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通过对常用伤亡事故致因理论的批判和吸收,提出一种新的伤亡事故致因理论--金字塔模型,这种致因理论不但可以形象表明事故的致因原理,还着重体现了环境和科技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导电聚苯胺电致变色理论的研究进展,对电致变色机理的主要模型作了概括。介绍了其电致变色性能的表征方法,以及电致变色聚苯胺的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了电致变色材料目前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文基于江苏老濉河流域降水、水位和流量观测数据,利用统计-FloodAre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平原水网区致灾临界雨量。从水位变幅角度构建了流域不同时段累计面雨量-洪水涨幅统计模型,并计算出致灾临界雨量。在修订河道高程的基础上,利用FloodArea模型模拟典型暴雨洪涝事件的动态淹没过程,建立不同时段累计面雨量与模拟水位涨幅之间的幂函数关系,计算出另一组致灾临界雨量。对比发现两组致灾临界雨量基本一致,24 h三个等级致灾临界雨量对应泗洪气象站167 a、17 a和2 a一遇降水量。统计模型能较好地捕捉短时降水与洪水涨幅的关系,FloodArea模型则更好地反映了长历时暴雨洪涝事件的雨洪关系,整合两种方法,可得到更科学的平原水网区暴雨洪涝致灾临界雨量。  相似文献   

4.
超声化学是声学与化学相互交叉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作为一种新颖的声化学技术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超声化学主要是利用超声空化效应而进行的,本文对超声空化效应氧化降解有机物以及反应过程中的多泡声致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就应用多泡声致发光技术来表征海水总有机碳(TOC)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应用超声空化效应-多泡声致发光技术测量海水总有机碳(TOC)的巨大潜力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发光技术测量海水总有机碳(TOC)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化学是声学与化学相互交叉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作为一种新颖的声化学技术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超声化学主要是利用超声空化效应而进行的,文章对超声空化效应氧化降解有机物以及反应过程中的多泡声致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用多泡声致发光技术来表征海水总有机碳(TOC)的可行性,同时指出了应用超声空化效应-多泡声致发光技术测量海水总有机碳(TOC)的巨大潜力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氟化物是自然界广范存在的化学物质.它能在人体许多器官中残留.因此弄清氟化物能否致癌、致畸、致突变是很必要的,但是关于氟化物能否“三致”问题,从国内、外各项研究来看,存在很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氟化物有“三致”效应,而另一种观点则否认氟化物有“三致”效应.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氟化物同其它致癌共同作用时,加强或抑制了其它致癌物的致癌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系统复杂程度和耦合程度的提高,基于还原论思想的因果失效律不足以解释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的致因,因此必须采用基于复杂性科学和系统科学的事故分析方法.本文在评述现有的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后,给出了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的五类致因因素及其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并构建了基于致因因子风险状态的风险熵函数,分析了风险熵的涌现过程,同时在构建复杂系统事故致因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形式化地描述了风险熵在事故致因网络上的动力学传播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复杂系统安全事故分析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完善事故致因理论,提供现代复杂系统事故预防新对策,从点—线—面—体的角度分析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历程,给出了发展新一代事故致因系统论模型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一种面向现代复杂系统事故成因与演化分析的认知-约束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广义内涵、内在机制和应用步骤。该认知-约束模型涵盖了事故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全过程,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高度统一,对于现代复杂系统的事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制一种新型高分子吸附剂,以丙烯腈、苯乙烯为共聚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在引发剂、致孔剂、分散剂存在下进行致孔悬浮交联共聚,其产物再经高温处理,制成多孔网络碳化树脂;经检测能很好地吸附二氧化硫气体。重点考察了引发剂、致孔剂、分散剂、水油比对该产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摆脱物理模型的局限,从事故系统动态演化角度来揭示复杂系统一般性事故规律,构建了事故网络风险传递动力学模型,重点考虑节点免疫力、蔓延机制及内部随机噪声对传递过程的影响,并基于重构的事故网络,采用Arena软件对节点风险免疫力的影响特性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本质致因层、过渡致因层和近邻致因层不同节点免疫力对事故网络风险传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质致因层和近邻致因层的节点免疫力是影响事故网络风险传递行为的敏感参数,在进行复杂系统事故预防时,应给予上述致因层较高的免疫力等级。  相似文献   

