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番茄,荒谬变为现实多年前,美国一则消息引起轰动:科学家将牛与番茄相混交,结果番茄里渗出牛奶味,而番茄的皮又厚得可以做皮革。事后,刊登这则消息的报纸解释说这是愚人节新闻而已。从此,世人将“牛+番茄”当作荒谬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环保是什么?相信不用多说,大部分人都理解其中的含意。但不久前从南京传来一则消息,又使人对这一判断不甚踏实。 这则消息说,在南京清凉山公园的扫叶楼前,一位大学教师公开表演了一场名为“五月二十八日诞辰”的“行为艺术”:在一大块白布上堆放着一头剖开肚子的牛,一裸身男子钻进牛肚子里,工作人员随即把牛肚子缝上。稍过一会,此裸男挥刀捅破牛肚子,血淋淋地从里面爬出来……这就是“人·动物:唯美与暧昧”行为艺术展中令人“耳目一新”的一幕。 据说这一“行为艺术”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甚至有人打了110报警。公园管理人…  相似文献   

3.
钟伟青 《环境》2012,(8):1-1
进入七月,两则与环保有关的消息,引起笔者强烈关注。一是7月4日“南方网”刊载消息称,首届“广东环境文化节”已于7月1日启动,“让环保绿化心灵”便是这项活动的宣传口号;二是7月1日起的数天时间里,四川什邡市爆发了为阻止污染项目上马的群体性事件,引起境内外媒体、网站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左犀 《环境》1996,(8):6-6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城市建设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几乎每年的竣工面积都在5000万平方米以上。各式各样的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这中间有一种混身上下,都是以玻璃幕墙作为建筑材料建成的高大建筑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有的像一座庞大的“暖房”;有的则像一根矗立在天地之间的“擎天大柱”。建设者们无不为拥有如此豪华、气派的建筑而引以为荣。  相似文献   

5.
辰序 《世界环境》2004,(6):60-60
美国德克萨斯州消息,当地的动物学家正在为上星期五在安吉利娜捕杀的一种奇怪动物而犯愁。这种动物看起来很像今年早些时候在圣安东尼奥捕杀的,目前仍然没有得到确认的“艾尔曼多怪兽”(Bmendorf Beast)。每个看到这一“怪物”照片的人都会惊讶地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加州北部的沙斯塔山镇,住着一“群被社会排斥的人。这些人自称为“环境病”患者,他们不能接触一切人造的东西,包括现代家具、香水、洗发水、体香剂、地毯等等。因为这些东西散发出的气味一但进入他们的生活空间,他们就会感到极度不适,甚或过敏。为此,他们只好选择沙斯塔山镇安家,因为这里地处偏僻山区,人迹罕至,空气清新。 这则消息看起来尽管有些离奇,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环境质量,关系着你我健康! 先说说臭氧。臭氧是一种活性气体,它由三个氧原子(O3)组成,略呈蓝色,我们看到的蔚蓝色天空,就与它有关。它“住”…  相似文献   

7.
于军 《沿海环境》2001,(8):23-24
相对大陆而言,香港实在称得上是“弹丸之 地”。所以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作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的香港,应该是钢筋水泥的世界,在环境保护方面,尤其是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似乎是一片空白。 其实不然。就在今年世界环境日这一天,从香港传来消息:香港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创办人孙启元先生在媒体上发表谈话说,“香港的生态环境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中算是数一数二的。” 久居大陆的人士听到这一消息也许会“大跌眼镜”。 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经常来往于大陆和香港之间,对于香港的环境保护有一些了解。下面提供一些最近在香港发生的…  相似文献   

8.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这种采访方式并不是一种新事物,中外新闻史上不乏著名的实例。在当代社会中,已被新闻界看作是记者深入采访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隐性采访的魅力和作用在环保宣传中得到进一步发挥,诸如,中华环保世纪行、齐鲁环保世纪行、淮河零点行动、一控双达标等舆论宣传中,许多新闻工作者都采取了这种形式。但隐性采访在受到记者“赏识”、受众“青睐”的同时,由于某些负面效应,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尤其是触动了某些法律和道德问题,成为社会争议的一个焦点。近年新闻界关于隐性采访的讨论很多,如果分析一下已经发表的文章内容,就会发现: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工作岗位的同志,对于隐性采访多予以充分肯定,特别在谈到舆论监督时,它被视为一件能够痛快地解决问题的“秘密武器”;而从事新闻学研究的同志,则较为谨慎,更多地谈到法律约束问题。这是由于所处地位和知识结构的差异造成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在涉及舆论监督的采访中遇到许多阻碍、刁难甚至恐吓,一旦通过某次隐性采访获得成功,自然就会对这种采访方式情有独钟,并且对这种采访方式给予肯定;而学...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酸模”前,让我们先读两则“消息”. 好消息:“十五”期间,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5年来,国家投入工程建设专项资金23亿多元,累计造林300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133万多公顷,创建了一批防风固沙、沙退人安的“生存工程”.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南缘等地实现了治理速度快于沙化速度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宝汤村致富农民刘春生耗资3万元,历时3年整,把《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里约宣言》等内容刻上45块石碑,立在家乡的路旁和山上,以呼唤更多的人们保护生态环境。读罢这则消息,笔者耳目一新,颇感振奋。试想,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靠“勤劳和科技”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富裕大门的当代农民视宣传《环保法》、《森林法》为己任,将保护森林资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17日,新华社的一篇生动记述温总理心系环保事业的新闻侧记——《沙尘暴牵动总理心》,让全国众多媒体的值班编辑眼睛一亮。次日,各大媒体在头版刊发会议消息的同时,配发了这篇侧记。  相似文献   

