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受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委托,于1983年10月25日至29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第二次有毒化学品登记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无锡第一次有毒化学品登记工作会议(1982年6月)以来有毒化学品情报交流和  相似文献   

2.
全国主要农业土壤和粮食作物中有毒物质本底值调查研究协作会议于1979年4月4日至9日在杭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各有关省市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环境保护与监测系统等共四十五个单位,七十名代表。会议由农业部科教局委托中国农科院生  相似文献   

3.
氯代芳香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对消除有毒化学品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研究有毒化学品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可按照预期目的构建具有更大降解能力的遗传工程菌株,以促使污染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本文对纯菌株降解氯代芳香化合物的降解途径、降解性质粒和遗传工程菌株的构建等诸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一、环境优先污染物的概念随着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化学品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化学品已经或正在广泛地进入环境的各个领域。目前,美国《化学文摘》登记的化学品已逾700万种,并以每年1000种的速度递增。据专家测算,进入环境的化学品约有十万种,其中潜在有毒化学品约1万种。我国生产的化学品有3万余种,浙江省生产的化学品在2千种以上。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利益的同时,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也给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危害和潜在威胁。而现有的作为了解、控制环境中这些  相似文献   

5.
在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并借鉴国内外先进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的主要技术要点进行探讨、分析和归纳.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着眼于环境问题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强调主动性和前瞻性,解决了线网规模、线位优化、敷设方式、敏感目标避让及保护等规划层次上应处理和能处理的环境问题.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必须正确把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与城市轨道交通单条线路建设项目环评的区别与联系,抓准评价指导思想与评价目的,结合各城市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特点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和重点评价内容,着重从规划层面提出规划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用地控制建议等,以弥补后续建设项目环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线网规模、线位优化、敷设方式、敏感目标避让及保护等方面体现规划环评的价值,实现规划编制的及早参与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日,环境保护部在北京召开了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视频工作会议,部署全国化学品环境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强调,坚决遏制突发化学品污染事件高发势头,进一步完善化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并成为各国环评的基本内容.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包括公众享有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公众参与环评的保障机制.为更好地发挥环评的作用,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法规加以完善.还应在信息公开、立法的完善和配套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完善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8.
有毒化学品销毁设施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销毁有毒化学品时最重要的是确保人员安全与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其销毁活动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与环保规定。介绍了有毒化学品销毁设施的安全与环境设计标准、控制工艺废弃物,尤其是有毒废气的具体做法,以及销毁设施内部、作业区附近的环境监测方案。这些环境保护措施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有毒化学品销毁设施。  相似文献   

9.
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内容与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评价内容和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从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价预测模型、加强GIS技术在实际评价工作中的实践来加强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属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IRPTC)根据苏联对环境中常见污染物的科学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文献资料综述编写了有毒有害化学品丛书。译者译出后汇编分集,名为《环境中常见污染  相似文献   

11.
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深入实施,其实施领域已由项目环评向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转变,评价内容也由广泛实施的预测评价向后评价和跟踪评价转变。然而,对于区域规划环评的评价层次、评价程序和评价内容,目前还没有明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促进规划环评有效实施的跟踪评价,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几乎没有。文中就此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比较研究,从评价对象、范围、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目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我国规划环评应实施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第六届国际环境影响评价会议于1985年7月14日至27日在英国苏格兰阿伯丁市阿伯丁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科学工作者。会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多采。会议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读的论文集中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及实例研究方面;第二阶段集中介绍、探讨环境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1月28日~30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日本日中科技交流协会联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召开了“中日大气污染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中方代表有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主的16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另外还有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及科研人员。日方参加会议的有东京大学、千叶大学等30多个院校,科研机构和公司的50多名环保专家和学者。会上共交流论文52篇,其中中方递交的论文为19篇,会议出版了论文详细摘要集(英文)。会议就大气质量分析及模拟、大气质量监测及测试方法和大气污染的削减及控制技术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论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区域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国环境保护科技情报网的工作计划,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持召开的全国区域性大气污染与防治会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三日到十七日在杭州召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同志主持了会议。浙江省环保局的领导同志到会并讲了话。 出席会议的有各省、市环保机构、国务院有关部、大专院校、中科院有关所、气象系统和部队科研部门等86个单位一百二十七名科技与情报工作者;并有23人列席了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全国环境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于1990年12月4日~9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来自全国55个单位的13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95篇,包括大气和风环境、水环境和水质、土壤环境以及降噪等有关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工程等方面,这些论文较好地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会议期间,代表们不仅讨论了学术问题、交流了经验、传递了信息,并且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这次大会对发展我国环境科学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越来越多的区域规划涉及贸易活动内容,贸易活动在中国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压力,因此将区域贸易规划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是大势所趋。首先研究了贸易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机制,通过"自由贸易→经济活动→环境影响"的链式反应分析,从规模、结构、技术效应3个方面进行环境影响途径分解;探讨了区域贸易规划环评的工作流程;其次,根据贸易对环境影响效应理论,提出区域贸易规划的环评方法;最后,以《云南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德宏州贸易规划环评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可为中国未来区域贸易规划环评提供一定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香港区域发展的策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已形成包括行政规定和法例规定的制度框架,其策略性环评的实践范围也逐步从规划、计划向政策、策略扩展.从评价过程、评价方法、公众参与时段安排、决策出发点等方面分析了2个香港区域发展的策略性环评案例.结果表明,为使策略性环评取得预想的成果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NRPTC数据库目前共有数据277兆左右,该库共分为11个子库.下面分别简单介绍这11个子库所包含的内容.第一节 第一个子库一“全国化学品调查登记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遏制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必然选择。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制度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管理制度,如何利用现有的环评制度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环评制度的特点,指出将"低碳"引入环评的必要性,并提出可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将"低碳"引入环评制度;在环评制度中通过完善能源分析引导能源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增加碳排放指标促进低碳产业发展;通过研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关联性,努力实现协同控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