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回顾国内外城市旅游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城市旅游产品这一专项内容进行了文献述评,内容集中于城市旅游产品类型包括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城市遗产旅游产品、城市事件旅游产品、城市夜间旅游产品和城市旅游产品,要素包括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旅游设施、城市旅游服务、城市可进人性。  相似文献   

2.
从可持续城市概念入手,根据可持续城市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从生态城市、紧凑城市、低碳城市和城市可持续性评价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我国可持续城市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探讨可持续城市研究的未来趋势,认为加强方法论研究、不同城市的实证研究、关注中小城市、跟踪调研建设中的可持续城市等是保障我国可持续城市理论研究取得实效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加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新时期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关键,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缺水困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多的城镇人口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地下水位下降明显、城市水污染加剧、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区内涝问题突出等,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以河南省为例,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城市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政府、产业、个人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的对策,对促进河南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军  陈金花 《四川环境》2007,26(1):95-99
城市热污染给人们带来的众多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山地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城市热污染也呈现特殊性。本文详细分析了山地城市的热环境特征以及热污染成因,并从治理城市热污染角度提出了部分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城市风道、城市下垫面及其他措施,以达到减少山地城市热污染,改善城市热环境,保障城市居民健康,最终实现山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城市森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正确认识城市森林的价值是搞好城市森林建设的基础。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城市森林的概念、研究内容、方法,展望了未来城市森林的研究方向,论述了城市森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书讯     
我部编辑出版的《城市生态系与城市环境规划》一书尚有少量存书。该书为译文集,包括苏联、美国、荷兰等国家十二篇文章。该书由北京工业大学易泽光先生统一选材与核对,以刘天齐先生撰写的《城市生态系与城市环境规划浅谈》一文为首篇。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城市生态系理论是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规划的基础。如何以城市生态系的理论为指导制定好环境规划,怎样开展城市生态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筑存量研究是为适应当前城市管理的需要而出现的理论研究,与国家制定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内在一致性。本文对城市建筑存量的概念进行解析,全面阐述了城市建筑存量研究的意义,概述了城市建筑存量研究的系统边界、内涵和研究方法等,总结了城市建筑存量研究的三大领域:城市建筑存量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开发潜力分析研究和城市可持续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的研究现状。目前城市建筑存量理论体系尚不够完善、定量工具和基础数据库严重缺乏,对于城市决策支持不足,未来应在城市建筑存量时空演变及环境影响分析、开发融合多学科交叉及新技术应用的分析方法和辅助城市可持续管理决策三个领域加强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以后,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关心和注目的一件大事。我国的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走向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新阶段。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内涵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对于城市环境的范围,目前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城市环境是城市行政区划内各种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城市郊区和市管县;二是认为城市环境是城市规划区内各种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城市建设进程朝着"生态城市"的目标快速推进,"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必选模式,一些城市已开始探索立法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另一方面,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困境,出现定位不明确、为政绩工程而建、缺乏指标体系、规划不当、生态文化建设滞后、缺乏法律保障等一系列新问题。如何摆脱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沿海省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研究沿海省份各城市发展水平,找出城市发展的不足,有利于沿海省份各城市发展保持先发优势。采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通过代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的20个指标研究我国沿海省份11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发展水平,运用SPSS19.0和Geoda软件进行聚类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沿海省份城市发展水平呈现东北部、东中部沿海省份城市发展水平高于中南部沿海城市和中部沿海城市;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水平整体较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发展水平整体较弱,广东省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沿海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陆域城市;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呈现非常显著,说明相邻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城市缺水主要有两大特点:①缺水数量持续增加,截止1989年,全国城市口缺水总量已达1200万m~3左右.其中山东、辽宁、江苏、黑龙江、陕西5省94个城市口缺水量高达10万m~3。②缺水城市下断增多,而严重缺水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一带。1989年全国缺水城市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太原等200多个。18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14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9个。山东、辽宁、江苏、黑龙江、陕西5省94个城市,因缺水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127亿元,造成342万居民吃水困难。  相似文献   

