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镇江市边坡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镇江市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在分析该市边坡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 的基础上,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镇江市边坡地质灾害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原则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是一对互为影响、互为关联的矛盾统一体。地质灾害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孕育发展的,它的发生受到其所处地质环境的制约。反过来,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又具有改造作用,经常会导致产生新的、更大的地质灾害,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好地质环境是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是互利的,灾害的防治是环境质量的保证,环境条件的改善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灾害的发生或降低灾害的程度和频度。如此同步进行可有效防灾,有效保护环境。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概况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探讨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该省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和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及减灾工作现状,提出了今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陕西秦岭南麓316国道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越于秦岭南麓汉台区北部中低山区的316国道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样。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频发,数百至数万方的危岩体常将路面掩埋,少则堵塞交通数小时,多则数天,过往车辆及行人的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由于316国道为我国南北运输的重要通道,社会影响较大。为此,该文在汉台区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将316国道作为重点地段进行专题研究,分析316国道沿线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调查分析认为316国道沿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孕育地质灾害发育的不稳定边坡坡型、坡向、坡高、宽度和厚度等决定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提出了以监测预警和卸荷减载、铺设柔性防护网、设置抗滑桩等为主的防治对策,为汉中市国土资源局汉台分局等相关部门地质灾害的防范提供决策与依据,也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级别由建设项目重要性和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这两个因素决定.在分析现行相关标准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建设项目重要性可依次由省部级相关技术标准、项目行政审批权限级别、预估灾后损失程度顺序确定,以先符合者为准;指出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可由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与地貌复杂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等6项判定因素确定,并初步确定了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与地貌复杂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等分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武隆县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隆县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镇之一,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危害程度大,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从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地下水、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地质环境条件中多种要素的综合控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这些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植被生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内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研究程度及区内地质灾害的自身特点,以区内已发生灾害的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定性分析了在何种地质环境条件下,才可能发育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定量分析了地形坡度、地形高差、沟谷流域特征、降雨量在某一具体分布范围内,才容易发育某种地质灾害;同时论述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芦山地震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又一次强烈地震。两次地震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但由于地震震级、持续时间以及地质环境条件等的差异,两次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类型和特征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比分析两次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环境背景条件、分布发育规律以及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等,充分把握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及演化趋势,以期为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科学预测和及时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库工程的建设运营,显著地改变了区域内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也改变了沿线应力场强度与分布状态,相伴产生了沿线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以三原西郊水库引发塌岸为例论述了不同水库诱发岸坡稳定地质灾害的类型、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减轻地质灾害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伟峰  王永杰  王英利 《灾害学》2004,19(4):30-34,50
黑龙江省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在逐年增加.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论述了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为促进本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21,(3)
