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新的厌氧反应器ABSBR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初步研究,ABSBR工艺即在ASBR中加入生物填料形成序批式反应的生物膜反应器.ABSBR系统的提出是综合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过滤等众多优点的一种尝试.作为一种创新工艺,在特定的适用条件下已表现出其优越性.小试实验结果表明:ABSBR工艺具有启动速度快,处理效果好,操作控制简单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USSB厌氧反应器-好氧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流式分段污泥床(Upflow Staged Sludge Bed)反应器与好氧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生活污水中COD、氨氮和总磷(rP)质量浓度分别在100~580mg/L、13.4~33.6mg/L和1.6~10.8mg/L2之间变化时。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后,三者的去除率分别在77%、53.4%和51.4%以上,出水中COD和Nng—N浓度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即浓度也基本达到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采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EGSB处理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较好.COD去除率达到80%-93%,出水COD值在100mg/L以下;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 h;SS的去除率在92%-95%之间;出水氨氮值高于进水值,出水总磷值略低于进水值,氮磷去除效果较差.试验说明采用EGSB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餐饮污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餐饮污水的工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当ABR稳定运行时, 该法对餐饮污水中CODCr、 SS、 NH3-N及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8%-92.15%、 75.42%-85.11%、 17.3%-37.2%、 8.9%-16.6%,出水中CODCr、SS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处理效果稳定,且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负荷特性.此外,还对实验过程中ABR各隔室内颗粒污泥进行了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的发展使生活污水的厌氧处理成为可能.介绍了ABSBR(恒水位操作厌氧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Anaerobic Biofilm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的工艺特点,并对其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BSBR工艺是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结合,具有强的生物固体截留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35±1)℃条件下,采用高效厌氧反应器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情况,分析了回流比、温度和上升流速等因素对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可达21 kg COD/(m3·d),COD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出水挥发酸质量浓度低于350 mg/L,平均每去除1 kgCOD产生0.26 m3沼气.启动结束后,颗粒污泥的平均沉降速度由40.3 m/h提高到73.4 m/h,污泥密度由0.78 g/cm3升高至1.02 g/cm3,0.5~1.5 mm粒径的颗粒污泥占66%.同时,在25℃的运行条件下反应器的容积负荷降至9 kg COD/( m3·d),温度升高后反应器的运行可以较快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MBR处理生活污水时,不同曝气时间、不同污泥浓度对生活污水中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了膜出水和上清液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曝气7 h以后系统对CODCr的去除趋于稳定,污泥质量浓度在7-8 mg/L之间时,CODCr可以达到排放标准。操作简单,出水水质稳定,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与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生活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DO在2.0mg/L左右,HRT为8h的条件下,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8%、93.7%、41.4%、40.6%;处理出水COD质量浓度小于30mg/L,NH3-N质量浓度小于4 mg/L,SS检不出,出水水质好,能达到中水回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悬浮载体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将悬浮载体生物处理技术引入SBR工艺中的可行性,以及填充率对CODcr-NH3-N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悬浮载体生物处理技术引入SBR工艺可以使去除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发现在30%填充率时,CODcr、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7.0%、91.5%以上。其出水CODcr和NH3-N指标可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按一定比例混合土壤、粗砂、煤渣、脱水污泥、石灰石、凹 土作为基质来构建复氧改性土壤净化系统对其进行处理,初步考察了不同的污泥含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系统含30%土壤、30%砂石、15%污泥、 15%的煤渣、 5%腐木和5%石灰石(质量比)时处理效果较好, COD、 NH+4-N、 TP、...  相似文献   

11.
采用脉冲电晕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对沙林毒剂的模拟剂甲基磷酸二甲酯进行消除研究.着重进行了脉冲峰压、脉冲频率、初始质量浓度、气体流量等对消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消除率随脉冲峰压和脉冲频率的增加而提高,随气体流量和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同时发现产物中含有C02、H2O、丙酸、甲基磷酸甲酯和磷酸(或P2O5)等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适宜的预处理方法,提高剩余污泥发酵产氢率,通过间歇式试验考察了热、酸、碱和高温好氧4种预处理方法对剩余污泥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预处理方法均能有效抑制耗氢菌括性,同时促进污泥中微生物胞内物质的释放,使可溶性糖类物质和蛋白质质量浓度增加.其中高温好氧预处理的溶胞效果最好,可溶性糖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物质质量浓度均最高,分别为878 mg/L和15 606mg/L,分别为原剩余污泥的10.58倍和58.45倍.4种方法预处理后的污泥发酵均获得了氢气,其中高温好氧预处理污泥产气率最高,为10.68 mL/g TS;其次是热预处理污泥,产气率为6.58 mL/g TS;碱预处理污泥产气率为3.63 mL/g TS;酸性预处理污泥产气率最低,仅为1.41 mL/g TS.  相似文献   

