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垃圾焚烧发电和稳定化飞灰填埋场模式的联合处置方式是目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填埋场对地下水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因此研究填埋场污染物迁移规律对于填埋场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保定市某飞灰填埋场为例,采用Visual 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和溶质迁移模型,对河北省保定地区某填埋场典型污染物泄漏情景下的污染物迁移扩散情况进行预测,并对渗滤液调节池短时泄漏和库区底部连续泄漏两种非正常状态下污染物的迁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调节池短时泄漏情景下,泄漏30d后采取应急措施切断污染源,形成的污染晕向地下水下游运移,污染扩散距离及范围不断变大,但污染晕最大浓度在迁移过程中随着地下水的稀释不断减小。模拟期间超标范围未超过厂区边界,在此情境下,只要在泄漏发生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切断污染源,可以确保将污染晕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厂区周围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库区底部连续泄漏情景下,污染扩散距离及范围不断变大,如不加控制,会影响下游敏感目标。因此,为避免污染泄漏对下游及敏感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在泄漏发现后及时采取抽提或渗透反应墙等有效措施阻断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刘晓东 《四川环境》2006,25(5):18-21,40
本文建立了连续点源和瞬时点源两种常见排污工况下河流污染带的特征参数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的污染带特征参数包括污染物达到全断面均匀混合的距离、污染带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及其出现的位置、污染带面积等,并能利用污染带的特征参数反演推算允许排污量和削减量。模型所用方法简便易行,且具有较高精度,可用于常规连续排污和突发事故排污情况下的河流污染带预测。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河流污染带特征参数预测系统(RPZS),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在油田开发工程可能对水源地产生影响的三类事故,筛选出风险最大的事故是注水井井壁泄漏事故。采用地下水中污染物三维迁移转化模型和MODFLOW、MT3D模拟计算软件对某地下水水源地可能受到的石油类污染进行数学模拟,并针对模拟结果提出了污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明 《环境教育》2009,(5):62-64
2007年9月2日,武汉陈家墩危险化学品码头货轮发生起火事故,事故造成甲醇泄漏,对码头下游约4000米处武汉市最大的水厂——宗关水厂的饮用水源取水点造成威胁。经过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同努力,污染团得到控制,未影响武汉市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天长市万寿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为例,通过查明垃圾填埋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法预测场区渗滤液泄露后,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扩散、迁移途径和迁移距离。通过预测分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高,但污染物运移距离较短,污染范围较小,在实施防治措施后,能够有效地防止地下水被污染或最大限度减小污染范围,防治措施可在源头及分区进行控制,同时加强污染点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石化企业不同装置、不同污染物的泄漏对地下水的污染趋势,选取某石化厂区为代表,建立地下水流场模型和污染物运移模型,对不同情形下发生泄漏时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趋势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物的产生、入渗途径、扩散方式以及污染趋势。正常工况无防渗情景:原油的渗漏,在厂区:渗漏发生5 a后,潜水含水层原油影响范围0.194 km~2,超标范围为0.080 km~2,最大运移距离为0.348 km;苯的渗漏,模拟结果显示:泄漏的苯在潜水含水层中13 a后扩散出厂区,厂区下游地下水苯均未超标;二甲苯的渗漏,模拟结果显示:泄漏的二甲苯在潜水含水层中18 a后扩散出厂区,但不超标。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内河航道线路整治和优化的力度明显加大,而伴随着通航能力的改善,航运及工程船只使得周边水域的溢油风险不断加大。加强溢油事故风险预测,针对事故发生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控制措施尽可能地降低溢油事故的危害是非常必要的。基于闽江段航道整治工程,设定可能发生的事故溢油泄漏点,利用二维非稳态水环境模型就施工整治航段溢油事故对下游取水口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记录油品入江后的油膜漂移轨迹及最快到达取水口的时间、油膜厚度和持续污染状况,为溢油风险防控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地下水模拟软件(GMS)进行了穿越地下含水层的输油管道泄漏时油品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和迁移过程。在模拟出预期的地下流场后,采用溶质迁移模块进行扩散模拟,并成功预测了在特定时期的污染情形和浓度分布。泄漏油品的迁移路径与地下水流动方向基本一致,并且在第1 700d左右将会汇入最近的河流中造成更大的危害。结合模拟结果和现有的防治措施,分别作了防渗墙和抽出处理的情景模拟,结果显示防渗墙将推迟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时间,而设置抽水井可以有效处理地下水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9.
以穿越L江的M原油管道为例,分析管道在穿越L江段发生溢油事故时对L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使用MIKE软件对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一维模拟预测,得到在泄漏发生后的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处的油膜迁移情况与石油类浓度值,以期为L江穿越段内突发溢油事故的快速应急处理及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某天然气管道为例,探讨了输量变更情况下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了环境影响的后果。通过预测源强、预测结果及分析,讨论了大气环境影响;通过环境风险识别、源项分析、灾害后果评估,分析了项目的环境风险。得出结论:本次输气量变更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根据对假定最大可信事故管道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和火灾次生污染环境事故后果等的计算结果和评估,本次评价假定的环境风险事故不会致人死亡,其环境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11.
