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中国大陆东部与银川地震带及安徽地区地震活动周期进行划分与研究的基础上 ,将安徽与周边特定地区每周期的地震活动 ,划分为 2 4个时空序次。分析研究安徽 4个地震与周边特定地区 2 0个地震时空序次的关系 ,预测未来几年内安徽中西部地区可能发生MS5 .0~ 5 .75地震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从河间地震发生的区域构造背景、震区所在的里坦新生代断陷构造带、烈度分布和地震破裂带、地震活动以及深部结构资料,讨论了河间地震的若干问题:1.地震发生在沧县隆起上的里坦新生代断陷地区;2.地震破裂带的走向为北东15°;3.极震区是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边缘,西部地区又被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活动带贯穿.在这世界上最大的两条地震带的影响下,我国成为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自古至今,不断有破坏性很强的大地震发生.历史上令江河改道、让人间发生沧海桑田巨变的特大地震也有好多次,我们祖先对历次特大地震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4.
地下搞清楚: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震活动断层填图计划,由"喜马拉雅计划——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和"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两个项目组成,计划完成我国大陆破坏性地震多发地区和主要活动构造带地震多发地段的主要活动断层条带状填图和关键构造部位深浅构造关系探测,建立区域地震构造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主要活动构造带地震多发  相似文献   

5.
按地震在空间上的相似活动过程排列的华北与闽粤沿海及银川地震区 (带 )地震活动周期表 ,以华北地震活动为主线 ,将公元前 2 80年咸阳 5 级地震至 1 988年 2月 2 5日彰武 4 8级地震间 2 2 6 7年的华北地震活动划分为 4个时间层次。其组合关系是 ,一个超长地震周期由初、前、主、余震期 4个地震期组成 ;除前震期只有一个地震周期外 ,初、主、余震期都包含前弱后强两个地震周期 ;每个地震周期多分为初、前、主、余震段 4个地震段。闽粤沿海地震区和银川地震带的主震段分别与华北初、余震段同期活动。地震周期是介于前人划分的地震幕与地震活动期之间一个新的更为重要的时间层次。华北 7个地震周期的起止时间是 :-2 80 .5 0~ 8.2 2~ 880 .1 2~ 1 337.6 9~ 1 5 6 8.37~ 1 730 .75~ 1 85 5 .95~ 1 988.1 5年。并从时空强 3方面阐述了华北地震周期性活动规律 ,分析了 3个地震区、带地震周期的相互关系。华北地震周期可作为标准地震周期与不同地区地震周期相对比 ,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南地洼区(部分地区)M≥5级地震活动首先从江西南昌—信丰、闽东南沿海和粤西—桂东三个地区发起,然后垂直或斜交区域主要断裂走向向外迁移。地震活动带的迁移与莫霍面形态变化存在某种联系。根据地震迁移规律,福建政和—南平—带在未来一、二百年内有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广东韶关—湖南长沙一带可能是未来5级左右地震活跃区。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  相似文献   

8.
南海海域地震海啸潜在危险的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马陵  魏柏林 《灾害学》2005,20(3):41-47
本文对南海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海水深度、地质构造格局、断裂活动、地震和海啸的活动等进行分析,认为南海北、西、南以及中部都不具备发生地震海啸的基本条件.而南海东部边缘的台湾南部~菲律宾以西的马尼拉海沟,不仅具备发生地震海啸的条件,而且是南海亚板块向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带,强震活动频繁且倾滑型或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型地震比例很高,同时历史上也曾发生多次海啸,是南海最有可能引发地震海啸的潜在地区.  相似文献   

9.
40年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地处燕山、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沉降带,境内大小断裂带纵横交错,地震活动频繁,是全国强震多发省份之一。自有地震史料记载以来,河北省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次,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26次,5—5.9级地震上百次。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在前人模式识别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山东省的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等方面的特点,重新分区。采用 cora-3修改算法,根据其特征进行研究,给出如下结果:(1)山东地区易发生强震的条件:(2)M>6.0级地震危险区;(3)M>7.0级地震危险区。该结果与一般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等常规判定方法比较,危险区面积减小,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宁波台地倾斜近几年来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其在皎口几组地震事件前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在分量图上,震前出现了短临期前兆异常反应特征,并且有异常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地震震级就越高的特点。此外还对异常出现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安徽省地震局规定使用的表面震源《走时表》 ,按其精度要求 ,把震中距分成三个距离段进行程序设计。在数据处理上 ,对 4 6°以内的数据 ,为保证精度 (0误差 ) ,采用数据检索方式 ;而对 4 6°~ 13 5°之间的数据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 ,先进行线性拟合 ,解出一系列关于Δ的函数方程 ,再进行程序编制 ,在实际使用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及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中国沿海地区近40年或更长时期主导灾害的资料分析其时空特征,特别是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综合灾害灾次图的分析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共有3个灾害多发中心,最后将中国沿海地区划分为6个灾害类型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6年11月15日台湾花莲海域地震及其强余震前电磁辐射的前兆特征。所用的仪器为DDC-2型电子补偿仪、XWX-2042电位差计,记录极距为100m的两埋地电极间所接收到的电磁辐射信息,震前异常波形最大幅度可达187.5mv,为正常背景的十数倍,频谱较宽(0.005—5Hz)。这种特征对认识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上的地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云南地震地质为背景,定义出活动断裂交汇程度作为影响地震震害面积的定量指标,并应用模糊信息处理方法,分析了云南39个历史地震资料,推导出震级、震源深度、断裂交汇程度与震害面积之间的模糊关系,然后研究震源深度为15,25公里时的震级、震害面积关系。文章结论指出:在活断裂密集的高烈度区,断裂分布情况具有影响震害面积的重要作用。此项研究结果,对高烈度区的工程抗震设防范围考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笔者根据茅东断裂带陶家洼方山和竹箦煤矿两段断面上采集的4期35条刻蚀擦沟数据,采用Etchecopar电算程序进行应力张量反演,得到二期应力场.第一期应力场方向为北西一南东,第二期为北东一南西.据该区域应力场演化史分析,第一期为印支一燕山期以来主导应力场,而第二期可能是进入新生代以来,特别是14±0.9万年以来的应力场,它与该区近期地裂缝和地震裂缝方向及溧阳两次地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研究古浪-海原地区地震滑坡和重力滑坡形成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多因素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这一地区的滑坡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和预测,提高了区域滑坡分布规律和危险性预测的深度和广度,为本区滑坡灾害的预测预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改进普通传递矩阵法的方法及技巧,给出了传递矩阵计算的几个定理。同时,本文将改进的传递矩阵法用于高层建筑动力分析,导得了传递矩阵方程及其解的表达式。算例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耗用机时少,内存节省,精度高,适合于用微型计算机解算大型问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介绍深埋桩的预埋管超声波法和反射波法的质量检测方法原理效果,从江阴长江大桥桥桩的检测和验证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显著,准确度高,是当前深埋桩质量检测中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WSQ-1型自记水管倾斜仪为例,推导了格值公式及标定公式,分析了误差来源、性质、传递系数,得到了方法误差的校正公式,进行了误差综合,指出了在仪器设计制造、安装及标定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