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PAHs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能力测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芴、菲、蒽、芘为碳源和能源筛选、分离PAHs降解菌。14株能降解利用PAHs的菌株被分离。通过HPLC分析,在含芴、菲、蒽、芘的混合培养基质中10号菌的降解能力最强。研究它的降解性能和生长情况,表明该菌在混合反应体系中培养30d后对芴、菲、蒽、芘的降解率分别为95.27、90.46、28和80%;在只含一种PAH的单反应体系中该菌对芴、菲、蒽的降解能力提高,降解率分别可达98.91、94.32和52.17%,而对芘的降解能力则降低,降解率仅为62.47%。与混合PAHs培养体系相比,在单一PAH培养体系中,细菌的对数生长期缩短1/3。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确定10号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spFAP10。  相似文献   

2.
含油污泥中的高浓度多环芳烃对生态环境稳定和人体健康具有显著危害。然而,关于其中的多环芳烃降解菌的认识并不充分。本研究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典型含油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多环芳烃降解菌W13020。采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该菌株可以利用石油烃、多环芳烃萘、菲、蒽和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对萘、蒽、菲和芘的15d降解率分别为72.1±3.7%、45.1±15.6%、42.2±5.2%和31.2±9.0%,说明该菌具有较好的多环芳烃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一株荧蒽降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经16S r R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株(FLA-2-JM)属芽胞杆菌(Bacillus sp.)。该菌株对荧蒽等高环芳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在30~℃,p H=7的条件下,102 h内对50 mg/L荧蒽的降解率达89.74%,对菲、芴、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0.01%、65.43%、61.44%。此外,发现该菌株降解荧蒽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且相关性显著(P<0.05)。从降解产物9-芴酮和水杨酸羟化酶以及邻苯二酚双加氧酶的活性推测FLA-2-JM菌株对荧蒽的降解可能是通过邻苯二甲酸途径和水杨酸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不同材料固定海洋石油烃降解菌Alcanivorax sp.97CO-5,考察并比较了其成型、传质、包埋菌体活性和石油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2.5%海藻酸钠包埋材料中细菌的增长最为显著,8 d后材料中细菌数量达到1.2×106CFU/g,为初始细菌细胞数量的3.85倍,是最适的固定化材料。固定化菌剂的石油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菌剂14 d对石油的净降解率达到34.1%,其石油降解效果优于游离菌体(28.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固定化菌剂对石油中总烷烃降解率为57.9%,其中对nC21~nC31的中长链烷烃的降解率可达到54.6%;固定化菌剂相对于游离菌体,对芴(FLU)和二苯并噻吩(DBT)两类烷基化多环芳烃的降解率明显提高,达到44.9%和44.2%,而游离降解菌仅为25.4%和24.7%。实验证明,固定化技术促进了Alcanivorax sp.97CO-5菌体降解性能的发挥尤其是对中长链烷烃和部分芳烃成分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通过降解成分的差异性筛选混合菌,并分析混合菌对石油的降解效率及性能。以原油、正十六烷和多环芳烃(萘、菲、蒽、芘按10∶1∶1∶1混合)为碳源,从海口近海岸表层(10~20 cm)沉积物中分离纯化出4株降解效率较高的菌种,经染色镜检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是曲霉属(Aspergillu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毕赤酵母属(Pichia)。结果表明:4种菌等比例混合构建的混合菌在第9天的原油最大降解效率(89.80%)高于单菌株曲霉属(48.24%)。分离得到的菌株具有降解多种石油成分的能力,混合菌中真菌与细菌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离纯化出芘的高效降解菌株,并探讨了菌株在土壤环境中对芘降解情况,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分离得到2株对芘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芽孢杆菌B6和假单孢菌B17。2菌株对除能有效降解利用芘外,还能有效利用苯、萘、菲、甲苯、苯酚、邻苯二酚和1一萘酚等多种芳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优势短杆菌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研究从长期被焦化废水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优势短杆菌研究该菌株及其在无机离子存在下对蒽、菲、芘的降解性能.结果发现该菌株对蒽、菲、芘均有良好的降解效果,Fe3+对降解过程有促进作用,反应10h后,蒽、菲、芘转化率分别可达约75%,87%,及62%.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106h内能分别将反应瓶中加入的蒽、菲、芘所产生的总有机碳去除50%、90%及50%.  相似文献   

