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级生物膜工艺处理水产养殖循环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三级生物膜工艺处理水产养殖循环水,并对该工艺去除模拟水产养殖循环水主要污染物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7.5~8.5,温度为28~32 ℃,ρ(DO)为0.5~1.0  mg/L,ρ(FA)为5~10  mg/L时,水产养殖循环水的CODCr,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4%,91.6%和70.1%,ρ(NO2--N)平均值小于5.2  mg/L.说明三级生物膜工艺可用于低ρ(C)/ρ(N)比水产养殖循环水的生物处理,尤其可消除NO2--N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潜在威胁,并达到养鱼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物膜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曝气生物滤池以悬浮填料为生物载体,进水ρ(CODCr)为50~150 mg/L,实验规模均为12~36 m3/d.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膜法的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低浓度有机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CODCr的去除率为40%~70%,NH3-N的去除率受水力停留时间影响较大,为3%~90%;对比采用颗粒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化2种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稍好,但差别并不明显;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采用新开发的中空悬浮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CODCr去除率提高25%,NH3-N去除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3.
有效微生物(EM)处理食品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针对有效微生物群(EM)中含有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特点,采用SBR反应器,进行了用EM处理食品废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为2 000~4 000 mg/L,pH为5.5~6.5时,向废水中投加0.5%~0.7%的EM复壮液,曝气12 h,沉淀10 h,CODCr的质量浓度可降为700~2 000 mg/L,CODCr去除率可达83.0%.   相似文献   

4.
厌氧-好氧-混凝工艺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厌氧-好氧-混凝工艺处理难降解印染废水中试研究. 结果表明:中试系统稳定运行70 d,在进水ρ(CODCr)(最高值为1 060.0 mg/L,最低值为617.7 mg/L,平均值为765.1mg/L)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厌氧上流式水解池出水ρ(CODCr)平均值为399.6 mg/L,CODCr去除率平均值为45.6%,厌氧上流式水解池对CODCr的去除效果最明显. A/O(PACT)池出水ρ(CODCr)平均值为105.2 mg/L,过滤池出水ρ(CODCr)平均值为51.3 mg/L,系统CODCr总去除率平均值为93.2%. 进水色度平均值为354倍,出水色度平均值为22倍,系统色度总去除率平均值为93.9%. 气质联用(GC-MS)检测显示,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黄连素废水的规模化处理,针对黄连素废水可生化性差、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等特点,采用UASB-MBR(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利用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去除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和黄连素,考察在不同HRT(水力停留时间)下CODCr和黄连素的去除效果,并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系统进、出水中的特征污染物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在UASB与MBR的HRT分别为96、66 h,84、58 h,72、50 h,60、41 h,以及进水ρ(CODCr)和ρ(黄连素)分别为2 030.0~3 660.0和19.0~400.0 mg/L的条件下,CODCr和黄连素的平均去除率均可达到90.0%以上,出水ρ(CODCr)平均值低于150.0 mg/L,ρ(黄连素)平均值低于4.0 mg/L. ②UASB与MBR的HRT分别为72、50 h为最佳运行条件. ③UASB可以明显降低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UASB出水经MBR处理后,废水中的11种主要特征污染物均得到有效降解.   相似文献   

6.
Fenton法深度处理腈纶废水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Fenton法深度处理难降解腈纶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反应条件,应用紫外和三维荧光光谱探讨腈纶废水生化出水中污染物的去除规律. 研究表明:初始pH由1.5升至6.0时,CODCr去除率由20.0%快速升至61.8%后再缓慢降至51.0%;c(Fe2+)由0.8 mmol/L增至10.8 mmol/L时,CODCr去除率先由2.5%增至58.0%再缓慢降至55.5%;c(H2O2)和反应时间对CODCr去除率影响较小. 正交试验极差表明,CODCr去除率的影响因素为初始pH>c(Fe2+)>c(H2O2)>反应时间,最优条件〔c(Fe2+)为7.20 mmol/L、c(H2O2)为0.16 mol/L、初始pH约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下腈纶废水生化出水ρ(CODCr)由308 mg/L降至103 mg/L,去除率为66.5%. 紫外和三维荧光光谱显示,腈纶废水生化出水中的类蛋白类物质完全被去除,大部分可见腐殖质类物质以及UV腐殖质类物质也被分解.   相似文献   

7.
