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赖新平 《环境》2001,(8):42-42
众所周知,水泥生产是制粉的过程。尤其是干法工艺生产,几乎所有的工艺设备在运转过程中都产生粉尘。具体地说,其粉尘产生源包括:(1)开采和破碎,(2)原材料储备,(3)研磨和掺合(只在干法加工中),(4)熟料生产,(5)成品研磨,(6)包装。此外,在物料皮带输送、贮仓和贮库以及装料或卸料等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也会产生粉尘。按有或者无烟囱(或排气筒)排放粉尘的方式,水泥厂内的粉尘污染源可分为有组织排放污染源和无组织排放污染源。一般地说,上述粉尘产生源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宝钢股份中厚板分公司炼铁厂煤干燥机除尘系统吸尘点冒灰,粉尘无组织排放超标的现象进行了测试分析,数据表明主要由除尘系统风量匹配不佳、吸尘点风量不合理造成。笔者通过不断调整阀门及风机档板开摩,测试调整后的风量、除尘性能、岗位粉尘浓度等参数,确定了一个合理的系统风量,不仅可以达到环境排放及职业卫生的要求,而且充分挖掘了除尘系统潜力,达到了节能降耗、经济运行的目的,同时对类似除尘系统风量匹配不佳、扬尘等问题也形成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3文章对某500 k A系列电解槽排放的电解烟气进行测试。净化系统出口处的粉尘平均含量为15.0 mg/Nm,总氟平3 3均含量为0.8 mg/Nm;天窗排放的粉尘和氟化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是4.4、0.32 mg/Nm;两处测试数据中粉尘和总氟3均能分别满足《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5—2010)规定的20.0、3.0 mg/Nm标准限值要求。电解槽的总氟集气效率为97.20%。除尘器的漏风率为0.56%,粉尘的净化效率是99.97%,氟化物的净化效率是99.7%。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槽集气效率偏低,故为减少电解烟气污染物排放,应对现有设计进行改进,提高电解槽集气效率。  相似文献   

4.
水泥新型干法工艺工程项目卫生防护距离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我国水泥新型干法最新发展工艺与技术,合理估算了2500t/d与5000t/d典型规模新型干法窑粉尘无组织排放量,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卫生防护计算及水泥项目竣工验收粉尘无组织监测结果,确定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粉尘排放单元与居民区之间最小卫生防护距离为150~300m,并对GB18068-2000《水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提出了调整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闫月文  楚君  刘家明 《环境科技》2006,19(Z2):49-51
介绍了生产能力2000t·d-1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生产过程产生废气(主要是粉尘)的情况,针对废气排放特点,采用包含末端治理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治理。治理工程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达到《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Ⅲ时段二级标准和无组织排放二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机立窑水泥生产粉尘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80%,它量大,面广,污染严重,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前些年对机立窑粉尘的治理,特别是适合高寒地区的,没有成型技术。牡丹江农垦连珠山水泥厂通过考察,选用了国家专利技术:HKLDL-20/26型机立窑无动力高压静电除尘器,在该厂1#、2#机立窑上安装运行,除尘效果非常理想,经省环保局、总局环保局验收,粉尘排放浓度符合GB4951-1996机立窑粉尘排放要求(排放浓度分别为117.4mg/m~3、108.2mgm~3)。  相似文献   