8.
大辽河水系沉积物对PAHs 生物降解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辽河水系主要支流太子河、浑河和大辽河典型河段沉积物为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考察了沉积物对萘、芴、菲和蒽4 种多环芳烃 (PAHs) 的生物降解特性,并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基质条件下,对4 种PAHs 降解呈现:浑河为萘>菲>芴>蒽;大辽河为萘>芴>菲>蒽;太子河为萘>菲>蒽>芴.共基质存在时,不同沉积物对PAHs 降解速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降解能力顺序为太子河>大辽河>浑河.Margalef 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 多样性和 Simpson 多样性指数均表明3 个采样点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顺序为大辽河>太子河>浑河.  相似文献   

9.
2株海洋石油降解细菌的降解能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邵宗泽  许晔  马迎飞  郭庆 《环境科学》2004,25(5):133-137
为实施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治理,从厦门储油码头油污水中分离得到了2株石油降解菌.它们能够在以柴油、萘或芘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并适应于海洋环境的温度、pH和盐度.它们对萘都有很强的降解能力,3d内降解率可达87.53%和84.01%;7 d内对芘降解率分别为8.35%、5.37%.经16S rDNA同源性分析表明2菌株之间及其与施氏假单胞菌的同源性皆为99%;Biolog生化鉴定也表明它们为不同的菌株.通过兼并PCR扩增,序列分析发现2种菌编码完全相同的萘双加氧酶基因,该基因与其它假单胞菌的萘双加氧酶大亚基有98%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心联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与响应曲面法(RSM)相结合,研究了环境因子对苍白杆菌降解萘和菲效果的影响。选择温度、p H和接种量为试验因子,菌体的降解能力为响应值,考察各因子对菌体降解效果的影响,对菌体的降解条件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R2值为0.909,p0.05,F检验为11.12,精度值为11.04,说明二级响应面模型显著;模型预测萘的降解最佳条件是:p H=7.2,温度30.7℃,接种量3.0%(OD_(600)=0.3)时,反应3 d后萘的降解率为100%;菲的最佳降解条件是:p H=7.5,温度28.6℃,接种量4.6%(OD600=0.3)时,反应10 d后菲的降解率为85%。  相似文献   

11.
在2010年7月16日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发生后,分别于事故油罐、溢油发生后1 d、5 d、9 d的海面厚油膜区域以及溢油事故发生后15 d、23 d、210 d的岸滩石油重污染区域采集原始油样及溢油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样品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检测,对常规生物标志物特征比值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为期9 d的海面溢油风化过程中nCl7/Pr、nC18/Ph、Pr/Ph、奥利烷/藿烷、C2-D/C2-P、C3-D/C3-P和ΣP/ΣD受风化影响较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在10%~20%范围内);在为期210 d的岸滩溢油风化过程中C17/Pr和nC18/Ph受风化影响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大于50%),奥利烷/藿烷、C2-D/C2-P、C3-D/C3-P、ΣP/ΣD和2-MP/1-MP受风化影响较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均在10%~30%范围内);Pr/Ph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风化过程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整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被石油污染的包气带土层中微生物生态分布特性进行了调查,并从该土层中分离出159株烃降解细菌和真菌,其中17株可以不同程度地分别利用烷烃(nC9~nC18)和芳烃(酚、萘、甲苯和二甲苯)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在最适氮源和磷源的条件下,假音胞菌在52在7d内可利用石蜡作为碳源,生物量连续增加;3d可将初始浓度为500mg/L的机油降解99%,投加选育出的混合菌株,进行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整治模拟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降解石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辽河油田的渣油中富集分离出24株细菌,经初步降解试验,筛选出对原油降解率高于30%的菌株10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中8株菌对渣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组分可被降解的程度不同,其中,芳香烃的降解率可达80%;沥青质的最高降解率为53%;饱和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7%;非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0%;GC-MS分析表明,饱和烃中的环己烷、长链烷基苯和二环烷系列均能被明显降解,芳香烃中的烷基萘系列经降解后几乎消失,三环的菲和甲基菲以及五环的苯并芘降解不明显;其次,不同菌对各组分的的降解能力也显著不同.菌株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降解力强,尤其对非烃和沥青质降解效果较好的ptr15和ptr20分别为芽孢杆菌和微杆菌,其对沥青质的降解效果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萘降解菌N19-3的分离、鉴定和萘双加氧酶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萘的N19-3菌株. 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鉴定其为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 该菌株能在30 ℃,30h内将1 000mg/L的萘完全降解. 降解萘的适宜温度为20~30 ℃, 适宜pH为7.0~9.0. 0.1mmol/L的Ca2+和Fe3+对N19-3菌株降解萘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0.1 mmol/L的Mn2+和Zn2+对N19-3菌株的生长和萘的降解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0.1 mmol/L的 Cu2+则完全抑制了N19-3菌株的生长和萘的降解. 通过PCR方法在N19-3菌株中扩增出分别与C. testosteroni H菌株的萘双加氧酶铁硫蛋白大亚基基因(pahAc)与双加氧酶铁硫蛋白小亚基基因(pahAd)高度同源的核苷酸片断.   相似文献   

