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全面保护湿地"的新理念,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做出部署安排。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生态系统,落实湿地全面保护工作需以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或流域为整体进行综合管理。根据《方案》要求,未来将以湿地面积总量控制、提升湿地功能为目标;围绕完善湿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实行湿地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来重点培育各类自然保护区,对加强我国生态保护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国家公园就是"国家之肾",鉴于我国湿地保护和建设存在不少问题,"肾"已生病,本文专门阐述了建立湿地国家公园的科学理念、实地考察经验和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国家公园立法的几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并在立法保障部分提出了"在明确国家公园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有关国家公园的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为顺应新时期我国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要求,为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法律保障,本文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国家政策要求以及我国环境法治基础,从体系性、超前性、渐进性、本土性、协调性、针对性六个维度,对我国国家公园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9年联合国发布《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确认了红树林、盐沼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滨海湿地受围垦、港口开发、陆源污染等人为活动干扰,面临湿地面积骤减、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亟须实施一系列对策措施来保护我国珍贵的滨海湿地资源。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中国滨海湿地面积为524. 5万公顷,相比1975年减少了约28. 7%。本文对我国滨海湿地类型和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湿地退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管理与保护我国滨海湿地的对策建议。如下:(1)落实制度方案,制定《滨海湿地管理办法》;(2)完善滨海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分批发布《重要滨海湿地名录》;(3)建立滨海湿地修复制度,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4)健全滨海湿地监测评价体系,建立重要滨海湿地生态站。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但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为充分发挥湿地生物多样性在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从制订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湿地用途管控等长效机制,修复退化湿地,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2021,(1):41-41
2020年12月19日,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成功举办"法与象:国家公园立法与空间形态国际研讨会",同期召开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书系》新书发布仪式。本次国际研讨会以"法"与"象"为主题,聚焦于国家公园的立法与空间形态两项内容,重点探讨了如何在立法层面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如何规划国家公园空间布局,以及如何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建立,将使我国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文章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背景下的我国国家公园定位进行了梳理;认为《方案》构建了国家主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政府治理模式,并在土地权属、权责分配、资金机制、社会参与机制等方面体现出创新性的思维;从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三个层面对未来国家公园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然教育功能的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教育是各类自然保护地的主要功能,环境解说系统是发挥自然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论述中国国家公园环境解说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保护地建设进程,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目标、三维结构、主要功能、本底要素及建设步骤,针对性地总结出了管理体系、规范体系、人才体系、设施体系和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重点任务,力图为中国自然保护地提升自然教育成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台,至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制度的构建都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现存的问题、时代对于最严格保护制度的需要,阐述了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国家公园作为顶层设计与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地的区别,并从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最严格的准入制度、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最严格的损害赔偿制度、最严格的法律保障制度以及国家公园范围内各种自然保护地不容许交叉重叠等多个方面进行内涵的理解,归纳国家公园最严格保护制度的基本特征,以期为实行最严格的国家公园保护制度提供多方位的保障,从而从制度设计和管理实务上促进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从本期开始,《世界环境》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辟《自然空间》栏目。每期,大自然保护协会将分别就一个国外和国内的国家公园作深度报道,分析各自的起源与发展状况、特色、存在的问题等,以及各国国家公园经营的大致态势。  相似文献   

11.
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公园概念引入中国后,产生了不同理解,准确认识国家公园,对于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外国家公园发展完善的历程、优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为契机,完善我国的保护区体系;整合现有保护区,建立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系;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通过对荒野保护思想源起、发展历程和实践的梳理,阐述了荒野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再野化理论中的“3C”模型、营养级再野化和“TSD”模型,并运用NVivo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5年)(征求意见稿)》进行政策文本分析。《规划》较好地体现了荒野保护思想,符合再野化理念,营养级再野化特征较为显著,但人工干预色彩浓厚,生态再野化特征突出。关注荒野与再野化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必然要求,国家公园应持续进行再野化实践,为荒野科学与工程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国家公园体制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国家,其管理体制虽较早成型,但也随着管理理念、国家财力及机构改革在不断创新。加拿大没有采用建禁区的方式来保护国家公园,其在内有社区乃至城镇的情况下不仅不断加强保护,而且调动了各利益相关方"共抓大保护",较好地处理了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中国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和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情况下,应明确"最严格的保护是最严格地按照科学来保护",并在体制试点中借鉴加拿大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的三点经验:(1)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与时俱进,且相关科研确保了这种演进成为长进;(2)保护不是严防死守,而是在细化保护需求的基础上人为干预并结合合理利用;(3)在基本保持财政支持为主的情况下采用多种方式形成多种资金来源,既提高效率,又避免财政依赖型懒政。  相似文献   

