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害学》2019,(1)
以1966-2016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GIS平台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造成生命损失的地震次数为143次,占成灾地震(有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地震)的25%。成灾地震平均每年发生9. 45次,而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平均每年发生2. 38次。(2)中国大陆致死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突出,重特大地震对累计地震死亡人数作用明显,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呈高度集中的特点。(3)中国大陆地震灾害分布广,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28个省份发生过成灾地震,因地震导致有人员死亡的省份有18个,其中河北省、四川省、云南省因地震灾害导致的累计人员死亡占全国的比例高达90%。地震灾害总体呈现中小地震在多震省份生命损失较小,在少震省份生命损失反而较大。(4)5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累计人员死亡高达34. 66万人,其中城市直下型地震贡献率高达71%。(5)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分布受人口密度影响显著,以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与地震发生频次相反。  相似文献   

2.
地震是群灾之首,全球自然灾害损失有50%以上是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地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威胁经济社会发展。从汶川到玉树再到日本宫城县,强震频发的背后,一再警示着人们必须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据统计,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颙 《自然灾害学报》1992,1(1):93-98,T002
估计某个地区未来将会遭到多大的地震灾害损失.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是十分重要的科学问题.因力地震预防和救灾的基础是对未来地震灾害的定量估计.地震灾害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未来地震动强烈程度的估计(地震危险性分析).另一方面是各个地震动等级对社会、经济、人口等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估计(地震易损性分析). 本文介绍了以上两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以及国家地震局“未来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组”试编的中国未来50年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及其应用.讨论了在灾害预测方面所遇到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防震应急系统工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减轻地震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需要推行防震应急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应该包括:综合监测;综合预测;地震灾害综合评估、编制地震灾害系列区划图;圈定防震应急目标区、制定防震应急预案;推动防震应急社会响应联动系统工程;实施分阶段防震应急;建立递进式动态分级分阶段社会响应机制;开展综合减灾,减轻地震伴生灾害、次生灾害及防震应急措施不当造成的损失;研究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区域地震灾害承载力,制定与减灾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区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福州市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灾害区划、建筑物和生命线易损性分析及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在设定地震、历史地震、盲估地震和实时地震等4种不同地震参数输入下福州市区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成果,提出了依据地面数据精度和设施类型划分的大城市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城市核心区、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三个层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震灾害损失的预测评估单元,即在城市核心区,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单元可以是建筑物、居委会或区;在城乡结合部,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以居委会或区为单元;在乡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以乡镇和自然村为单元。根据系统模块,本文预测了8度地震烈度下福州市区地震灾害的总损失及其空间分布,其中全市区人员死亡约123人,重伤约654人,无家可归者约417100人,直接经济损失156.1亿元,并分析了地震灾害损失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列出了2013年中国大陆5.0级以上地震的目录,总结了这些地震事件的相关资料和震害信息。结合2013年地震发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所上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的相关结论,列举了全年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的经济损失结果和灾害特点,总结了2013年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和特性。最后列举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年地震灾害的人员伤亡和损失数据,并作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回顾了我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发展与现状,介绍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探讨了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地震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决定了灾情的大小.中国农村乡镇发生地震的概率远远高于大中城市,西藏、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等西部农村乡镇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地震灾害对农村乡镇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农村居民住房的破坏,约占总损失的80%以上;其它的20%损失中,又以农村水利工程的破坏损失为主.目前我国农村乡镇居民的住房仍以抗震性能较差的土木、砖木结构为主,开展农村住房地震保险、农村低息住房贷款并加强农村建房的监督管理,是降低农村地震风险、减轻农村地震灾害损失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董军 《防灾博览》2007,(2):18-19
台湾地震损失评估系统——TELES.是台湾的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开发的一套“地震灾害模拟”软件。该软件的开发是一个从实用角度出发、跨学科领域的科研项目.主要目的是提供标准、统一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适应不同使用者需求和不同精确度的数据资料来源.使其成为评估整个台湾地区地震灾害损失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命伤亡。专业化的震后紧急搜索救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地震灾害实例,并借鉴地震灾害评估方法和建筑物抗震设计,对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建筑物震害的特征按照结构类型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对这些地震中常见震害的了解和认识,为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规划设计和相应搜索救援训练科目的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2016,(3)
列出2015年中国大陆5.0级以上地震的目录,结合2015年地震发生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上报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的相关结论,分析了全年各次地震灾害事件的特点,以及导致的经济损失结果,总结了2015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性。最后列举了自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历年地震灾害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数据。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威胁极大的自然灾害,鉴于其危害的严重性,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抗御地震灾害的技术与方法,并形成了许多有效的对策,对地震造成的损失予以及时、充分的经济补偿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对策包括两个方面:从宏观角度看,是国家建立高效能的经济补偿体系,减缓地震损失引起的冲击,保障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稳定;从微观  相似文献   