13.
剩余污泥制备活性炭吸附剂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不同活化方法制备活性炭吸附剂,同时对比不同活化剂活化效果,并对影响活化产物吸附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吸附剂性能较好,最佳活化剂为ZnCl2与H2S04复配试剂.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活化剂ZnCl2与H2SO4浓度均为5 mol·L-1(ZnCl2与H2SO4复配比例为2:1),活化温度550℃,固液比1:2.5,活化时间2 h.制备的活性炭吸附剂碘吸附值为488.02 mg·g-1,得率为86.6%.活性炭吸附剂比表面积为144.47m2·g-1,孔体积为0.05 mL·g-1,微孔体积为0.02 mL·g,平均孔径为38.51 nm.热分析干污泥在244.62℃失重(约为34 19%),失重成分主要是污泥中的有机物挥发组分.采用制备的活性炭吸附剂处理城市污水,COD去除率较高,污水色度也有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针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液高氨氮(NH_4~+-N)浓度、低C/N比的特点,采用部分亚硝化(Partial Nitrification,PN)-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_xidation,ANAMMOX)串联工艺,进行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液处理可行性分析。利用启动成功的ANAMMOX反应器进行潜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所能承受的最大进水NH_4~+-N和NO_2~--N质量浓度及COD均为300 mg/L,由此确定亚硝化反应器进水NH_4~+-N质量浓度约为600 mg/L,COD为400 mg/L左右。在该进水条件下,调控亚硝化反应器温度为30℃,DO质量浓度为2~3 mg/L,进水pH=7.8~8.3,经过39 d成功启动亚硝化。进一步调控DO质量浓度在0.5~1.0 mg/L,成功实现部分亚硝化,出水NO_2~--N/NH_4~+-N质量浓度比在0.90~1.27,并于第15 d与ANAMMOX反应器联立。串联工艺整体TN去除率为82.5%,且主要由ANAMMOX工艺承担。研究表明,该串联工艺基本实现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液联合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15.
对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在低温(10~15℃)条件下的运行状况和污泥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EGSB反应器在10~15℃的低温条件下能够稳定高效运行.当进水COD质量浓度低至114mg/L或高达3600mg/L(有机负荷高达23kg COD·m-3·d-1)时,COD去除率均能维持在70%左右.与中温(32~35℃)相比,低温时颗粒污泥的沉速相对较低,但不低于15m/h,不会被冲出反应器而造成污泥流失.低温时,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明显降低,COD去除率也明显降低,但液体上升流速的提高能改善泥水的传质效果,提高COD去除率.在HRT=0.9h、液体上升流速Vup=3.0m/h左右的运行条件下,反应器内温度由35℃降到15℃时,K由0.391 × 103降到0.107×103,COD去除率由84.32%降到68.9%.但当Vup由3.0m/h提高到4.2m/h时,K由0.107×103提高到0.254×103,COD去除率也由68.9%提高至76.7%.低温时,EGSB反应器的抗温度冲击能力很强.低浓度时,EGSB反应器的抗pH冲击能力不强,但随着进水COD浓度的提高,其抗DH冲击能力逐渐增强.EGSB反应器在低温低浓度条件下运行时需添加碱度以维持反应器内适宜的pH值.  相似文献   

16.
低温低湿条件下污泥干燥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污泥在低温低湿条件下的干燥规律,获得表征水分迁移过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_(eff))和活化能(E_a),以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污泥低温低湿干燥试验,探讨了温度(30℃、35℃、40℃、45℃、50℃)和相对湿度(20%、40%、60%)对污泥水分比(MR)和干燥速率(DR)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的低温低湿干燥过程属于内部迁移控制,即水分扩散速率决定干燥速率。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污泥水分迁移动力学模型,并与6种常用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拟合,通过对决定系数(R~2)、方差(χ~2)和残差平方和(RSS)的比较,得出污泥低温低湿干燥过程可以用Page模型来描述。结合Fick第二定律,得到不同温度(30~50℃)、湿度(20%~60%)条件下污泥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的范围为(0.699~1.991)×10~(-9)m~2/s;对传统的Arrhenius公式进行湿度修正,获得了干燥介质温度和湿度对污泥干燥特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及活化能E_a=23.83 k J/mol。  相似文献   

17.
以SRB颗粒污泥为载体的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HABR),研究先驯化硫酸盐还原菌(SRB)颗粒污泥、再以之为载体进行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的启动,通过NH_4~+-N、SO_4~(2-)、COD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启动的效能。在7pH8.5、温度为(32±1)℃的条件下,采用低负荷启动方式,以CH_3COONa为有机碳源,通过逐步缩短HRT提高进水负荷来驯化培养硫酸盐还原菌颗粒污泥。结果表明,SO_4~(2-)与COD去除效果逐步达到稳定,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6.2%和68.8%,S0全程积累并趋于稳定,经过60 d的驯化,SRB颗粒污泥平均粒径达到3 mm,硫酸盐还原反应启动成功。之后以驯化成熟的SRB颗粒污泥为载体,保持COD为50 mg/L,通过提高进水中NH+4-N和SO2-4负荷的方式启动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结果表明,NH_4~+-N和SO_4~(2-)去除效果逐步上升并稳定在50%以上,最高分别达到52.5%与53.7%。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成功启动。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工艺中发光细菌毒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障再生水的生态安全是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采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2个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工艺流程中生物毒性的变化,尤其是可能生成有毒副产物的氯消毒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二级生物处理能显著降低污水的发光细菌毒性,但氯消毒显著提高了污水的毒性,并且脱氯后污水的毒性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对生态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同时,通过比较2种污水水质发现,DOC(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和UV254(254 nm处的紫外吸收值)较高的水样,消毒后的毒性较大,认为DOC和UV254可望作为预测污水消毒生态风险的水质指标,为污水消毒实践中确定安全合理的污水水质条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A/O工艺排出的富磷剩余污泥为对象,通过两组厌氧消化反应器(1组目标,1组对照),对比研究了Mg(OH)2作为pH值调节剂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在促进污泥水解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消化液中NH4+-N、PO34--P质量浓度。经过21 d消化,目标反应器中VSS比对照试验多削减10%,但上清液中NH4+-N、PO4--P质量浓度仅为对照的25%、10%。消化后污泥中灰分增加,导致污泥浓缩与脱水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含锌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传统的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处理含锌废水的原理,系统阐述了其研究进展.微生物固定技术是一种新兴而有效的生物处理技术,尤其是硫酸盐还原菌固定化技术,将厌氧活性污泥包埋,构建稳定高效的微生物体系,以加强其抗毒性和处理效率.因此,在含锌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