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苯类有机物生物降解性及共代谢作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测定微生物呼吸耗氧量的方法,对氯苯类中的5种优先污染物:氯苯,邻、间、对-二氯苯,1,2,4-三氯苯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测试,比较了它们用不同的驯化污泥试验的生物降解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五种氯苯在各自驯化污泥作用下的降解性易难顺序为:氯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1,2,4-三氯苯,对于氯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分别驯化污泥,它们能彼此降解,但不能降解对二氯苯和1,2,4-三氯苯,对于对二氯苯和1,2,4-三氯苯分别驯化污泥,对5种受试有机物都能产生降解作用,且能提高它们的生物降解速率。分析表明,5种受试物诱导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酶系统,共代谢作用在它们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HAs(polyhydroxyalkanoates,聚羟基脂肪酸酯 )是许多原核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合成的细胞内能量和碳源储藏性物质 ,作为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聚酯而倍受关注。介绍了利用生物处理污水中活性污泥的混合碳源及微生物群体发酵合成PHAs的有关研究成果 ,包括微生物的种类、碳源及合成途径等 ,重点分析厌氧 好氧法活性污泥积累PHAs的量化关系 ,指出合理的工艺及适当的营养条件可以提高污泥中PHAs的积累量。此工作为污水处理资源化及污泥减量化、实现清洁生产提供了非常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可在环境中降解的新型塑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可降解性塑料分类 按在环境中的降解方式主要分为生物降解性塑料和光降解性塑料两大类。 1.1 生物降解性塑料 目前国际上对生物降解性塑料尚无确切定义,一般指具有适当机械强度并能在自然环境中完全或大部分被微生物分解而不造成环境污染的新型塑料,也有人称之为“生物塑料”。目前研究开发的生物降解性塑料主要有以下四个类型。 1.1.1 微生物生产型 将某些有机化合物作为微生物的“食物源”,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含有微生物聚酯和微生物多糖等。 1.1.2 合成高分子型 脂肪族聚酯(如聚己内酯)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但耐热性和物理强度差,应用受到限制;芳香族聚酯(如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酰胺(尼龙)的熔点高、  相似文献   

4.
外加碳源的活性污泥合成生物降解塑料PHAs的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是许多污泥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合成的细胞内能量和碳源储藏性物质,是一种新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塑料.以污泥微生物作为PHAs的合成菌,采用乙酸钠、丙酸钠及丁酸钠作为单一碳源在好氧条件下合成得到占污泥干重5.58%、3.90%及4.98%的PHAs和在厌氧条件下合成得到占污泥干重12.32%、9.55%及11.35%的PHAs.实验表明,污泥微生物里广泛存在PHAs合成菌,厌氧条件比好氧条件的PHAs产率要高;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得到PHAs的量占污泥干重的12.32%,此时碳源转化率为30.65 %.此外,1HNMR谱图证明了同一污泥微生物用不同的碳源培养PHAs时其产物结构与组成均有变化.  相似文献   

5.
生物降解是消除环境中有机化学品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影响有机化学品生物降解过程的因素进行了详细调研。阐述了生长代谢和共代谢2种代谢方式的原理以及温度、pH、污泥停留时间、溶解氧和化学结构等客观因素对化学品生物降解方式的选择及对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微生物和酶在化学品降解中的作用,阐明了自养微生物以共代谢方式降解化学品,而异养微生物采用共代谢和生长代谢2种方式降解化学品的机理。建议从添加生长基质、控制微生物结构及混合培养真菌漆酶和细菌等方面研究化学品生物降解性增强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垃圾渗滤液的生物降解特性与动态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微生物耗氧速率测定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季节垃圾渗滤液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比较评估 ,并采用经过长期驯化的厌氧 好氧废水生物处理模型系统对被评估为难生物降解的一种渗滤液进行了动态模拟运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来源的污泥菌种及驯化前后均表现出不同的生化代谢活性。驯化污泥对 3种被测渗滤液的耗氧速率常数相差甚大 ,3种待测废水分别被评估为易生物降解、难生物降解及不能被受试微生物降解等类别。当厌氧 好氧模型生物反应器系统进水CODCr、NH+4 N浓度分别为 3 0 18 9mg L、45 2 4mg L时出水质量可达到GB16889 1997排放标准。CODCr及NH+4 N总去除率分别为 78 9%和 75 8%。  相似文献   

