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甲醛气体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污染物,对人体有害。近年来,吸附甲醛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使用超声波协同负载,在可塑性高的活性炭纤维(ACF)材料上负载铜离子改性用于治理室内甲醛等污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EDS)对载铜ACF进行表征,发现含铜化合物附着在ACF表面。其中的含铜基团对甲醛的吸附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吸附材料吸附对比研究,所得的载铜ACF吸附效果优于其他吸附材料,甲醛去除率在80min内可达到0.063mg/g,比未改性活性炭高26%,比活性炭高57.5%,比生物质炭高75%。  相似文献   

2.
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配制模拟石化废水,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将铁氧化物负载在粉末活性炭上以提高粉末活性炭与处理水的分离效果,研究磁性活性炭(FPAC)催化臭氧氧化系统对目标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考察了臭氧流量、初始p H和磁性活性炭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磁性活性炭在多次使用后的稳定性。并对磁性活性炭进行SEM、EDX、BET以及BJH分析。结果表明:铁氧化物被成功的负载在粉末活性炭上,磁性活性炭在10min之内完全与处理水分离。在25℃,苯酚初始浓度为200mg/L、初始p H为9时、磁性活性炭投加量为3g/L和臭氧流量为0. 8L/min的条件下反应30min,催化系统的苯酚去除率为99. 80%。磁性活性炭重复使用6次后,对苯酚的去除率仍可达到98. 87%。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特殊点源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实验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极结构、电流密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可生化性的改善情况,探究了电解过程中余氯、总氯变化情况,并对比了静置与活性炭吸附对余氯和总氯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Ti/RuO_2-IrO_2板状电极为阳极、金属Ti板为阴极,当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80 A/m~2、电解120 min时,氨氮去除率达95.5%,COD去除率达56.7%,B/C值由0.19提高到0.33,此时对应的能耗为8.36 (kW·h)/m~3;电解出水经活性炭吸附180 min后,余氯浓度降至0.97 mg/L,总氯浓度降至3.72 mg/L。  相似文献   

4.
采用活性炭吸附和过氧化氢氧化两步联合处理邻甲苯酚生产含酚废水。通过试验得到活性炭吸附等温方程,活性炭去除COD负荷为550(mg/g-活性炭);氧化处理的最佳配比,以及过氧化氢投加量等处理工艺条件。在试验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处理废水,挥发酚的去除率达100%,CODcr去除率达95%。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磁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探讨了Cd2+对苯酚在磁性活性炭上吸附的影响。目的是对磁性活性炭进行研究,以及为在实际废水中吸附处理苯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935;与Freundlich吸附模型相比,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磁性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行为;在不影响去除率的情况下,Cd2+的存在使苯酚吸附处理最佳浓度由30 mg/L增大至50 mg/L;同时,Cd2+对磁性活性炭和活性炭吸附苯酚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针对苯酚的吸附去除率,当无Cd2+时,磁性活性炭的比活性炭的低10.65%~20.2%;当有Cd2+时,磁性活性炭的比活性炭的高0.3%~7.71%。  相似文献   

6.
针对炼化企业循环排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不能满足脱盐处理工艺进水水质要求的问题,开展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循环排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通过对两种处理工艺进行不同组合的实验结果得知:当反应时间控制在最佳值,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单独处理循环排污水时,COD去除率分别约为27%和20%,处理效率偏低;当两种工艺组合后,在臭氧浓度为12 mg/L、氧化时间20 min、吸附时间为10 min时,COD去除率则达到52%,组合工艺协同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常兰  向容瑶  张梅 《四川环境》2020,39(5):119-123
利用食品废弃物柚子果皮为碳源制备活性炭,研究了其对放射性铀元素的吸附效果。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并对不同温度下的吸附数据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柚子皮活性炭对铀离子的吸附在120min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随着铀离子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柚子皮活性炭对铀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适合描述其吸附行为;在318K时,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12.10mg/g。  相似文献   

