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邦腊掌温泉水氡水温地震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云南省龙陵县邦腊掌温泉的水温和地下水含氡量变化的多年观测、分析和研究,阐述了邦腊掌温泉水氡和水温在地震发生前的短临异常形态特征以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汤参一井水氡2008年度出现明显异常,本文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该井其他测项以及与其相邻的台站水氡资料,发现其他测项没有出现与汤参一井水氡同步大幅度异常,排除了汤参一井地下地应力显著改变的可能性,认为汤参一井水氡异常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周围大量的地热井开采导致汤参一井地下水在流出地面越来越慢所致.  相似文献   

3.
汤参-井水氡2008年度出现明显异常,本文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通过对比研究该井其他测项以及与其相邻的台站水氡资料,发现其他测项没有出现与汤参-井水氡同步大幅度异常,排除了汤参-井地下地应力显著改变的可能性,认为汤参-井水氡异常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周围大量的地热井开采导致汤参-井地下水在流出地面越来越慢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云南省“95计划”期间改造过的14个数字化高精度水温资料,对数字化改造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常特征及映震效能。结果表明,数字化改造后观测质量有所提高,信息量更大,对应云南地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的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云南省“95计划”期间改造过的14个数字化高精度水温资料,对数字化改造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常特征及映震效能。结果表明,数字化改造后观测质量有所提高,信息量更大,对应云南地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的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6.
汶川MS8.0地震前青海地区数字化水温(地温)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青海地区十个数字化水温井、六个数字化地温井的水温(地温)观测概况。经研究发现,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乐都和民和两个井孔出现了中期趋势异常,西宁、乐都和德令哈三个井孔出现了短临异常;从地域来看,异常测点主要集中于西宁-民和断陷盆地内,该区域其它两个正常运行的井孔没有异常,可能和探头与密闭套管末端间的距离过大有关。另外,笔者认为,西宁、乐都、民和井所表现出的中期和短临异常,可能与汶川地震的孕震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盐津5.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为地震预测预报积累经验,提供地震预报依据.分析研究盐津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等方面的规律,从理论上认识地震前的地震前兆变化、形态表现等明显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8.
溧阳台体应变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预报的基础是要有连续可靠的高质量的观测资料。地震台站一线的工作人员对本台产出的观测资料的可靠性最有发言权,溧阳地震台的体应变观测资料在历年的全国资料质量评比中连续6年获得前三名。本文通过对江苏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1996年11月09日在南黄海6.1级地震和1997年07月28日在南黄海5.1级地震,台湾1999年09月21日7.6级地震和2002年03月31日7.5级地震以及2001年11月14日青海8.1级地震前后,该台体应变资料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并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异常特征,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对这种规律认真的分析总结,以提供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的异常及地震预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MS8.0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害.我国对这个巨震未能作出预测,于是国内外各界对地震预测问题议论纷纷.笔者经过地震现场的调查与深入思考,认为汶川地震前是有异常的,之所以未能作出预测,根本上是因为地震预测的科学难关尚未突破,但还有与我国目前地震监测与预测工作上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与问题有关;同时还认为,汶川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因为我国有规模宏大的地震监测台网,积累了大量的震例,取得了一定成功预测的经验,因此对未来的某些地震仍可作出成功预测并取得显著的减灾实效.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报的基础是要有连续可靠的高质量的观测资料。地震台站一线的工作人员对本台产出的观测资料的可靠性最有发言权,溧阳地震台的体应变观测资料在历年的全国资料质量评比中连续6年获得前三名。本文通过对江苏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1996年11月09日在南黄海6.1级地震和1997年07月28日在南黄海5.1级地震,台湾1999年09月21日7.6级地震和2002年03月31日7.5级地震以及2001年11月14日青海8.1级地震前后,该台体应变资料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并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异常特征,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对这种规律认真的分析总结,以提供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风蚀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蚀在黄土高原风水蚀复合区的侵蚀产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窟野河流域神木水文站水沙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风蚀对窟野河神木水文站以上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风力的侵蚀搬运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起着重要的作用。月时间尺度上,风沙入河量存在"存储-释放"的过程;风蚀产沙贡献在3月和11-12月出现高峰值,4-9月风蚀贡献率逐渐降低;冬春季节淤积的泥沙,在夏季逐渐被冲走,到了9月,把淤积的泥沙最大限度冲走而开始新的淤积过程;月时间尺度上风蚀贡献率与风蚀气候因子分布趋势一致;7、8两月的风沙贡献量占年风蚀贡献总量的80.5%,风沙贡献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约7.75×106 t。