7.
氯代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8种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能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年取的未驯化污泥对所选氯代芳香化合物表现出抑制作用,氯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驯化污泥,除对二氯苯外,其驯化产生微生物均能有效降解或诱导降解所选基质,但对二氯苯仍难于降解,对二氯苯驯化的污泥可有效降解所选全部有机物,且其降解速率常数相应大于其他污泥的耗氧速率常数,在这几种驯化污泥中,对二氯苯驯化污泥对所选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氯苯驯化活性污泥对同类有机物的好氧降解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测定微生物呼吸耗氧量的方法,对氯苯类中的5种优先污染物:氯苯,邻,间,对-二氯苯1,2,4-三氯苯,用接种活性污泥和经氯苯驯化的污泥地它们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用未经驯化的污泥,5种氯苯皆存在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大小和抑制时间的长短氯代程度和浓度的影响,用氯苯将此污泥驯化后,该污染不仅表现出对苯具有降解能力,而且也表现出邻二氯苯,间二氯苯等同类有机物的共代谢降解能力,经分析  相似文献   

9.
瓦氏呼吸仪对硝基苯类污染物可生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李燕  严莲荷  周申范 《环境工程》2004,22(5):83-84,90
利用瓦氏呼吸仪测定微生物耗氧量的方法 ,对硝基苯类污染物可生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废水浓度以及污泥驯化对提高硝基苯类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有重要的意义。经铁碳内电解絮凝后的硝基苯类废水可生化性有明显提高 ,经驯化后的污泥能改善废水的生物降解性能。硝基苯可生化性的抑制浓度为 2 0 0~ 4 0 0mg L。实验证明利用瓦氏呼吸仪测定硝基苯类废水可生化性具有直接、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日本工业技术院物质工程工业技术研究所着手研制以二氧化碳和废塑料、木屑等高原料的生物降解性塑料、并争取以20O0年为目标,达到实用比。它是将使用完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制造出部分可再次作为原料使用的“环境和谐型塑料”。研制的是以二氧化碳和废塑料为原料的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聚酯,以制成高性能的生物降解性塑料科为目标,实行了热处理和拉伸、轧制等加工性检测和在海水与淡水中的耐用性、土壤中的生物降解等试验。脂肪族聚酯历来的难点是耐热性和强度、应用范围限于包装用等,为此打算在原子排列方法和分子结构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是生物降解有机物工艺的核心。系统综述了厌氧消化产短链脂肪酸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种类间的代谢关系,重点阐述了污泥中基质、温度、p H值、碳氮比和污泥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短链脂肪酸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群及产物的影响,介绍了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微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展望了通过调控主要影响因素实现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优势种群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生化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云霞  季民  李超  王秀朵  王舜和 《环境科学》2008,29(11):3124-3127
将人工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饥饿试验,研究EPS的可生化性.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EPS是由40%可生物降解EPS和60%不可生物降解EPS组成的,其中可生物降解EPS可作为颗粒污泥自身的能源,而不可生物降解EPS则不行,但其对颗粒污泥的立体结构有巨大作用.将从新鲜好氧颗粒污泥中提取的EPS投加到好氧颗粒污泥和活性污泥中,提取的EPS均可被两者作为碳源利用,且活性污泥对EPS的利用速率是好氧颗粒污泥的1.5倍;而从饥饿好氧颗粒中提取的EPS作为两者碳源时,均没有明显的利用效果,说明不可生物降解的EPS不能作为两者的能源.  相似文献   

13.
好氧颗粒污泥共代谢降解MTBE及微生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MTBE为目标污染物、乙醇为共代谢基质,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实现了好氧污泥的颗粒化.反应器内污泥完全颗粒化后,MTBE进水浓度提高至400mg·L-1左右,出水浓度可稳定在5rag·L-1以下,去除率高达98.5%以上(其中挥发量约占25%).颗粒污泥结构致密,外观呈椭球形,表面微生物群落主要以球菌和短杆菌为主.序批实验表明,MTBE生物降解速率符合Mirhaelis-Menten方程,其单位时间内颗粒污泥(以干污泥计)降解MTBE的最大降解速率值为20.9 mg·g-1·h-1.PCR-DGGE图谱表明,颗粒污泥内微生物种群丰富,且稳定运行阶段微生物种群和结构呆保持高度稳定.克隆测序结果表明,降解MTBE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优势菌群主要为Flavobacteria,et-proteobacteria,γ-Por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  相似文献   