8.
层状双氢氧化物去除水中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层状双氢氧化物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可行性,考察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振荡速度等因素对磷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7、反应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60min、LDH投加量为0.1g/50ml、磷初始浓度为500mg/L、震荡速度为150r/min时,磷的去除率高达94.82%,层状双氢氧化物对水中磷的吸附作用符合Langmiur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9.
膨润土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及废水中铅离子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振荡吸附实验,研究了膨润土颗粒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颗粒吸附材料在含铅离子废水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颗粒化的最佳条件为:膨润土颗粒粒径2mm,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1h.在温度25℃、pH值为6、Pb2+初始浓度为50mg/L、吸附剂用量为8g/L、吸附时间为60min时,吸附剂对废水中Pb2+的吸附去除率达90%以上,吸附剂对Pb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结构记忆效应,探讨了焙烧水滑石处理模拟含硝酸盐废水的可行性,考察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振荡速度等因素对硝酸盐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9、反应温度298K、吸附时间120min、LDO投加量0.1g/100ml时,硝酸盐氮初始浓度为100mg/L;震荡速度为150r/min时,总氮的去除率高达96.73%。焙烧水滑石对硝酸盐的吸附符合Freu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1.
以价格低廉的5A型分子筛为基体,采用浸渍法负载一定量的活性物质制备成化学吸附剂材料,并通过气体穿透实验研究其脱除H_2S气体的性能。结果表明,负载20wt%、200℃下焙烧3h的ZnO/5A分子筛化学吸附剂对H_2S气体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穿透时间达50min,穿透吸附量达到3.44mg/g。  相似文献   

12.
在自制的新型外挂式光催化三相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降解苯胺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2h后,材料对苯胺吸附增长缓慢;反应过程中,最佳的通气量,气水比达到15∶1;负载催化剂最佳投加量为3%;单纯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在反应初期对苯胺废水的去除能力较强,运行10天后分别降至5%和15%,而Ti O2/AC、Ti O2/Al2O3负载型光催化剂,对苯胺废水的去除效果稳定且基本相同,去除率达90%~95%。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使用氨基改性的MCM-41(即NH2-MCM-41)介孔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处理水溶液中的As(Ⅲ)离子。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CD)响应面优化实验对NH2-MCM-41吸附As(Ⅲ)的影响因素(pH、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剂用量)进行优化,建立去除率与各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结果显示:pH、金属离子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剂用量对吸附过程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pH 5.62,As(Ⅲ)的初始浓度为5.00 mg/L,温度为20℃,吸附剂用量为5.00g/L的最优条件下As(Ⅲ)的去除率实测值达75.6%。  相似文献   

