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三峡水库蓄水后小江水环境容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后的高水位条件下,长江支流小江回水区的水文情势发生了变化,流速减缓,水域污染物本底浓度值因回水涌入而改变,水环境参数与天然状态有很大区别,对小江水域的水环境容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小江的水功能区划及水功能区水质目标,采用垂线平均的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蓄水前后CODMn、TN和TP水环境容量的逐月值和年总量.结果表明:受污染物降解系数减小和蓄水后水质目标值减小的影响,与蓄水前的自然状态相比,蓄水后CODMn的水环境容量总量减少约24.15%,TP的水环境容量总量减少约82.72%,TN的水环境容量由蓄水前不受限制变为蓄水后受到限制.水环境容量的减少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小江水域富营养化现象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千岛湖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我国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和重要的水源地,生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我国现阶段不可多得而亟需保护的水生态区域之一。开展千岛湖水环境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在此基础上控制区域排污总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保护千岛湖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的一项重要基础巩工作。本研究在充分调查千岛湖周边社会经济、水文、水质、污染源、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对千岛湖的污染物入湖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确定千岛湖功能区不同水质指标纳污能力计算方法后,对千岛湖的污染物入河量(COD、NH3-N、TP、TN)展开了计算。计算显示:现状污染负荷法计算出千岛湖COD、NH3-N和TP指标纳污能力分别为16420 t/a、2225t/a和434 t/a。狄龙模型计算得出湖区TN现状1.0 mg/L时的纳污能力为3970.21 t/a,2020年0.8 mg/L和2030年0.5mg/L目标值时的纳污能力分别为3176 t/a和1985 t/a。  相似文献   

3.
大沽河干流青岛段纳污能力及排污总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大沽河干流青岛段水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研究区域的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根据其水域功能类别的水质标准,并且根据大沽河在枯水期没有流量的具体情况,在此时段把大沽河概化为多个坝上水库组成.利用水库水质模型计算水体纳污能力;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利用河流水质模型计算水体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沽河干流青岛段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的总量控制方案,对超过允许纳污量的河段要进行削减,使削减后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最后针对大沽河污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保证总量控制目标实施的具体措施以及污染物防治的对策和建议,为该水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中根据新疆开都-孔雀河流域主要水体水质现状,选取COD、NH3-N和矿化度作为控制参数,采用河流和湖泊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流域主要水体各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从而为开都-孔雀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郭劲松  陈杰  李哲  方芳  张超  田光 《环境科学》2008,29(10):2710-2715
三峡水库于2006年10月底蓄水至156 m水位,标志着三峡工程顺利进人初期运行阶段.为了解新的水位高程下小江回水区水环境的现状以及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于2007年初开始对该区域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跟踪观测.以2007年春季(4月)的2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匀性指数J,对小江回水区的5个监测断面进行了多样性评价并分析了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的H、d和J值分别为1.097 5~1.865 5、1.324 2~1.860 4、0.263 2~0.435 9;各监测断面的营养水平均为中度富营养型,其中渠马断面水质最差.黄石断面水质最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牛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07-04-08的渠马断面,分别达到了8.442×105celh/L和1.887 mg/L.小江回水区的藻类种群组成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冬季的硅藻-绿藻为主的结构逐渐向初夏的绿藻-蓝藻为主的结构过渡.  相似文献   

6.
三峡蓄水期间汉丰湖消落区营养状态时间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探明三峡蓄水后汉丰湖消落区水质营养状态的变化特征,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对水质进行连续观察,测定了水质物理参数、营养盐与叶绿素(Chl-a)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水体中营养盐与Chl-a质量浓度的增加,在淹水后营养程度有升高现象,2014年2月与2013年10月相比,TN、TP、高锰酸盐指数与Chl-a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4.7、1.0、0.2、3.27倍,TN、TP质量浓度均超过藻类生长限值,随滞留时间延长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应引起重视.Chl-a单因子评价反映出水质由贫营养向富营养演变.TN/TP结果表明,TN、TP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制约着藻类的生长;2013年10~12月与2014年2月,藻类生长受TN限制;2014年1月,藻类生长受TP限制.Chl-a与p H、DO、NH+4-N、NO-3-N、TN、高锰酸盐指数及T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SD、水温呈显著负相关;蓄水期间,水质受到了同一污染源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汉丰湖消落区水质主要受p H、DO、NO-3-N、TN的影响,同时Chl-a、TP、NH+4-N与好氧性有机物的污染不可忽视;在蓄水稳定初期水体具有自净能力,随蓄水滞留时间的延长,水质污染程度整体上呈现逐步恶化的趋势,应加以控制;三峡蓄水期间,南河、东河营养程度相对较高,应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7.
