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井曝气工艺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废水治理工程是采用深井曝气法作为第一段、组合填料接触氧化法作为第二段的工艺流程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制药废水。6个月的生产运转情况表明,在深井曝气装置污泥负荷3.84kg COD_(Cr)/kg MLSS·d,接触氧化池容积负荷1.33kg COD_(Cr)/m~3·d的条件下,此工艺流程取得了良好的COD_(Cr)去除效率,废水处理成本为0.35元/kg去除COD_(Cr)。文章还对治理工程的工艺设计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以新型间歇增氧垂直流人工湿地(IA-VFCW)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不同工况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的分层效应及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曝气参数对细砾石层、煤渣层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较小;对曝气区、湿地植物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较大.当进水NH4-N质量浓度为25 mg·L-1、COD为200 mg·L-1时,细砾石层、煤渣层对NH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8%、9.3%和13.3%、11.6%,两区域中均无NO2-N、NO3-N的积累;细砾石层对COD去除的贡献较大,COD平均去除率为67.2%.曝气区对NH4-N、TN去除贡献较大,NH4-N、T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69.3%、40.9%,COD平均去除率为25.4%.在低曝停比下,曝气量的增加将提高IA-VFCW对TN的去除性能;在高曝停比下,曝气量的增加会降低IA-VFCW对TN的去除效果,且会造成NO--N积累.在曝气量2 m3·h-1、曝停比1/3、曝停周期6h工况下IA-VFCW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NH4+-N去除率为94.9%、TN去除率为77.0%、COD去除率为90.0%.IA-VFCW脱氮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垂直流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3.
杭州虾龙圩河由于多年污染,河道水质严重黑臭,自净能力遭到破坏。本研究通过综合利用底泥污染物削减、生物接触氧化水质净化、造流曝气及水生生态系统修复等技术对虾龙圩河进行治理。结果显示,此项综合技术对城市河流污水具有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性能,COD、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3.3%、80.1%和81.7%。通过1年的运行与养护,虾龙圩河治理段的水质、生态环境等有了明显改善,没有发生过水华及黑臭现象,河道水体具备了较强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工业河勤丰泵站周围50 m河段为研究对象,现场探讨了原位曝气对底泥内源营养盐去除的示范工程效能,目的为曝气治理城市黑臭河道工程的优化实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原位曝气有利于对底泥内源氮、磷营养盐的控释,对工业河示范河段溶解性总氮(DTN)削减率为(48.4±6.0)%,上覆水DTN的平均浓度由13.4 mg·L-1降至8.7 mg·L-1;NH+4-N的削减率为(46.3±16.7)%,其上覆水浓度均低于7.6 mg·L-1;泥水界面硝化率与反硝化率分别达到46.3%和43.6%;上覆水溶解性总磷(DTP)的削减率为(35.4±2.9)%,由于示范区段没有与其他区段隔离,其实际工程效果要优于观测值。静态经济评价表明原位曝气修复黑臭河道底泥技术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明显优于常规底泥疏浚技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曝气耦合表面流湿地工艺处理劣V类河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工艺条件并探讨耦合技术对药物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工艺优化后的曝气条件为:曝气量0.45 L·(min·L)-1,水力停留时间ld,曝气间歇时间2 h(每曝气1 h),曝气位置(曝气深度/水深)0.5处.此条件下耦合技术去除TN、NH4+-N、TP和...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制河道模拟装置,探讨了曝气扰动深度为10、15、25和35 cm时泥水界面硝化-反硝化的耦合性能,目的为曝气治理黑臭河道装置的优化实施和解决"氮超标"难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扰动深度增加,泥水界面紊动程度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其中泥水界面处扰动深度为10 cm时流态最激烈(Re为3 044),扰动深度为25 cm时流态最平缓(Re为1 713);与静止对照工况对比,曝气扰动促进了NH+4-N的硝化转化,4种曝气条件稳定时上覆水氨氮浓度都在0.50mg/L以下,表明曝气有利于对底泥释放氨氮的控制;复氧速率与硝化速率随扰动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从总氮的控制角度来看,曝气扰动深度为25 cm时最有利于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耦合,上覆水总氮削减率达到51.5%,泥水界面硝化率与反硝化率分别达到(41.6±3.1)%和(32.1±0.7)%。  相似文献   

7.
在低温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中,回流比和气水比是影响潜流人工湿地一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推荐回流比R=1.0,气水比为4:1,在该工况下,进水COD浓度在170.8~221.3mg/L时,平均去除率可达90%;进水NH3-N浓度在17.3~25.9mg/L,平均去除率45%~65%;进水TN浓度在25.1~38.49mg/L时,平均去除率45%~65%;进水TP浓度在2.2~3.1mg/L时,平均去除率65%~80%。污染物沿程浓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可以在低温季节通过曝气促进氨氮硝化,大幅提高NH3-N和TN去除率,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复合潜流湿地功能。  相似文献   

