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北京市大兴污泥堆肥厂不同处理阶段的活性污泥和周边的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污染水平,并与周边背景土壤进行比较.不同处理阶段活性污泥的PCDD/Fs浓度水平为3118.31~3617.36pg/g,毒性当量(TEQ,下同)为26.19~35.81pg/g,在世界范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施泥农田土壤和背景土壤中PCDD/Fs总浓度水平分别为55.05~72.07pg/g、8.69~18.06pg/g,毒性当量分别为1.20~2.64pg/g、0.28~0.39pg/g,污泥农用导致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及其各异构体的浓度含量均有提高,浓度总量增高因子在3.0~8.3之间,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浓度与施泥比率呈正相关性.施泥农田土壤与施用的活性污泥中PCDD/Fs的17种异构体浓度分布模式十分相似,而与背景土壤中PCDD/Fs各异构体浓度分布模式差异较大,由此说明,活性污泥是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探讨了施用活性污泥对农田土壤中PCDD/Fs污染水平的影响,揭示了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污染来源和污染模式.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与施泥土壤中二英污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史烨弘  陈左生  沈杨  赵璧影 《环境科学》2010,31(5):1287-1292
研究了北京市大兴污泥堆肥厂不同处理阶段的活性污泥和周边的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污染水平,并与周边背景土壤进行比较.不同处理阶段活性污泥的PCDD/Fs浓度水平为3118.31~3617.36pg/g,毒性当量(TEQ,下同)为26.19~35.81pg/g,在世界范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施泥农田土壤和背景土壤中PCDD/Fs总浓度水平分别为55.05~72.07pg/g、8.69~18.06pg/g,毒性当量分别为1.20~2.64pg/g、0.28~0.39pg/g,污泥农用导致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及其各异构体的浓度含量均有提高,浓度总量增高因子在3.0~8.3之间,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浓度与施泥比率呈正相关性.施泥农田土壤与施用的活性污泥中PCDD/Fs的17种异构体浓度分布模式十分相似,而与背景土壤中PCDD/Fs各异构体浓度分布模式差异较大,由此说明,活性污泥是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探讨了施用活性污泥对农田土壤中PCDD/Fs污染水平的影响,揭示了施泥农田土壤中PCDD/Fs的污染来源和污染模式.  相似文献   

3.
污泥施肥时重金属镍对农作物的毒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和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石灰性土壤中镍污染对小麦和水稻的影响;两种作物对土壤中镍的吸收、迁移和累积规律。建议农田污泥施肥时镍的控制标准为330PPm。  相似文献   

4.
污泥施肥时重金属镍对农作物的毒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和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石灰性土壤中镍污染对小麦和水稻的影响;两种作物对土壤中镍的吸收、迁移和累积规律。建议农田污泥施肥时镍的控制标准为330PPm。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给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如何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实现农业安全生产成为当前农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生物质炭改善农田环境质量,减缓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报道不断涌现,生物质炭也常被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生态修复。结合生物质炭的理化特性,综述了生物质炭影响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可能理论机制,分析了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从生物质炭应用的环境风险和效益评价、制备技术和装备研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理论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未来该领域应该加强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6.
土壤铜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刚华 《福建环境》2000,17(6):31-31
铜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当土壤中铜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将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产生影响。该文探讨了各类土壤中铜污染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就农田中铜污染浓度与水稻减产的临界值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恶化,严重危害居民生活和作物、畜牧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对重金属污染农田的治理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与传统的理化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环保、经济、安全、环境扰动小等特点而备受关注。介绍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简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并针对各种植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适用情况和研究实例进行详细阐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可用于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的方法措施,指出了当前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修复周期及修复效果的局限性。最后,在现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几点展望,以期为今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作物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土壤作为地球关键带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污染特征和传播扩散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全面探究不同作物种植情况下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特征,明确不同作物农田土壤抗性基因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高通量qPCR技术(HT-qPCR),对不同作物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样性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总计检出187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种植柑橘(GJ)、花生(HS)、水稻(SD)、甘蔗(GZ)和香蕉(XJ)的土壤中分别检测出抗生素抗性基因89、147、143、157和159种,它们的丰度介于6.47×109~1.41×1010 copies·g-1之间,其中多重耐药抗性基因在农田土壤中占据显著优势.基于R软件的envfit分析显示,As、Co、Cr、Mo、Ni和Pb显著影响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组成(P<0.05),冗余分析(RDA)显示这些重金属元素对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变化的总解释量达到了59.3%.本研究证明,农田土壤是抗生素抗性基因的重要存储库,不同作物农田土壤抗性基因组成有显著差异(P<0.05),重金属元素对土壤抗性基因的赋存和扩散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种植不同作物对农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选择4个邻近、不同开垦年限(5、10和50 a)的农田,分别记为C5、C10和C50,以及天然草地作为研究样地;利用静态箱法,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4—10月)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与C5、C10、C50农田土壤的N2O排放量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均存在显著差异,F分别为53.8、17.3和153.0(P均小于0.001),草地N2O排放量分别为87.6、91.8和211.0 mg/m2.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C5和C10农田土壤N2O排放量比草地低10%~50%;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N2O累积排放量增加,C50在作物生长季的N2O排放量比草地高10%~30%.草地和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土壤在作物生长季内N2O排放量的58.1%受土壤w(NH4+-N)和含水量的综合影响(R2=0.58,P0.01).  相似文献   

