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延雄  刘颖  邓翠 《四川环境》2012,31(2):7-10
本文主要研究模拟长江底泥对富营养化水体磷的吸附,分析环境因子对底泥吸附磷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25℃时,底泥对磷的吸附在碱性条件时的吸附速率小于酸性和中性条件,中性条件下的吸附速率最大;(2)在控制上覆水温度时,温度越高底泥对磷的吸附量越小,20℃时底泥的吸附量是30℃吸附量的1.5倍;(3)上覆水中溶解氧的浓度越高,吸附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小型围隔区,研究了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以及对底泥中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放养沉水植物的围隔水体中各种营养盐浓度明显低于对照围隔;(2)沉水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够有效地保持底泥中磷的含量,而在对照围隔中的底泥中磷元素含量却不断增加;(3)经50天后,水体中TN、NH4 -N、TP、PO43--P和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3%、70.5%、54.6%、65.4%和43.1%.  相似文献   

3.
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校园水体底泥进行上覆水营养盐浓度对底泥释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上覆水水质影响底泥氮、磷的释放,尤其显著影响氮、磷的初期释放;上覆水氮、磷的浓度越小,底泥氮、磷的释放量越大;上覆水氮、磷的浓度超过一定值,会抑制底泥氮、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水体底泥对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晓丹 《四川环境》2014,(2):117-121
水体底泥污染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物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冲刷等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吸附-解吸是底泥污染的重要过程,为了控制水体底泥污染,对底泥对各种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极其重要。本文总结了底泥中氮、磷和重金属等的吸附-解吸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对今后水体底泥污染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河道底泥中微生物的生化呼吸线来表征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对河道自净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对微生物具有激活作用,使微生物的累积耗氧量明显增加,有效地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复合酶生物促进剂能够有效地修复受萘污染的底泥,修复后底泥中多环芳烃萘的释放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样,并可显著降低底泥对上覆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溪湿地底泥质量现状,2012年9月采集保护区内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样本,测试了底泥中重金属和POPs中PCBs、OCPs和PAHs的含量,并对湿地底泥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未检出PCBs和OCPs,但检测出14种EPA优控PAHs,总PAHs的浓度范围为115.9~217.8 ng·g^-1,低于潜在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低值ERL,其中列入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黑名单"的7种PAHs均有检出并且其总量占∑PAHs 1/2左右(平均为50.08%);底泥中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但Hg、Zn、Pb、Ni含量在多个位点已超过一级标准;分别采用土壤背景值和国家一级标准为参比值对湿地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污染风险指数评价,发现分别有7种和4种元素的污染指数大于1;综合分析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质量,发现底泥疏浚能有效降低有机质含量、全氮和PAHs含量,但对全磷、重金属含量则无明显效果,封闭水体的干塘措施能显著减少污泥量和有机物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底泥中高环PAHs和重金属污染水平可能对西溪湿地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作用及不利的生态影响效应,其疏浚底泥农用则无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
天然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是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核心。它的产生和消耗问题历来为环境保护工作者及生态学家所关注。当溶解氧被过量消耗时可使水体出现氧亏。水生生物的呼吸、BOD耗氧和底泥耗氧等均是产生氧亏的重要原因。在某些水体中,底泥耗氧在总耗氧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据Hans & Irvine(1968)报道,这个比例可高达50%以上)底泥还可起到  相似文献   

8.
底泥是水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底泥中元素的含量一般为10~(-4)—10~(-2)%,比水中同类元素往往高1—4个数量级。底泥主要由粘土矿物和腐殖酸等组成,对金属离子具有吸附和螯合作用,且吸附和螯合容量均大。如果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含量愈多,排放时间愈长,其富集的元素含量就愈高。相对于水体和生物而言,底泥中的化学成份随季节、气候等的影响较小,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底泥中的化学成份更能反映出污染的情况。加以底泥样品易于保存,底泥与水及  相似文献   

