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推荐     
正本期"工程应用实例"栏目刊发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谢武双、李贵杰、陈卫平撰写的《韶关市翁源县铁龙林场土壤重金属修复》一文。该文报道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矿区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工程和管理具有参考价值。目前,土壤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专门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对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战略部署。广东省韶关市作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域之一,矿产开发导致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  相似文献   

2.
本期专题为《土壤热修复技术应用》,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专项"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热脱附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的成果展示。封二封三为该项目的详细介绍,供读者了解该项目的主要内容与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污染土壤的微波辐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状况,总结了国外学者对重金属和有机物两大类污染土壤所进行的微波修复工作,探讨了修复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微波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GCM_CB模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色聚类法已经运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然而此法在确定聚类权重时仅考虑重金属浓度,忽略了衡量重金属毒性强弱的重要指标生物毒性指数。为了更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将生物毒性指数引入到聚类指标权重中,构建GCM_CB(grey clustering method_concentration and biotoxicity)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通过对华东某地区的10个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常用评价方法对比研究,表明:其多数样点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但针对样品4和样品9中的元素Hg,因其强毒性,使得评价等级由I级定为II级,从而提高了评价方法的灵敏度,更加符合该区域的实际土壤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环境问题,我国土壤污染现状更为严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基于该领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论文与专利,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项目、计划和法规等信息,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论文/专利发文量阶段变化、技术研究的首篇报道年、专利景观图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总体水平存在10~15年的差距,在产业化领域更为突出。提出了在兼顾系统集成与技术原创的条件下,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重点研发技术,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布局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预防、控制和修复策略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策略.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表现出土壤污染范围在扩大,污染物种类在增多,出现了复合型、混合型的高风险污染区,呈现出从污灌型向与大气沉降型并重转变、城郊向农村延伸、局部向区域蔓延的趋势;体现出土壤污染与土壤酸化的叠加、多种传统污染物与新兴污染物相互混合的态势,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土壤污染预防需要法律法规、评价标准、管理政策和公众参与,土壤污染控制需要发展物化控制、生物学控制及其协同控制技术,土壤污染修复需要研发工程修复技术、材料、产品与设备,建立技术规范、评价标准和管理体系,推动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再造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污染土壤的面积在迅速扩大,迫切需要修复、治理;随着土壤污染组分的日益复杂化,等待着全面、高效的修复技术的研制。对污染土壤修复相关技术现状进行剖析表明,现有的各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由于存在着许多技术上难以克服的问题,需要从技术的现有进展和技术构想进行整体意义上的创新,即如何把现有的技术进行参数优化、改造后进行最佳组合与综合,才能取得该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其实质在于技术的再造,代表了21世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铜陵某富硫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某尾矿库堆积大量富硫尾矿,为研究其氧化状况及对周边土壤的污染情况,在尾矿库和周边采集尾矿及土壤样品,测试分析尾矿及土壤样品典型重金属(Hg、As、Cr、Cd、Pb、Zn)含量和赋存形态,并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尾矿中Fe_2O_3平均占比达到38.08%(质量分数,下同),S平均占比达到5.34%;(2)尾矿库周边土壤中Cd、As、Zn、Hg严重超标,分别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的6.3、3.7、1.8、1.5倍;(3)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但Cd、Hg、Zn的非残渣态平均占比均达到25%以上,生物有效性较高,对周边环境存在潜在危害;(4)两种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库周边土壤以Cd、As、Zn污染为主,该富硫尾矿库已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9.
