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21世纪成为一个安全少灾的世界,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的主题词,对于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必 需开展一系列艰苦的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及国家总体灾应急能力。挥别20世纪,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竭尽所能,将科学研究导入正确的方法,创造一种要持续发展的新。“十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赵利避害的防灾减灾主题,不如此,我们会在未来突发灾害及灾变面前处于无准备的危险境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面向21世纪的完全文化战略金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00045)面向21世纪的安全文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追求并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舒适的世界”,落实“安全、减灾、无害”的奋斗目标,已成为世界安全文化(或全球预防文化)的主旋律。中国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将是高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与生存的方式将会得到普及的时代。机器人与克隆人,换脑技术与生物工程,航天交通与太空旅游,智能住宅与信息高速路,核能广泛利用与交通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高度重视发展人类的安全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系统工程,使技术的本质安全化提高到人类理想的水平,这是全世纪追求的目标。人类为此将从多方面开始研究── 研究实现技术系统的安全的组织功能,如消防系统的高度阻燃材料、可靠的防爆电气、灵敏的自灭(喷淋系统)装置、高性能的个体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4.
让 2 1世纪成为一个安全少灾的世界 ,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的主题词 ,对于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必需开展一系列艰苦的工作 ,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及国家总体减灾应急能力。挥别 2 0世纪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竭尽所能 ,将科学研究导入正确的方向 ,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时空。“十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到趋利避害的防灾减灾主题 ,不如此 ,我们会在未来突发灾害及灾变面前处于无准备的危险境地。思考 1:要宣传环保重要 ,安全减灾更重要的科学观就战略规划而言 ,从 2 0世纪 90年代初制定的《中国 2 1世纪议程》到…  相似文献   

5.
按照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的169号决议的约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灾十年”,回顾中国减灾十年的历程,不仅可看到中国科学家们对灾害的抗争,而且可感受到人类那崇高、不屈的灵魂在灾难中闪光。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的今天,作为科技工作应关注减灾的科学理性及管理思想,有责任向政府及决策者进言,以期创造一个21世纪科技减灾的文化氛围。1999年7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通过的及管理论坛强调:要关注大城市及都市的防灾减灾,尤其要将社区视为减灾的基本单元,必须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报告强调:未…  相似文献   

6.
罗云 《劳动保护》2000,(1):18-19
这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世纪 ,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政治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世纪。由此 ,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千年 ,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 ,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的警惕 ,采取有效的措施 ,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世纪。其实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 ,我们已深切地体验到这一点 :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还应认识到的是 ,现实与未来存在很多不协调的音符和背景 :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 ;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不惜代价高速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阶段,21 世纪仍将面临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及人为事故的影响。虽然,在1999 年即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的最后一年召开了日内瓦“世界减灾大会”,并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及声明,但笔者认为,同近十年兴起的环境保护科学与管理相比,中国在灾害及事故的预测预报、规划战略、科技管理、文化教育诸方面尚有不少差距。为此,就其重要方面作一论述,并对国家“十五”计划未纳入安全减灾目标提出建议,以期引起科技界、决策管理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科学、欠文明的落后文化习俗,形成了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顾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将仍是不少人的主导追求;企业经营人员的短视与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盛行…….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预言21世纪,生态环境、安全减灾方面的问题将取代核战争的恐怖,成为全球最大的灾难。从为21世纪中国城市灾害事故预警看,此结论不过分。现代化都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人口和建筑物高度密集,危险源分布广泛,但欠缺总体减灾规划和设计。若不改变现状就直接有害于国家发展及走向21世纪的步伐。为此研讨中国城市安全减灾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12月 11日 ,江泽民总书记、李岚清副总理专程看望了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建立了卓著功勋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听取他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建议。江泽民说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尤其需要有高水平的原始性创新。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毅力 ,加强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领域的科技创新 ,努力提高我国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重知识 ,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艰苦拼搏 ,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  相似文献   

11.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学秋 《劳动保护》2005,(12):10-1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安全科学技术是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安全科技如何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安全发展,引领安全生产的未来是首要任务,也是极其艰巨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要以修订好、编制好《“十一五”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为切入点,谋划好“十一五”及中长期安全科技工作,发动全社会安全科技力量大力开展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安全科技对安全发展的保障作…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迈向21世纪,迎接公元第三个千年的前夕,由《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组织全国百余名安全减灾专家编撰,并由近20名两院院士担任学术顾问的《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即将问世,在我读过的不少世纪总结性典籍中,这是一部很有特色,对本世纪乃至21世纪都很有指导意义并具备同一学科前沿水平的力作。我首先祝贺这部安全减灾专著的问世,并借此机会向本书的高级学术顾问、策划者。主编和全体编者致敬,更对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北京减灾协会等专家组成的安全减灾科技群体近年来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以及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安全卫生迈向21世纪研讨会在京召开本刊讯(记者晓讷)5月7日,劳动部组织的“中国劳动安全卫生迈向21世纪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如何以崭新的面貌迈向21世纪,是当前值得研讨的重大课题。为此,劳动部向全国征集论文,并...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将是人类走向21世纪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人民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澳门将回归祖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搞好安全工作尤其重要。为此,’99全...  相似文献   

15.
为安全少灾的21世纪,中国需要安全文化建设金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00045)天地异变之时最能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也最能显示一个民族的心态。无论是现代还是未来人类必须面对来自事故和灾害的挑战,如前所未有的环境公害、白然与人为灾难交织的特、重...  相似文献   

16.
包冬冬 《劳动保护》2022,(12):16-1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以往党代会的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分别列在不同部分,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五部分将与创新性紧密相关的教育、科技、人才等三方面整合在一起,既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要求通过协同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展望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以超前的意识、展望的眼光 ,对 2 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进行畅想和描述。其中论及安全原理、安全立法、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类已迈入新的千年。但中国20世纪总体灾情如何?中国21世纪减灾之路怎样走?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课题。人们十分渴望能得到以独特视角、广阔的视野,将城市发展与安危、国有防灾减灾方略熔为一体,并具有创新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特点的新著。非常庆幸,笔者怀着极大地兴趣关注着由著名青年减灾专家金磊等策划并主编的《中国城市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书的问世(广西科技出版社2000年4月)。作为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该专著体现了众多专家为减灾事业付出的辛劳和心血,是继《中国减灾规划》之后,中国安全减灾学者在城市减灾领域的又一新进展、新成果,其权威性、学术性、探索性、战略性、指导及文献性堪称21世纪中国城市科学减灾的“蓝皮书”。  相似文献   

19.
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科学、欠文明的落后文化习俗,形成了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认真总结本世纪我国安全生产波澜起伏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预测跨世纪我国安全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在正确评价现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基础上,确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安全管理新体制,是摆在我们安全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一、21世纪我国安全工作将面临的形势政治影响经济,经济影响安全。因此21世纪安全形势的预测必须放在政治经济大环境下考查才会具有科学性。1995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