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瑞  莫妤 《环境保护》2007,(7B):14-16
水是最基础的自然资源,既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控制因素,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它还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虽然总量不少,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加之我国地域广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水资源管理主要分为水量和水质管理两个部分,如何对水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如何从源头上解决中国“水”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新世纪中国面临三大水问题,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其中干旱缺水的问题在当前表现得尤为明显,呼和浩特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城市人口集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水污染严重,水资源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本市经济的发展。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环境的承载力是实现呼和浩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21世纪的水安全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洪阳 《环境保护》1999,(10):29-31
本文在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的水安全,以及由水引发的其他安全问题,并就中国21世纪的水安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缺水和水污染已是全球性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引起科学家和政府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的水资源情况,与水有关的主要问题和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战略措施。常州依法对水资源保护区,特别是对水源地进行了划定,采取了不同措施来控制水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实施了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研究解决垃圾问题的出路。公用服务地业提供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合理开发利用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污染严重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得中国水资源相对短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本文在剖析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中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新理念,以期能够用于改善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不合理现象,从而使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因此,我们应当关注中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并且积极提出改善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现状,需要提出有效的举措“开源节流”。“开源”是指要积极寻求新的水源,如海水淡化或利用地下水资源,而这些措施耗费代价非常高,并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明确地指出了任丘市的水资源的问题,深入分析了水资源问题的原因,系统指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湖泊水资源问题与优化调控战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湖泊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实施优化调控战略是中国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文中扼要综述了中国湖泊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短缺、湖泊水资源污染和相关问题,指出湖泊资源优化调控的思路是进行湖泊流域系统的综合调控,目前针对中国湖泊水资源问题的优化战略措施包括:实施湖泊水资源流域管理战略、建立流域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并因地制宜实施环境整治、流域污染的全过程与全方位控制、实施环境教育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在面临的水资源危机一方面是资源性缺水,另一方面是水质性缺水。保护、珍惜水资源,防污治污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中国水资源匮乏的情况和节水防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明确指出了山东省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全面分析了开发利用水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系统的探讨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白强 《环境》2000,(12):6-7
几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先生曾专题研究中国的水问题,他认为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超越洪涝灾害而成为中国政府最大和最难解决的水问题,甚至会引发全球粮食市场的变动和其他国际问题。布朗的结论尽管有点刺耳,却给中国人提了个醒——水资源短缺,无可回避。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低,污染严重。而稀缺、污染和浪费,是我国水资源中三大突出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复杂程度高、适用性不强、系统性和动态性不足的问题,在模型中引入灰水足迹量化消污用水,并在水资源生态足迹指标计算中考虑非常规水源,然后结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开展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整体保持在生态承载力以内,水资源开发仍有潜力,但水资源的供需却存在不平衡的情况.鉴于此,从节流、开源和污染治理角度出发,设置了6种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控方案.其中,2018~2050年综合协调方案能在满足水资源生态可持续和水资源负载合理的条件下,妥善解决水资源供需问题,是实现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调控方案.目前中国水资源开发速度滞后,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不匹配,需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开源、节水和治污力度,从而缓解水资源的生态胁迫压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人口不断向城市汇集,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巨大压力.当前中国城市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发展城市水资源循环经济是缓解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内涵进行概要分析的基础上,以激励机制为视角对发展城市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激励对策做了系统阐述,提出了应当转变发展理念、完善价格机制、突破技术瓶颈以及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刑法保护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资源的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运用刑法对水资源进行特殊保护在中国具有迫切的必要性。但是,中国《刑法》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水环境污染罪,没有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纳入保护范围,水资源刑事保护也缺乏力度,致使中国水资源缺乏切实有效的保护。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水资源的刑法保护,需增设专门保护水资源的具体犯罪,如增设水环境污染罪和非法取水罪;在部分水资源犯罪案件中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追究水资源犯罪危险犯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杨凯 《世界环境》1999,(2):17-20
水资源问题是中东的关键问题,除了地处干旱区域因素以外,中东原本贫乏的水资源正面临日益增长的压力,可能爆发严重的冲突。本文分析了中东地区水资源压力增长的原因及三条主要国际性河流水资源冲突的来源和条件,探讨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岛众多,且多数海岛属于丘陵区,普遍存在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非常规水资源可以增加水资源供给,将是海岛地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海岛地区海水淡化,主要介绍了海水淡化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雨水利用的方法,包括雨水收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污水回用进行了探讨,对非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岛地区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的保障对策,为海岛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西北是中国内陆河分布最广的地区,然而却最干旱。西北是中国江河的源头,又是水资源最稀少的地方。西北生态环境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水。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根本战略是南水北调。发展既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出路,又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维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0):600-602
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严重制约着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该文从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际问题出发,针对这些利益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在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与冲突分析理论基础上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理论框架,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的新思路。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种革新,它以集成管理为指导思想,冲突管理为手段,以解决传统流域水资源管理很难解决的各种冲突问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春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题。流域水资源冲突管理及其协同工作平台,是缓解上下游各地区间以及各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实现流域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唯一途径,它的实施与推广必将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推动我国流域水资源集成管理的发展过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再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水资源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要求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宏观管理体制,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再生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结合水资源的特性构造了水资源宏观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初条件下能促使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再生率。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议题。而水权及其相关制度建设的提出正是适应了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