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翠玲 《青海环境》2005,15(3):110-112
文章对青海省五个地区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较全面的阐述了全省各河流水化学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2011年阿尔金山保护区水文地质科学考察工作,在对保护区地表水水系、水体类型及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集了主要地表水体类型的水化学样本,对各样本中的阴阳离子含量、矿化度、pH等水化学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保护区主要地表水类型的水化学现状特征及其空间变化规律,并与历史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近30年保护区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发生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地市州为基本经济单元,以1999年主要相对指标为依据,通过综合值测算法,将全省划分为四类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对四类地区平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简要分析了各类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方向;以1999年、1978年各地市州GDP为例,对比分析了四川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动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港油田地区挥发性有机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大港油田地区环境空气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变化趋势和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港油田地区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水平冬季要高于其他季节,时间分布特征比较明显;其主要成分为硫化物、卤代烃和芳香烃三大类,为典型的石化类污染。在此基础上,结合油田实际情况,对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口空间分布的载体。以横断山区南涧县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和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以中小型聚落为主,斑块面积相差悬殊。2聚落分布与气候因素关系最为密切。3东北—西南走向的"热点区"至"冷点区"形成高值、次高值、次低值、低值的逐渐过渡特征,总体为集群分布。4中部与北部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空间分布稀疏,形状破碎不规则;西南部地区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密集,破碎度小。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水质化学数据的测试,阐明了可可西里地区湖泊的水化学基本特征。包括分析了流域盆地内天然降水、水系及湖泊的水质展布趋向,运用离子域随机图式聚类阐明了湖水物质来源条件,还对典型湖泊的水温、分异、相变等进行了介绍和讨论;采用难溶盐法对本区水体进行水化学分类,阐明了湖泊水化学类型的地域性及其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亟需走出短视化与功利化困境,“双减”是其关键突破口,科普教育又是对接“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以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Voronoi图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剖析影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交互关系。结果发现:(1)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华东与华北地区,高密度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次级高密度区位于江浙沪皖地区。(2)R&D经费投入强度、专利授权数量与科学技术财政支出是影响科普教育基地空间非均衡分布的核心因素,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与创新活力维度各影响因子对其空间分布的解释力呈双加强作用。(3)科普教育基地空间分布格局是各利益主体间、各要素间相互联结与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为例,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最近邻指数方法,对其游憩资源空间分布总体特征和不同类别游憩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风情线游憩资源分布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空间格局。(2)黄河风情线游憩资源总体是以城关区段为"单核心"的集聚空间结构,不同行政区游憩资源分布集聚度不同,东段游憩资源分布呈片区密集状分布,西段游憩资源则为组团离散状分布。(3)4类游憩资源区域分异:自然风光类和人文历史类游憩资源为资源主导型分布模式,休闲健身类游憩资源因受到政策引导和规划建设而呈相对均匀分布态,购物餐饮类游憩资源则为市场主导型集聚分布在城市繁华商圈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较少,以往学者少有结合云南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准确的参考及服务,以云南省70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学模型,如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叠置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传统村落呈现凝聚型分布,村落分布较集中、不均衡,主要分布于“三核一带”;云南省传统村落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于高程值1 200~2 400 m,地貌为山地地区,坡度小于10°,气温为10~20℃,降雨量为700~1 400 mm,距离河流水系1 km的地区;云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不由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来决定的,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和茶马古道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森林村庄是中国未来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载体,“双碳”政策的提出为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导向。基于ArcGIS10.8空间分析工具及数理统计方法,对2021年安徽省639个森林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总体分布上,安徽省森林村庄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格局,具有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显著特征;(2)安徽省森林村庄在不同空间尺度呈现差异化的分布特征。区域尺度上,皖中地区数量最多,皖北地区次之,皖南地区数量最少,仅占总数的22.69%;市域尺度上,高密度集聚区呈现近似倾斜的“V”字型结构,南北对称的空间格局显著;县域尺度上呈分散分布;(3)整体密度上,安徽省森林村庄的空间格局形成两条近似平行的高密度集聚带,5个显著的核心区和5个次级密度核心;(4)空间关联上,安徽省森林村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县域尺度上空间关联以正相关类型为主;(5)影响因素上,地形、水源是安徽省森林村庄形成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人口、交通和经济等社会发展状况是森林村庄保护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海岛经济对我国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变差系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对中国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时间演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差异随时间变化区域差异存在缩小的趋势。(2)研究时间段内,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从高速上升变为缓慢增长,一直呈两极分化的态势且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集中度有所提高,综合经济发展态势整体向好。(3)由海岛县空间分异结果得出,地区间差异较大,将其分为四类梯度地区。