8.
曝气充氧和人工造流技术修复河道污染水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模拟河道反应器,考察了曝气充氧及人工造流技术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河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自然运行条件下对COD、TP、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7.44%、4.88%、5.70%和10.60%。通过对模拟河道进行曝气充氧,最佳气水比条件下对COD、TP、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15.33%、10.45%、6.78%和21.18%。在曝气基础上通过设置人工阻流板,对COD、TP、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26.82%、16.07%、9.51%和23.80%。结果初步显示,通过曝气充氧和人工造流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对污染水体具有明显有效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竹制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污染河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受污染的湖溪河水质特征,以传统弹性塑料填料做对比,研究以竹球和竹丝为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考察填料的挂膜时间、生物量和污水处理效果;确定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时反应器的最优运行工况:连续曝气时为HRT:7.5h,DO=3mg/L;间歇曝气时为厌氧1.2h、好氧6.3h交替运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弹性塑料填料相比,竹制填料挂膜速度快,竹球填料的水处理效果最好;连续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7%、47.9%、57.1%和30.6%;间歇曝气最优工况下竹球填料反应器中COD、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64.08%、39.95%、60.7%和54.68%;竹制填料可替代传统的塑料填料作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载体填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受污河道底泥和上覆水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静置状态X0和不同曝气深度条件下(分别为水体曝气泥水界面上方10 cm,底泥曝气下方5和15 cm处,依次记为X+10、X-5和X-15)河道底泥特性及水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底泥曝气较水体曝气而言,能促进水体DO更快恢复;停止曝气,DO浓度也会维持在较高的状态,有利于有机物和氨氮的进一步去除。在相同曝气量下,底泥曝气比水体曝气能更好地去除底泥中污染物,并减少再次释放,且底泥曝气深度越深,处理效果越好,至实验结束时,X-15组上覆水中COD、NH_4~+-N、TN及TP浓度分别为16.25、3.03、13.39及0.09 mg/L,去除率分别为69.73%、78.36%、45.98%及84.21%;停止曝气后,经曝气处理的底泥对磷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加,并且不会再向上覆水中释放污染物,避免引起水体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苯胺法生产促进剂M废水的治理 ,通过采用树脂吸附 NaClO曝气氧化二级处理工艺 ,分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和硫化物 ,废水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根据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 ,氧化阶段的实验结果还证实Na ClO曝气氧化较NaClO搅拌氧化具有更高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2.
折流曝气生物滤池的特征与处理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折流曝气生物滤池(BBAF)是一种新型生物滤池,为考察其工艺特征和处理效能,对运行时的效果和不同水力条件下的水力混合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BBAF滤池是一种复合流态反应器,单池趋于全混流,而整池趋向平推流;BBAF滤池对COD和SS的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对氨氮、总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8%、39.1%和46.5%。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苯胺法生产促进剂M废水的治理,通过采用树脂吸附-NaClO曝气氧化二级处理工艺,分步去除有机污染物和硫化物,废水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根据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氧化阶段的实验结果还证实Na-ClO曝气氧化较NaClO搅拌氧化具有更高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侧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工作时COD、SS、氨氮和TN随滤池长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SS的去除主要集中在滤池前部0~1.42 m段;(2)对COD的去除,A段(0.56~2.08 m)起了主要作用,B段(2.78~4.66 m)弥补A段的COD去除效果;(3)氨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2.53 m以后,B段承担了去除氨氮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灰石在工业酸洗废水处理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酸洗废水流量不大 ,其中主要含有Fe2 + 、PO3 -4、Zn2 + 和无机酸。采用石灰石升流变速滤床过滤中和至 pH值 =5 .5— 6 ,再投加工业NaOH使其 pH =8.5左右 ,并在碱性条件下曝气氧化 ,这样能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总Fe(TFe)、Zn2 + 、PO3 -4。石灰石价格低 ,而且易得 ,应用实践表明 ,该废水处理工艺具有消耗低、形成的化学沉淀少、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氧化沟既不是完全混合反应器,也不是推流反应器。它是一种连续环路反应器(continuous Loop Reactor,简称CLR)。目前,氧化沟作为一项废水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地重视和应用。本文从曝气和混合、反应动力学以及水力学等方面剖析氧化沟和连续环路反虚器的基本实质,论述各种类型氧化沟的一些共同特征,以有利于在氧化沟设计中对若干基本原则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结合姜堰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在CAS工艺中,进行了曝气时间对COD和NH3-N去除率影响的探讨。实验研究表明,延长曝气时间对于COD和NH3-N的去除是有利的,曝气时间控制在3h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石灰石在工业酸洗废水处理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的酸洗废水流量不大,其中主要含有Fe^2 、PO4^3-、Zn^2 和无机酸。采用石灰石升流变速滤床过滤中和至pH值=5.5-6,再投加工业NaOH使其pH=8.5左右,并在碱性条件下曝气氧化,这样能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总Fe(TFe)、Zn^2 、PO4^3-。石灰石价格低,而且易得,应用实践表明,该废水处理工艺具有消耗低、形成的化学沉淀少、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倒置A2/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与城市污水的混合污水.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混合污水氮和有机物去除的控制因素;水温为23~30℃、泥龄为20 d时,最优运行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9h、DO2 mg/L、外回流比80%、内回流比200%,此时COD、NH3-N和TN去除率分别为76.4%~78.2%、95....  相似文献   

20.
针对滇池流域污染最为严重的大清河,采用附加回流生物接触氧化工艺(IBCOP)开展河道水体的旁路处理示范工程研究。IBCOP示范工程的设计规模为1 000 m3/d,HRT为4.75 h,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冬旱季期间,根据气候和进水水质条件调节回流比,示范工程运行了3种工况。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工程对COD和NH+4-N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46.8%和48.8%,高回流比有利于去除NH+4-N;受到低温、低碳源、高进水DO和生物膜生长不佳等因素影响,示范工程对TN去除效果较低,平均去除率为10.2%,调节回流比不能显著改善碳源不足的情况;水绵的吸收和底泥的沉积是示范工程除磷的主要机理,TP平均去除率为17.9%,低TP浓度进水、生物膜的脱落以及高回流比不利于除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