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环芳烃是固废拆解地一类污染较严重的有毒有机物质,用腐植酸作表面活性剂淋洗污染土壤起到较好的增溶及截留分解污染物的作用,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腐植酸加入量的增加,菲、萘、荧蒽、芘和∑PAHs的淋出量显著提高,在污染红壤中最大淋出率分别为52.9%、70.1%、30.5%、46.1%和42.8%,在污染水稻土中最大淋出率分别为51.8%、67.3%、35.0%、38.3%和35.5%,同时多环芳烃的截留分解率也相对较高,而污染红壤和水稻土的总修复率分别达到56.3%和49.8%。  相似文献   

2.
需氧量这一概念是1900年由斯必突(Spitta)倡导的,后来弗尔(Fair)等相继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以20℃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作为有机物的综合污染指标。起初这项指标主要用于测定城市污水和河流(受污染的)的污染程度,40年代后在工业废水的水质分析中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工业(尤其是合成工业)的发展,某些工业废水中生物难降解物质(指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废水的BOD_5测定值与COD测定值相比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BOD_5是否依然可作为有机物的综合污染指标?很值得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BOD即生化需氧量,是评价水质污染的最重要指标之一。BOD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好氧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下,分解水中有机物质时所消耗的溶解氧。这一生物化学耗氧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欲使BOD达到完全  相似文献   

4.
本章以各种高分子化学物质中的聚酯为例,介绍微生物对各种聚酯的降解。 1 聚酯的生物分解各种高分子物质中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天然高分子物质较易生物分解。正像人们说的那样:“由生物制成的东西,容易被生物分解”。如果把生物换成微生物则更清楚了。因此,能够分解由微生物制成的聚酯之一——聚-β-含氧酪酸(PHB,聚-β-羟基丁酸)的细菌可以从土壤中大量分离出来。下面报告用天然聚酯PHB分解菌来分解各种合成聚酯,研究其构造和生物分解性。  相似文献   

5.
恶臭与恶臭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环境大气中恶臭物质的来源、恶臭污染的形成、恶臭污染的特点与规律进行了讨论,并就国内外恶臭污染状况的演变及对恶臭污染采取的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开展我国恶臭污染方面的调查研究及逐步完善污染防治体系的目标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废水的危害性制浆造纸废水的污染物质大致可以分为悬浮物质(SS)和浮油类物质,在制浆造纸厂各工段废液和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如表1所示. 1.悬浮物质和浮油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开展恶臭污染调查,评价所必须建立的恶臭物质的分析测试方法进行了讨论,对典型采样、分析方法和装置、关键性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开发建立简单、实用恶臭污染物质分析测试方法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常情况下,河流污染物质函数可表示为C=f(x,t)。在不考虑河流对污染物质衰减和无支流汇入的条件F,其主流的连续方程和扩散方程用下式表示:  相似文献   

9.
总需氧量(TOD)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氧参数水质污染指标。由于它具有一系列优异特性,所以一开始就很快在国内外引起了普遍的重视。然而也由于在测定技术方面尚存在着某些难题而未能取得广泛  相似文献   

10.
次临界操作下的膜污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临界通量在膜污染控制的水动力学条件优化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概念。本研究用一种新型的中空纤维膜组件过滤活性污泥混合液,采用通量阶式递增法对临界通量进行测定,实验表明,气水二相流是一个提高临界通量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临界通量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测定结果,可以得出膜生物反应器(MBR)的3个水动力学操作区:超临界区、临界区和次临界区。次临界操作可以防止颗粒物质在膜面上沉积引起的可逆污染,在次临界操作下,膜污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可逆污染发展阶段,跨膜压力(TMP)发展缓慢;第一阶段膜的不可逆污染导致膜丝点通量不断的重分配,一旦出现膜丝上某一点的通量大于临界通量时,颗粒物质就以此点为突破口,不断沉积到膜丝表面,发生可逆污染,膜污染进入第二阶段,TMP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1.
非溶解态物质对苏州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鸣  潘杨  黄勇 《环境工程学报》2014,8(9):3689-3694
景观功能已成为我国城市水体的主体功能,随着城市水体污染的加剧,这一功能也难以得到保障;识别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利于对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成因、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可以为景观水体表观污染的预警、防控和工程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对苏州30条河道广域采集200组水样,用0.45μm滤膜抽滤去除水样中非溶解态物质,对比抽滤前后水样的浊度、色度,结果表明,非溶解态物质是引起水体浊度、色度的主要原因;对比极端黄色水样抽滤前后的浊度、色度,并对悬浮物的高锰酸盐指数(Im)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成黄色水体表观污染的主要是沙粒、粘土等无机非溶解态物质;对比抽滤前后极端黑色水体中硫化物及极端深绿色水体中的叶绿素a(Chla)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些表观污染物质主要以非溶解态的形式存在;极端水体的测定分析证实了城市景观水体表观污染主要由非溶解态物质造成。  相似文献   