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在事故状态下污染物排放对大凌河水域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研究。计算了洪水淹没、油罐冒顶泄漏、油井井喷泄漏、联合站泄漏、管道泄漏、暴雨径流带走落地油等16种情景下对该河流水质的影响情况,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情景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状态下对大凌河水质影响的次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洪水淹没、油罐冒顶泄漏、油井井喷泄漏、联合站泄漏、管道泄漏、暴雨径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液化天然气(LNG)槽车泄漏事故为研究背景,概括了LNG基本特性、槽车系统及泄漏危 险特性。基于LNG泄漏模型理论和泄漏事故流程,对泄漏热辐射伤害、冲击波伤害进行分析并形成拟合曲线, 以期为事故应急处置提供基本遵循与快速评估。同时系统分析并提出了LNG槽车泄漏事故具体处置实施方 法及相关防范措施,为消防应急救援人员研究制定科学完善的处置方案,组织实施救援和排除险情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3):11-11
1重大船舶污染事故 2007年全国沿海发生船舶污染事故107起,其中发生0.1吨以上溢油事故38起,总溢油量748-898吨,50吨以上重大溢油事故5起;化学品泄漏事故3起,总泄漏量约42吨,最大化学品泄漏量36.89吨。主要事故有“金玫瑰”、“惠荣”、“山姆”、“恒冠36”、“HARVEST”、“INDIAPRIDE”轮等重大船舶事故,污染均被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以M原油管道在穿越N江处发生溢油事故为例,探讨了溢油对地表水体的影响、以及预测该影响所使用的预测模型。通过对石油类物质与水动力条件的作用分析,分析了一维水动力模型、污染物对流扩散模型的原理,探讨了两种模型的搭建。使用MIKE 11软件在河流水动力与污染物迁移两方面建立了预测模型,为后续模拟预测工作奠定了理论与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苏莹莹  李然  林芝 《四川环境》2006,25(4):91-93,108
通过采用不同方法对污染带长度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污染带长度的计算中,必须考虑边壁反射作用,而一般情况下,考虑2次边壁反射的计算结果即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本文通过对污染带长度应用问题的讨论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需要研究污染带长度,还需要对污染区域内污染物的实际浓度给予关注,两者结合,才能对污染范围和程度有更准确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掌握长输油气管道工程经过饮用水水源地、湿地保护区、水库等环境敏感目标发生泄漏时污染物的运移规律,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假设条件下的石油类污染物泄漏影响范围的模拟预测研究。通过模型概化、参数选取、模型校对及验证、地下水水流模拟,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模型。根据管道线性工程的特点,结合具体穿越敏感地段的情况,假设两个最大风险泄漏点(距离保护区最近的点和水流到达保护区边界运动最快的点),选取石油类作为模拟因子,并选定初始条件,采用对流-弥散控制方程预测污染物的运移情况,得到假设管道在以上两个最大风险泄漏点发生泄漏事故情况下,污染物在平面上一段时间内的影响到达范围。结果可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排污口设置过程中,往往由于其排放标准低于目标水体标准,导致在排放口附近形成超标区域,特别是对于大江大河,需要研究污染物排放影响范围以及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以黄冈市某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为例,通过MIKE21水质模型预测污染物在长江水体内的影响范围、浓度大小以及对下游敏感点的影响程度,正常排放时COD、NH3-N不超标,事故排放时存在局部的超标但对下游7km较远处的取水口影响很小,可为排放口地表水影响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治市这起苯胺泄漏事故造成的结果非常严重:由于瞒报、迟报,错过事故的最佳处置时机,导致事态扩大,影响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据媒体报道,1月7日上午,山西省潞安天脊苯胺泄漏事故指挥部召开新闻通气会,山西省长治市市长张保表示,2012年12月31日事发后,企业上报的苯胺外泄量数量较小,认为这是一个一般的安全生产事故,所以没有及时上报省政府,这反映了对环保污染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对苯胺进入浊漳河以后污染危害性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为识别河道中突发水污染事故的源项信息,建立二维水质数学模型,根据下游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构造污染源源强和排放位置反问题,并通过微分进化算法对反问题进行求解。构造典型案例以验证方法适用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事故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误差等对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演精度依赖于监测频次及监测误差等影响因子,基于一定监测频次、监测精度的应急监测数据,可以利用微分进化算法较为准确地识别瞬时源的源项信息。各种因子对反演精度的影响分析结论可为事故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优化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BIOSCREEN-AT作为地下水溶质迁移的解析解模型,将污染物的对流、弥散、吸附、衰减反应等作用采用数学方法表示,操作简单明了,使用方便,国际上应用广泛。在对BIOSCREEN-AT模型的原理及参数分析基础上,以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渗漏情景为例,运用该模型对地下水中典型污染物COD_(Mn)的浓度分布曲线及污染羽形态进行描述。通过模型参数率定及模型预测,为地下水监测方案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