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投加硅藻土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校园生活废水效果的影响。两组膜生物反应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投加硅藻土有利于MBR工艺中活性污泥的培养和出水的稳定。投加硅藻土使MBR的出水COD质量浓度稳定在25 mg/L以下,BOD5质量浓度小于5 mg/L,NH3-N质量浓度0.4 mg/L左右,TP质量浓度小于0.5 mg/L,SS未检出,出水水质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
MBR工艺处理模拟腈纶废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腈纶废水生物降解性差、毒性大、氮含量高且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选择处理效率高且具有脱氮功能的填料式"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处理模拟腈纶废水,研究MBR反应器接种活性污泥的驯化过程及反应器对模拟腈纶废水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MBR技术处理模拟腈纶废水时启动时间短,出水水质稳定,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耐冲击性强; 采用"缺氧-好氧"工艺不但可去除98%以上的氨氮,还可去除80%的总氮.  相似文献   

3.
试验了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对于猪场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COD混凝平均去除率达44.7%,NH3-N 混凝去除效果差;在平均容积负荷(COD)高达2.5 kg/(m3*d)的情况下,MBR对于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1%-93.4%、79.1%-88.7%;系统COD和NH3-N总去除率分别为93.0%-96.0%、81.7%-89.9%,出水COD、NH3-N达到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相似文献   

4.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扫描电镜和T- RFLP等分析技术,观察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e Bioreactor,MBR)中氮素、污泥颜色、颗粒污泥微观结构并对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以为厌氧氨氧化菌的快速富集培养提供有用信息.结果表明,运行的110 d间,厌氧氨氧化MBR的容积总氮负荷达0.245 kg/(m3·d),去除率为80%,NH+4+ -N和NO2- -N去除率分别为81%和91%.污泥的VSS/TSS比由初始的0.66提高到0.77,颗粒污泥颜色转为红褐色,以杆状和球状菌为主,其中,Planctomyce、Pirellula、Gemmata和Pseudomonas等种属均已证明具有厌氧氨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与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生活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DO在2.0mg/L左右,HRT为8h的条件下,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8%、93.7%、41.4%、40.6%;处理出水COD质量浓度小于30mg/L,NH3-N质量浓度小于4 mg/L,SS检不出,出水水质好,能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良的SBR工艺和膜法结合的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校园废水,出水浊度在1 NTU以下,CODCr稳定在25mg/L以下,NH3-N也在10 mg/L以下波动.并且通过研究发现SBR-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良好的硝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间歇曝气对膜生物反应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通过研究,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较好的硝化能力.主要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来考察MBR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间歇时间能提高反应器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活性污泥等生物基质为填料.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条件下,研究了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中试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COD、NH_4~+-N和TP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在水力负荷为4 cm·d~(-1),污染负荷为280 mg·L~(-1)和320 mg·L~(-1)时.COD、NH_4~+-N和TP的去除去分别达到91.2%、97.2%、88.0%和90.6%、95.6%、90.4%;水力负荷达到450 mg·L~(-1)时,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率下降迅速,仅为83.2%和85.5%,TP的去除率略有提高,为91.7%;平均污染负荷为300 mg·L~(-1),水力负荷为4.0 cm·d~(-1)、6.5 cm·d~(-1)和8.1 cm·d~(-1)时,COD、NH+4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6%、97.4%、90.0%.87.3%、96.8%、84.0%和85.6%,96.3%,83.3%;适宜的生活污水处理条件是水力负荷为8.1 cm·d~(-1),污染负荷低于450 mg·L~(-1).在以上工况下的出水水质均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和沈阳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标准,处理效果稳定;系统垂直方向的氨化细菌分布较均匀,硝化细菌在70 cm以上区域数量较多,反硝化细菌在70 cm以下区域数量较多;氨化细菌与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的相关性显著,硝化及反硝化细菌与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的相关性极显著;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与TP的去除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生物作用不是TP脱除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以贻贝壳和3种不同质量分数柠檬酸改性的贻贝壳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BAF)与水解酸化池组合对模拟生活污水中COD、氨氮(NH3-N)和总磷(TP)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4个系统的处理效果进行比较,以考察贻贝壳改性程度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贻贝壳及改性贻贝壳均可以作为BAF的填料,其中0.5%柠檬酸改性的贻贝壳填料处理系统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最高。HRT对COD和TP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大;HRT为4 h或8 h时,4个系统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均在92.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序批式动态膜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温度为19 ~ 21℃,MLSS为3~5g/L;好氧阶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2 ~4 mg/L,厌氧阶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0.2~0.5 mg/L;水力停留时间共12 h,其中好氧阶段8h,厌氧阶段4h.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和NH4+-N质量浓度分别为250~300mg/L、103 ~ 156 mg/L和92~140 mg/L时,反应器对上述污染物表现出较高且稳定的去除效率,COD、TN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6.15%、82.16%和90.13%.同时,反应器系统中污泥的比硝化速率与常规处理装置中的活性污泥相比较高,以NH4+-N的降解量计为0.101 d-1,以NO3--N的积累量计为0.091 d-.  相似文献   