9.
对新开河沿河11个点位的底泥进行取样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底泥中对水体黑臭造成影响的关键因子.结果显示,底泥污染是黑臭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底泥的含水率是底泥处置的关键考虑因素;重金属和砷是底泥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因子;总氮、总磷和有机质之间关系密切且有较好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河道底泥中氨氮的微生物降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某河段底泥进行生物降解模拟实验,研究河道底泥中氨氮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实验期间用最大可能数法测定底泥中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溶解氧充足时,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有大幅增加,出水中氨氮的含量显著降低.从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和特性来分析河道底泥对上覆水体中氨氮的影响以及氨氮的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不同pH值对黄河兰州段底泥总磷(TP)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中的总磷在酸性范围内呈现负释放状态,且pH值越小",负释放强度越大";在碱性范围内,pH值越大,总磷释放量越大。当pH值为4和6时,水体中的总磷在第1 d都是下降,呈现出负释放的状态;pH值为4时,在第4 d负释放量达到最大值,而pH值为6时到实验结束时负释放量依然在增大。当pH值为10、11、12时,总磷呈现出明显的正释放状态,且在第2 d,总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实验数据说明在碱性条件下,底泥中的磷对水质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次实验对黄河水质的监测以及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对黄河上游水体及沿岸表层土壤、底泥中的砷进行监测分析的基础上,对水体中砷的来源、迁移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黄河上游沿岸土壤中砷的含量偏高,水体中的砷来源于沿岸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湖库底泥疏浚工程环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娜  陈国柱  赵再兴  常理 《四川环境》2010,29(5):36-39,45
底泥疏浚是治理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污染底泥的疏浚,可清除内污染源。作为环境治理工程,在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污染物,同时也会造成水体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本文结合国内已完成的滇池、巢湖、太湖底泥疏浚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对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进行探索和分析,为开展类似项目环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环境因子(温度、pH、扰动强度、供气量)对底泥释放CO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升高能加速底泥中有机质的释放;上覆水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底泥释放有机质最低;扰动上覆水体会加快有机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体底泥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环境问题。掩蔽修复是一种修复效果明显,且工程造价较低的水体底泥修复技术,而掩蔽技术的关键在于掩蔽材料的选择。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泥、粉煤灰、沸石、方解石、铝盐等研究较为成熟的且具有应用前景的掩蔽材料,分析其各自的原理及优缺点。同时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掩蔽剂——净水厂改性污泥,对其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就掩蔽材料的选择的技术要求以及原则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青衣江雅安地区流域段,水体中重金属:Pb,Zn,Cu,Hg,Cd,As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初步得出:Pb,Zn,Cu,Hg对水体,特别是底泥污染比较明显,此与该区域内近年来铅、锌、铜矿开采、洗选、冶炼业的兴起有关,为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内源磷的释放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王泽  焦增祥  万俊 《四川环境》2012,(5):105-109
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目前环境研究中的焦点问题,磷在湖泊中的浓度高低是衡量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水生态系统基本营养盐之一,并且是淡水湖泊的最主要限制性营养因子。在外源磷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内源磷的污染仍然能够保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此时内源磷的控制就成为了难点和重点。在底泥中的结合态磷,主要是以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形式存在,有机磷与微生物活性密切相关,无机磷则主要与底泥存在的环境联系紧密。湖泊底泥内源磷释放受到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控制,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扰动、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扰动引起的底泥再悬浮对内源磷有吸附固定作用。故底泥内源磷的释放机理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多种影响因素作用下,进一步研究底泥再悬浮对磷的吸附释放作用,从而明确内源磷的主要来源及吸附释放过程,为内源磷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原理,以成本效益分析(CBA)为基本框架,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对黄山市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成效比E1以及外部效应内部化程度指数E2进行计算,进而科学合理地衡量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2010—2013年,黄山市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中的成本总计189.06亿元,黄山市环境效益增加33.52亿元,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成效比E1为0.24,外部效应内部化程度指数E2为0.81,说明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黄山市环境效益预测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由此提出建议,现阶段黄山市应继续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为重心,同时注重流域生态补偿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数字     
《环境教育》2012,(9):10-10
1000平方公里随着长江拉空效应增强,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迅速下降。截至9月16日8时,鄱阳湖水位一个月时间直落4米以上,湖区水体面积缩减超过1000平方公里。8月16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达到了两年来的最高,水位为19.65米,相应的湖区水体面积为3990平方公里。一个月后的9月16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下降到15.63米,相应的湖区水体面积为274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0.
对宝鸡千河河道11个监测点底泥的OM(总有机质)、TN(总氮)、TP(总磷)和重金属(Pb、Zn、Cu、Cr、Cd)含量进行了监测,评价了该河道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底泥中OM浓度为1.25~8.48g/kg,TN浓度为0.14~1.92g/kg,TP浓度为0.41~1.02g/kg;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泥有机指数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但部分监测点有机氮污染相对严重,应注意对外源氮的控制;重金属Pb浓度为15.1~49.1mg/kg,Zn浓度为51.1~171.9 mg/kg,Cr浓度为7.86~43.5 mg/kg,Cd浓度为0.09~0.88 mg/kg,Cu浓度为3.64~19.5mg/kg;底泥中Pb、Zn、Cd的平均含量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46.1,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底泥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