14.
利用锆和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共同改性活性炭,制备一种新型去除污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水处理吸附剂,并考察吸附剂加量、反应温度、pH值、共存阴离子等影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锆-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改性活性炭(Zr-CTAC-AC)吸附剂适用于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在100mg/L以下的污水,随着Zr-CTAC-AC加量的增加,硝酸盐、磷酸盐去除率逐渐增加,单位吸附量逐渐下降,Zr-CTAC-AC加量为8g/L时,硝酸盐去除率为79%,Zr-CTAC-AC加量为4.0g/L时,磷酸盐去除率可达91%,但应在较低的pH值范围内使用;反应温度对Zr-CTAC-AC的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共存Cl-、HCO3-和SO42-可使硝酸盐的吸附率降低,但对磷酸盐吸附率影响较小;1mol/L NaCl溶液可使吸附到Zr-CTAC-AC表面的硝酸盐90.9%左右被解吸出来,1mol/L NaOH溶液可使吸附到Zr-CTAC-AC表面的磷酸盐78.4%左右被解吸出来。Zr-CTAC-AC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制备方法简单,且可循环利用,处理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镇江金山湖备用水源,考察混凝、预氧化、预氯化、粉末活性炭吸附以及与预氧/氯化联用工艺对天然原水三卤甲烷生成潜能(THMFP)和UV254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无机盐混凝剂中三氯化铁去除效果最好,且去除效果随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高锰酸钾预氧化在低投加量时可取得良好效果,增大投加量去除率降低;次氯酸钠预氯化会产生大量THMs,不宜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效果分别随时间和投加量增加而增大;预氧/氯化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率最高(60%),且活性炭吸附可大大减少预氯化产生的THMs。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pH值、吸附接触时间、铜离子的初始浓度及活性炭纤维(ACF)的投加量对活性炭纤维吸附Cu2+的影响,并选取了最佳的实验条件。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活性炭纤维对Cu2+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吸附Cu2+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其相关系数为0.9995,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对活性炭纤维改性能明显提高对Cu2+的吸附,其中效果最佳的吸附量从4.8mg/g增加到17.32mg/g,提高了3.6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石油降解菌群的固定化方法,其中菌群包括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和微球菌。以硅藻土/活性炭作为降解菌群的固定化载体,对最佳固定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解菌群的最佳固定化时间16h,温度37℃,硅藻土/活性炭加入量0.1g/mL,pH值7.5,120r/min振荡16h,降解菌群固定化率达97.1%。固定化菌群用于油基钻屑中油降解,降解14d,可使钻屑中TPH含量由30 000mg/kg降至10 450mg/kg,平均油去除率达65%。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周边80km范围内的8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对区域内这些村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状况、产量、水质进行研究,并探讨臭氧氧化联合活性炭吸附处理该渗滤液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农村,垃圾渗滤液呈收集点、填埋场或焚烧厂周围的多点污染现象;生活垃圾分散处理的农村,垃圾渗滤液呈排放于农田或河流的面源污染现象;在研究区域内,每村垃圾渗滤液的产量为0.07~0.60 t/d;农村垃圾渗滤液的色度、COD、BOD_5、NH_3-N分别为160~1 735倍、611.24~25 396.25 mg/L、124.13~5 241.44 mg/L、26.341~1 751.950 mg/L,BOD_5/TP、NH_3-N/TP比值在221~449和36~174之间,其水质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和氮素的复合污染,且碳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臭氧氧化探究表明,在25℃、臭氧投量1.30g/h、初始p H为8的条件下,反应50min后,出水p H近中性,出水色度、COD、BOD_5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39%、90.43%和84.78%。再经活性炭填料吸附后,NH_3-N、TP去除率达72.00%、88.79%。即上述6个指标均达到GB16889-2008中水污染物的特别排放限值,故采用臭氧氧化联合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农村垃圾渗滤液具有绿色、高效和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活性炭/氧化亚铜(AC/Cu_2O)光催化剂,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样品进行官能团分析、形貌观察和物相分析。利用该催化剂处理聚乙烯醇(PVA)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样初始pH为5、PVA初始浓度75 mg/L、催化剂投加量4 g/L、反应时间50 min时PVA的去除率为90.60%;且水样初始pH对PVA的去除效果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吸附,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过滤,臭氧(Ozone,O3)氧化对超滤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及其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具体考察了AC投加量和吸附时间,BAC的空床停留时间(Empty Bed Contact Time,EBCT),以及臭氧投加量等因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种预处理方式可有效去除有机物,使水中DOC与UV254值明显降低。AC投加量由0.5 g/L增加至5 g/L,吸附时间由5min延长至8h,膜污染未得到缓解。BAC预处理随EBCT由30min延长至60min,增加了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Irreversible Fouling,IF)。臭氧投加量由0.2mg O3/mg DOC增加至0.94mg O3/mg DOC,臭氧预氧化缓解膜污染的效果越明显。臭氧投加量较低(0.48mg O3/mg DOC)时,IF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大略有上升,而臭氧投加量增至0.94mg O3/mg DOC时,IF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