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土壤NO3--N和NH4+-N空间分布及湿地土壤含水量与pH指标分析,研究流域湿地土壤无机氮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含水量影响NO3--N和NH4+-N的空间分布,湿地土壤含水量高,土壤中NO3--N的含量相对较高;湿地土壤含水量低,土壤中NH4+-N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川西北高寒草地不同类型的沙化样地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有机质、pH和含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明显降低;(2)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未沙化、轻度沙化样地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重度沙化样地则相反;(3)中度和重度沙化样地土壤pH约7.0,未沙化和轻度沙化pH值在6.5左右;沙地土壤有机质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沙化土壤有机碳与水分损失是一个正反馈。鉴于川西高寒草地特殊环境,探讨了选用适宜的多年生高原药用植物或者其他高价值资源植物作为固沙材料,将治沙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建立高寒沙化草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野生沙枣为研究对象,在根系附近采集实验组土样,在周围裸露土地上采集对照组土样。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对照表明,在盐渍土上种植沙枣,不但可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而且可增加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中的K含量,降低土壤中pH值。沙枣对滨海盐渍土有着很好的改良效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选取汶川地震极重灾区10个县(市、区)22个受损点位和对照点位土壤进行3次跟踪监测。结果表明:2011到2018年7年间,受损点的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恢复,土壤水分涵养能力也低于对照点位。受损点位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总体呈下降趋势;80%县(市、区)受损点位土壤有机质、有效氮低于对照点位;60%县(市、区)受损点位土壤有效磷低于对照点位;70%县(市、区)受损点位土壤有效钾低于对照点位。  相似文献   

5.
油污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油等有机污染物的就地生物治理技术受土壤及环境的诸多条件影响,在使用该技术之前,首先要进行油污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弄清影响微生物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通过对胜利油田油污土壤微生物研究得知:胜利油田油污土壤的pH值、含水量等指标利于微生物降解原油。土壤优势菌种多为原油降解菌,并且与含油量呈正相关。油污土壤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不足时,向其添加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和降解菌,能够提高微生物处理地面溢油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健  陈凤  濮励杰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57-1060,1095
选取经济发达区原锡山市作为研究区域,以1982年和2005年土壤速效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不同时空状态下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钾含量的影响,以期获得较长时空条件下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20年来,通过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原锡山市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了36.9mg/kg。变异函数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呈指数型,块金方差与基台值的比值、自相关阀值发生较大变化。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较简单,但空间变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强化修复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东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考察投加复合菌株CM-13是否能够加速生物修复进程以及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质降解的影响因素。石油污染土壤经过90 d的处理,在含水量一定的前提下,复合菌株CM-13对于石油污染物质的加速降解作用显著,当复合菌株CM-13接种量为土壤质量的10%时修复效果较好。微生物的生长与营养盐的量存在最佳匹配值,土壤中氮的最佳含量为0.20%,磷的最佳含量为0.05%。实验中随着麦糠投加量的增大,石油类的降解率逐渐增大,当麦糠量为土壤体积分数的25%时,对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土壤-农作物镉污染问题,以浙江省40个县(市、区)主要优势农产品产区为研究对象,在粮食、油菜、蔬菜种植地以及茶园和果园土壤中共采集898个单元土壤样品及相对应的五大类农作物,并对其镉含量进行分析评价;同时采用富集系数比较不同农作物对土壤重金属镉的吸收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产地土壤和农作物的镉含量存在一定程度超标,土壤超标率为10.69%,农作物超标率为4.57%。不同农作物对土壤镉的富集系数差异较大,变化范围在0.002~0.257之间。土壤-农作物镉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成都地区慈竹生长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庆  何海  沈昭萍 《四川环境》2001,20(4):43-46
通过对成都市城区边缘及郊区6个样地慈竹林竹株的实地观测和取样分析,发现成都市城区边缘及青白江区的慈竹普遍生长不良,不同竹龄竹株的高度和胸径都比无郊崇州市怀远的慈竹要小,发育不良竹株竹杆内硅的含量显著高,初步分析硅的过多积累可能是慈竹竹杆脆化的一个明显指标;发育不良的慈竹竹杆含水量也普遍比生长状况好的慈竹竹杆含水量高。从样地土壤样品分析发现,慈竹生长不良的样地土壤偏酸或者偏碱。成都市区的降水普遍偏酸,降水中过高的SO4^2-,NO3^-,Cl^-和F^-离子成分也可能是导致慈竹生长不良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红原沙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沙化是川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显著问题之一,红原县是川西北草地沙化的代表。土壤理化性质在沙化治理过程中变化显著,能表征治沙效果的好坏。通过研究草本红景天、灌木(沙棘)、灌草结合红柳和沙棘及燕麦草混植三种植被恢复模式恢复一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对沙化草地的恢复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沙化草地植被恢复的群落结构,提高植被恢复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灌木及灌草结合三种植被修复模式均能明显增加土壤孔隙度、含水量、p H、有机质、含氮量、含磷量和含钾量,降低土壤容重,以增加土壤肥力,其中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修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探究区域内矿区土壤重金属变化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价,旨在为该区域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期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并行的矿业绿色发展。以铅、锌、镉、砷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采用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并对该区域矿区潜在生态风险作出评定。结果表明,A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49.05%~211.42%,B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为60.88%~118.58%;A矿区土壤重金属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铅、锌和镉含量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在72%以上,而砷含量超标现象则相对较轻,超标率为36.36%;B矿区土壤铅和锌含量均未出现超标,超标率为0,而砷和镉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砷含量超标率为92.31%,镉含量超标率为65.38%;两个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背景值的现象,超背景值比例为42.31%~100.00%。A矿区土壤以铅、锌和镉污染为主,而B矿区土壤中砷和镉的污染较为严重。两个矿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属重度污染,A矿区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为很强生态风险危害,而B矿区为中等生态风险危害。  相似文献   