12.
以大连市金州主城区2005年、2010年、2015年的城市建筑与DEM构成的城市数字高程模型(UDEM)为基础数据,采用城市重心、城市扩展强度与建筑覆盖度等指标定量表征城市三维空间扩展,分析3个时相城市空间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扩展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金州主城区建筑数量不断增多但增长速度放缓,建筑高度持续增长,城市重心整体向东北偏移;城市建筑平面扩展强度和速度减小,水平方向的城市扩展逐渐趋于饱和;城市空间扩展由城市范围向外扩展逐渐转向以城市内部建筑更新为主的城市空间垂直扩展。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淄博市城市林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具有服务城市生态、调节城市气候、活化城市景观等生态服务功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意义。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立城市林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的社会影响显著,其积极的影响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显现。针对淄博市城市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何  邵红 《中国环境管理》1998,(3):26-27,30
一、前言城市生态环境是指城市中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全体,它包括城市空气、水、植被等,本文主要讨论城市植被。城市植被是指城市里各种用途的土地(包括:公园、校园、寺庙、庭院、街道、广场)上自然或人工的森林、草地、绿篱、花坛、农田等。沈阳、鞍山、抚顺三城市的植被类型绝大多数是人工植被类型,保存的极少量的自然植被也带有明显的人工痕迹。城市植被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有利于改变和调节城市环境,改变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条件。它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滞尘、消毒杀菌、消减噪声以及在城市景观和人们身心健…  相似文献   

15.
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弹性能力评估是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的基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分析了城市洪涝系统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从刺激性、敏感性、适应性三方面构建城市洪涝弹性评价体系,并对苏州、无锡、常州2009年、2012年和2015年三个时期的城市洪涝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城市洪涝弹性有较大差别,苏州城市洪涝弹性最强,常州最弱;同一城市的洪涝弹性在不同时期不断变化。总体上,苏州和无锡城市洪涝弹性呈上升趋势,而常州呈下降趋势。根据分析结果,对三个城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地区防洪规划与弹性城市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房地产与城市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借用耦合协调模型和GM(1,1)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房地产与城市经济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动态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城市经济系统得分、增速均较高,城市经济系统发展领先。(2)从耦合关系来看,所有城市均处于颉颃阶段,即将进入磨合阶段。(3)从耦合协调关系来看,中部省会城市整体处于轻度失调发展,即将达到勉强协调,城市经济相对滞后。(4)根据协调度及值,将城市划分为轻度失调发展城市经济系统滞后、轻度失调发展房地产系统滞后、濒临失调发展城市经济滞后三类。(5)2020年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将形成武汉优质协调,郑州良好协调,长沙、合肥中级协调,太原、南昌勉强协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多兵种、多学科联合作战的综合性工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和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是很难奏效的。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管理体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管理体制,是城市各部门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而发生的各种关系的体现。它反映城市领导与群众、主管部门与基层单位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的权力、职责、分工、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以及处理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管理体制,概括地说,就是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对比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建设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13个地级城市在湖南省成为"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前后,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方面,13个城市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明显快于其他地级城市;在城市社会方面,相对于其他方面变化差距最小,其中长沙市提升最快,张家界市变化最慢;在城市资源方面,整体水平相对于其他部分变化较大,其中长沙、邵阳等市的资源消耗较少,老工业基地娄底、岳阳等市资源消耗相对较多;在城市环境方面,大部分城市环境都有所提升。总体上,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的"两型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都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水平、"三废"利用率以及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方面上升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9.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近年来,城市的发展速度极快。在十九世纪初,地球上城市人口只占2%,全世界达10万人口的城市还不到50座。到本世纪初,世界上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就有10座。到五十年代,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就有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圈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数据为基础,采用分形维、形状指数和紧凑度等指标,结合GIS分析方法,分析了1990年和2000年武汉市城市圈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武汉、黄石、荆州等老城市的空间形态分形维较高,形状指数大,城市空间形状的紧凑度较差;而潜江、随州、仙桃等城市分形维相对较低,形状指数较小,城市紧凑度较好。在总体变化趋势上,武汉城市圈城市空间形态不断扩展与蔓延,边界趋向于破碎,城市内部空隙逐渐增多,城市形态轮廓趋于复杂化,城市形状紧凑度逐年下降,城市建设用地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