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电网的发展,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采用了绝缘用具、个人防护用具、制定出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使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近些年500kV带电作业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电网的发展.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采用了绝缘用具、个人防护用具、制定出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使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近些年500kV带电作业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厉劼翀 《安全》2013,(9):50-51
正高压输电线路在覆冰雪、大风天气下已发生舞动,输电线路舞动将损伤导线,引起线路跳闸,在跨越平原开阔地带高压输电线路舞动现象多有发生,影响电力安全运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分析舞动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高压输电线路的防舞措施。  相似文献   

4.
穿越城区的高压输电线路电磁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莲清 《安全》2004,25(6):6-8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迅速增长.为了满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联网的需要,输电电压不断提高,超高压输电目前已经广泛使用.而输电电压的提高,输电技术在绝缘问题和电磁环境等方面受到更严峻的考验.不必讳言,以往输电线路的绝缘问题没得到更多的重视,而随着人们科技水平的提高,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也有更多的人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关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高压线下煤矿开采与高压线安全营运的问题,分析了采动影响对高压输电线路的破坏特征和动态影响规律,并对采动区高压输电线路的设防标准和防护措施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指出采动区高压线变形具有时空特征,可通过动态预计和动态观测,及时调整以防止高压线变形累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交流输电线路对油气管道电磁日益突出的干扰问题,减少电磁干扰带来的危害,针对500 kV单回线路,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建立线路与油气管道模型,综合我国现行关于管道受电磁干扰的安全标准,计算得到线路稳态和暂态时,不同土壤电阻率下线路与管道的安全相对位置。研究结果表明:线路稳态时,随着管道长度增加需增大两者交叉跨越角度或并行安全间距,当管道交叉跨越段长度超过20 km或并行段长度超过25 km时,所需交叉跨越角度或并行安全间距趋于稳定;线路单相短路故障时,不可忽略感性耦合影响。当土壤电阻率不超过50Ω·m,该工况并行安全间距要求小于线路稳态工况,当土壤电阻率大于等于100Ω·m,该工况并行安全间距要求更高;线路雷击工况时,当土壤电阻率不超过50Ω·m,线路与管道无安全间距要求,当土壤电阻率为100,200,500Ω·m时,安全间距分别为8.9,19.8,50.9 m,且管道并行段长度对安全间距几乎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拟建管道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规范推荐的方法,计算山东电网典型220 kV单回、双回、三回、四回线路导线离地不同距离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比了同塔多回线路在不同相序排放方式下产生的电磁环境,给出了线路邻近民房的安全距离。结果表明:220 kV线路对地最小距离为11.5 m时,线下电磁环境符合标准要求;线路与邻近民房的安全距离为4.1 m;比较了单回路和多回路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同相序排列单回路最优相序;多回路选择合理相序排列有助于改善电磁环境和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同走廊并行交流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分布状况,建立了基于模拟电荷法的工频电场仿真计算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校验。结合重庆地区拟建的某500 k V同走廊并行交流输电线路,开展了两并行线路间距和相序对线下工频电场影响的仿真分析:ABC/CBA//ABC/CBA相序排列时,并行线路走廊中间两回的电场强度较边上两回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降低程度随着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当间距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影响可以忽略;不同相序对并行线路走廊中间的电场强度影响较为明显,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线下敏感点的位置选择CBA/ABC//ABC/CBA或ABC/ABC//CBA/CBA相序排列,从而确保其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9.
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在爱护鸟类的同时,也受到鸟类的困扰。鸟在输电线路铁塔上筑巢、排便就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为提高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避免由于鸟类筑巢而导致输电线路发生对地短路事故,有必要采取措施驱赶鸟类而又不伤害鸟类。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鸟害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福连 《安全》2009,30(3):44-45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改变了鸟的生存状态,在一些地区鸟巢筑在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铁塔上,而由于鸟类活动引起的电力系统断路器跳闸事故发生的频次随之增加。因此电力系统对线路上鸟害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1.
煤矿井下事故隐患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大敌。煤炭工业的开采历史表明,一切井下伤亡事故无不潜伏于重大隐患之中。从这点上说,隐患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事故的发生又是隐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从清查和整改隐患入手,定期用科学方法分析隐患产生原因和分布规律,弄清楚特定生产条件下带倾向性的问题和普遍性隐患,明确主攻方向和防治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使安全工作由被动的事后追查变为主动的事前预报,防患予未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改变了鸟的生存状态,在一些地区鸟巢筑在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铁塔上,而由于鸟类活动引起的电力系统断路器跳闸事故发生的频次随之增加.因此电力系统对线路上鸟害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高压晶闸管换流阀冷却系统泄漏保护方法,当水冷却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泄漏量超过换流阀要求的泄漏流量时泄漏保护能正确动作,同时避免由于冷却介质的热胀冷缩而引起误判断,对国内新建直流工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生产现场事故隐患现状,分析隐患大量存在的根源,从人员思想意识、制度建设及执行落实等方面提出针对措施,强化基层自主管理,激励岗位员工参与隐患查改,及时消除事故苗头,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建筑企业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是法定义务,也是落实建筑企业主体责任的必要措施。笔者长期参加本企业的安全检查,及时处理了工地项目部在日常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本交通过发现和消除五起事故隐患案例作一分析,为建筑施工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作业风险全过程安全管控需求,从“人、机、料、法、环”5个维度,梳理了线路工程施工过程风险点,重点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作业的不安全环境,利用电力物联网技术,从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4个方面分析了基建现场作业风险管控平台架构及内容,完成了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作业风险点分析及感知层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线路工程基建现场作业风险管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电力防恐是电力安全运营的重要保证。通过风险指数评价方法构建高压输电杆塔遭受恐怖袭击评价的基本层级,以技术接受模型确定防恐风险指标选取原则和特点,结合高压输电杆塔的实际参数,设定单个指标的判断方法并建立高压输电杆塔防恐风险值的算法。实例验证表明,该算法能准确辨识高风险袭击对象,能有效提升高压输电线路防恐能力。  相似文献   

