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认为,安全生产需要"窍门",但必须辩证地看待,看其是否在不真正违背规章制度的条件下促进生产。图为某企业员工正在更换排水器。(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安全生产需要"窍门",但必须辩证地看待,看其是否在不真正违背规章制度的条件下促进生产。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窍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有人认为,抓得越"紧"越好,企业抓得越"紧",员工的安全意识就越"牢固"。但也有人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抓得"不紧"固然不好,但抓得"过紧",很可能会导致员工因过度紧张而出现抵触情绪,甚至在作业中"出错",反而不利于安全。对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工作是否抓得"越紧越好"?如果抓得"过紧",哪些"过紧"反而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对于企业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有人认为,企业高层应该减少干预,留给其一定的安全管理"自由度",以更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但也有人认为",自由度"一旦把握不好,将很可能导致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失控"。那么,对于企业来说,需不需要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如果不需要,为什么?如果需要,又该如何把握好"自由度",确保既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又能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有人认为,如果是第一次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给予其一次改正的机会,不进行惩处,"下不为例";也有人认为,只要出现"问题",就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坚持"零容忍",不需要"下不为例"。笔者认为,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坚持"零容忍",杜绝"下不为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量"的积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有人认为,如果是第一次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给予其一次改正的机会,不进行惩处,"下不为例";也有人认为,只要出现"问题",就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惩处,坚持"零容忍",不需要"下不为例"。那么,在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于安全生产工作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是否可以"下不为例"呢?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否需要"下不为例"。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看待在安全生产中推行"连带责任"目前,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推行"连带责任"。例如,徒弟出现问题,师傅承担"连带责任";下级出现问题,上级承担"连带责任",等等。有人认为,推行"连带责任"能够促进各级人员互相监督,有助于各项措施、责任的落实,强化安全管理。但也有人认为,"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会导致一些本来遵章守纪的人员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目前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中,"上级"单位或安全管理部门,为了保障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往往会对基层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有人认为,这种"上级安全检查",能够有效督促基层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基层安全生产。但也有人认为,这种"上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安全考核是衡量某个单位或个人安全生产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有人认为,安全考核应采用"加法",即各项工作根据数量、质量获取得分,最终以各项工作得分总和作为评价依据。如此才能够起到更好地"激励"作用。也有人认为,应采用"减法",即对未达到要求的工作扣分,最终以总"扣分"作为评价依据,如此才能够起到更好地"约束"作用。对于企业安全考核来说,"加法"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看待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对于企业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有人认为,企业高层应该减少干预,留给其一定的安全管理"自由度",以更好促进各基层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但也有人认为,"自由度"一旦把握不好,将很可能导致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失控"。那么,对于企业来说,需不需要留给基层单位安全管理"自由度"?如果不需要,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     
正目前,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推行"连带责任"。例如,徒弟出现问题,师傅承担"连带责任";下级出现问题,上级承担"连带责任",等等。有人认为,推行"连带责任"能够促进各级人员互相监督,有助于各项措施、责任的落实,强化安全管理。但也有人认为,"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会导致一些本来遵章守纪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看待"岗前安全宣誓"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强化员工安全意识,都会利用早会、班前会等时间,组织一线作业人员开展"岗前安全宣誓"。对此,有人认为,"岗前安全宣誓"能够不断提醒员工注意安全,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人认为,"岗前安全宣誓"只是一种形式,难以对员工的安全意识产生实质性的提高。对于企业来说,"岗前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强化员工安全意识,都会利用早会、班前会等时间,组织一线作业人员开展"岗前安全宣誓"。对此,有人认为,"岗前安全宣誓"能够不断提醒员工注意安全,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有人认为,"岗前安全宣誓"只是一种形式,难以对员工的安全意识产生实质性的提高。对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有人认为,生产一线人员技术水平越高,对生产中各重点环节、部位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就越熟知,安全也就会随之越牢靠。但也有人认为,生产一线人员技术水平越高,有时却越会自恃技术高超,在操作中"图省事、走捷径",违章操作,导致安全不牢靠。那么,技术水平与安全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生产一线人员的技术水平越高是否安全就越牢靠?本期就让我们谈一谈如何看待"人的技术水平越高安全越牢靠"。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看待"寓教于乐"式安全培训目前,很多企业为了提升安全培训效果,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开展了很多"寓教于乐"式的安全培训。对此,有人认为,"寓教于乐"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安全培训效果的提升。但也有人认为,安全培训如果过分追求"乐",很可能会降低"教"的作用,使员工虽然很"乐",却并未真正受"教",无法切实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相似文献   

15.
切莫高悬     
<正>"安全警示牌",顾名思义就是在生产现场,公共人员密集场所,提示人们应注意的安全信息标志。在生产现场,"安全警示牌"多为禁止、警告和指令标志,旨在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遵章守规,以及向进入作业现场的所有人员明示所在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起到警示作用。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总会有些人对"安全警示牌"视而不见。笔者认为,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警示牌"悬挂的高度问题。针对"安全警示牌"悬挂高度的话题,笔者曾经与一些生产班组的工人老师傅们交流、探讨过,他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看待"百日安全活动"目前,很多企业都会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等"百日安全活动"。有人认为,这种"百日安全活动"与广受诟病的"大干100天"没有本质区别,安全应该是每一天,不应是多少天,而且轰轰烈烈的活动过后,反而容易导致人们的安全意识出现松懈,于企业的长治久安无益。也有人认为,"百日安全活动"作为一种安全管理手段,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着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会在生产作业现场,悬挂、张贴各种各样的"安全警示牌",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遵章守纪,明确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例如各种安全标语、风险信息卡以及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中要求的各类安全标志等。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会有人对这些"安全警示牌"视而不见。那么,如何才能让"安全警示牌"更能引起作业人员的注意,起到安全警示作用,从而减少隐患,保障安全呢?本期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让"安全警示牌"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安全标志是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的标志,由图形符号、安全色、几何图形(边框)或文字构成,目的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避免可能发生危险、危害。尽管安全警示标志并不能直接消除、控制危险,但其形象而醒目地向人们提供了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信息,对于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会在生产现场设置、悬挂、张贴各种各样的"安全警示牌",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遵章守纪。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会有人对这些"安全警示牌"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当通过强化培训、提前"考察",做好预防工作,达到"知己知彼",从而避免"现场查不出隐患"的现象,防止隐患排查成为"雾里看花"。图为某企业班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培训。(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有时却由于人员能力有限、引入了新技术或新设备、作业环境及工艺复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认为,对于安全生产工作来说,需要有"责任心",但更要有"安全意识"。没有安全意识的责任心,往往是呆板、短视的。例如,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在煤气柜区通常要避免动火作业,只有需要检维修等万不得已时才会被批准。像割废钢这种作业都要移到外面进行,但有些作业区负责人会认为搬运废钢太麻烦,而且认为自己有"责任心",有自己盯着,不会出问题。也许他们确实有能力和"责任心",也确实不会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