12.
次临界操作下的膜污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临界通量在膜污染控制的水动力学条件优化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概念。本研究用一种新型的中空纤维膜组件过滤活性污泥混合液 ,采用通量阶式递增法对临界通量进行测定 ,实验表明 ,气水二相流是一个提高临界通量非常有效的方法 ,而且临界通量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根据测定结果 ,可以得出膜生物反应器 (MBR)的 3个水动力学操作区 :超临界区、临界区和次临界区。次临界操作可以防止颗粒物质在膜面上沉积引起的可逆污染 ,在次临界操作下 ,膜污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不可逆污染发展阶段 ,跨膜压力 (TMP)发展缓慢 ;第一阶段膜的不可逆污染导致膜丝点通量不断的重分配 ,一旦出现膜丝上某一点的通量大于临界通量时 ,颗粒物质就以此点为突破口 ,不断沉积到膜丝表面 ,发生可逆污染 ,膜污染进入第二阶段 ,TMP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绪言本文以“含硫化合物的生物分解”为题,除叙述无机化学物质硫氰、有机物异硫氰酸盐的生物分解外,还对人们比较关心的LAS(直链状烷基苯磺酸盐)的生物分解进行详细的论述。 1、硫氰的生物分解 1.1 硫氰与工厂废水含硫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无机及有机化学物质中,涉及到很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就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生成特性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的高效固液分离作用在提高系统容积负荷和出水水的同时,也使生物反应器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以腐殖质,多糖,蛋白质等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是上物处理出水中溶解性TOC或COD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产生于微生物的基质分解过程和内源呼吸过程,其高分子物质的含量较多且可生物降解性较差,因此,在膜-生物反应器中会出现积累,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过高积累不仅有可能降低膜过滤出水的水质稳定性,而且有可能影响污染活性,并引起膜污染。进水溶液和污染度是影响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产生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有关膜-生物反应器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研究还很不完善,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叙述杂环含硫化合物噻吩、苯并噻吩、硫芴等在好气以及厌气条件下的生物分解状况。 1、杂环含硫化合物与环境污染 1.1 含硫化合物与大气污染人类环境正受着种种化学物质的污染,其中量比较大的物质之一是杂环含硫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主要来自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燃料。当这些燃料燃烧时,其本身含有  相似文献   

16.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基于中试规模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长期运行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和工艺参数系统考察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泥龄10 d时,混合液悬浮固体、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对膜污染阻力的贡献分别为24.1%、36.1%和39.8%;泥龄20 d时, 混合液悬浮固体、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对膜污染阻力的贡献分别为43.9%、32%和24.1%;泥龄40 d时, 混合液悬浮固体、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对膜污染阻力的贡献分别为50.6%、27.3%和22.1%。随着泥龄的增加,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所形成的阻力之和在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但仍为膜污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工厂排放的废气会污染农田,某些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对作物均有一定的危害性。当污染物浓度较高时,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发生病变甚至枯死。因为受害作物的症状容易与其他病虫害、旱害、冻害、微量元素缺乏、缺肥、农药药害和自然老黄等症状相混淆,这给识别气体为害增加了困难。为此,我们根据多年来的现场调查和实践经验,提出几点识别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胺类的生物分解1.1、脂肪族胺与芳香族胺用烷基(R-)置换氨的氢原子后的化合物是脂肪族胺。根据其结合形式,可分为四种:在这几种物质中包括三甲胺这样的非常臭的物质  相似文献   

19.
分析水中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卤代物和芳香族化合物),通常是采用美国环保局颁布的601和602法。使有渗透盖衬和中间带孔螺帽的高灵敏度方法会引起样品的污染或交叉污染。结果表明,污染和交叉污染是通过瓶子的硅酮-特氟隆瓶盖产生的,而对于刚贮存的某些高浓度和低浓度样品,这种污染是低的。  相似文献   

20.
氯代有机物是一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并被大量排放到环境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环境,就会在水体、土壤和底质中长期残留,并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富集,从而对生物体产生危害。因此,对受这类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的环境修复是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基于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成本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文中探讨了国内外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难降解氯代有机物污染环境修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由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复杂多变,联合生物修复技术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