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CWO)技术对TNT-RDX混合炸药废水进行氧化处理,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过氧量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能够迅速将TNT-RDX废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为无害的CO2和N2,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COD去除率也随之提高。过氧量对废水有机物氧化的COD去除率的影响依赖于反应的进程。当反应温度超过550℃,反应时间>120 s时,TNT-RDX废水的COD去除率>99%,完全达到了国家火炸药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臭氧氧化反渗透浓缩垃圾渗滤液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郑可  周少奇  沙爽  杨梅梅 《环境科学》2011,32(10):2966-2970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经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浓缩垃圾渗滤液,并建立了氧化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氧化降解初始反应速率主要与初始pH、臭氧投量、反应温度和初始COD有关.在pH 8.0,温度30℃,臭氧投量5.02 g/h,反应时间90 min的条件下,反渗透浓缩渗滤液的COD去除率达到67.6%;并且在pH为2.0~8....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一种活性炭三维电极耦合臭氧(3D/O3)的反应体系,研究了其对胜利油田压裂返排液COD的去除效果,探究了3D/O3体系的反应机制,考察了电流、臭氧浓度等过程参数对COD去除性能的影响.压裂返排液经3小时3D/O3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到78%,且在多个多周期运行后保持在60%以上.与之相比,单独三维电极和臭氧氧化仅能去除37%和17%的COD.研究结果表明,3D/O3体系可有效耦合活性炭吸附、电化学氧化、催化臭氧等多种反应机制,高效产生·OH氧化降解压裂返排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原位再生活性炭,有望为油田压裂返排液提供一种有效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间歇式反应釜上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运用中心组合设计研究了反应温度(400~500 ℃)、压力(24~28 MPa)、反应时间(5~10 min)和氧化系数(1.5~2.5),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COD、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同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拟合出COD、氨氮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主次作用排序为:反应压力>温度>氧化系数>反应时间;各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主次作用排序为:反应温度>压力>氧化系数>反应时间,而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两者去除效果的影响却不明显.所得拟合方程对COD、氨氮去除率的预测误差分别小于±4%、±9%.拟合方程所得最佳实验条件为:时间5 min、温度496.05 ℃、压力27.69 MPa、氧化系数2.44,此时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31%、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95.69%.  相似文献   

5.
针对废锂电池负极石墨碳粉末因有机电解质还原沉积所富含的金属锂,选用可生物降解的柠檬酸为浸提液对其进行了分离回收,研究考查了柠檬酸浓度、固液比、时间、温度对锂浸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柠檬酸浓度为0.15 mol/L,固液比为1∶50(g/m L),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浸提条件下,锂的浸提率高达99.5%。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实验法、单因素实验、连续实验等方法,验证微电解-Fenton氧化联用处理高盐难降解废水的可行性及探索最佳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微电解-Fenton氧化可以高效去除高盐废水COD,微电解最佳运行参数为pH值3,气水比15:1,反应时间(HRT)120 min,固液比1:1,Fenton反应最佳运行参数为 H2O2浓度3.5‰,反应时间(HRT)90 min,该工艺对COD整体去除率达到90%以上,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大大提高。本工艺实验进水含盐量高,具有适应高盐度废水和快速分解COD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高浓度的食品废水,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高浓度食品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都影响高浓度食品废水COD的降解效果,升高温度、增大压力和延长反应时间都将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在相同的反应时间下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要大于反应压力。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竹子溶解浆生产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目前国内最大超临界水氧化中试反应器(2.2L+1.7L)对竹子溶解浆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的试验,其反应装置处理水量可以达到900~1100L/d。分析了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不同反应温度、时间、压力及其氧气浓度对该废水COD处理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0℃、压力为24MPa,氧化反应时间为60s时,其COD去除率达到99.2%;氧化反应时间为90s时,其COD去除率达到99.95%。