(4)海岛县近年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格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海岛经济对我国政治地位、经济发展、"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变差系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对中国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时间演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差异随时间变化区域差异存在缩小的趋势。(2)研究时间段内,海岛县经济发展水平从高速上升变为缓慢增长,一直呈两极分化的态势且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水平集中度有所提高,综合经济发展态势整体向好。(3)由海岛县空间分异结果得出,地区间差异较大,将其分为四类梯度地区。(4)海岛县近年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格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选取浙江省高等级民宿和未被定级的民宿POI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ArcGIS10.0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省民宿的时空分布规律和集聚特征,揭示了相关因素对民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浙江省未被定级民宿呈现高度的空间集聚性,与高等级民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扩张趋势呈现明显差异。②未被定级民宿均衡分布于多类地形地带,而高等级民宿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情况不一,多分布于山地和丘陵地带。③不同等级民宿与区域发展水平、公路网密度、区域内3A级以上景区数量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从经费投入、人力投入和物力投入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多目标加权求和法对我国省级行政单元的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法分析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结果表明:①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总体偏低,具有明显的"首位分布"特点,省际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全局趋势上呈现出四周高、中部低的格局特征,中部地区形成低水平的"塌陷区"。②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长三角,低—低集聚连片分布在华东、西南、华中等地区,高—低集聚与低—高集聚类型散布于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过渡地带。③生均教育事业费(X2)、专任教师比(Y2)、师生比(Y1)和生均图书数(Z2)是影响各省区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POI数据的成都市休闲娱乐热点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城市内各类设施点的分布密切相关,不同类型设施点的位置数据即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s,POI)可用于分析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特点。选取成都市辖区与旅游休闲相关的4类POI数据(景点、休闲娱乐、餐饮和旅馆点数据)和路网数据,对成都市旅游休闲相关设施的集聚区进行识别。结果显示:(1)成都市旅游休闲相关设施具有十分明显的圈层结构,从中心向四周分布密度呈距离递减规律;(2)采用点密度、热点和核密度3种分析方法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3)在5类数据中,景点、休闲娱乐、餐饮和旅馆相关性较高,道路与其他4类设施相关性较差,因此5类研究对象的空间匹配程度仍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不同类别景区的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集聚形态,呈现"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的格局。(2)山西省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表现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52min,可达性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景区在县域单元内的整体可达性分布呈集聚状态。(3)可达性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等省中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和河曲县等省界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以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A级旅游景区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4年,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始终为凝聚型,且景区空间集聚范围在逐年扩大的同时,集聚程度也在增强,呈现出沿主要交通干线、河流、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分布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冬奥会助推了中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冰雪旅游日益成为中国冬季旅游的主导业态,其可持续发展对健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百度指数,利用区域经济差异测算指标与地理探测器模型,详细梳理了北京冬奥会前后中国冰雪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1)时序演化方面,冰雪旅游网络关注度总体时序呈“倒V型”分布特征,具有4个峰值;网络关注度周时段呈现由“尖峰尖谷”向“尖峰平谷”的特征演变。(2)空间演化方面,省域尺度上,冰雪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分布态势,表现为自东向西逐渐衰减的空间特征;区域尺度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间的空间差异于第2周最为显著;区域内差异表现为中部地区集聚程度最高,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集聚程度最低。(3)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教育发展水平、网络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冰雪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化格局的核心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体育因素和地理空间距离是次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环境监测站点PM2.5浓度观测数据,基于Moran's I指数,分析了该地区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014年良、轻度、中度污染面积约占1/3,降至2018年以“良”为主;PM2.5浓度空间分布北部、西部优于南部、东部地区,山区优于平原地区;PM2.5浓度年平均值、IQR、Q1、Q3值及标准差均呈下降趋势,达到且接近于“良”以上程度的站点,从2014年2成增长至2018年8成;通过对历年及各月PM2.5浓度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I值(除7月外)均超过0.5,生成的P值均小于显著水平0.01,Z得分均超过了临界值2.58;年、月平均值均呈显著的集聚效应,年值集聚效应呈减弱趋势,月值集聚效应秋、冬季大于春、夏季,空间集聚效应与污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历年、各月H-H集聚主要出现在京津冀南部地区,L-L集聚主要出现在北部地区。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值分布存在空间异质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地理、气候和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紫坪铺水库水质情况和富营养化状态变化情况,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每月对水库四个监测点位进行采样分析,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评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等方法,分析水质情况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年平均水质指标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主要为Ⅰ类、Ⅱ类水质,总氮为Ⅲ类水质,总磷除2016年为Ⅳ类水质外其余年份均为Ⅲ类水质;②TLI年均值主要呈逐年升高趋势,但最高值为29.63;③TLI值空间分布特征为:库头﹥入湖库口﹥库中﹥库尾,时间分布特征为:5月、6月、7月、8月﹥1月、2月、3月、4月、9月﹥10月、11月、12月(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研究显示,紫坪铺水库水质整体主要处于湖库地表水Ⅲ类水质和贫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