14.
阳离子型染料废水可生物降解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阳离子型染料生产厂的14股废水为试样,用间歇式生物污泥驯化装置,分别作出CODcr降解曲线,并根据生物降解率.得知不同阳离子型染料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5.
好氧颗粒污泥中丝状微生物生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序批式摇床反应器(SSBR)中分别接种絮状活性污泥与厌氧颗粒污泥来处理含盐及淡水2种废水并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好氧颗粒污泥中丝状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及可行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进水水质与接种污泥类型都会影响颗粒污泥中丝状微生物的生长.同是接种好氧絮状污泥的R1、R3,由于R1进水为含盐废水而R3为淡水,R1中颗粒污泥丝状化程度低于R3,而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并处理含盐废水的R2颗粒污泥丝状化程度最低.当好氧颗粒污泥外部出现明显丝状微生物过度生长时,各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平均丝状化程度△分别达到△R1=1.4、△R2=1.2及△R3=2.0.对各反应器颗粒污泥中丝状微生物进行鉴定,R1颗粒中丝状微生物主要为Eikelboom 0092及Nocardia spp.,R2中主要为.Fungi spp.及Nocardia spp.,R3中主要为S.natans 及H.hydrossis,这几种类型丝状微生物一般出现在污泥龄长、溶解氧浓度低及基质易降解的环境中,但由于好氧颗粒污泥结构不同于传统活性污泥,试验通过控制污泥负荷、污泥龄及曝气量等并不能有效控制颗粒中丝状微生物的过度生长.试验将各反应器进水基质由易降解的葡萄糖配水换为难生物降解废水时,能快速有效地控制颗粒污泥中丝状微生物的过度生长.  相似文献   

16.
废水处理系统往往产生大量污泥,而活性污泥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则富有有机质。厌氧消化是这种污泥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不仅能减少产生的污泥量,而且能得到可作为能源的甲烷气。但在消化过程之前,往往采用絮凝剂促进污泥浓缩,以提高处理效率。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工学部海野肇教授等人研究了高效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对剩余污泥直接厌氧消化的影响。他们发现,用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之一的聚亚乙基亚胺处理以构成剩余污泥的好氧微生物为中心的固体有机质,其浓缩污泥的厌氧消化处理,在絮凝效果最佳范围内限制絮凝剂用量,几乎不  相似文献   

17.
有机物好氧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生成量测试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了探讨测试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性方法的通用性和可比性,建立了用二氧化碳生成量来测试有机污染物好氧生物降解性的合理方法。生物反应瓶容积2L,受试有机物浓度100mg/L,接种污泥浓度500mg/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4d。通过有机生物降解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生物降解性的评价标准-生物降解性指  相似文献   

18.
农药可生物降解性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种农药废水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氧化塘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种农药虽有毒性,但都可以被特异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对好氧菌降解性能的抑制作用主要受有机物浓度、温度、PH值和污泥浓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剩余污泥中木质纤维素能源转化,首先需要探知污泥中是否存在可以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微生物.以木聚糖作为单一碳源分别从剩余污泥和厌氧消化污泥中富集培养可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污泥源中均存在可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微生物,并可成功富集培养获得该类微生物.FISH与LIVE/DEAD实验证实,富集微生物为梭状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混合物,并以梭状芽孢杆菌为主;富集微生物均具有很高活性.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在非平衡的生长条件(暂态)下,存储胞内聚合物是去除易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一种机制,这种现象对不同微生物种群在暂态下的基质竞争有着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SBR反应器以乙酸为基质,在缺氧条件下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在此基础上对乙酸的消耗以及胞内聚合物聚-β-羟基丁酸(PHB)的合成与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条件下,颗粒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