处理后的排水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对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过程中出现的反应机理及放热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氧化铝载体下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二氧化氯化学氧化体系和二氧化氯催化氧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单用二氧化氯化学氧化处理COD为2700mg/L的活性艳红染料配制废水时,最佳反应pH值为10,氧化剂经济用量为800mgClO2/L废水,反应时间为30min,COD去除率可达63%左右,氧化指数(COD削减量∶ClO2投加量)=2.18。当二氧化氯与自制催化剂所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用于对活性艳红染料配制废水的处理时,最佳反应pH值为10左右,氧化剂经济用量为1000mgClO2/L废水,反应时间为90min,COD去除率可达83.4%,氧化指数=2.25。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催化氧化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处理难降解废水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O_3/Mn_2O_3对钻井废水多相催化臭氧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悦  王兵  任宏洋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0):3185-3192
通过静态试验,探讨了Mn2O3催化剂对钻井废水催化臭氧化处理效果.分别考察了催化剂加量、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强化剂对钻井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对钻井废水氧化过程中的产物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Mn2O3催化剂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Mn2O3加量从25 mg·L-1增加到50 mg·L-1时,COD去除率由43.6%增加到54.3%;pH分别为5、11时,COD去除率分别为45.4%和64.3%;反应温度为20℃时,COD去除率最高达到59.1%;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COD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反应时间为40 min时,COD去除率达到85.3%;由正交试验得知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为催化剂加量反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催化剂加量50mg·L-1、pH值1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5 min;在25 min时,Ca2+的引入使COD去除率增大了7.1%;钻井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降解和矿化;Mn2O3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后,对钻井废水COD降解率影响不大,锰离子的溶出量在反应15 min后稳定在3 mg·L-1,Mn2O3催化剂稳定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芋艿淀粉在铈盐引发下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时间、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用此产物对酒糟离心液处理,发现处理后的糟水COD下降87.2%,悬浮物下降99.5%,含固率降至0.5%以下.  相似文献   

12.
以NaNO2为催化剂、2,4,6-三氯苯酚(TCP)为共氧化物质对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进行了催化湿式共氧化(CWCO)降解,研究发现,在NaNO2存在的条件下,TCP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BPA的降解:在170℃、0.5MPa氧气压力条件下反应6h后,催化湿式共氧化体系中COD去除率达到了71.2%,而BPA单独氧化降解时,COD去除率仅为24.7%.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反应温度、氧气压力、反应时间、TCP浓度和NaNO2浓度对BPA降解效率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优反应条件(170℃的反应温度、0.5MPa的氧气压力、6h的反应时间、0.5mmol/L BPA、0.5mmol/L TCP和0.1mmol/L NaNO2).在优化条件下,BPA和TCP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6.4%,同时反应后溶液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BOD5/COD值从反应前的0.08增加到了0.95.另外,GC-MS结果表明,BPA和TCP降解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酸,分别是乙酸,2-甲基戊二酸,丁二酸,3-甲基己二酸,己三酸以及1-丙烯基-1,2,3-三羧酸.该共氧化技术为污染水体中BPA和TCP的同时去除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余静  郭新超  孙长顺  陈宣 《环境工程》2022,40(10):49-54
制革废水中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属于有机磷,其结构稳定、难降解、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传统的生化处理技术不能有效地处理此类废水。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含THPC制革废水,考察H2O2投加量、pH、m(Fe2+)/m(H2O2)、反应时间、紫外光波长等因素对TP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建立了TP降解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pH=4,H2O2投加量为6667 mg/L,m(Fe2+)/m(H2O2)=1,反应时间为80 min时,TP和COD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43%和83%;紫外光助(波长185 nm)Fenton体系可提高THPC的降解效果;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H2O2投加量分级数(q=1.065)高于有机物的底物分级数(a=0.858),表明Fenton体系降解TP的反应速率主要受H2O2投加量制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废弃含溴化阻燃剂的电子塑料在超临界异丙醇中的液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塑料在超临界异丙醇中发生了解聚,产生油、气以及固体残渣,塑料中的溴化阻燃剂发生了脱溴降解.