三峡小江回水区磷素赋存形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方芳  李哲  田光  郭劲松  张超 《环境科学》2009,30(12):3488-3493
磷被普遍认为是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但河道型的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在变化的水动力条件下磷的季节变化有其独特性.对2007年3月~2008年3月三峡小江回水区磷素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期间小江回水区总磷(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1),虽然各采样断面磷浓度差异不大,但其季节变化明显,大体上冬季最高、夏季较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颗粒态磷占TP平均浓度的54.05%,是TP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同期对叶绿素a、悬浮无机颗粒物、悬浮有机颗粒物、河口流量、河口水位等主要环境变量的跟踪观测结果发现,颗粒态磷以吸附于泥沙颗粒表面或同矿质相结合的无机形态为主,并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进入水体使水中TP含量增加,该现象在低水位运行状态下更加明显.而在高水位运行条件下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使磷素赋存形态向溶解态形式转变.小江回水区藻类生长对溶解性磷酸盐的生物利用过程十分明显,溶解性磷酸盐浓度同叶绿素a显著负相关.TP亦同叶绿素a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降雨、径流强度的加大及水位的降低虽然带来丰富的营养物,但亦使河道型的回水区水体更新周期缩短;而悬浮颗粒浓度升高导致的水体光学透射性能的下降以及洪水脉冲带来的不稳定的生长环境却阻碍了浮游植物的进一步生长和繁盛,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小江回水区TP-Chla负相关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O_3-MBR法深度处理煤气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多级生物处理后的煤气废水为原水,采用O3-MBR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回用要求.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当废水pH为11和臭氧投加量〔ρ(臭氧)〕为189.2mg/L时,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6.5%和80.2%,ρ(BOD5)/ρ(CODCr)由0.02升至0.29,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改善;臭氧氧化工艺出水再通过MBR作进一步处理,CODCr,NH3-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23.0%,76.3%和70.0%,且出水水质稳定;总体上,废水经O3-MBR组合工艺处理,CODCr,NH3-N,色度和浊度的平均总去除率分别达到58.7%,76.3%,88.6%和95.1%;处理后出水的ρ(CODCr)50mg/L,ρ(NH3-N)5mg/L,浊度0.2NTU,色度约为30度,出水水质满足生产工艺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高淳固城湖流域为例,从"水质"和"水量"不同角度综合分析流域水环境承载力。选取COD和NH_3-N为主要污染因子,通过一维稳态水质模型与物料衡算模型计算固城湖流域纳污能力,进而推算"水质"角度固城湖流域承载力;通过综合计算流域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推算其对流域内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撑能力,即"水量"角度的承载力。结果表明,固城湖流域COD和NH3-N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 483.97和622.47 t/a;不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差别较大;基于水资源量的承载力基于COD的水环境承载力基于NH_3-N的水环境承载力;NH_3-N污染是目前固城湖流域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基于水资源量的承载力虽然较高,但存在季节性缺水的风险;应从多角度、有重点地提高固城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对韩国产EPP填料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二级出水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填料的BAF系统处理二级出水,CODCr平均去除率为49.1%,BOD5平均去除率为51.4%,NH 4-N平均去除率为76%,SS平均去除率为52.6%.系统稳定运行后,出水水质达到了城市杂用水水质控制指标.改变水力负荷和气水比对CODCr、BOD5、NH3-N的去除效率都有影响,但对SS去除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自蓄水以来水环境安全问题便受到广泛关注。选取三峡水库典型支流小江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和情景分析方法,构建了小江流域环境-社会-经济系统仿真模拟模型,实现了3种发展情景的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自然发展模式下流域人口、需水量、各产业GDP都实现高速增长,至2025年COD、氨氮、总氮、总磷的负荷分别达到16 796.1 t,9 578.8 t,3 461.8 t以及405.1 t;(2)经济人口调控模式下COD、氨氮负荷分别下降了7.9%和25%;(3)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下实现了污染负荷的大幅度削减。结合模拟结果,提出了小江流域环境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战略水资源库.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凸显,TN、TP成为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80%~85%入库氮、磷污染负荷来自流域上游.受长江富含营养物质水质输入和流域内人类活动面源输入等共同影响,长江中下游超过80%的湖泊发生富营养化,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赤潮频发.因此,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仅实施国家统一的COD和氨氮水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已不能满足流域水环境安全要求.为保障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湖泊和东海海域环境安全,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应按照湖泊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控制与治理.新安江是我国第一个跨省流域水质补偿试点,2010-2013年,为加强新安江水污染防治,提高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中央财政、浙江、安徽两省共拨付资金12.7×108元,试点工作启动后,新安江跨界断面连续3 a水质均符合补偿协议要求,ρ(CODMn)、ρ(氨氮)和ρ(TP)均下降,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借鉴新安江流域水质补偿试点实施的成功经验,就"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国家、下游和上游省(市)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立长江流域水质补偿专项资金;②科学制订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规划,强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负荷控制;③建立并实施长江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质量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3.