11.
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一1993,(8)一12一16 环情TU一2 利用Ames试验,以B市T水厂的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各输水阶段源水及其加氮样品的致突活性进行监测,结果表明:T水厂水源水水质沿着输水系统明显下降,水中致突活性升高;水的致突试验结果与其原水的色度、浑浊度、有机物及藻类的多少明显相关;J渠T湖是T水厂水源水质恶化的关键部位,应采取适当措施来保护水源,氯消毒导致水中致突活性增加与否与其原水水质直接相关;保护水源,提高源水质量,是去除水中致突物质可行的、积极的措施。图12表4参2X52 9401604水质转化的现代科学与技术一兼谈环境水…  相似文献   

12.
LFSA-GC技术测定水体臭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水体臭气的定量测定方法—单向一次性吹脱测臭 (LFSA -GC)技术 ,并用该方法对武汉东湖水体的一种致臭物质geosmin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李勇  张晓健  陈超 《环境科学》2009,30(2):583-588
综述了我国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我国面临的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现状、水中嗅味来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及工艺.旨在阐明除了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外,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也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致嗅物质.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于2006年首次在东莞饮用水中发现,后被证明也是2007年太湖饮用水危机中的主要致嗅物质.Geosmin和2-MIB的吸附效果好于氧化,而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易于被氧化去除,不易被吸附去除.需要尽快开展我国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及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形成应对不同水源、不同季节、不同致嗅物质嗅味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地铁深基坑复杂系统事故致因网络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地铁深基坑施工的特点,分析出地铁深基坑施工的复杂性,找出影响地铁深基坑施工事故的43个因素;通过专家打分,借助复杂网络理论,并运用DEMATEL方法构建了地铁深基坑施工事故致因网络模型,归纳出地铁深基坑事故的基础因素层、中间致因层和近邻事故层,提取了导致地铁深基坑事故的关键致因因素,并分析了地铁深基坑施工致因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重要性;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对于改善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水平、降低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某化工厂氯乙烯泄漏事故为背景,通过ALOHA软件对事故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对有毒气体扩散、蒸气云爆炸以及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的事故影响范围进行模拟,利用Google Earth在地图中拟合泄漏事故危害范围.结果表明:有毒气体扩散事故中,一级致毒区域、二级致毒区域和三级致毒区的范围分别为下风侧1000~2500 m、4...  相似文献   

16.
富营养化水体中致嗅物质的产生及其去除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鑫辉  余健 《环境工程》2006,24(4):88-90
提出生物法去除水中的异臭异味物质是一种效率高而费用低廉的有效措施,并对致嗅物质的去除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三高"油气井井喷事故危害的严重性,基于集成的DEMATEL/ISM算法建立"三高"油气井井喷事故致因模型。通过提取事故一般性致因因素,利用专家知识确定因素间的关联矩阵,基于集成的DEMATEL/ISM算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致因因素进行结构化处理,并运用到实际案例中,确立了影响川东地区高含硫油气田井喷事故的关键致因因素,形成具有层级关系的事故致因网络。结果表明,钻井现场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节流压井管汇失效、井筒完整性失效等直接致因以及信息传递不畅、人员技能不足等过渡致因的控制,同时加强井队的安全文化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改善地质勘探技术,提高对井下地质环境的认识,是预防井喷事故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8.
联苯胺及其同类物衍生染料的致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苯胺及其同类物用标准的Ames试验均显示强致变性,但其衍生染料却大都不显示致变性。1977年Sugimura提出,在活化系统中加核黄素以增强某些偶氮染料的致变性,1982年Prival修改Sugimura的方案,建立了专供偶氮染料致变性测试的改良方案。我们基本上根据这个方案对上海仍在使用的22种联苯胺及其同类物衍生染料及7种其它结构偶氮染料进行了致变性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东江水中典型致嗅物质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去除由于运河排洪造成的东江饮用水中的嗅味,利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中试装置,分别对东江水、运河水、装置进水和出水取样,进行吹扫捕集–GC-MS谱图分析,通过水样的臭阈值和吹扫捕集-GC-MS谱图对比,确定了东江夏季排洪时的致嗅物质,并分析了该江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致嗅物质来源于市内运河,其组成随季节不同变化较大,除了土嗅素和2-甲基异莰醇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外,以1-丙烯基-1-硫醇为主的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是其夏季饮用水中主要的致嗅物质.  相似文献   

20.
只因为一位老人的一纸诉状,致耗资700多亿的建设项目停工。听似荒唐,可事实的确如此,这张饱含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诉纸成了环保事业中公众力量有效发挥的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