12.
对嘉兴市蔬菜土壤中Cu、Zn、Ph、Cd、Cr、As、Ni进行测定分析,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2种不同评价标准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结果发现,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其背景含量;Cu、Zn、Cd、Ni和As的浓度均有个别地方的含量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限值;土壤质量受到各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异,而Pb、Zn、Cu、Cd的污染是引起嘉兴地区土壤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嘉兴地区城镇化空间扩展的推进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新污染区的出现与土壤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直播稻田渗漏水磷素动态变化及渗漏流失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佳  葛云 《四川环境》2010,29(6):28-32
通过田间实验,对太湖流域丹阳地区直播水稻田不同施磷水平下渗漏水磷素动态变化特征及流失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磷能明显提高地下60cm以上深度土层渗漏水磷的含量。各土层渗漏液总磷浓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稻田渗漏水磷素含量也会随之增加。土壤磷素发生渗漏流失的土壤表层Olsen-P含量的"突变点"change-Point为25.17 mg/kg。当土壤中的Olsen-P浓度小于25.17mg/kg时,20~40cm土层渗漏水中TP浓度基本上不随土壤Olsen-P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当土壤中Olsen-P大于25.17mg/kg时,20~40cm土层渗漏水中TP浓度会大量增加,且土壤中的Olsen-P每增加10 mg/kg,渗漏水TP将增加0.21 mg/L。稻田当季累计土壤磷素渗漏流失负荷为1.02 kg/ha,占当季施磷量的2.80%。  相似文献   

14.
农田塑料地膜污染及防治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肖军  赵景波 《四川环境》2005,24(1):102-105
分析了农田塑料地膜污染现状及残留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土壤渗透性、减少土壤含水量、削弱耕地抗旱能力,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自然景观和造成环境污染。提出了防治措施: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制定奖惩政策,加大残留地膜的回收力度;制定农膜残留和厚度标准;推广可降解塑料薄膜;采用适时揭膜技术;制定经济政策,加强残留地膜回收后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骨炭+沸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铜铅镉复合污染土壤添加骨炭和沸石前后对土壤pH值、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蕹菜生长、重金属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污染后pH值显著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显著增加,蕹菜生长不良,株高、鲜重、干重显著降低,同时蕹菜重金属含量增加;添加固化剂后土壤pH值提高了2.21和2.29个单位,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蕹菜株高、鲜重、干重增加,同时使轻度污染土壤上的蕹菜达到卫生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土壤渗滤系统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少等优点,适合再生水或经过预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逐步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采用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的荒漠-绿洲交错地带的土壤,利用室内土柱装置,研究城市再生水在荒漠土壤中渗滤后进出水水质与土壤污染物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土壤性质对再生水氨氮去除率和土壤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土壤对再生水氨氮等有显著的去除作用,且再生水经过土柱渗滤后,在60 cm处的出水氨氮浓度逐渐趋于稳定,但氨氮去除率随时间并不十分稳定,且不同土壤质地、组分与性质不同,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有明显差异。同一土柱,对不同污染物去除作用也有很大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中的CO_3~(2-)、HCO_3~-、Na~+、SO_4~(2-)、总磷、碱解氮与硝酸盐氮等指标含量对再生水氨氮的去除率及土壤中污染物浓度变化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荒漠土壤渗滤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新疆再生水安全利用以及荒漠土壤渗滤系统的实践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一类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目前我国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SCCP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和分布特征,测定了24个广州土样(含3个剖面采样点)中SCCPs的含量,分析了其同族体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广州表层土壤中SCCPs的含量变化范围为6.8~541.2ng/g,均值为79.6ng/g;剖面土壤中SCCPs的含量范围为7.5~115.8ng/g,均值为33.1ng/g。不同类型土壤中SCCPs各同系物组分的分布模式相似,以碳原子数为10和11的Cl6-SCCPs/Cl7-SCCPs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适合广安地区镉(Cd)污染稻田的原位修复技术,采用小区试验的方式,探究了水分管理和腐殖酸、碳酸钙两种钝化剂对农田中土壤和稻米Cd含量、稻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全Cd含量为0.451±0.033 mg/kg、土壤pH为4.80±0.16的酸性Cd污染稻田中,长时淹灌处理或施加钝化剂均能有效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和稻米Cd含量。其中,与CK处理相比,施用腐殖酸可显著提高43.7%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降低34.85%的土壤有效Cd含量和42.46%的稻米Cd含量,使稻米Cd含量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0.2 mg/kg。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有机络合反应使土壤溶液中易被水稻吸收的Cd~(2+)变为有机结合态Cd,从而实现了土壤中Cd的钝化。施用碳酸钙也能降低稻米Cd含量、同时能提高稻米产量,但部分碳酸钙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稻米Cd含量超过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同时,试验田灌溉水和所施用的化肥、农药中的Cd含量均满足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土壤锑污染对桑树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盆栽实验和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锑(Sb)污染对桑叶品质的影响,揭示了桑树对土壤锑的耐性机制。在土壤中分别添加三价锑15mg/kg、40mg/kg、80mg/kg、120mg/kg、160mg/kg和300mg/kg,以植物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为测试指标,实验周期60d。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Sb处理(<40mg/kg)对桑树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土壤Sb浓度增高(40—300mg/kg),它对桑树产生抑制效应。但当土壤锑浓度不超过160mg/kg时,桑树对土壤锑污染有一定的耐性,其耐性指数>0.8。土壤锑污染对桑叶叶绿素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桑叶中的锑含量随土壤锑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20.
以黑河机场路建设为例,分析、评价了公路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和农业生产破坏、湿地功能受损等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