14.
苏红巧  苏杨  林翰哲 《环境保护》2020,48(15):49-54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明确"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许多地方领导因此认为国家公园会成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按国际惯例,保护指的是"conservation(Wise Use)"而非严防死守的"protection(No Use)",国家公园最严格的保护是最严格地按照科学进行"Wise Use"。在各地生态保护红线都已落地的情况下,将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保护地整合设立为国家公园不仅不会带来额外的约束,反而为各地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提升资源价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提供了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基地与平台。上海建设生态之城,可以将长江口区域已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江、海、岛整合为长江口国家公园,长江口国家公园的建设将使上海不仅整合出世界级的生态资源,还有了促进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带动长江大保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抓手,且能提升城市生态安全、利于"两山"转化。  相似文献   

15.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这成为指导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和践行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原则的依据。在这一背景下,为了促进科学地建设、高效地管理国家公园,本文明晰了原真性、完整性、连通性、协调性四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家公园试点区建设案例,提出国家公园在准入与规划技术层面上,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是其核心科学依据,规划需要能够维持和促进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组织能力和恢复能力;在国家公园规划管理层面上,将国家公园视为社会—生态系统,促进人地关系协同发展,既是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必由之路,也是规划合理性与可行性兼顾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做出部署安排。未来湿地保护与管理将以总量控制湿地面积、提升湿地功能为目标,围绕明确分类分级管理湿地,完善湿地用途监管、修复和监测等制度,创建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等展开。通过对文件的解读,本文概括未来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任务要点,通过与现状的比较阐明发展方向,对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法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动因、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在如何处理上下左右里外的关系、如何实现跨行政区的整合、如何通过绿色发展形成保护的合力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缺少借鉴价值。与我国政治体制相似、而最初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与美国相似的法国国家公园,在现实中遇到诸多问题后于2006年开始改革,十年改革基本功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其与中国问题相关的经验可总结为三方面:一是形成利益共同体才可能形成生态共同体,没有绿色发展就没有国家公园;二是上下左右里外结合的治理结构才可能兼顾各方需求,才可能形成保护的合力、创造周边有利保护的大环境;三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技术路线和完整体系。中国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若借鉴其空间上的加盟区、体制上的多方治理模式和绿色发展上的国家公园产品品牌增值体系等,有望针对性地解决上述操作层面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智聪  王沛  许婵 《环境保护》2020,48(8):70-75
特许经营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源于1916年《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法》对保护自然及文化资源和提供可持续游憩的双重要求。目前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419处国家公园单位中,有105处开展特许经营活动,特许经营合同数量约500份。在功能定位方面,美国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活动是其访客商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国家公园访客提供相对规模较大、设施需求较多、生态影响可能较大的服务;在管理模式方面,特许经营活动依据法律法规对内容和流程进行严格管理;在实施效果方面,特许经营涵盖类型广泛、产生了诸多收益,并有效控制了生态影响。本文以德纳里国家公园与保护区为例对特许经营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目标、策略、选择、监管四个层面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讯     
《环境》2019,(9)
<正>Voice声音"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8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时指出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加快国家公园立法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本文总结了国际上关于国家公园立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现存的自然保护地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立法基础薄弱、法律位阶低、法律法规不协调以及缺乏国家公园法律法规等突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相关立法首先应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理念和立法目的,制定出台统领各类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法律法规的上位法,以及构建体系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框架,组建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机构、确保社区居民的基本权益和鼓励公众参与等具体建议,以期为我国推进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