季尺度上,夏季风蚀贡献率最低,仅7.8%。秋、冬季逐渐升高,春季达到最高,风蚀贡献率为28.6%。年尺度上,风力作用对神木水文站以上流域的产沙贡献为17.2%,风蚀贡献量为12.7×106 t/a。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紧迫性地域分级论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科学分析现有土地及其利用结构是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论文应用科学抽样数据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耕地的坡度构成及其土地垦殖率等的区域差异特征,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紧迫性地域分级。其结果可以为根据有限的资金,分区分批进行退耕,最大限度地保证粮食安全,并实现区域生态重建,为合理实施退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牛栏江水质现状,以及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确保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质安全达标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综合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壤呼吸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生态学过程之一,降雨是土壤呼吸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为探明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群落土壤呼吸对降雨的短期响应规律,选择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为优势种的3种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6月和7月,以未降雨群落为对照,对比测定了2种模拟降雨量(15 mm和50 mm)下连续8 d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等.结果表明:2种模拟降雨量对3种草地群落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50 mm降雨下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增加量高于15 mm降雨.3种群落土壤呼吸对降雨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土壤呼吸速率峰值高低顺序为:白羊草(1.75 g·m~(-2)·h~(-1))铁杆蒿(1.69 g·m~(-2)·h~(-1))达乌里胡枝子(1.12 g·m~(-2)·h~(-1)).0~10 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对数函数关系.3种群落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变化范围是1.31~2.01,且月份和降雨量处理间均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准确评估降雨格局改变背景下退耕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需考虑群落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Ca) is rising, predicted to cause global warming, and alt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During 1994, spring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cv. Alexis) was grown in a strip-split-plot experimental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that the main plot Ca treatments [A: Ambient at 370 μmol (CO2) mol−1; E: Enriched with free-air CO2 enrichment (FACE) at ∼550 μmol (CO2) mol−1] had on several gas exchange properties of fully expanded sunlit primary leaves. The interacting strip-split-plot irrigation treatments were Dry or Wet [50% (D) or 100% (W) replacement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t ample nitrogen (261 kg N ha−1) and phosphorous (29 kg P ha−1) fertility. Elevated Ca facilitated drought avoidance by reducing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by 34% that conserved water and enabled stomata to remain open for a longer period into a drought. This resulted in a 28% reduction in drought-induced midafternoon depression in net assimilation rate (A). Elevated Ca increased A by 37% under Dry and 23% under Wet. Any reduction in A under Wet conditions occurred because of nonstomatal limitations, whereas under Dry it occurred because of stomatal limitations. Elevated Ca increased the diurnal integral of A (A′) that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seasonal-long integral of A′ (A″) for barley leaves by 12% (P = 0.14) under both Dry and Wet - 650, 730, 905 and 1020 ± 65 g (C) m−2 y−1 for AD, ED, AW and EW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Elevated Ca increased season-long average dry weight (DWS; crown, shoots) by 14% (P = 0.02), whereas deficit irrigation reduced DWS by 7% (P = 0.06), although these values may have been affected by a short but severe pea aphid [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 infestation. Hence, an elevated-Ca-based improvement in gas exchange properties enhanced growth of a barley cr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