河流水环境容量安全边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容量安全边际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运用河流二维稳态水质模型,计算大宁河回水区内COD环境容量,并采用一阶误差分析法分析模型关键参数对大宁河COD环境容量影响程度,科学计算大宁河水环境容量安全边际值。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坝前水位175 m时,大宁河回水区内COD环境容量为729.06 t/a;模型参数对环境容量影响顺序为:背景浓度(C0)>混合区长度(x)=水深(h)>流速(u)=扩散系数(E)y>降解系数(K);大宁河回水区内安全边际值为84.06 t/a,占环境容量的11.53%。文章科学地计算大宁河回水区内COD环境容量安全边际,而非人为定性提出,为三峡库区河流水环境容量安全边际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成库后支流库湾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受成库影响的12条主要支流库湾营养状态及营养盐输出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支流库湾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含量和透明度差异较大,透明度范围为0.10~3.5 m,TN含量范围为0.535~7.47 mg·L-1,TP含量范围为0.016~0.835 mg·L-1,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1.55~5.88 mg·L-1,叶绿素a范围为1.38~23.7 mg·m-3.支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叶绿素a与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6242,p<0.01).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次级河流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5月和6月份分别有5条和8条支流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其余河流为中营养.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程度较成库前严重.12条次级河流排放TN、TP、高锰酸盐指数和NH4 -N分别为668、26.7、890和99.2 g·s-1.三峡水库完工后,因支流库湾区水体流速进一步减缓,富营养化趋势将加重.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1998年-2010年水质监测数据,以1998年-2003年代表蓄水前,2004年-2010年代表蓄水后,对比分析蓄水前后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判断其变化趋势的显著性。分析可知,蓄水后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指标的平均浓度要低于蓄水前,氨氮、化学需氧量浓度变化幅度大于蓄水前,总磷浓度变化幅度小于蓄水前;Spearman秩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内的断面,污染物浓度多数呈下降趋势,但只有晒网坝和培石断面的氨氮指标浓度下降趋势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蓄水后不同水位期干流氮、磷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郭胜  李崇明  郭劲松  张晟  张韵  封丽 《环境科学》2011,32(5):1266-1272
研究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营养盐的变化,对于探讨水库运行对其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具有重要意义.依据2008年3月~2009年2月对长江干流三峡区段朱沱、寸滩、扇沱、清溪场、晒网坝、培石,共6个断面和其中1个垂直断面逐月水文、水质监测,按照三峡水库运行的水位特点,将数据样本分成高水位(10~2月)和低水位(3~9月)2个...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峡水库2003年后的蓄水特点,本文将2003~2017年划分为4个蓄水阶段.根据三峡水库2003~2017年每月的水文水质数据,分析了自蓄水以来不同蓄水阶段总磷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首次蓄水阶段,三峡水库的滞留效应从2005年开始凸显.蓄水试运行阶段,干流断面总磷年均浓度在2008年沿程明显降低,此后清溪场断面受到乌江高浓度总磷汇入的一定影响.高水位正常运用期,除清溪场断面外,从铜罐驿至官渡口断面,总磷年均浓度呈现沿程降低的现象.上游梯级电站运行后,除官渡口断面外,干流其余断面总磷年均浓度随时间逐渐减小.官渡口断面于2016年首次出现总磷年均浓度高于沱口断面的现象.且总磷丰水期年均值不再明显高于枯水期.同时,在此蓄水阶段总磷浓度与流量相关性不显著,朱沱,铜罐驿和官渡口断面总磷浓度与悬浮物浓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历年监测资料,研究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大宁河水质时空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整体上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大宁河水质类别未发生变化,营养盐指标中氨氮较蓄水前有明显的下降;其它营养指标变化较复杂;从上游至下游,各营养盐指标呈上升趋势,较长江干流营养盐水平要低;另外受干流回水顶托,致使水流回水区流速变缓,部分河段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从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大宁河、小江、汤溪河及梅溪河139m回水区中段采集水样,经实验室培养后,用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和Aquafluor藻细胞活体分析法测定Chla浓度.通过对Chla萃取值(y)和活体值(x)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其回归方程为y=4.15x 2.48,t检验显示回归方程具有线性.在库区次级河流139m回水区富营养化监测中,Chla模拟值与萃取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7%,故可以采用Chla模拟值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