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准确掌握区域尺度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空间格局,对于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状态、变化和面临的威胁,以及选择保护策略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区域生物量、地形地貌、气候和土地覆被因子,构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综合评估模型,并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对评估模型进行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1)构建的评估模型能够反映研究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空间格局。经模型评价,京津冀地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燕山山区和太行山山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坝上高原和平原地区,评估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2)研究区县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与模型评估结果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县域生物多样性指标中,物种特有性与模型评估结果之间相关性最高(r=0.699,P0.001),其次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r=0.680,P0.001)、稀有濒危物种丰富度(r=0.571,P0.001)、野生维管植物丰富度(r=0.544,P0.001)、外来物种入侵度(r=-0.437,P0.001)和野生高等动物丰富度(r=0.404,P0.001);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与模型评估结果间呈显著对数相关(r=0.540,P0.001),约70%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在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构建的评估方法能够从区域尺度和栅格水平反映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从而为区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分析了破坏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分析了破坏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危原因,讨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最年轻的陆地,保存着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鉴于已有的研究工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通过黄河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以现有研究工作为基础,以黄河的廊道作用为主线,并结合2003年9月和2004年10月两次实地地面植被调查,主要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状况、植物区系组成的特点及其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植被结构简单、覆盖度低、生态系统年轻性特点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明显;植物种类少、常具有抗盐、抗旱特性;旱生、中旱生植物以及与内蒙古共有植物种类多,充分体现了黄河的生物廊道作用;主要保护动物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这些特征既反映了黄河三角洲新生陆地的盐化生境特点,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河流通道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危原因,讨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生物多样性急剧丧失,如何遏制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下降成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准确而快速地对区域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以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一套区域尺度陆地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北京市为案例区进行评价。依据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结果,坚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原则,以小班为单元,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辅助,人工识别得到8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热点区面积共计约3 791 km2,约占北京市国土面积的23%,全部位于北部和西部山区。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北京市生物多样性状况,所识别的热点区与物种调查结果相吻合,也涵盖了现有自然保护区。同时利用现有保护地和遥感影像,识别生物多样性空缺区和生态廊道的潜在分布区,形成生物多样性一张图。该方法简单成熟,无需复杂的专业背景,所用数据为各地基础调查数据,可为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评估,特别是缺乏生物多样性专业人才和物种调查数据的区域提供方法借鉴,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同时以小班为单元的划界方法解决了一般规划落实难的问题,也可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类活动对上海市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人类活动对城市化地区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景观生态学机制,文章将上海市作为研究对象,选择3个人类活动指标、3个主要类型生态系统的4个景观特征指标与8个生物多样性指标,探讨人类活动强度、野生动植物生境景观特征及生物多样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对上海市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上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交通较为发达的区域,湿地和农田的景观连续性较低,生物多样性也较低,外来入侵物种丰度较高。这表明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类活动通过改变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景观质量来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本研究还显示,经济发展并非一定对生物多样性具有负面影响。因此,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可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估和预测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及其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是当前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结合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的内涵、方法和成果进行了阐述。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框架是当前生物多样性评估项目主要使用的评估框架。按照评估目的的不同,可将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划分为指标评估、模型模拟和情景分析3种主要方法,其中全球2010年目标评估指标框架、全球环境综合评估模型(IMAGE)/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模型(GLOBIO)组合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以及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全球环境展望(GEO)和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环境展望等项目建立的情景模式是全球评估项目中主要采用的评估方法。多个全球评估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21世纪,其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在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全球2020年评估指标框架,以及发展基于多情景、多模型和多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中国应认真总结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经验,加强中国2020年目标评估指标体系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发展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估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定期对全国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估,切实掌握全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明确了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范畴、准入条件,对建设项目立项期、施工期和运营期3个阶段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采取的环境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提供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11.
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任何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都是自然和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造成。生物多亲性最丰富的地区不一定人武部由顶极植被所覆盖,而常常是一些包括所有演替类型的地方。本文通过讨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对不同区域景观的影响,探讨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宏观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滇西北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滇西北18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数据,运用ArcGIS 10.1软件分析高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并结合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高差、平均海拔)和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运用单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物种多样性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滇西北地区高等植物多样性从南到北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纬度和海拔高差与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呈显著相关(P0.05);而经度、平均海拔、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与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因此,滇西北地区高等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可能主要与纬度和海拔高差这2个地理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类型及其评估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在分析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类型和内涵,并将其分为直接实物价值、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生态功能间接价值和非使用类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进而提出评估这些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任何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都是自然和社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造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不一定全部由顶极植被所覆盖,而常常是一些包括所有演替类型的地方。本文通过讨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对不同区域景观的影响,探讨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到1991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708个,总面积56066.6kha,约占国土面积的5.54%。本文从我国森林、草原、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海岸等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着手,全面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与生物多样性评估相关的政策工具,对于加强生物多样性评估与监管工作、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决策制定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然缺乏生物多样性评估方面的政策工具。为此,该研究在综合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先进理念、政策工具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评估与政策制定的相互关系,研发了可将各层次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纳入区域和行业发展规划与决策制定中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政策工具集成平台。平台从整体架构上包括4个子系统,分别是政策介绍、政策设计、政策进展和政策效果。利用该平台用户可以实现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体系管理、政策设计、政策进展评估以及评估结果输出等核心功能。在实践应用上,选择江苏省为代表性案例区,验证生物多样性评估政策工具在多层次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设计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青海省境内部分珍稀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保护区的建设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文章对青海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类型和内涵,并将其分为直接实物价值、直接非实物服务价值、生态功能间接价值和非使用类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进而提出评估这些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定量评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尤为重要,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总结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从物质贡献、生态调节贡献和精神文化3个方面,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贡献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利用专家打分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可用于我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贡献的多尺度评估。同时,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在三级指标中增加反映地方或局地特征的特色指标,可以促进局地尺度的精细化研究,这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人类福祉相关的决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分布特点,分析了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并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就功能区的划分,资源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等具体方面,对保护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