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叶》2020,(7)
正我12岁的时候见到了汪曾祺先生。当时,我还在故乡呼伦贝尔,时间大概是1974年夏天,汪老,还有剧作家杨毓敏先生以及广和剧场的周先生,他们是来呼伦贝尔草原深入生活的。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接到上面的任务,准备将蒙古族作家乌兰巴干的长篇小说《草原烽火》改编成京剧。我父亲负责接待他们。当时汪老还没有写出《受戒》和《大淖记事》,只知道他与杨先生一起参与了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本的创作。当晚,我父亲请他们吃饭。那个年代,海拉尔(当时呼伦贝尔盟的政府所在地)几乎没有什么饭店、餐馆,只记得有一家国营饭店叫胜利饭店。父亲没有钱在饭店请客人吃饭,只能在家里设宴,由我母亲炒菜,喝的酒也是本地的散装白酒。那一晚大家都喝得很尽兴,汪老还特别夸赞我母亲做的韭菜炒鸡蛋好吃。  相似文献   

2.
我敢很武断地说,每个人都曾吹过牛,没吹过牛的只有一种:从娘胎里出来就是植物人。而且不论所吹之牛是轻量级还是重量级,偶尔为之抑或习惯成自然,其目的都是自我标榜然后在别人或惊诧或羡慕之中飘飘然。那种自我良好的感觉很近似于喝晕了头,之所以吹牛与醉酒一直是“友好邻邦”,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相似文献   

3.
我时常会怀念起父亲的荆条提篮。记得小时候,父亲还年轻,四十刚出头,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好年华。而病魔已经将他折磨得身体瘦弱不堪。父亲在工作之余,总是编荆条提篮自己用或者送人。在我生活的小镇,父亲用荆条编提篮是很出名的,找他编提蓝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大家常将包装拆掉之后的荆条收集起来送给父亲,待父亲编好之后,所求之人再拿走。大家拿时不免赞美一番,这个时候,父亲的脸上会浮现出平常很难看到的笑意。编提篮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父亲先把宽荆条分成几条窄的荆条,然后还要分出颜色,找出他自己做的木制模具,将荆条套在模具上,一根…  相似文献   

4.
酒画     
《绿叶》2000,(1)
某人常常“撒酒疯”——不论饮酒多少,都又吵又闹,妻子很讨厌他。一天,他向妻子讨酒喝,她故意把一些苎麻水给他。不久,他果然又手舞足蹈起来。妻子道:“天啊!喝了几口苎麻水也会撒酒疯!”这人一听,马上停止了打闹,笑着说:“难怪我今天闹不起来!”  相似文献   

5.
慎杯     
中国是酒古国,青铜器的爵,角,尊,彝,觥,都是古人用的酒具。同时,又是一个酒大国,有一年,一个穷县的酒厂,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称号,使得那些外国酒厂老板,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十分敬佩中国的厂长,敢在酒上花不是自己钱的那股勇气。酒,这个东西,小饮有舒筋活血之用,提神健身之利。会喝酒的人,追求的是那种微醺的境界,所谓壶中世界。世界壶中,一杯在手,其乐融融也。凡这样喝酒者,十之八九自掏腰包,十块八块,沽得一醉,放头便睡,怡然快活,如神仙中人,算得上是好样的酒鬼。而狂喝滥饮者,嗜酒如命者,酒德差,酒品坏,酒风恶劣者,最后无有不败在这个酒上的,这类酒鬼就不敢恭维了,绝对是他人付账,公家报销,才不花白不花,不喝白不喝的。  相似文献   

6.
父亲要把瓜田租种出去了,这个消息让我感到震惊! 在我的记忆里,瓜田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我们姐弟三人的学费都倚仗着那些西瓜了,每当六七月份,父亲都会用他的平板小车把刚刚摘下来的碧绿浑圆的西瓜拉到城里去,然后换回或多或少的钞票,如果收成好的话,我们也会从父亲那被二两小酒烧红了的面孔中品味出快乐的味道,因为我们知道,今年的学费又有着落了。  相似文献   

7.
初夏圣境游     
李军 《绿色视野》2013,(5):57-59
荆门是美丽的荆楚门户,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灵山——圣境山,离中心城区约十公里。初夏,我与圈子里的朋友在圣境山的农庄举办了一场诗会,也一起分享了圣境山的快乐。初夏时节,窗外阳光普照,我们在农庄里品味着地地道道的农家美味佳肴,喝着我家乡久负盛名的白云边酒,大家推杯换盏,白酒、饮料、奶茶各取所需,看  相似文献   

8.
韩蕊 《环境教育》2013,(7):76-77
父亲最爱跟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有一次我和父亲去大桥散步。他说:"韩蕊你能想出这个桥下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吗?"我知道,他又要开始给我讲他的童年了,我摇头:"看这样原来也好不到哪去吧!"父亲笑了:"你没赶上好时候,我小时候,天很蓝,水很清,这牦牛河可宽了,就是站在河面上,也看得见河底的鱼,河底的鹅卵石。夏天大人们在  相似文献   

9.
尽管刚刚录制完电视节目,但听说是《绿叶》来采访,杨澜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原因?杨澜轻轻一笑:我喜欢和别人聊环保。就在演播室的化妆间内,没有休息,没有卸妆,甚至没有喝一口水润润噪子,那样自然地,杨澜和记者聊起了自己关于环保的一段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信念与奇迹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1.
鱼儿 《绿色视野》2011,(2):55-57
一时光,漫长的一条河;人生,苦短的一根线;十五年,弹弹指头,过去了。喝了点酒,突然心生忧伤,不依不饶地往骨头眼里钻,苍凉得很。  相似文献   