18.
山火发生时植被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及烟羽流使架空输电线路的空气绝缘性能大幅降低,可能引发导线之间或导线对地面间的击穿放电现象,导致输电线路发生跳闸事故。选取正庚烷与木垛为代表性火源,模拟研究直流高压电在火焰中的击穿放电现象,测量了火焰温度和电阻参数,获得了不同火源条件下放电间隙的击穿电压,分析了火焰参数对间隙击穿场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庚烷和木垛火焰放电实验中,火焰高温和电导率是导致击穿场强下降的主要因素。此外,烟颗粒也会导致击穿场强下降。  相似文献   

19.
高梦瑶  刘晓露  严玉琼  张苏 《安全》2023,(11):41-49
为明确输电线路杆塔施工事故致因,降低事故发生率,基于事故致因24Model对12起输电线路杆塔施工事故从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根源原因4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人员角度提出事故预防对策。分析结果显示:直接原因中不安全动作的主要因素是一线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和临时拉线不规范,基层和中层管理者未发现和制止员工的违章作业行为,高层管理者未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管理;不安全物态发生次数最多的原因类别是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发生9次,占81.82%。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共计34项,发生104次。根本原因中安全管理程序欠缺或执行不到位发生次数占比最高,达87.50%。根源原因是安全的重要度、一切事故均可预防、安全融入组织管理、安全决定于安全意识和安全的主体责任等缺失。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输电铁塔基础结构安全评价的文献较少。针对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安全评价问题,首先,确定了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判断法构建了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安全评价模型,详细分析了材料表观、环境及材料等多重指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安全评价方法。采用该方法,先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再用模糊综合判断法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输入铁塔基础结构的表观因素、环境因素及材质因素等,可对其各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级评价,确定输电线路铁塔基础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