针对印染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ρ(BOD5)/ρ(CODCr)低、色度高的特点,以苏南某污水厂(印染废水比例大于90%)调节池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ABR(折流板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试验,处理规模为2 L/h,重点考察不同HRT(水力停留时间)下ABR对CODCr、色度的去除和对ρ(BOD5)/ρ(CODCr)的提升效果. 结果表明:①当进水平均ρ(CODCr)为517 mg/L、色度为380倍、ρ(BOD5)/ρ(CODCr)为0.20时,随着HRT(32、24、18、14和10 h)的缩短,CODCr平均去除率由46.1%降至22.5%,色度平均去除率由60.6%降至51.0%,出水ρ(BOD5)/ρ(CODCr)由0.39降至0.30. ②随着格室数量的增加,ρ(CODCr)和色度逐渐降低,其中第1格室的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占总去除率的20.0%和51.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也证明了这一点. ③经过ABR厌氧水解后污染物种类明显减少,说明ABR厌氧水解作用较好,可为后续好氧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成药浓缩液粘稠度高、色度高、有机物含量高的问题,开发了“铁碳微电解+芬顿(Fenton)氧化+混凝沉淀”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pH为2、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铁碳微电解工艺的CODCr去除率达到54.5%;在H2O2投加量为1.0%、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芬顿工艺段的CODCr去除率达55.8%。混凝沉淀工艺进一步提高了CODCr去除效果,联合预处理工艺对CODCr的总去除率达到88.9%,出水CODCr浓度小于3 000 mg/L,废水可生化性由0.12提高至0.32。  相似文献   

9.
皂素工业废水CODCr排放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皂素工业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医药化工行业,我国皂素主产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其排放的大量高浓度含酸有机废水给水源保护带来严重威胁,急需制定我国的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三段式两相厌氧为核心的二级生化组合工艺技术从实验室试验、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示范工程三方面对皂素工业废水CODCr排放限值进行了研究,皂素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中残留CODCr总量(以质量浓度计)约为400~500 mg/L,其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质量浓度约为240~280 mg/L.综合考虑技术可达性和经济可行性,将现有企业CODCr排放限值规定为400 mg/L;为引导企业对废液综合利用,推进皂素行业清洁生产,规定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的第二时段的限值为300 mg/L.提出了丹江库区相应的CODCr总量指标及皂素规模限额.执行该标准后,全国每年可削减CODCr 71 400 t,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至少可削减60 690 t,可以满足中线调水水源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高效处理染料中间体生产废水、优化工艺参数,针对染料中间体生产废水有机负荷高、生物抑制性强等特点,选用Fenton氧化处理过程,以实际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pH、n(H2O2)/n(Fe2+)、Fenton试剂投加频率等因素对Fenton法处理废水过程的单独影响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并建立以CODCr去除率为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显著性顺序为初始pH>n(H2O2)/n(Fe2+)>Fenton反应时间>投加频率,其中n(H2O2)/n(Fe2+)与投加频率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F=3.43);模型决定系数R2=0.917 9,说明模型可信度和精密度高;最佳反应条件组合为反应时间30 min、初始pH为3.46、n(H2O2)/n(Fe2+)为6.12、投加频率为2次.预测最大CODCr去除率为56.53%,验证试验实测平均结果为55.17%,与预测值相比偏差为1.36%.经最优条件处理后废水的ρ(CODCr)由9 600 mg/L降至4 000 mg/L左右,ρ(BOD5)/ρ(CODCr)由0.07增至0.37,可生化性提高.研究显示,采用Fenton法预处理高浓度染料中间体废水可有效提高CODCr去除率及其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1.