云南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1:50 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发现地质灾害及隐患点34 408处,其中滑坡24 044处,崩塌4 054处,泥石流4 784处。在高原山区复杂而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局地暴雨、地震和河流侵蚀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诱发因素,但人类工程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常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联。经过多因素综合分析,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受地质环境条件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特征及规律的控制,地质灾害的形成规律主要为:沿特定的地形地貌呈带状发育、受散裂及易滑岩土体和构造控制形成高发区带、动态起伏与降雨同步、与地震烈度成正比的放射状衰减规律等。指出依据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是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50多年来的气象、社会经济和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大。但从1998年之后呈快速的下降态势,目前正处于暖干化的气候期。气候的变干、变暖,使得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2)不同的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处于同一气候区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区域,由于人口分布密度、工业化程度等的不同,使得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演化影响较大,而对贝尔湖区域生态演变的影响相对较少。(3)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业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水旱灾害经济损失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柳  张杰 《灾害学》2005,20(2):71-76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五省.水旱灾害是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采用了各省市的不稳定度Cr和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应得GDP百分比的平均数Sp,构建了水旱灾经济损失指数Ss.研究表明,Cr高值区和Sp高值区在空间上明显错位,前者在辽宁、北京,后者在内蒙古、山西.根据Ss的区域分异和等级排序,建议应以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为序进行环渤海地区的水旱灾害防治,Ss值在3以上的辽宁、内蒙古地区为国家防止和治理环渤海水旱灾害的重点省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960—2003年内蒙古赤峰地区69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重点讨论了高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根据沙尘暴的观测资料,以造成内蒙古赤峰地区沙尘暴的主要地面环流系统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归纳,将形成沙尘暴的环流系统划分为蒙古气旋、高压前偏北大风、冷锋过境、东低西高和南高北低型等5种环流形势,供本地沙尘暴天气过程的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夏土地沙质荒漠化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土地沙漠化灾害严重的省区之一 ,沙漠化土地面积达 15 338km2 ,占全区土地退化总面积的 34.4 %。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是引起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沙漠化使区内生态环境恶化 ,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恢复生态环境 ,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慈灯寺金刚宝座塔的抗震性能,测试了金刚宝座上五座小塔的动力特性,并建立数值模型计算结构的动力特性。通过动力特性比较,确定了结构整体等效弹性模量,输入调幅后的三向EL-Centro波计算古塔的地震反应,输出古塔各层应力响应、弹性位移响应、最大层间位移角以及塔底加速度时程。结果表明:中塔的水平剪应力在塔体中部最大,中塔竖向正应力、边塔水平剪应力和竖向正应力在塔体底部最大;层间位移值在塔体顶部最大,中塔和边塔的结构薄弱层分别为4层与顶层以及底层与顶层。慈灯寺塔在8度多遇地震下塔体基本完好,在8度罕遇地震下塔体上部将产生严重破坏。设置金刚宝座降低了各小塔的振动频率,加大了塔体底部的加速度幅值,不利于古塔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三峡库区忠县-方斗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岩土体类型、坡体结构、构造、水的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8个评价因子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因子状态进行分级;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应用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再者,利用迭代自组织聚类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  相似文献   

17.
脆弱带坝上后山地区沙漠化因子波动的空间类型与耦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法,确定了生态脆弱带内蒙乌盟后山河北坝上地区年降水、气候产量、牲畜增减变化、气候风蚀力和年大风日数等5类沙漠化因子波动的空间类型。各因子典型场在空间格局、变化方向上极为相似,只是年大风日数相对特别一些,通过分型归纳,将波动的空间类型化为3型6类。A型为全区域变化同步,B型代表河北坝上与内蒙变化反向,C型反映中部的内蒙农牧交错带同北部的乌盟、锡盟草原以及东南部的河北坝上变化反向。围绕与沙漠化的关系,可将各因子1960-1980年逐年的空间耦合类型分为协调型、脆弱型和中间型3种。依据波动的空间类型,可建立地区粮食、牲畜在极端灾害年区域间的协调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佳运  石小亚  罗金  冯卫 《灾害学》2021,(1):122-127
随着山区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张,城镇边坡风险评价与分级成为亟需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同时,对于山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决策等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该文以吉县吉昌镇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黄土高原城镇边坡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系统研究,通过完善、优化城镇边坡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重新厘定城镇边坡危险性与危害性的评分分级标准,进而依据建立的城镇边坡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矩阵表确定边坡的风险级别,探索建立黄土高原山区城镇边坡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系统,为山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县、乡、村地方政府组织城镇或农村社区居民为防治地质灾害而自觉建立与实施的工作体制和减灾行动,是一种针对灾害风险进行自我管理的工作体系。实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根本目的是抓住减灾时机,实现实时高效,具体体现为“六个自我”,即“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和自我救治”。本文在理论上界定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定位,可帮助从事具体工作的基层人员更清楚地认识该项工作的实质意义,了解其在国家地质灾害减轻战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龚习炜  龚志红 《灾害学》2006,21(4):79-83
在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地质灾害普遍发育,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不容轻视。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海水入侵等是沿海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类型。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情况,可将沿海地区地质灾害划分为华北沿海-长江下游和东南-华南沿海两个区域。应采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沿海地区不同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