12.
龙眼井     
我的老家在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宜南山区,苍翠欲酒的毛竹林中,有一口百年老井,人们称之为“龙眼井”。为哈叫“龙眼井”?我小时候曾好奇地问父亲。父亲回答说:“因为这口井坐落在龙的眠晴上,龙身在太湖里,水露充足,不易枯竭。”自从我父亲的爷爷在“长毛造反”(太平天雷革命)时期,一根扁担两只筐,从水网稻田地区来致这丘陵山区安家,在竹林中挖掘这口水井以来,井水从未干过。我们小村庄里的十来户人家,都把这口水井当作自己的生命。淘米、洗莱、做饭、浇汤、泡茶、洗衣服、浇庄稼,都用这口井的井水。这井水有点神奇。叠夏酷暑,吊上一桶井水,用双手捧起来胃几口.凉冰冰、甜蜜蜜,既解渴,又消署;既舒服,又不闹肚子。如果把刚采来的西瓜浸在刚吊起来的井水里,十来分钟后再开吃,那就更令人垂涎欲渣。冰天雪地,革棚屋檐下倒挂的冰凌有三四尺长。我们几个小伙伴滚  相似文献   

13.
陪了几回客,慢慢地,我发现酒桌上的学问不是喝酒而是敬酒。中国的语言可谓丰富多彩,到了酒桌上,更是妙趣横生。高水平的劝酒者其劝术使你不得不喝,不能不醉。你听:“来,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这是第一杯。“好事成双呀”,又劝进第二杯。如此这般,先让你飘飘然。主人说罢“随便”,在座的便自选对象,各显神通。你听:“来,干了。”此是见面酒。“老赵,好长时间没在一起聚聚了,来两杯。”这是“叙旧酒”。“来,老陈高升了……还有小朱喜得贵子,咱们一块干。”此谓“祝贺  相似文献   

14.
杜怀超 《环境教育》2005,(11):64-64
我素来对香椿树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它的背后,是乡村农人生命的气息和岁月的期盼;是乡土经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沧桑的家园。漂泊城市,我对曾经父亲守望的那棵香椿树越发深刻起来,一棵长于我心灵里的大树,在我生命的家园中葱茏着、葳蕤着,勃发着,时刻要涨破我的躯体……打记事起,  相似文献   

15.
我所住的村子位于乌溪附近,靠近台中县与南投县交界的乌溪大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不知名的人们,把小猫小狗丢在我们村子里。最近,又来了一对被丢弃的小狗,看来它们人生地不熟的,都找不到食物可以吃,饿得好瘦好瘦,看了让我好心疼……于是我在家泡了些脱脂奶粉,用两个小碗盛给它们喝。原本无精打采的它们一看到了我,突然变得精神振奋,然后快步地向我奔过来。能够让心灵振作起来的,就是希望。我将两碗刚泡好的热牛奶放在地  相似文献   

16.
爱护大草原     
正哇,草原真的好辽阔啊,这里的水是那样清澈而平静,好似一面镜子;水中的鱼儿是那样欢快而自由;美丽的鸟儿在蔚蓝的天空上自由翱翔;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散发着大自然的祥和与生命力。当我正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时,我无意间一回头,看到妈妈同学中的一位叔叔,正在拿着弹弓对着空中的飞鸟瞄准,蓄势待发的感觉。"停!"我大声尖叫了一声,把那位叔叔吓了一跳,手一抖,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16,(5)
正(接上期)都是因为毛腿鸡其实,桑驴子和大秃子套麝鼠的事儿,我真的不是有意坏他们而特为告与我父亲的。我当时只是想从我父亲那里知道,那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可桑驴子和大秃子却抓住这件事儿不放,不依不饶地硬说我是故意在坏他们。每天坝上见面儿,不免就要剜上我几眼,还故意拿鱼泡儿摔在地上踏响示意狠的动作给我看。我当然不理他们,还是照旧干我的事儿。  相似文献   

18.
正前几日,与一位已是一个2岁女孩父亲的朋友聊天。这位年轻的父亲谈到让孩子入学的话题时,我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别着急,再让孩子在家待几年吧。你要知道,往幼儿园一送,可就是小学、中学到大学十多二十年的时间出不来了。"而这十多二十年的教育充满了考试、排名、优胜劣汰的规则,看似漫长的求学道路,却似乎每一步都走的那样匆忙。毕业走出校门,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步入社会,总觉得好像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这种缺少不是数学系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不够,或是一个商学院学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最难办的事就是让母亲到城里来跟我们同住。仅有过的几次,是她老人家想孙子想得没办法,或是生病了必须到城里医院就医,才匆匆忙忙小住几天。而且,绝对不超过一个星期,哪怕是她病没好,也要急着踏上回家的路。这回不一样,父亲的病必须观察治疗一段时间,母亲也就不得不耐着性子,在我家“安营扎寨”了。可我能感觉出,母亲人在城里,心却不在。不是在阳台上从楼  相似文献   

20.
“妈妈,让我们留着这条狗吧。”姑娘们乞求着,这可能是第15次,那是在寒冷的灰蒙蒙的1月的一个晚上,她们坐在起居室的地板上画着画,“答应我们吧。”我叹了口气。我已经试着要她们保证不能总是与那只狗在一起,那只狗是我丈夫阿兰一周前带回家来的,我不允许她们给它起名字或是把它领到屋子里面来。但是自从那只小猎兔犬从她们父亲的卡车后面跑下来,跳到她们怀抱里的时候,6岁的伊丽莎白与3岁的阿曼达就与它分不开了。她们从阿兰的工作间里找到了一个大盒子当作狗舍,用一个木匣子与一条毯子当成了床。那只狗有着长长的软耳朵与大大的巧克力色的眼晴,长得很漂亮。但是我知道它会惹来麻烦的。它已经把我们的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