UASB-MBR组合工艺处理模拟黄连素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膜生物反应器(UASB-MBR)组合工艺处理模拟黄连素废水,模拟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由葡萄糖和黄连素配制,以葡萄糖作为初级能源物质,通过微生物协同降解作用去除废水中的黄连素.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进水ρ(CODCr),ρ(NH4+-N)和ρ(黄连素)分别为1 717~4 393,91.8~158.7和64.4~276.8 mg/L,废水中黄连素的ρ(CODCr)贡献率为7.5%~25.0%的条件下,组合工艺可实现ρ(CODCr),ρ(NH4+-N)和ρ(黄连素)的去除率分别为92.5%~95.9%,67.0%~98.9%和99%以上,废水中黄连素主要通过UASB去除,去除率为95.2%~98.9%.在进水CODCr负荷为0.54~1.88 kg/(m3·d),黄连素负荷为0.71~12.42 g/(m3·d)的条件下,MBR可保证出水ρ(CODCr),ρ(黄连素)和ρ(NH4+-N)分别低于50,1.0和2.0 mg/L;随着MBR进水ρ(黄连素)升至3.45~12.42 mg/L,在黄连素的微生物毒性胁迫作用下,MBR中污泥呈由分散态向聚集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偶氮染料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偶氮染料废水具有高CODCr、高色度、有机物成分复杂等特点。根据清污分流的原则,确定处理工艺方案为:首先对高浓度偶氮染料工艺废水采用中和—电解—臭氧氧化进行预处理后,再与低浓度废水按比例混合混凝处理。经大量工艺实验确定全流程工艺条件为:废水pH中性、电解电压10V、电流密度0.018A/cm2、电解时间2h,O3氧化时间为2h,混凝剂环保1#和3#浓度各为250mg/L。CODCr、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9.6%,99.9%。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高含盐有机废水MDAT-IAT生物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不同含盐量条件下,利用MDAT-IAT生物处理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活性污泥质量、污泥沉降性能和微生物相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3.5 h,污泥龄为20.0 d,污泥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进水ρ(CODCr),ρ(BOD5),ρ(NH4+-N)和ρ(PO43--P)分别为690.3~821.8,470.0~600.0,58.4~71.9和2.4~4.1 mg/L,进水ρ(NaCl) 为30~80 g/L时出水ρ(CODCr),ρ(BOD5),ρ(NH4+-N),ρ(PO43--P) 和ρ(SS)分别为73.4~165.0,30.0~100.0,4.8~19.1,0.41~0.99,和48.5~123.6 mg/L.每次改变ρ(NaCl)时,污泥量都是先减少,后逐渐增多,同时系统中污泥SVI逐渐增大,污泥的沉降性能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4.
奶牛养殖废水处理工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ASB-接触氧化为主体的工艺处理某奶牛养殖场废水,当原水CODCr质量浓度为3 000~4 000mg/L,NH3-N质量浓度为30~50 mg/L时,该工艺对CODCr的去除率为97%~98%,NH3-N去除率约为80%,配以化学深度处理,出水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羊角月牙藻在制药废水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羊角月牙藻(FACHB-271 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作为测试生物,分别采用EC50(半数抑制浓度)、TUa(急性毒性单位)和LID(最低无效应稀释度)指标对某制药厂污水处理站4个工艺节点和总出水排放口的水样进行急性毒性效应评价. 结果表明:地下调节池(工艺节点①)水样EC50为15.12%±3.82%,TUa为6.6,LID为16,为极毒/中毒废水;地上调节池(工艺节点②)水样EC50为15.81%±1.04%,TUa为6.3,LID为16,为极毒/中毒废水;中间沉淀池(工艺节点③)水样EC50为62.12%±3.83%,TUa为1.6,LID为8,为中毒/低毒废水;二级沉淀池(工艺节点④)水样EC50为89.10%±1.43%,TUa为1.1,LID为4,为低毒废水;总出水排放口水样EC50>100%,TUa<1,LID为1,为无毒或微毒废水. 经过各污水处理工艺节点后,制药废水对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逐级减弱,并且毒性指标与ρ(CODCr)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研究还发现,采用毒性指标LID表征该制药废水的生物毒性,对废水样品的毒性分辨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煤灰预处理-好氧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煤灰预处理-好氧生物技术对有机废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有机废水中CODCr为1162mg/L,SS为382mg/L时,该技术对有机废水CODCr的去除率达96.9%,悬浮物的去除率达91.5%,处理废水的运行费用为0.22元/t。   相似文献   

17.