15.
以苯、联苯和萘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厌氧滤池(AF)反应器在反硝化及连续运行条件下对含这几种芳香族化合物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以葡萄糖为补充碳源,考察了不同C/N对有机物反硝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连续流运行及反硝化条件下,AF反应器对废水中几种典型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良好地去除效果,当进水COD浓度约为1?000mg/L,苯、联苯和萘总浓度为60mg/L时,出水COD去除率可达到90%,芳香族化合物的去除率可达到84%.苯比萘和联苯更易于反硝化降解.C/N在5~30范围内,苯的降解率均达到90%,C/N对苯的降解没有明显影响;COD、萘和联苯去除率受C/N影响较大,C/N为15时,COD、萘和联苯去除率最大,分别为90%、78%和82%.  相似文献   

16.
从胜利油田采油厂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石油高效降解菌SY-02,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在总石油烃(TPH)浓度为1%(W/V)培养液中接种一定量的该菌,30℃、200r/min摇瓶振荡培养7d,TPH降解率可达71%。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等指标分析,初步鉴定该菌种属Pseudomonas chlororaphis(绿针假单胞菌)。纯烃底物降解实验表明正十六烷最易被SY-02菌代谢,其次是单环芳烃苯,然后是二环芳烃萘和三环芳烃菲,环烷烃较难被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一株萘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焦化厂活性污泥曝气池中筛选出1株能够以萘为唯一碳源生长的优势降解菌株ZJ2H.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菌株ZJ2H为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mannitolilytica).考察了初始底物质量浓度、投菌量、pH值、温度、盐质量浓度和转速等因素对该菌降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带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探讨了生成原油的烃源岩的母质的沉积环境。该带原油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正常原油 ,另一种是生物降解油。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正常原油具有较高的饱和烃含量 ,生物降解原油饱和烃含量低 ,非烃含量高 ;碳同位素表明为典型的湖相Ⅰ Ⅱ有机质生成的原油 ;原油饱和烃具有较低的异戊二稀烃 ,Pr/Ph一般在 1.5左右 ,表现为弱的姥鲛烷优势 ,具有较完整的重排甾烷和新藿烷系列 ,γ蜡烷含量较低 ;重排甾烷含量高 ,C2 7、C2 8、C2 9甾烷呈“V”字型分布 ,具有较丰富的4 甲基甾烷。原油地球化学指标显示主要的烃源岩为弱氧化—弱还原、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 ,有机质为水生生物和细菌改造的陆源有机质的混合输入 ,为一种以生油为主生气较少的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19.
喹啉降解菌Rhodococcus sp.QL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某焦化厂生物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出1株能以喹啉为唯一碳、氮、能源生长代谢的菌株QL2.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红球菌属 (Rhodococcus sp.).研究表明,菌株QL2利用喹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5~42℃,培养基初始pH为8~9,摇床转速为150 r/min.外加氮源能促进菌株的生长,其中无机氮比有机氮、铵态氮比硝态氮更利于细菌的生长.在喹啉初始浓度为60~680 mg/L范围内菌株QL2降解喹啉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喹啉初始浓度为150 mg/L时在8 h内完全降解,TOC去除率14 h内可达到70%.降解过程中产生有颜色的物质,且杂环上的氮原子以氨氮的形式被释放.通过HPLC及GC/MS分析出喹啉降解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产物为2-羟基喹啉.该菌底物利用范围广,能降解苯酚、萘、吡啶等多种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扎龙湿地沉积物垂向剖面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扎龙湿地核心区沉积物分层取样,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为提取剂,用超声波方法提取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采用GC/MS法定量分析w(PAHs). 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剖面沉积物中2环和3环PAHs占PAHs总量的86%以上,4环以上的PAHs所占比例较小. 在各层沉积物中含量较高的萘、菲、芴及PAHs总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沉积物表层0~10 cm内的w(PAHs)最高,达396.61 ng/g. 表层沉积物中含量较高的PAHs为萘>菲>芴>荧蒽>芘>二氢苊>苊烯>. w(PAHs)与沉积物中w(TOC)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347. 从扎龙湿地的低环PAHs污染特征以及同周边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的PAHs对照分析表明,扎龙湿地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类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