10.
微塑料是一种新的土壤污染物,对土壤环境与健康有严重影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系统分析了农田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现状与分布特点,总结了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壤微塑料污染丰度的影响,及其在土壤中分布和迁移特征,阐述了不同微塑料的污染来源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危害,提出地膜覆盖将成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且微塑料因粒径、浓度及类型的不同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土壤微塑料的检测分析方法与手段,从土壤微塑料的溯源、迁移转化、污染危害以及检测分析手段层面,对未来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田土壤微塑料的研究以及微塑料污染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污泥施肥时铜对农作物的污染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文采用盆栽和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石灰性土壤上,污泥施肥时铜污染对小麦和水稻的影响,和作物对土壤中铜的吸收、迁移、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含过量铜时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影响,土壤投加铜量为100ppm时能使较敏感的水稻减产10%,两种作物对铜的吸收积累量不同,在各器官的次序均为:根(?)茎>叶>籽粒,但籽粒中的铜都不超过20ppm。本试验投加铜后,提高了土壤中有效铜,并改变了土壤中原有铜离子的形态分布,试验结果和计算表明,在石灰性土壤中铜的最高容许含量为130ppm,建议农田污泥施肥时,在石灰性土壤上,我国的铜控制标准,可修改为800ppm。  相似文献   

12.
污染农田土壤-作物体系复合污染及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越来越受到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的关注。农田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在作物体内富集进入食物链,对人畜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农田复合污染对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迫在眉睫,它对保护人类生存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农田土壤复合污染的现状、研究进展及其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港  余海英  李廷轩  唐婵 《环境科学》2022,43(2):1015-1022
为实现镉(Cd)污染农田稻米安全生产,以中度Cd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2 a的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间歇性淹水和全生育期淹水2种淹水模式下,玉石粉、生物炭和粉煤灰这3种钝化材料施用后对土壤pH,有效Cd和稻米Cd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①单一淹水处理下,全生育期淹水和间歇性淹水处理均可提高土壤pH,土壤有效Cd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2种优势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us)和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lum)。在实验室条件下7d后。2种菌液对原油降解率分别为69.9%和60.1%。将这2种微生物制成的混合菌液与固体草炭土以0.5:1的比例制备成固体微生物菌剂后,投放到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进行了现场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并与活性污泥和自然降解相比较。结果表明.现场条件下修复2个月后。固体混合菌剂,活性污泥、自然降解实验对原油降解率分别为73.5%,41.4%和38.5%。固体菌剂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活性污泥和自然降解。  相似文献   

15.
农田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分析框架与相关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污染土壤修复可能导致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比如环境二次污染、食品安全、农作物产量等。在推动农田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统筹这些影响因素,使修复获得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介绍了我国农田污染土壤修复现状,可持续性评价在绿色可持续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在我国实施所面临的挑战,并基于此提出了农田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分析框架。最后,从可持续性评价应用、鼓励公众参与、加强污染预防、采取经济鼓励政策等方面为我国农田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汞对几种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含汞废水灌溉农田后,汞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在作物、土壤中的分布和积累。 一、材料和方法 我们在含汞废水灌溉的农田,调查研究灌溉后的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并定期定点采集土壤、作物样品进行分析。同时,配合田间的研究,三年来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化汞溶液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重金属的毒性较大,而且经过动植物的食物链威胁生态及人体健康。在工业化发展中,农药化肥的使用越来越频繁,进一步加剧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积极研究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将有效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浙江平湖农田土壤安全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l元素作为标准化元素求得平湖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基线值,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轻微重金属污染,6%土壤为中度Hg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土壤作物已经受到了污染,但程度不严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土壤重金属容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通过重金属对农作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的影响试验,探索了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并以土壤生产力(农作物产量)的降低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的主要标志拟定土壤容量。 在建立土壤容量的数学模式上,利用图论工具建立了土壤容量的结构模型,将已有的等比级数的模型作为一个特例包括在内,为土壤容量模型的研究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本文以As为重点,提出了北京地区农田土壤中As、Hg、Cd、Cr的土壤容量范围值,并对污染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为北京地区环境质量的控制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沈阳市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明显的特征和严重的危害,通过调查和监测,了解了沈阳市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防治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