11.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临界通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界通量在膜污染控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采用通量阶梯式递增法测定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临界通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测定参数对临界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临界通量过程中,当初始启动通量小于临界通量时,其对临界通量的测定值影响不大;当通量阶梯递增量增大时,临界通量的测定结果变小;当测定间隔时间段变长时,临界通量的测定结果相应变小.在测定临界通量时,推荐以下测定参数:通量阶梯递增量不大于4 L/(m2·h),测定间隔时间段取15~30 min;初始启动通量的选择要适宜,太大可能导致试验结果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膜及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原理。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染处理领域应用开发情况;指出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的高效分离技术与生物降解作用相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很快;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较适合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与回用,但膜污染问题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推广的主要障碍;探讨和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前景,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膜生物反应器有望成为21世纪的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酱油生产废水,探讨了进水COD、溶解氧、色度等工艺参数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膜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COD为505~1 209 mg/L、色度为180~200、浊度为251~471 NTU时,出水水质稳定,COD去除率平均达到90%,而色度、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79%和98%.在系统正常运行的2个月内,膜污染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15.
在多孔α-Al2O3陶瓷管的外表面水热合成NaY型沸石膜,用XRD及SEM表征所合成的膜.并将合成出的膜用于分离二氯乙烷和氮气的混合物,考察了不同压力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渗透压差控制在50 kPa,既可保证有较高的渗透率,又有一定的分离因数.  相似文献   

16.
膜吸收技术捕获CO2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填料塔工艺有成熟和大规模应用的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膜吸收技术捕获CO2因其自身优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简述了CO2捕获的主要技术路线,介绍了膜技术分离CO2的特点、优势,并详细介绍了膜吸收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膜吸收技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膜的润湿性长期稳定性、溶剂的挥发性、膜和吸收剂的兼容性、SO2和O2等杂质的去除、膜的成本及经济性分析比较等.  相似文献   

17.
膜吸收器吸收CO2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吸收器,用水、NaOH和K2CO3 水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高浓度CO2 吸收试验,考察了气体流率、吸收剂流率、质量分数以及流动方式对吸收率、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率增大,CO2的吸收率递减,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加.在一定的气体流率下,吸收液流率增大,CO2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大;吸收液浓度提高,吸收率增大,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提高.在气体流率较低时,质量分数为5%和8%的NaOH水溶液为吸收剂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比较接近.随着气体流率增大,NaOH质量分数为8%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增加的值大大超过NaOH质量分数为5%时增加的值.以水为吸收剂时,气体与吸收剂的流动方式为逆流时的吸收率、总传质系数和总传质速率高于并流时的值.  相似文献   

18.
以云湖度假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实例,不用一次性投资较大的膜处理法,采用预曝调节+生化+生物过滤+消毒,并从理论上及实际应用中进行了探讨说明该工艺。  相似文献   

19.
改进的MBR对渗滤液的TN和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72.98%和90.1%。试验现象和数据表明,同步硝化反硝化是TN和NH3-N去除的最主要原因。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发生在于3个方面:①膜的截留作用能使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富集;②在MBR内,废水在时间顺序上和空间位置上反复经历缺氧、好氧环境;③有利的操作条件,如维持MBR内MLSS为8 500 mg/L左右、温度为22~30℃、pH值为7.0~7.5、升流区的DO为2~2.5 mg/L等。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PAC-MBR组合工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冬天的低温条件,考察了15℃、20℃、25℃自然温度对PAC—MBR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污染速率随着温度的下降呈现加剧趋势,15℃与自然温度的TMP之差随膜污染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20℃和25℃与自然温度TMP之差均随着运行时间而增加;加温后的PAC—MBR上清液COD明显高于自然温度下的上清液COD,但是经过膜过滤后,出水COD相差无几,20℃和25℃的上清液氨氮明显低于自然温度,而出水则无明显规律。温度对微生物,特别是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