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各项指标的实现.加强班组建设,全面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其操作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三违",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浅谈企业班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各项指标的实现。加强班组建设,全面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其操作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三违",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2010年中华全国总工  相似文献   

3.
方义磊 《安全》2009,30(12):27-29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从近几年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的统计来看,80%以上的事故都发生在班组;90%都是由于“三违”造成的。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各项指标的实现。加强班组建设,全面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其操作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三违",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单位,是安全管理的基石与落脚点,是控制事故的最前哨.有效地开展以"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为目标的班组安全管理,对班组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发生事故最多的薄弱环节,既是企业财富和效益的创造者,也是不安全隐患的制造者。这方面,我们既有很多鲜活的成功经验,更有大量血的教训。从近几年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的统计来看,80%以上的事故都发生在班组,90%都是由于“三违”造成的。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对于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煤炭企业必须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真正重视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注意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开展班组安全建设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安全班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因为至今90%以上的事故仍发生在班组,80%以上的事故还是因“三违”和隐患未及时治理、消除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继续开展班组安全建设仍是当前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也是企业保障安全最切实有效的办法之一。 近年来,我省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期,各类事故明显上升,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在企业面临市场经济竞争和转换经营机制的新形势下,安全生产正经受着新的考验,企业安全班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探索。某些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中,安全生产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现象在不断滋长;在精简机构中,安全机构往往被撤销或兼并,安全干部被转行转业,设有兼职的安全干部也不安心工作。使企业安全工作和安全班组建设缺乏有力的监督检查,使原先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些安全班组建设的好做法和好经验被削弱或者搁置一边,企业合格安全班组建设成了徒有虚名或流于形式。 当前,开展我省工业企业班组安全建设应注意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抓创建活动首先要解决好企业负责的前提。企业负责是新的安全管理体制中突出的一个前提,如果企业的一把手对这个前提问题认识不清,要想在该企业开展好合格班组  相似文献   

8.
加强铁路行车班组安全管理是安全运输的关键,也是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最切实、最有效的办法。论文从目前铁路行车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影响班组安全的因素,运用运输事故预防理论,提出了加强铁路行车班组安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素质,已成为当前企业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自身需要。班组安全建设做为企业安全管理的细胞,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因此,我认为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围绕着生产第一线来进行,才能够有效地控制事故。这一重要的工作该由哪些部门具体负责进行呢?厂长要负责,安全技术部门要负责,各级部门都应负责。然而,最关键的管理部门应在班组,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组织,是企业各项基本工作的落脚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好坏,都要从班组中反映出来,实践证明,抓好班组安全建设是减少伤亡事故最切实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单位,是安全管理的基石与落脚点,是控制事故的最前哨。有效地开展以“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为目标的班组安全管理,对班组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安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安全指标能否实现,因此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企业只有切实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要做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应从发挥全员作用、完善安全教育、树立"三种意识"、落实管理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引  相似文献   

12.
<正>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江苏省总工会围绕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加强源头参与、拓宽工作领域、完善监督制度,着力构建工会参与班组安全建设的长效机制,在保障企业安全发展和职工安全健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环节。为推动班组安全的基层、基础建设,江苏省总工会围绕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加强源头参与、  相似文献   

13.
<正>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组织单位,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通过班组的安全管理来实现。如何防患于未然,抓好班组的安全生产,天津燃气集团输配分公司(简称输配分公司)以安全为企业的生命线,坚持以"两书"活动为载体,从一线班组着手,加强安全培训,创建"安全达标班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落实安全工作,形成输配分公  相似文献   

14.
《现代职业安全》2011,(5):44-49
安全生产事关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云铜集团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夯实管理基础,狠抓责任落实,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全面推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其中"过三关"考核、"新反三违"活动以及班组标准化建设等措施更是独具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谁是事故责任者,谁是重复“三违”者,谁的饭碗就会被砸烂。国家一级企业晋城矿务局,在强化安全管理中又推出新招。该局把破“三铁”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促进了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三违”是煤矿事故的主要根源。要降低事故发生率,首先要制止“三违”的发生,这是搞好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是不易解决的一个难点。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三项建设的进程中,晋城局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特点,对如何制止“三违”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局长办公会议作出一项决定:强化安全管理,把破“三铁”贯彻实行到反“三违”活动中。具体办…  相似文献   

16.
杜占国 《安全》2012,33(9):27-28
正安全标准化岗位的创建,与班组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认真贯彻落实《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安全标准化岗位标准"通知》,树立"岗位零隐患""职工零违章"安全管理新理念,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杜绝"三违"  相似文献   

17.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组织职工从事生产劳动最基本的单位,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班组来落实。抓好班组安全管理,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工作、预防事故发生,就是抓住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大头。实践表明,班组长要搞好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着力把握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车间、班组是生产工人的集结点,也是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从历次事故的教训看,绝大部分事故是车间、班组放松管理,一线职工违章作业所造成的。安全生产形势要好转,企业必须加强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探讨班组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本期特策划"班组安全"专题。在本期专题中,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杨自华博士,推介  相似文献   

20.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事故风险管理理论出发,借鉴国外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总结国内煤矿安全管理中隐患治理的先进实践经验,设计了满足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流程的风险预控管理,隐患治理中的反馈式闭环管理以及员工"三违"的流程管理需求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能够使煤矿的风险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煤矿生产中的潜在危险源得到有效管理,隐患及人员不安全行为能够得到及时控制,避免或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