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军 《安全》1995,16(3):29-31
现将我市因手持式电动工具金属外壳带电,触电死亡一例剖析一下,供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者引以为戒。 1993年7月28日15时30分左右,市公路机械化工程处在合埠公路蚌埠地段施工混凝土路面时,需用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棒插入刚铺上的混凝土里把水泥浆振出来,再用平面振动梁把路面找平。施工时要不断地移动振动器的电动机,才能保障振动棒连续  相似文献   

2.
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一定要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合理地选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并建立健全手持式电动工具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否则,就有发生触电的危险。本文就是从触电发生的原因中找出对策,供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设部对五年来发生的职工因工死亡的810起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部位等的统计分析,建筑施工现场五大伤害所占的比例如下:高处坠落(占44.8%),触电(占16.6%),物体打击(占12%),机械伤害(占7.2%),坍塌事故(占6%)。由此可见施工现场中因为触电导致的安全事故占第二位,其中由于手持电动工具而引发的触电事故也在逐年增多,现就施工现场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施工现场的电气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各种电气事故的发生。 一、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标准、规范 1、手持式电动工具大多数属于单相电气设备,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有关规定,单相电气  相似文献   

4.
根据建设部对五年来发生的职工因工死亡的810起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部位等的统计分析,建筑施工现场五大伤害所占的比例如下:高处坠落(占44.8%),触电(占16.6%),物体打击(占12%),机械伤害(占7.2%),坍塌事故(占6%).由此可见施工现场中因为触电导致的安全事故占第二位,其中由于手持电动工具而引发的触电事故也在逐年增多,现就施工现场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施工现场的电气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各种电气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手持电动工具在我国已广泛应用。由于这种工具使用需要经常移动,电源线易受拉磨破坏,操作人员极易发生碰壳触电事故。针对上述情况,运用系统安全理论制订安全对策,已经成为预防触电事故的主要手段。 一、进行系统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确定Ⅰ、Ⅱ、Ⅲ三类工具的危险程度,以便在管理中抓住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从评价表中可以看出:Ⅰ类工具高度危险;Ⅱ类工具显著危险,特殊情况下仍会发生事故;Ⅲ类工具因采用了安全电压,一般情况下较为安全。所以,技安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工、Ⅱ类工具的控制上。 二、提高工具的可靠性 鉴于目前我国多种手持电动工具…  相似文献   

6.
王跃 《劳动保护》1998,(1):38-38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王跃手持式电动工具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作业速度快、便于携带等优点,在各行各业以至家庭中被广泛使用。常用的手持式电动工具,一般有手枪电钻、两用冲击钻、手动砂轮、手动磨光机、手动电锯、电刨、电镐等等,由于设备类型不同,作...  相似文献   

7.
我市一家工厂为防止设备漏电发生触电事故,给每台在用电动工具都配备了漏电保护器。但是不久前,却连续发生两起手电钻漏电造成的操作者触电事故。虽然没有伤亡,却给人们一个警告:安装了漏电保护器并不是绝对安全。 在有人触电时,为什么漏电保护器不动作呢?该厂怀疑漏电保护器质量不好,请我站检验。试验证明,漏电保护器安全性能是可靠的为了深入了解事故原因,我们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分析。 勘察结果证明,第一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是漏电保护器保护范围不当,事故现场如图1所示。 手电钻C的引线是三芯电缆,三根线分别是火线、零线和与外壳相连的地线…  相似文献   

8.
刘金山 《劳动保护》2006,(12):72-73
触电急救指的是对触电人员实施的现场抢救。人体触电后,常会发生心脏停跳、呼吸停止、失去知觉,从外观上呈现出死亡的征象。实践证明,由于电流对人体作用的能量较小,多数情况下不能对内脏器官造成严重的器质性损坏,这时人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一种“假死”状态。如果能够进行及时、正确的急救,绝大多数触电者是可以“死”而复生的。触电急救的主要原则触电事故是比较特殊的事故。因此,触电急救必须掌握3项原则,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原则之一:迅速切断电源触电急救的前提就是要迅速切断电源。一方面,通电时间越…  相似文献   