反应时间、固/液比、溶剂填充度对塑料解聚及阻燃剂脱溴降解影响较大,在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00℃,反应时间:60min,固/液比:1/10,溶剂填充度:50%)下获得60%的产油率及95.3%的脱溴率.油以苯系物及酚类物质为主要组成物质,其热值为37.5MJ/kg.超临界异丙醇处理含溴化阻燃剂塑料主要包括溴化阻燃剂的萃取、脱溴降解和塑料高温解聚等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房蔚  许卫国  杭军兵 《环保科技》2023,(4):27-32+59
针对O3工艺降解效率低下、出水可生化性低的问题,在连续流O3-BAC组合工艺中投加无机催化剂,对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MBR出水进行降解试验,研究了无机催化剂对O3段废水COD、UV254和TOC的降解效果提升影响,以及其出水对BAC段COD的降解效果提升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无机催化剂对组合工艺O3段和BAC段处理效果都有较大提升,最优条件下O3段的COD、UV254、TOC的降解率分别为23.5%、41%和43.2%,BAC段COD降解率为39.3%;BAC段微生物Shannon指数、聚类单元数和Chao指数分别上升了1.9、87、40.7。Ca、Al复合催化剂降解效果要优于分别以Ca和Al为单组分的催化剂。结果表明无机催化剂可明显提升O3-BAC组合工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武奇  范建伟 《环境工程》2022,40(5):25-3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RGO纳米复合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类芬顿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了反应时间、初始pH值、催化剂质量浓度和H2O2投加量对Fe3O4-RGO纳米复合催化剂类芬顿降解垃圾渗滤液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90 min,初始pH值为3,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 mg/L,H2O2投加量为0.08 mmol/L时,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64.7%。有机物组分对比结果显示,类芬顿反应后垃圾渗滤液中大分子有机物得到较好的降解转化。Fe3O4-RGO纳米复合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重复使用5次后对垃圾渗滤液的COD去除率仅降低2.3%。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水氧化法降解氧乐果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有机磷农药氧乐果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降解.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能有效地降解氧乐果废水.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压力的增大、停留时间的延长,COD去除率也随之提高氧乐果在超临界水中氧化降解的动力学方程为:-d[COD]/dτ=1.60exp(-2.25×104/RT)[COD]0.90[O20-0.38[H2O00.053.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特征与反应机理,分析了基质浓度、有机物、温度、溶解氧等因素对工艺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应用实例展望了应用前景。分析表明:低浓度COD和适量NH4+-N/NO2--N比有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在实际应用中,需保持低温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a oxidation bacteria,AAOB)活性;溶解氧和填料流化状态的精准控制可以促进AAOB在MBBR生物膜中富集,从而促进厌氧氨氧化工艺稳定脱氮。  相似文献   

19.
以无水四氯化钛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TiO2粉末作为光催化剂,在高压汞灯的光源照射下对模拟海水进行了光催化降解。考察了TiO2光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用量、反应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模拟海水COD降解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经460℃焙烧1 h的TiO2光催化效果较好,在海水COD浓度约10 mg/L,溶液的初始pH为6.0、光催化剂用量1.8 g/L、反应时间2.5 h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99.58%。  相似文献   

20.
乳化油废水普遍具有有机污染物质浓度高、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的特征。利用脉冲电场,实现油水分离,并结合脉冲电场活化过硫酸盐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SO-4·,对破乳后废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结果表明:脉冲电场破乳试验中,当电源电压为18 V,溶液pH=2,电源频率为800 Hz,占空比为50%,极板间距为2.5 cm,反应时间为50 min时破乳效果最好,对于初始COD浓度为78340 mg/L的乳化油废水,COD的去除率高达98.03%;脉冲电场活化PMS处理破乳后废水试验中,当ρ(PMS),ρ(COD)=3,溶液pH=2,电源电压为15 V,频率为3000 Hz,占空比(一个脉冲循环内,通电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为70%,极板间距为2.5 cm,反应时间为2 h时,乳化油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率最高达60.8%;且相同条件下,脉冲电源+PMS处理体系较直流电源+PMS处理体系降解率高出6.4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