w(HA):w(HM)为1.0:3.7:5.5:30.7,其中HM为有机质的优势组分.③WEOM包括类富里酸组分C1,类腐殖酸组分C2和C3,以及类色氨酸组分C4共4个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C3)贡献了总荧光强度的79.2%,为优势荧光组分.④沉积物有机质主要来自于陆源,陆源有机质的平均贡献率在80%左右.⑤沉积物PQ值(胡敏酸占腐殖酸的比例)和WEOM的HIX(腐殖化指数)年均值分别为0.55和6.39,表明现阶段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腐殖化程度较高且相对稳定.研究显示:呼伦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表现出季节和空间分布差异性;有机质主要来自陆源,以类腐殖质为主,具有腐殖化程度高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背散射电子(BSE)方式成象的扫描电镜(SEM),是研究烃源岩沉积学特征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因为其空间和化学分辨率高,操作容易和速度快。所获得的图象取决于样品的不同成分之间的原子序较差异。若与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法结合,有机岩石学家用BSE成象就能比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更清楚地签定矿物和有机质。为了描述各有机质沉积物,特别是有机质分布的微结构的情况,已应用本方法对其不同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烃源岩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有机质分布有两种模式,即纹层状模式和分散微粒模式。通过对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研究,利用这些分布特征可追溯其沉积的来龙去脉。有机质的分布特征表明存在有机网络系统,据猜测后者是烃类排出的一个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两个水库型湖泊中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特征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研究了两个典型水库型湖泊(长寿湖和大洪海)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光谱特征,结合沿岸生态系统差异,讨论其对两个湖泊中DOM性质及来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沿岸生态系统的差异性(尤其是人为干扰)是导致两个水体DOM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两湖水体中DOM均存在4个荧光峰,且长寿湖样本中类蛋白物质含量更高;而大洪海水体中腐殖化程度较高的组分(C峰)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两湖DOM样本中类蛋白和类腐殖组分来源不同,而A、C峰代表的类腐殖组分存在共源性.通过荧光参数分析显示,沿岸以森林系统为主的大洪海水体DOM陆源性更强,腐殖化程度高;而长寿湖受两岸农田、果园的输入以及人为排放影响,其水体DOM具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新生DOM含量较高,其荧光特征也反映了该区域水体受人为干扰较大.与其他不同湖泊对比,进一步表明沿岸生态系统类型及人为土地利用是决定水体DOM来源和特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针对鄱阳湖流域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征的研究仍较少,因此基于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鄱阳湖沉积物中DOM的物质组成和来源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沉积物DOM的腐殖化程度较高,是陆源输入和藻类、浮游生物等内源产生的混合型,且以陆源输入为主.与碟形湖区相比,通江水域沉积物DOM的有色溶解性有机质浓度更高、 DOM粒径更大且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更高.通过PARAFAC共解析出3个类腐殖质组分(C1、 C2、 C4)和1个类蛋白组分(C3).与碟形湖相比,腐殖质组分均表现为通江水域更高,其中C1组分在两区域的占比均为所有组分中最高,前者为42%,后者为46%.空间分布上,4个组分荧光强度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高值主要分布在都昌和南矶湿地水域附近,分析主要与丰水期水位上涨、大量植物被淹死亡和人类活动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区不同沉积物DOM荧光组分差异较小,但以碟形湖区沉积物DOM腐殖化程度略高.  相似文献   

20.
北运河水体中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激发发射矩阵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北运河荧光溶解有机物(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FDOM)的荧光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各河段FDOM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体FDOM的组分中,代表类腐殖物质的组分含量较多,占总荧光强度平均比例的76.18%,而类蛋白质物质占23.82%.各组分荧光强度与氮、磷等污染物呈显著相关关系,说明FDOM与氮、磷等元素的迁移转化有关系;溶解性有机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从上游到下游为先降低后升高.上游区域的FDOM含量受工业废水和沿岸农业径流的影响,溶解性有机质含量较高;中游区域主要受少量生活废水排放的影响,溶解性有机质含量较低;下游区域FDOM来源于周边畜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乡镇工业废水和农田退水等,该区域类蛋白物质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溶解性有机质含量最高.污水处理厂出水中DOM的含量较高,表明污水处理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