9.
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是携带式电动工具,种类繁多,包括手电钻、手砂轮、电改锥、冲击钻、电搬子、电锤、手电锯等。这些工具是工农业生产,建筑、矿山工地上使用的最多也是发生电击事故较多的用电设备。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原因:一是人与工具直接接触,一旦工具带电,将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同时,握在手中使用,操作者一旦触电,由于肌肉收缩而难以摆脱带电体,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近年来国内电力行业触电事故的统计和对典型触电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本文从管理制度、工作规程、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预防触电事故的典型措施,从而降低作业人员在电气工作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触电形式、触电防护措施、供电系统的选择属于触电防护的基本问题.就触电形式而言,存在分类不完整、不同分类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从触电相关导电体着手,提出了多层次系统化触电形式分类方法.就触电防护措施而言,就IEC最新标准由“平面式”分类转向“立体式”分类的深层意义进行了解读,并对“立体式”分类方法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指明我国翻译制定的等同标准未能充分体现IEC“立体式”分类方法的真正用意.就供电系统选择而言,“只能借用过流保护装置完成漏电保护”时代已经结束,建议我国从标准层面上放弃对TN供电系统的推荐,积极推广TT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触电事故的种类、规律、危害以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生产实践中关于电弧焊作业在人身安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出重点针对工矿企业和野外作业的十种主要的触电事故因素,分别为:电焊机机壳漏电触电、人体触及电源触电、二次侧异常电压触电、特殊作业点触电、电焊机空载电压触电、不规范焊接回路触电、电焊机误接高电压电源触电、特殊焊接对象焊前处理不当触电、个人防范欠缺触电、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触电,对其逐一地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电动工具是一种运用小功率电动机或电磁铁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作业机构的机械化工具。它可以是手持式或可移式的。按电源类型分,有交直流两用电动工具,也有可充电式电动工具,还可以由中频电源驱动。电动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林业等各行各业,是人们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工质量,替代手工作业、减轻劳动  相似文献   

15.
吕昌元  张社 《安全》2014,35(11):4-6
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以来的30多起触电伤亡事故,对事故发生的时间、空间及当事人身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长江下游地区事故多发于6~8月,夹层是触电事故的高发空间,事故当事人无证上岗现象比较突出,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六、七、八、九、十这五个月 ,在电气安全管理中被称为“触电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这些季节所发生的触电事故约占全年的70% ,太原市1999年仅6~9月份就有5个单位相继发生6起触电事故 ,造成6人死亡 ,经济损失高达50多万元 ,其他居民用电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尚不在此统计之内。为什么触电事故多发生在这个“高发期”内?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夏季天气炎热 ,人体多汗、穿着较少 ,对地绝缘明显下降。特别是因高温而使得一些从事电气作业的工人不愿按规定穿着绝缘鞋、工作服等劳动防护用品 ,更增加了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剩余电流断路器频繁误动作的问题,提出以偶次谐波变化率最小值阈值、工频变化量阈值、剩余电流动作整定值相结合的三重判据.首先,搭建活体触电试验平台,获取活体不同部位的多组触电试验数据,利用S变换提取触电波形谐波特征,并计算出触电时刻偶次谐波变比率最小值阈值和工频变化量阈值.其次,搭建人体触电仿真模型,发现存在相似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触电事故的种类、规律、危害以及预防触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恩花 《安全》2008,29(8):50-52
随着电气化的发展,生活用电的日益广泛,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机会也相应增多。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触电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国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0%,仅次于交通事故。但如果防范得当,仍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下面介绍触电急救知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命丧高压线     
一位年仅22岁的壮年男子,与家人一起在10千伏高压线旁架设拦河网角杆时,不慎触电身亡.其家人就赔偿问题将高压线产权单位县供电公司告上了法庭。究竟是谁的过错?谁应对该起触电伤亡事故负责?法院又是如何判决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