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生活污泥低温催化热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研究了在固体残留物催化作用下,不同热解温度下污泥热解产物的产率及特性。结果表明,与无催化剂相比,污泥低温热解所得的液体产率、油品产率、气体产率和固体减少率明显增加。油品最大产率所需温度从440℃降低至400℃,油品最大产率从20.5%增加到24.5%,油品的品质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温热解法、低温热解法及直接热化学液化法3种最普遍的污泥热解处理方式,结果表明:污泥热解处理有许多优点,不但可以减少污泥的体积,处理彻底,实现其无害化处置,还可以产生热值很高的气体、油类等产物,实现污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污泥热解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次给料稳定运行污泥热解系统制取三相产物的工艺展开分析,并基于能流图、能源回收率、能耗比等方法和衡算指标讨论该工艺的能量平衡关系。研究发现:热解产物的产率和热值高低受热解终温影响最大,反应时间次之,升温速率最小。不同工况条件下热解过程热量损失具有明显差别,热解停留时间长、升温速率低都造成输入能量、热损失增大。热解过程能量平衡分析也验证了以制取气相产物为目标的污泥热解工艺条件的回收率和能耗比最高,分别为0.94和1.73;与高产出液相油的热解过程相比,产物总能量相差不多而系统消耗的能量能够减少35%。从能源回收、节约能源角度分析,污泥低温热解制取可燃性气相产物的工艺系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污水污泥低温热解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污泥低温热解是一种发展中的能量回收型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本研究对此过程进行了间歇实验研究,取得了最高能量回收率时的反应条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文献数据,讨论了过程的能量平衡影响因素和经济估算问题。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70℃,停留时间30min;全过程能量平衡主要受脱水泥饼含水率影响,临界含水率78%;过程处理成本低于焚烧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失重分析的方法研究南昌市污水处理厂的两种污泥的热解,得到了两种污水污泥的TG—DTG曲线;采用电阻炉对污水污泥进行热解产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污水污泥热解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水分析出阶段、挥发分析出阶段和无机物分解阶段。热解气体的成分有CO2、CO、H2、CH2、C2H4和C2H6,低温时主要成分是CO2,随着实验中热解温度的升高CO2的含量减少,而H2和CO的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6.
污水厂污泥低温热解过程能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污泥低温热解是以能量节约为特点的污泥热化学处理新技术。文章介绍了此技术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和依此所作的能量平衡分析,得出270℃是最适宜的热解温度,过程虽能量净输出者,脱水泥饼饼含水率,污泥有机质含量和热交换过程效率是影响过程能量平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和谐社会的建立,传统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已不能满足环境要求,必须寻求新的污水污泥处理技术.而污泥热解是一种有效合理的处理污泥技术.文章着重对国内外近年来对污泥热解产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污水污泥热解产物的利用作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8.
热解是危/固废处理处置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热重及热解动力过程研究在快速提升原料热解特性认识上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通过含油污泥、污水污泥及混合污泥热重分析发现,混合污泥和含油污泥的热解进程基本一致,污水污泥的掺入仅改变了混合污泥的热解程度。动力学分析表明,3种样品成分复杂,活化能均较低,热解初期反应强烈,随着有机组分反应逐渐热解完毕,反应级数趋于降低;通过分析3种样品各阶段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发现,含油污泥和污水污泥的共热解在低温区的相互作用较弱,在高温区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扬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了热解动力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20℃/min的升温速率下,热解过程中有3个失重速率较高的阶段,这3个阶段以挥发分的析出为主。通过Coats--Redfern指数积分法,求解了这3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频率因子A和活化能E,最后得到污泥的热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厂污泥低温热解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对城市污水厂污泥低温热化学转化(热解)反应机理研究的结果,提出污泥热解反应的二级串联竞争反应模型。由非等温(恒速升温)和拟等温污泥T GA实验数据支持,对反应模式导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参数估值。模型可对相关反应器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污水污泥制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污水污泥传统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弊端,污泥制油技术不断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对污泥制油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特别就工艺操作条件、催化剂的使用等方面介绍了污泥低温热解技术,并对污泥制油技术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2.
将城市污泥区分为水溶态、胶体、生物絮凝态和颗粒态四种组分。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对其中具有直接毒性和生物有效性的水溶态C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态Cd的含量为0.21mg/kg,其中电化学活性态含量较多占52.7%,可交换态含量较少占14.9%;两种形态Cd的含量随浸提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并且呈一定的规律性。利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城市污泥中水溶态痕量金属有很高的灵敏度,检测限可低至10-10mol/L,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获得与金属毒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污泥综合处理技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污泥处理技术现状与污泥组成的分析,认为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是改善污泥可处理性的关键。以机械脱水加工热干燥过程可达到充分降低污泥含水率的目的。以此为主干所形成的污泥综合处理系统经能量与经济平衡分析,发现其能量输出大于输入,经济成本合理,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污泥堆肥影响因素及辅料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城市污泥堆肥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 ,详细讨论了影响污泥堆肥效率的因素。在各种影响因素中重点讨论了辅料的影响 ,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所使用的辅料种类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种典型的污泥发电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发电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合理开发利用的技术措施之一,是污泥实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良好方法,本文介绍了3种典型的污泥发电工艺:污泥焚烧发电;污泥厌氧消化产生沼气、通过燃气轮机组发电;污泥厌氧消化产生沼气、进而通过改质制造氢气,经燃料电池发电。对污泥合理利用的规范化、科学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污泥厌氧消化的强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污泥固体的生物可降解性低 ,影响了污泥的厌氧消化 ,提高厌氧消化效率的一个主要途径是促进污泥细胞的分解 ,增强生物可降解性 ,本文综述了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几种预处理技术 ,包括热解、碱处理、臭氧氧化和超声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以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污泥中重金属Cd,Pb,Cu,Zn的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中4种重金属的含量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控制标准(GB 18918-2002和CJ248-2007)。采用8种提取剂(0.05 mol/L EDTA,0.01 mol/L CaCl2,0.01 mol/LCa2(NO3)2,0.1 mol/L NaNO3,1 mol/L NH4OAC,0.43 mol/LHAC,0.05mol/L NaHCO3和0.05 mol/L Tris-HCl)分别对污泥中重金属的螯合态,中性交换态,酸溶态,碱溶态和蛋白质结合态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螯合态存在的比例较大,分别占各重金属总量的5.9%~27.2%,其次为酸溶态和中性交换态,而以碱溶态和蛋白质结合态形式存在的比例较少,除Cd外均低于1%。污泥中Cd和Pb具有较高的活性,而Cu,Zn在碱性污泥中主要以稳定态存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通过接种絮状污泥研究逐级改变进水组成(配水与实际生活污水的比例)实现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同时考查了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初期通过添加营养物质并逐渐增加实际生活污水的比例可以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与完全用配水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基本相似,且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结构密实,湿密度为1.046 g/cm3,比重为1.025,平均沉降速度为38.67 m/h,粒径在1 mm左右,颜色为黄褐色;同时培养的颗粒污泥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NH+4-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5%、90%。培养初期在实际生活污水中通过添加营养物质能够诱导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实现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相似文献   

19.
城市污水厂污泥间壁热干燥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污水厂污泥间壁热干燥过程的影响因素 ,并确定过程的关键设计参数。研究以间隔实验为基本手段 ,并进行了污泥间壁热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推导。认为 :壁温和泥层厚度是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实验数据确定的过程比总传热系数 K是设计的关键参数 ,在适宜条件 :壁温 16 0℃ ,泥层厚度 1.0 cm时 ,其值为 6 5 .6 (k J/ m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