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于流域生态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政府需要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提供足够的流域生态报务。本研究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模式是公共支付体系,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自发组织的私人协议和自由贸易体系。模式的决定要素是流域尺度和产投明晰程度,其组成要素是补偿标准,实际补偿量,组织实施和竞争机制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促进流域共同发展,体现生态保护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一种有力工具,在国际上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已有比较成功的事例。中国目前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和实践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中国流域生态补偿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故偶有发生,迫切需要加强湘江流域生态安全保障。本文通过剖析威胁湘江流域生态安全的种种问题,提出应在综合考虑湘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现状的基础上,着眼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强湘江流域生态安全保障,需要突出重点,搞好"四抓":抓重金属;抓重点矿;区抓重点河段;抓重点行业。并建议:八个城市联动;职能部门联动;产业之间联动;全体居民联动。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态补偿机制课题组 《环境保护》2007,(7B):53-54
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课题组,旨在就建立生态补偿的国家战略和重要领域的补偿政策等问题向中国政府提出具体建议,本文所介绍的流域生态补偿就是课题组的研究专题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流域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流域生态补偿是指实现流域内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公正性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我国这项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上中下游跨区域调水的生态补偿、上中下游生态环境效益补偿以及下游滞洪区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等三项主要内容。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上述三项生态补偿内容暴露出较多的问题;这些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践,阻滞着流域内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进一步加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是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破坏也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为了有效恢复和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社会各界为之献计献策,其中讨论得较多的是如何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文章就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机制须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效微薄之劳。 相似文献
7.
8.
9.
由于现有的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缺乏明确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体系,使得中国流域环境与生态机制的研究范围、内容、方法等都显得含混不清。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流域存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说明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必要和重要性,分析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探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环境与生态补偿具体措施的动力与机制问题,以推进流域环境与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华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9,(8):23-25
生态文明缘起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指导下形成的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一般指人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以环境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和谐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也是人类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对待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历史长系列水文资料统计与水质评价方法,对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时空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一步明晰了造成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综合应对策略。结果表明,在时间上,湘江流域水质呈不断恶化态势;在空间上,湘江上游水质好于中下游,中游水质污染最为严重。区域气候与江湖关系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土资源开发等都对湘江流域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为解决湘江水环境问题,在优化调整流域生态水文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群的布置、建设和联合调度,并制定适合流域水环境特征的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实践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9月,九洲江流域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跨地区生态补偿三个试点之一。文章重点对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由来、内容,试点工作的主要举措、创新之处进行了总结分析。2016年,广西、广东跨省界监测考核断面(石角)水质年均值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有11个月达标,达标月份比2015年增加2个月。然而,九洲江上游污染治理压力仍然很大,已落实资金还不能满足实际治理需要,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水质改善和保持的压力仍然比较大。文章建议,试点工作应从流域实际出发,在加大污染治理措施落实的基础上;探索更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15.
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是我国第二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上游龙岩市为推进流域生态补偿、改善流域水质,在设计顶层、规划实施、项目投资管理、双向补偿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创新。通过这些举措,3个考核断面——汀江武平梅江象洞溪羊角电站断面、武平梅江中山河园丰电站断面、汀江干流广东大埔青溪断面水质显著提高。流域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汀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有的生态补偿资金远不能满足治理需求;必须建立统筹全流域产业经济、规划、生态保护建设等的协调机制,以实现流域上下游共建共享、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演进步伐的加快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并间接抑制着流域范围内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作为昆明生态治理的攻坚堡垒,滇池富营养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结构的均衡,探索新的解决手段破解技术治理的局限性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遵循量化社会成本的思路,以融资、管理,监督为三大共建平台,设计相互配合的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让社会为污染买单,补充丰富现阶段有效的治滇工具,让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到城市经济圈和生态圈的维护建设中来,基于理性管理视角让滇池治理实现更多的正外部效用。 相似文献
17.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进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方法,建立流域生态补偿的进化博弈模型,研究利益相关者基于利益因素的动态博弈特征。结果表明,在上下游的环境责任协议制度中引入激励机制—监督惩罚成本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利益相关者最终进化成哪种策略取决于对下游地区补偿不能及时到位的行为的惩罚力度(即监督惩罚成本的大小)、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生态补偿量以及上游因损害生态资源而给下游地区的赔偿量。通过调整这三个关键因素,可促使(保护,补偿)成为纳什均衡,从而有效地激励人们从事生态投资并保持这种投资的持续性,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点位中,45.46%的COD浓度为Ⅴ类或劣Ⅴ类,Ⅳ类水浓度占13.64%,Ⅲ类水为18.18%,其余为Ⅲ类以下,水质超标监测点位多位于辽河一级支流.16.67%的氨氮浓度为Ⅴ类或劣Ⅴ类,Ⅳ类水浓度占8.33%,Ⅲ类水为16.67%,Ⅲ类以下占比为58.33%.总氮监测数据显示,辽河流域58.33%的监测点位超Ⅴ类标准,总磷监测超标率为16.67%.从COD和氨氮污染特征看,支流污染是辽河流域重要的污染来源;总氮、总磷污染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农业源和城市生活源.基于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提出流域水环境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生态补偿作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流域区段、评价方法、影响效应、优化思路、保障机制等方面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加强多学科协同攻关、构建具有区域特征的生态补偿模式、加快建立以海定陆的生态补偿机制、注重生态损害形成机制和程度评估、加强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保障体系等未来研究中需要深化和完善的几点建议,以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