某染料厂采用微电解-H/O-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工程设计规模为高浓度有机废水30 m3/d、低浓度有机废水70 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出水ρ(COD)≤100 mg/L,ρ(苯胺)≤1 mg/L,色度≤50倍,ρ(氨氮)≤15 mg/L,pH为6~9,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将化学混凝与曝气生物滤池(BAF)结合,利用混凝处理和生物膜过滤的双重作用,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实现污水的回用.结果表明:在原水ρ(CODCr),ρ(SS)和ρ(氨氮)分别为78,11和13 mg/L,色度为12倍时,出水ρ(CODCr),ρ(SS)和ρ(氨氮)分别为38,3和7mg/L左右,色度为2倍左右.相对于单独使用BAF,组合工艺对CODCr的去除率有所提高,色度去除率提高明显(50%左右).膨胀聚丙烯(EPP)填料最佳SS和CODCr去除率对应的滤层高度分别为1.0和2.5 m,在较高滤层处,氨氮去除率上升较快.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缺乏深层次利用、监测数据对污染源不能有效预警的状况,对企业日常污水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控预警,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频次分析法,分别确立了在线监控预警的指标体系和污水排放不同警情的阈值范围,并以某化工厂12个月的在线监测数据为案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某化工厂污染源废水中ρ(氰化物)在0~0.50 mg/L之间,其中88.54%的监控数据分布范围为0~0.20 mg/L,均未超过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Ⅱ级标准限值;ρ(CODCr)在3.51~499.17 mg/L之间,其中51.74%的数据分布在>300~400 mg/L之间,接近GB 8978—1996 Ⅲ级标准限值,出水ρ(CODCr)偏高;ρ(NH4+-N)在0~45 mg/L之间,均未超过GB 8978—1996 Ⅱ级标准限值,其中91.13%的数据低于30 mg/L,出水ρ(NH4+-N)较低.对确定的预警阈值方法验证结果表明:①依据权重值的大小最终筛选出氰化物、CODCr及NH4+-N为预警指标.②某化工厂氰化物在排放正常、一般、不正常及极不正常状态对应的阈值范围分别可设为40%频次、30%频次、5%频次及超过5%频次所对应的浓度范围;CODCr和NH4+-N各状态对应阈值浓度范围一致,均为50%频次、40%频次、5%频次及超过5%频次对应的数值.研究显示,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并结合相关标准、化工企业排污风险特征和化工厂的生产特征及工艺等基本条件,提出利用频次分析法确定化工厂各采样时刻不同警情阈值的方法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考察药剂、反应条件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确定了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 结果表明:Fenton法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影响CODCr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c(H2O2)>反应时间>pH>c(Fe2+);最佳试验条件〔c(H2O2)为0.2 mol/L, c(Fe2+)为28.8 mmol/L, pH为2.5, 反应时间为150 min〕下处理腈纶聚合废水时,进水ρ(CODCr),ρ(BOD5)和ρ(丙烯腈)分别为1 200.0,242.1和97.4 mg/L,出水分别为301.6,110.0和0 mg/L,去除率分别为74.9%,55.0%和100.0%,ρ(BOD5)/ρ(CODCr)由0.2提高到0.36,废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特征污染物丙烯腈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