12.
"大树进城"反映浮躁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溪 《环境》2003,(3):43-43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中继“草坪热”之后又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此风从上海刮起,迅速蔓延全国。当时就有许多园林专家呼吁刹住此风,但几年过去,此风反而愈刮愈烈。近几天又听到两则消息,一是大连将耗资2亿元“邀请”50万株大树进城,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2002年10月28日《京华时报》);二是浙江余姚从广西、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购买了500余株树龄在100—400余年的古树用来装扮城市(2002年12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日中国》报道)。从移植大树发展到搬运古树,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3.
世人瞩目中国可燃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楠 《环境》2009,(2):48-51
不久前,两则有关中国可燃冰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是新华网发布的“南海北部可燃冰储量达185亿吨油当量”;二是《21世纪经济报道》称,“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项目已通过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组织的审查,此举意味着中国已将可燃冰研究列入国家战略。由于近几十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推动能源消费呈几何式跳跃增长,并由能源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大国,因此中国能源政策一直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此次中国进军可燃冰的消息,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07,(23):74-76
2006年4月17日,新华社的一篇生动记述温总理心系环保事业的新闻侧记——《沙尘暴牵动总理心》,让全国众多媒体的值班编辑眼睛一亮.次日,各人媒体在头版刊发会议消息的同时,配发了这篇侧记.  相似文献   

15.
第二节国家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计划一、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1.EMIS 的信息特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信息系统,简写为“EMIS”它处理的对象是信息。环境信息与一般的信息有共性、也有其特性。概括起来可表述如下:(1)信息的真伪性字典上对信息一词的解释是:“关于事实的可通讯知识”,“通讯则是把信息用于事实”。反映事实应当是信息具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安全检查别“坐船”■雨林有一则漫画,读来耐人寻味。说的是两个安全检查人员坐在小船上,水下布满暗礁,稍有不慎就会触礁沉船,而水面上却风平浪静。于是,检查人员得出结论“:这一带很安全。”漫画是一种艺术,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现实中,类似的“坐船安检”现象颇为多见。有些部门在安全检查中,往往只看材料,听汇报,或者是走马观花瞧一瞧,很少深入一线,身临其境。这种浮在水面上的检查,听到的是虚言,看到的是表象。正是掌握了安检人员爱“坐船”的习惯,少数企业才在安全生产中弄虚作假,以标语口号、汇报材料等欺上瞒下。要改变安全检查“坐…  相似文献   

17.
我在日本参加一国际会议期间,得知我国环保专家曲格平教授荣获1999年的蓝色星球奖。这一消息在异国他乡听到,好象一组组强劲的音符,奏响了“我们中国人又获得一个重要的国际奖项”的赞歌。蓝色星球奖是日本旭硝子基金会设立的,1992年在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首次颁发。此后,这一奖项每年均授予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在环境科学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取得成就的两个组织或个人。今年,这一奖项授子曲格平教授,在旭硝子基金会发布的公告中说:“曲格平教授由于建立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和在中国广大地域的环境保护活动而获奖”。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8.
国庆前几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大草坪上来了一群尊贵的客人——白鹭鸟,大家奔走相告,消息迅速在员工中间传开了,在核电站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全厂员工似乎从来就没有这么兴奋过,好像都在体会“筑巢引凤”所带来的喜悦心情。得知此消息后,核电站管理后勤的处长立即召来电厂的绿化人员,很“严肃”地告诉他们在修剪草坪时不要惊动这群白鹭;ISO14001EMS协调组成员马上打电话给有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您好! 贵刊从1984年第4期连载“微型计算机在环境保证中的应用”很好。阅后感到有几个问题,提出供参考,不知当否? 第一讲题头为“讲座”无可非议,第二讲换成了“电脑讲座”妥否?国家科委委员、政策局局长吴明瑜同志在一次会上指出:“有时介绍的资料就说不清楚。比如搞计算机的人就知道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是有原则的区别,可能搞经济工作、搞新闻工作的人就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环境墙报     
《环境》1994,(4)
新年伊始,联合国环境署总部传来消息,199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一个地球,一个家庭”。有这样一首歌,一首6年前流行一时,至今仍在流行的歌——《地球的孩子》。“地球的孩子在摇蓝中长大,地球的孩子共有一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