7.
随着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对码头堆场的粉尘污染进行监测监管的工作正在逐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帮助自己实时掌握作业过程中无组织排放的粉尘浓度,以便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因此,如何选用合适的监测方法,如何设置监控点位,以及如何进行数据预警应用等内容,对于有效地利用该数字化监测系统进行污染防治有着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粉尘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粉尘排放是工业环境污染的重要部分,为了研究工业粉尘排放的主要动力以及应对措施,文章对2001-2009年的中国工业粉尘排放进行了趋势分析及影响因素分解。首先利用2001-2009年中国工业的产值与环境排放数据,描述了工业粉尘排放的基本情况,再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将工业粉尘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四部分,并比较分析了各子效应的影响程度及发展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模效应仍是工业粉尘排放的重要动力,而结构效应将会是未来粉尘减排的关键方向。文章在将工业划分为6个子行业之后,根据粉尘的产生与排放量,选择化工及金属行业作为重点工业子行业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指出目前该子行业粉尘减排的主要方向应为充分发挥治理效应的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9.
袋式和电袋复合除尘器的粉尘排放来自于三个方面:透过滤料的粉尘及滤袋缝线处的粉尘和除尘器本体上泄漏点的粉尘。一般人们多注重滤料的捕集效率,而对其他2类粉尘泄漏源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滤袋缝线的粉尘泄漏影响几乎没有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室试验数据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这3种泄漏源对除尘器粉尘排放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粉尘要达到"超低排放"时应该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泥立窑烟气由于其工况波动大、高温、高湿和高粘性等特点,处理起来难度较大。普通的喷雾技术不能确保达标排放。针对目前徐州地区及全国处理立窑粉尘的现状,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惯性除尘及文丘里、水浴和塔技术。经过初步实践,某水泥立窑粉尘经三级处理后,排放的粉尘浓度低于150mg/m^3,除尘效率达到98%以上,基本达到环保排放标准;无二次污染,该系统处理排放出的泥浆全部回收用于生产,系统用水可循环使用。为水泥立窑粉尘的治理及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通过对包头铝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排氟源的测试,分析研究有组织和天窗无组织排放氟化物贡献率,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研究表明,电解车间天窗无组织排放所占的污染贡献率较大,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影响严重,是造成周边环境质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提高烟气的捕集效率,减少从天窗排放的无组织烟气以达到控制环境污染的目的是一条比较实际、可行的措施。具体控制措施如下:第一,加强对电解铝厂技术工人的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严格生产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二,科学控制排烟量;第三,尝试使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璞  王珲  杨景玲 《环境工程》2019,37(5):141-145
为保证钢铁企业烟粉尘净化设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稳定运行,切实减少无组织排放,杜绝偷漏排现象,以钢铁行业现有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为基础,研发了针对设备运行的嵌入式信号采样监测技术,以及信号采集、数据传输、数据校正、数据安全和系统功能等内容,构建了通用化的烟粉尘净化设施运行状态及排放效果在线监控系统,以期为政府部门的环境监管和钢铁企业烟、粉尘净化设施的运行管理提供高效、可靠的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13.
石化企业废气无组织排放源及排放量估算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组织排放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废气排放,石化企业无组织废气排放具有污染物种类多、排放点广、难以量化和管理等特点。无组织废气排放源的确定和源强计算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石油化工企业无组织废气的来源并介绍了几种石油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无组织废气排放源强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焦化厂周围大气环境中颗粒物上的Bap的测试评价,了解焦化厂无组织排放的Bap对周围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棉浆粕化纤企业H_2S和CS_2排放特征及区域环境影响。选择玛纳斯县某化纤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有组织、无组织、厂界及周边敏感点的污染水平进行定量评价,采用相关性分析影响区域环境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棉浆粕化纤企业H_2S和CS_2排放特征为: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在无组织排放源中,污水站H_2S和CS_2检出浓度最高,其最小检出浓度分别在原液车间和硫氢化钠制片车间。厂界及敏感点污染物浓度均不超标。污水站和原液车间无组织排放是影响厂界的主要因素(P<0.01),无组织排放是敏感点的主要污染源(P<0.05),表明无组织排放对区域环境影响显著,亟需重点管控。  相似文献   

16.
原料场作为钢铁企业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污染物是在原料的受卸作业、堆料和取料作业、露天堆放、筛分作业、混匀配料、输送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属于钢铁企业重点污染控制单元。若不采取治理措施,污染物原始浓度约5~15g/m~3,且属于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保形势,城市钢厂及处于重点防控区域的钢铁企业料场必须实施原料场封闭改造。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典型的原料场封闭改造案例,并计算了无组织排放削减量。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电除尘与静电凝聚技术相结合,净化自焙阳极铝电解槽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关部门测试认定,其沥青烟、氟化物和粉尘的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电除尘与静电凝聚技术相结合,净化自焙阳极铝电解槽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关部门测试认定,其沥青烟,氟化物和粉尘的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道路扬尘排放因子估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济南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环保署AP-42模型和方法,通过道路分类、优化布点、样品采集、实地观测和计算分析,获得道路粉尘负荷及四种类型道路扬尘的排放因子,探讨了排放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路面粉尘负荷随车流量增大而逐渐降低,城市城区路面粉尘负荷多小于城市外围路面,且外围道路路面粉尘负荷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大;支路和次干道排放因子相对较小,快速路排放因子较高,主干道排放因子最高,其TSP、PM10、PM2.5排放因子分别高达25.239 3 g/VKT、4.731 1 g/VKT、0.597 2 g/VKT;排放因子随平均车重增加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同种类型道路排放因子均随道路粉尘负荷的增加而增加;次干道和快速路排放因子随车流量增大而减小。所获结论可为城市道路扬尘排放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工业粉体下落过程粉尘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与维也纳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共同确定的实验方案,在实验室开发并设计了一套自由下落装置,研究粉体下落过程中粉尘的排放特性。通过实验主要测定下落高度、空气湿度和质量流量对粉尘排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下落高度和空气湿度对粉尘排放均有影响,且空气湿度对粗粒子的排放影响较大,对细粒子影响较小;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粉尘产生率逐渐减小,但质量流量的增加也会增加粉尘浓度,加重了对工人的危害。建立了影响因素与粉尘产生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检验,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可以应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定量评价粉尘产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