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概述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缓冲器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在实际情况中,很多维保单位对于蓄能型缓冲器均标注最大允许值为350mm;耗能型缓冲器最大允许值为400mm。这是对"缓冲器最大允许值"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施行以来,在3.16项第(5)款中要求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上,施工单位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的永久性标识五花八门,部分检验人员对其不理解或者理解出现偏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介绍了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的意义、要求以及如何来设置和验证永久性的明显标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相关项目的理解,分别根据对重压缩其缓冲器和轿厢压缩其缓冲器时相关项目的要求,通过推演分析,说明了电梯对重越程距离最大允许值是关于电梯井道两端空间和电梯具体配置(如电梯额定速度、缓冲器压缩行程、极限开关撞弓有效长度和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等)的函数,而其最小允许值与轿厢上极限开关安装位置有关,结合现场检验实例详解,对如何确定对重越程距离范围和分析判定对重越程距离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对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确定和检验提供较全面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分析对重缓冲器附近技术数据的检验内容和要求,研究三条技术数据线:零线、上极限标记值和最大允许垂直距离的测量和计算方法,确定三条技术数据线的标定方案,通过实际检验举例演示标定流程,最后阐述对重缓冲器附近三条技术数据线永久性标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梯顶层高度是由轿厢高度S4加上轿厢顶最高部件与井道顶部最低部件之间的尺寸距离S3组成。 当电梯发生意外冲顶时,电梯对重装置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轿厢底平面必定超出电梯顶层层楼平面。超出的尺寸是由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S1与缓;中器被完全压缩时的行程S2之和所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6.
一、事故的经过 我市某宾馆的一台变频客梯,共9层,一名乘客在底层进入轿厢后,给了8楼信号,电梯关门后向上运行,但到了8层并未停车而是继续向上运行,发生冲顶,直至对重框压实在缓冲器上,轿厢瞬间下蹲引起专全钳动作刹车。事故造成该乘客受轻伤,电梯门系统、对重缓冲器皆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近10万元。  相似文献   

7.
在新检规实施一年多以来,针对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的永久标识所存在的问题、意义、方法及合理化建议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检验理论的发展及检验工作的改革.对重缓冲距项目的检验要求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实际测量变为观察划线。无论哪种检验方式都存在缓冲器越程的取值范围。电梯缓冲器越程关系到电梯的安全,这一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维护保养人员不安全的存在。为此,笔者就针对此问题进行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9.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以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难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即使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也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以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减行程缓冲器的应用意义 所谓的减行程缓冲器,是指电梯在其行程末端对减速进行监控时,缓冲行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但仍能满足GB7588—2003对耗能型缓冲器要求的一种缓冲器。  相似文献   

11.
曳引式电梯对重运行上方安全空间的尺寸计算涉及到轿厢缓冲距、对重缓冲距及其最大允许值、缓冲器压缩行程等测量和设计数据,监督检验时稍不注意,很容易出现判定结论错误。本文对TSG T7001—2009 3.2(2)展开讨论,分析此项目检验时应考虑的风险,结合两例检验案例,提出对重上方安全空间应满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电梯平衡系数与电梯轿厢、对重关系的论述,说明平衡系数取值影响电梯曳引能力大小,影响电动机的额定功率选择及安全钳、缓冲器、曳引钢丝绳、制动器等安全部件的选择,影响电梯启、制动加速度,说明了电梯平衡系数取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聚氨酯缓冲器具有良好的弹性、较大的吸振容量、较高的性价比等特点,在民品、军品上得到广泛使用。日常检验工作中经常发现聚氨酯缓冲器剥落破损、老化失效等现象。为此,本研究对聚氨酯缓冲器分别进行高温高湿、日光老化试验以及压缩、撞击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可显著影响聚氨酯缓冲器老化性能,随着撞击次数增加,聚氨酯缓冲器的弹性性能逐次降低且影响不可逆。此外,进一步提出了电梯聚氨酯缓冲器的使用和检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缓冲器作为电梯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其可靠与否直接关系着电梯安全与否。液压缓冲器由于其缓冲过程平稳且适用于任何速度的电梯,应用极为广泛。另一方面,液压缓冲器结构比较复杂,如果安装或维护保养不当,很容易出现各种缺陷。本文对液压缓冲器常见的缺陷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避免缓冲器缺陷给使用者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电梯液压缓冲器复位传统检测方法效率低、准确度差等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电梯液压缓冲器动态跟踪检测的方法及仪器。该仪器采用激光测距技术,对激光测距信号进行采集和分析,完成液压缓冲器压缩行程和复位时间的测量,实现了液压缓冲器复位过程的动态监测及结果的自动计算。经现场试验表明,该仪器可以自动显示压缩行程、复位时间和绘制复位过程中的运动曲线,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为液压缓冲器的隐患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中针对定期检验中遇到的缓冲距标识问题作简要讨论,对重缓冲距的标识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在日常维护保养中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之一,但在《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检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中将其作为B类项目有明确的检验要求和规定。文中论述了缓冲距标识的意义即它可以直观反映出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文中最后给出了对重缓冲距标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国际著名品牌高层电梯在使用多年后,由于轮槽和钢丝绳的严重磨损,导致出现对重压实缓冲器后曳引轮能继续提升空轿厢这一危险现象,从独特的视角对风险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电梯运行至行程最上端时曳引力条件发生改变,曳引力明显增强,最终导致冲顶现象发生这一结论。并提出了消除这一潜在风险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以下简称《新检规》)实施以来,检验人员对缓冲器附近设置的永久性标识的含义差异较大,结合本人检验经历,分析对《新检规》3.16缓冲器第五项的理解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符合要求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使轿厢制停或使轿厢速度降低至对重缓冲器能够承受的设计范围内,防止“冲顶”事故。本文阐述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设置历程,概述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构成及现状,分析失效原因,提出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检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认为缺乏统一定性定量的试验方法及判别标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梯缓冲器是减少电梯冲顶或蹲底事故伤害的最后一道关卡,电梯聚氨酯缓冲器具有结构简单、维护简便、绝缘性好、节约空间的优点,在低速电梯场景下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承载能力有限、易受环境影响、响应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快速吸收冲击的缺点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存在风险。本文结合以上问题分析了电梯聚氨酯缓冲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给出了新的检验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使用时的风险,提出了在设计制造、检验检测、维保、监管四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