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西华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成立于2010年9月,旨在通过环境教育与科普,提高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自觉的生态环境保护习惯。主要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生命科学和国土资源学院,先后被命名为"南充市环境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和"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成员"。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环保科普教育是全民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群众环保意识,是加强群众环保科普知识认知,是强化群众环保行为的基础.环境保护科普工作是向社会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的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对环保政策关注、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新疆准噶尔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是全国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实践基地、自治区环境教育实践示范基地、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儿大精神,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66号)中关于加强环保科普基地建设和推进环保科技资源开放的有关要求,观测站联合新疆生态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环境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环保活动开展较为普遍,舆论宣传力度大,投入也较多,而经济落后地区(一般指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山区)对环境教育的认识、经费投入和效果上都与发达地区有相当的差距,表现在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环境意...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我国在环保教育的投入在逐年增多,但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大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与提高环保素质的迫切需求相比,我国在高校的环境教育上的投入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赵欣如 《绿叶》2012,(6):21-26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需要通过环境教育来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起环境教育的责任。由公众人物来引导大众环保虽然很重要,但环境保护过程中的自我教育更为重要。当前,环境教育虽较早期更为深入,但仍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科普宣传也期待科学家的热情参与。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以来,青海省环境保护部门组织广大环保工作者和志愿者,紧紧围绕环保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举办环保科普讲座,发放环保科普教育宣传手册和环保科普挂图,并发挥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示范引领作用,在各类场所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使数万名群众受到了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环保科普创作,对普及环境知识、培养公众环境意识、提高环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在日前举行的第5届"环保科普创新奖"评审会上,专家们表示,目前我国环保科普图书质量不断提升,摒弃了过去生硬的说教方式,通过优美的文字、意象、策划,增加了可读性,同时体现了反思性。与以往评选相比,本届获奖作品种类有所增加,题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深入。与会专家还就环保科普创作的现状、未来趋势、创作队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上海市绿色学校"、浦东新区首家"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校",龚路中心小学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日常工作中,通过环保知识普及和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热情,培养学生身体力行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思想和能力,并通过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共同奏响校园、家庭和社区的环境教育的交响曲。营造环保绿色文化氛围环境布置,学校置有中国和世界地图的彩色地面、科学家故事浮雕的墙面、科普角、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基地自建成以来,成绩斐然,2008年1月,经环保部和科技部共同审定和公示,成为全国首批被授予"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称号的四家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为增强环保工作以及环境信息的社会透明度,使社会各界更好地感受环保、认识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自2013年7月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每月固定组织"环保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界人士到山东省环保厅实地参观、学习、交流。目前活动已开展4年,2000多人参与其中,充分展示了环保部门坦诚、开放的姿态,搭建了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参观内容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包括山东省环保厅"治用保"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科普教育基地、环境监控中心、  相似文献   

12.
张俊 《环境教育》2003,(6):34-35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的因素之一,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努力维护和改善,而且加大了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为承担教育功能的学校更是义不容辞,应当担负起这项重大的责任。但是目前中学还没有一门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而且环境问题也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知识,所以现在要进行环境教育只能依靠各学科齐抓共管,各学科从自身的特点和内容出发,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05,(7)
江苏大学学生到小学进行环保宣传活动7月3日至10日,江苏大学艺术学院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来到中国绿色教育试点学校——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义务支教、环保宣传活动。大学生们还亲手制作了20多只鸟箱挂在学校周围,为小鸟安家,同时为贫困学生捐赠了200多件衣服。浙江大学生农村环境科普行启动7月12日,浙江省大学生暑期农村环境科普行启动,大学生们在出征前领取学生们自己编写的《农村生态环境科普宣传教材》。7月18日,来自祖国西部、现在就读于北京、清华、复旦等50多所大学的110名大学生来到新疆吐鲁番,参加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05,(6)
六家环保NGO在京联袂行动共迎世界环境日“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北京红领巾公园主办了以“人人动手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2005红领巾公园环保科普游园会活动。北京地球村教育中心、“自然之友”环保组织、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等六家环保NGO联袂参加,他们带来的活动,对儿童环保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公众生态文明素养及其科普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国家文明城市芜湖市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具有一定生态意识,但生态文明素养整体状况不佳。公众对生态文明概念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只占17.7%;各类人群对周围环境关注度较高,均在65%左右;有相关生态知识或行为的公众占92%;有76.7%的人表示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6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保护环境的行为。通过生态科普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受访者对目前生态科普教育满意度只有25.9%,政府在生态科普教育方面还存在活动流于形式、创新性不强、投入不足、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热点、专项科普匮乏、媒体不给力、内容不接地气、无区域特色、平台手段落后等问题。提出了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需构建四个相互联动的科普教育体系:高度重视生态科普教育的思想体系、支撑生态科普教育的技术能力体系、生态科普教育的长效机制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生态科普教育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从2010年至今,王平利用休息时间在家给同学们下载环境教育视频和课件131个,并不断总结研究经验,编写了环保教育校本课程《让地球充满生机》,做到教材、课时、人员三落实。王平,现任天津西青区逸夫小学副校长,主抓学校德育工作。多年来,他全身心投入环保教育事业,秉承环保从娃娃抓起理念,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特色,将环保理念贯穿于学科课程和隐性课程之中,积极组织环保主题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绿色环保、生态文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历时一年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环保微炬汇"活动,对环境教育规律和形式有了新的认识。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小学环境教育是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因为环保的未来在青少年,环保的希望在青少年。环境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是环保工作者,特别是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所以,多年来,环境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呼声日渐高涨,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广大青少年的环保热情也越来越高。但是,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环保科普工作,从基础设施改造、科普作品创作、科普活动开展、科普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科学兴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2022年6月5日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致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9.
正为推动环境教育,增强公民环境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天津于2012年11月1日颁布实施了《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一年来,全市按照《条例》的规定,紧紧围绕"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教育主题,依法开展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加大投入构建宣传体系《条例》颁布以来,天津市环保局加大了环境宣传投入,在升级改造环保政务网、环保政务微博等自有环境宣传网络的基础上,市环保局宣教中心建立了天津环境网,开设了环境论坛,通过新闻中心、环境教育、环境宣传、在线服务、环境观点等板块栏目,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培育公民环境意识,提升市民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保产业》2022,(10):74-83
<正>北京朝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是由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中心转企改制而成立的国有企业,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业务涉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厨余垃圾、危废、建筑废弃物、再生资源回收等。现拥有发明专有技术6项,实用新型专有技术11项。曾荣获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单位、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十佳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北京市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北京市环境教育基地等百余项国家、省部级奖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