13.
徐鹏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23,(2):后插1-后插2
地震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且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严重的危害性,不论是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地震还是轻微地震都会对人们产生严重的身心影响,同时对社会经济、建筑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由于地震灾害会对人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使人们处于被动状态中,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案去克服自然灾害.据研究统计,地震灾害造成死亡率占我国全部因 自然灾害死亡率的50%以上.在相同情境下,不同的逃生方式会直接决定最后的伤亡率,并且人类的身体素质、体能也会对逃生效率产生影响,正确的逃生方案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地震灾害逃脱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上的地震灾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地面震动。地面的强烈震动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对人类造成灾害(即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我国是一个多震灾的国家,在各种古籍中常能找到有关地震灾害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灾害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命伤亡。专业化的震后紧急搜索救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是防震减灾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地震灾害实例,并借鉴地震灾害评估方法和建筑物抗震设计,对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的建筑物震害的特征按照结构类型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对这些地震中常见震害的了解和认识,为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的规划设计和相应搜索救援训练科目的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及灾害等级划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冯志泽  胡政 《灾害学》1994,9(1):13-16
本文依据地震成灾机制,将地震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和救灾投入作为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用一次地震造成重伤、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三个因子来计算地震灾害损失的灾害指数,并依据灾害指数将灾害损失划分为Ⅰ~Ⅶ级,以此来描述地震灾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由王子平、陈非比、王绍玉三同志执笔,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震社会学初探》一书,是对地震与社会影响和作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基础上而写成的。对于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是如何成为灾害的,它对人类社会生活会带来什么后果,人们在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心理和行为会有什么变异、各种社会组织怎样才能更好地防御震灾等一些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因此,很值得关心防御地震灾害的人们以及地震学界和社会学界的同志们一读。地震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是为时不久的事情。地震社会学这一名辞是1977年在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地震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地震史料和近代地震调查资料,总结得出辽宁省的地震灾害有以下特点:(1)类型较多,除了浅源地震外,还有由人类生产活动诱发的矿震、水库地震和塌陷地震。(2)发生频繁,近100年来共记录到烈度6度以上的构造地震14次,近年来破坏性矿震每年都有发生。(3)分布范围广,成灾方式不一,全省90%的地区都遭受过6度以上的震害,有的一次成灾,有的灾害系由多次地震累加造成。(4)损失严重,辽宁省经济发达,而灾害频发区集中在中部城市群,因而使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加大。  相似文献   

19.
《灾害学》2020,(1)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科学评估对减少突发地震灾害损失和实现震后快速救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易损性分类清单法提出考虑主体结构损失、建筑物装修损失及室内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并确定其主要参数取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各评估区震害程度及各生产部门直接经济损失占比,计算各生产部门停减产损失,进而采用投入产出法建立考虑停减产损失和产业关联损失的地震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最后将所提出的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1556年华县地震为例在西安市灞桥区进行应用示范,将所建立的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例在四川省进行应用计算。结果表明,灞桥区在华县地震下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76.51亿元,与中国地震局评估结果相差约6.54%;四川省在汶川地震下的间接经济损失为11 209.29亿元,与实际震害数据相差约8.83%,上述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区地震灾害损失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是我国地震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标准实施以来,云南地区积累了较丰富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资料。以1992~2001年云南地区破坏性地震的灾害损失评估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地震灾害损失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地震震级与受灾人口、人员伤亡和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等方面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等同地震能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逐渐增大的趋势;(2)在空间上,由于各灾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等同地震能量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存在着地区差异性;(3)地震灾害损失随震级增大而增大,但二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其中生命线工程及其它特殊工程结构、重大工程设施、大型企业等的经济损失随震级的增大而以更大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