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再造与展望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污染土壤的面积在迅速扩大,迫切需要修复,治理;随着土壤污染组分的日益复杂化,等待着全面,高效的修复技术的研制。对污染土壤修复相关技术现状进行剖析表明,现有的各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由于存在着许多技术上难以克服的问题,需要从技术的现有进展和技术构想进行整体意义上的创新,即如何把现有的技术进行参数优化、改造后进行最佳组合与综合,才能取得该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污染土壤的生态化学修复,其实质在于技术的再造,代表了21世纪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18年,生态环境部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提出国家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制度。统计了截至2022年5月2日各省(市、自治区)(暂不含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和西藏)公布名录中的信息,分析了名录中地块数量、公布内容、更新次数、地块面积和纳入日期等基本信息,得出了中国目前污染地块的基本特点。分析讨论了污染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人、进展情况或所在阶段、风险管控或修复目标、风险管控或修复方案编制及实施单位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污染地块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于贵阳花溪区蔬菜种植基地及零星菜地采集叶菜类、茎菜类和果菜类样品及对应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与蔬菜样品中Zn、Cd、Pb和Cu含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污染指数和暴露风险健康评估指数分析城郊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摄入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部分菜地土壤样品Zn、Cu含量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8.82%、11.76%;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研究区蔬菜均处于清洁水平,但有8.82%的蔬菜样品Pb处于Ⅱ级警戒值,且均为叶菜;Pb是叶菜类暴露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而Cu是茎菜类与果菜类暴露健康风险的重要元素;蔬菜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的危害指数均小于1.0,表明食用该地区的蔬菜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污染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常规的土壤污染物理化学治理技术 ,如客土换土法、冲洗法、热处理、固化、玻璃化、动电修复法等 ,由于其技术要求高或经济成本高昂 ,对土壤结构的扰动破坏较严重 ,因而 ,大规模推广应用存在较大问题。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的不断发现 ,使人们认识到有可能利用植物于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自 2 0世纪 90年代起 ,植物修复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研究表明 ,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稳定等作用 ,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金属污染物 ,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近 10年来 ,在超累积植物的找寻培育、植物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忍性、超量吸收及其解毒机制以及植物修复的工艺技术方面已有不少研究 ,并取得长足的进展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有可能使植物修复技术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马杰 《环境工程学报》2023,(11):3474-3477
修复目标值是评判场地修复是否合格以及修复后地块能否安全利用的唯一标准,因此制定合理的修复目标值对于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和安全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污染场地需要同时进行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目标值制定指南(试行)》,然而地下水修复目标值制定的指南标准尚未发布。少数项目制定的地下水修复目标值过于宽松,无法保障地块的风险可控和安全利用。因此,建议借鉴土壤环境管理的思路,制定一个类似于“土壤管制值”的“地下水修复目标上限值(风险管制值)”。该值的制定不能只基于风险评估计算的结果,而应充分考虑每种污染物各自的理化性质、迁移转化归趋机制、环境赋存特征、健康和环境风险、国外同类标准的取值、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成本、经济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力争做到合规合法、科学严谨、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电子垃圾拆解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对广东某电子垃圾拆解区稻田、菜地、荒地和拆解地土壤重金属Cu、Zn、Cd和Pb的质量分数及形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评价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4种用地类型土壤的Cd质量分数全部超标,超标倍数为...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区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乡市区6个有代表性的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市区6个公园表层土壤中Pb、Cr、Cd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63.22、91.35,0.57、115.63 mg/kg.以河南省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采用内梅罗指数法综合评价土壤污染程度.结果表明,6个公园土壤中Cr、Zn为轻度污染,Pb为中度污染,Cd为重度污染.燃烧含Pb燃料油、印刷纸品和塑料及大气污染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土壤污染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常规的土壤污染物化学治理技术,如客土换土法、冲洗法、热处理、固化、玻璃化、动电修复法等,由于其技术要求高或经济成本高昂,对土壤结构的扰动破碎较严重,因而,大规模推广应用存在较大问题。重金属超累积植物的不断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有可能利用植物于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自20世纪90年代起,植物修复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金属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近10年来,在超累积植物的找寻培育、植物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忍性、超量吸收及其解毒机制以及植物修复的工艺技术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并取得长 的进展,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有可能使植物修复技术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污染土壤修复的环境工程后,需要通过灵敏和有效的评定方法对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进行评定.然而,单纯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评定,不能揭示土壤的整体质量特征,因此需要生态毒理方法作为相互补充的手段.本文概述了植物毒性评定法、陆生无脊椎动物评定法和土壤微生物评定法及其在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中的应用,并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定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日趋严重。文中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以公路土壤污染中的铅、镉、锌、铜、铬等元素为重点,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植物修复技术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丹东地区农业土壤污染与防治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在进行经济活动、污染源、污染方式调查的基础上的采样布点原则,并采用灰色聚类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土壤污染现状评价,根据本地区土壤污染的具体问题提出了镁、硼、锌等的污染防治对策。本文还将邻近学科的甄别比概念引入该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淋洗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但目前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土壤污染问题都很严重。土壤淋洗修复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适合于快速修复受高浓度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土壤与沉积物。研究了Triton X-100、SDS、TW80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以及不同比例的Triton X-100/SDS复合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效果。以沈阳炼焦煤气厂搬迁区为实例,研究了土壤与淋洗剂的固液比、淋洗剂的浓度和淋洗的振荡时间对土壤淋洗修复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