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认为,企业应在养成"好习惯"方面,下大功夫,通过养成"好习惯",使"坏习惯"失去生存空间,才能扶"正"祛"邪"。第一,"强制养成"仍是"不二法宝"。有科学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21天法则"。虽然在实践中这个数字并不那么重要,可能是30天,也可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认为,企业只有正确认识安全管理中的"细节",才能正确运用"细节",进而实现让细节决定"成败"。图为某企业开展的现场安全培训。(图片由龙钢公司能源检计量中心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只有正确认识安全管理中的"细节",才能正确运用"细节",进而实现让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认为,只有"软硬"兼施,才能使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助推企业安全生产稳步发展。图为某企业安全培训现场。(图片由山西冀中能源金晖公司提供)安全理念是企业安全发展的灵魂和旗帜,更是引导职工安全生产的根本。笔者认为,只有"软硬"兼施,才能使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助推企业安全生产稳步发展。"软"的方面,首先,要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让职工"知"  相似文献   

4.
找准契合点     
<正>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严"和"柔"是一对矛盾体,笔者认为,只有找准两者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善和提高。图为某企业员工认真检查设备。(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严"和"柔"是一对矛盾体,笔者认为,只有找准两者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持续改善和提高。抓安全责任落实要"严"。即要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绝不放松安全要求、绝不允许懈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部分企业在开展应急演练时存在重"演"轻"练"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各级人员对应急演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企业必须从各级人员的"意识"入手,才能避免应急演练重"演"轻"练"。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意识。如果企业主要负责人不重视,那应急演练势必难以避免重"演"轻"练",甚至难以有效开展。企业主  相似文献   

6.
人们做事情应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在管理松懈或制度不健全时,人们做事情就可能顺其自然、遵循习惯.好习惯让人受益,从大的方面讲让企业受益;坏习惯正好相反,是一种违章.习惯性违章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大敌,是造成各种生产事故的主要祸害.一提到习惯性违章,往往与工人联系在一起,其实习惯性违章并非是工人的"专利".  相似文献   

7.
因材施教     
正笔者认为,企业的安全培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正确的人参加正确的培训"。图为某企业开展的班组技术培训观摩课。(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企业的安全培训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正确的人参加正确的培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组织安全培训前要做好员工的前期调研。企业在培训前可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现场走访等形式,对安全培训需求进行摸底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隐患排查可以说是安全生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实践过程中,有的企业认为,应给隐患排查"下指标",比如规定每月至少排查多少,只有定量,员工才会重视,才能避免隐患排查"走马观花";有的企业认为,隐患排查是为了消除隐患,保障安全,不应"下指标",如果定量,将会导致为查而查,甚至为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每当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大家都在找原因,并常常在分析多种原因后,归结为"事故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如媒体监督)、员工个人及其家庭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搞好。不能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是把各方乱绞在一起,最终会导致"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解决,落实到事故预防上依然没有效果。笔者试列下"常见"原因,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常见"原因如下:1.工人方面。这种观点认为,出事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认为,想要保障安全投入"不欠账"且"用到位",就需要用法治思维逐步完善各项监督保障机制,以从更高的要求上保障安全生产。图为某企业配置的监控系统。(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想要保障安全投入"不欠账"且"用到位",就需要用法治思维逐步完善各项监督保障机制,以从更高的要求上保障安全生产。第一,用法治思维认识安全投入。目前,个别企业负责人,对安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认为,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全体员工应该遵循"全员参与,长期坚持"的原则,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加强风险辨识力度、安全文化渗透、监督举报4方面入手展开工作,进而不断养成良好习惯,改正不良习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认为,企业只有提倡分工明确下的精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促进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图为某企业员工认真检查设备。(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分工"与"协作"实际是相辅相成的,明确分工是"协作"的前提,而精诚协作则是充分发挥"分工"作用的保障。因此,笔者认为,企  相似文献   

13.
抓“三基”     
<正>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抓"三基"(即基层、基础、基本)来加强安全管理,规范人员行为。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每一个细节,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图为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正在基层进行安全检查。(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  相似文献   

14.
吴成玉 《劳动保护》2021,(11):46-47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是安全人化,是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为抓手、促使员工安全行为养成和固化的过程,它是建立在企业安全管理具体事务基础上的管理提升过程.笔者发现,现在部分企业将安全文化建设等同于安全宣教活动,在其建设过程中偏重于"做势",而忽略了"做实",没有抓住安全行为养成这一关键,导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偏离了核心而效果不佳.因此,从安全行为着手,探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实际生产当中,怎样避免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笔者认为只有把员工的安全操作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远离事故与安全同行、与幸福同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认为,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通过给予基层单位一定的"自由度",转变"保姆式"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但"自由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并非越高越好,要掌握好"度"。图为某企业设备维护现场。(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通过给予基层单位一定的"自由度",转变"保姆式"的被动安全管理模式,但"自由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并非越高越好,要掌握好"度"。第一,对于安全规章制度来说,在"执行层面",企业全员都必须严格执行"规定动作",严禁有"自选动作",不能有任何"自由度"。但在"制定层面",企业应  相似文献   

17.
要潜移默化     
<正>笔者认为,企业想要实现安全理念的落地,就得有潜移默化的手段,"天天灌""日日熏",通过思想安全,实现行为安全。图为某企业安全文化长廊。(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笔者认为,企业想要实现安全理念的落地,就得有潜移默化的手段,"天天灌""日日熏",通过思想安全,实现行为安全。第一,要让员工清楚地理解"安全为了谁"。需要从人情的角度启发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编制合理、提升素质、强化监督、严格考核4个方面入手展开工作,避免企业安全目标责任书成为"一纸空文",进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图为某企业佩戴空气呼吸器演练现场。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认为,企业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般地言必称安全,而是应把握好"度"。图为某企业安全宣教活动现场。(图片由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提供)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很多人认为抓得越"紧",员工的安全意识就会越"牢固"。但笔者认为,企业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般地言必称安全,而是应把握好"度"。首先,依据笔者多年煤矿安全管理经验来说,如果安全管理抓得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低、老、坏",即人们常说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这些问题在工程建设领域屡见不鲜。例如,工程建设领域常见的"超过规定深度未设置防护栏杆而利用警戒线代替""操作切割机未佩戴防护罩""高处作业随手丢置废料"等问题即属于"低、老、坏"。对于工程建设企业来说,想要有效治理"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