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海洋油气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职业伤害事故在海洋油气开采特别是海上钻井过程中频繁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作业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造成人员伤亡,预防职业伤害事故至关重要。首先对亚太海域钻井职业伤害事故按照工种、作业类型、事故发生位置、人员受伤部位、工龄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分析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发生规律,找到预防海上钻井职业伤害事故的重点监督工种、重点保护部位并提出重视新人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监督,做好警示标志,减少事故高发位置人员的数量等预防对策,并为进一步改善海上钻井安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3.
4.
5.
近十年中国民航事故及事故征候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1996-2005年我国民航发生的32起事故及1 147起事故征候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我国民航事故和事故征候的万架次率及万时率均呈下降态势,机组、机械和机务原因是我国民航事故和事故征候的主要原因,事故征候的主要类型是鸟击、空中停车、偏出/冲出跑道/场外接地,事故征候发生阶段依次为巡航、起飞、着陆、爬升和进近.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寻找事故和事故征候成因和规律.明确安全管理重点和难点;采取有效的预警和预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7.
石油钻井作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风险具有严重性、突发性、隐蔽性、随机性的特点,是石油石化行业中最主要的事故频发区之一.震惊世界的“12.23”事故以后,在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的指导与监督下,事故较以前明显减少,但钻井作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因素不会被消除,只能通过人的因素去预防事故发生.安全葡萄图从人的因素考虑,结合了人体生物节律与葡萄图两者的优点,除了具有葡萄图的特点外,还具有预测性、记录性和选拔性,是安全管理方面的一种新方法.安全葡萄图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加强人员安全管理来减少和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该方法简单实用,适合于钻井等高风险行业使用.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运用翔实的数据,阐述了林业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的过程,介绍了当前牡丹江林区的安全生产状况,着重探讨了死亡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对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过本单位10年各类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针对事故高发性的几率分布,对安全投资的投向进行了重新调整,确立了投资增长点,在实践中对减少事故的发生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1.
基于风险的概念,在对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设计、工艺设备、施工管理、复杂情况和事故等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钻井工程风险量化方法———风险评估指数系统。此方法结合科学计算和专家经验,确定了固有风险指标、事故易发性指标和后果严重度指标等三个指标及量化标准,并将钻井工程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最终建立了由指数体系、评分体系、风险分级标准组成的风险评估系统。本方法可用于专业机构的风险评估,也可用于安全管理部门的检查,以指导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工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课题组对大庆工程钻探公司349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筛选和验证;构建了海外石油钻探项目HSE管理能力评级指标体系和海外石油钻探项目HSE管理能力评价模型;采用DEA法分别对三个维度下不同地区的石油钻探项目HSE管理能力进行了分析,并运用DEA交叉法对不同项目的 HSE管理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海外石油钻探项目HSE管理能力中健康管理能力最强,环境管理能力最弱;海外不同国别的项目HSE管理能力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提升海外石油钻探项目HSE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HAZOP分析方法是目前危险性分析领域最盛行的分析方法之一,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但是其分析过程仅依靠专家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不仅评价的内容不严格,而且分析的可信程度有限,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高,不能适应工业现场的要求。鉴于HAZOP分析方法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SDG模型的HAZOP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钻井作业过程进行了危险性分析。基于SDG模型的HAZOP分析方法从复杂系统的内部逻辑入手,进行深层次的推理,不仅提高了分析效率,而且分析所得结果的完备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CFD的深水钻井溢油事故定量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深水钻井作业过程中的井喷溢油问题,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UDF函数给定海流流剖面、波浪入口边界条件和海水静压分布情况,结合标准k-ε方程,采用VOF模型实现对油、气、水三相自由面的追踪,建立了溢油扩散事故数值仿真模型,评估深水条件下溢油扩散危害区域,研究海流流速、溢油量对原油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流流速和溢油量是原油扩散行为和危害区域分布范围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海洋钻井平台事故致因分析与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已发生的海洋平台事故基础上,从人因失误、工艺设备、物料危险、管理缺陷和危险环境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事故致因因素,提出海洋钻井平台事故致因评价框架,提出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24个二级评价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各指标的标准权重值.最后针对某在役海洋钻井平台,开展实例研究.为实际评价海洋钻井平台事故风险提供一种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石油企业在承揽海外石油钻探项目的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能顺利进行,需要进行风险预警管理。基于150份完整有效的调查问卷数据,以大庆海外石油钻探项目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专家法、AHP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庆海外石油钻探项目的风险预警管理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海外石油钻探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政治经济风险对海外石油钻探项目影响最大,社会文化风险影响最小;政治经济风险中,经济风险的影响远大于政治风险的影响;财务风险中,与获利相关的直接风险大于间接风险;地质条件工程与技术风险中,地质条件风险大于技术风险;社会文化风险中,与东道国语言差异造成的风险影响最大。最后,提出了相应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引发井控风险的因素很多,各因素对风险的影响也大小不一,做好井控风险诱因影响程度大小的评估工作是有效降低井喷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基础工作。专家调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调查方法,但是组织大量的专家进行井控风险诱因的调查难度很大,本文采用改进的专家调查法,通过调研专家的文章、谈话、评论的方式来代替组织专家开会研讨的方法研究石油钻井井控风险诱因,改进的专家调查法所得出的调查结果与现场实际一致,表明了该方法科学、简便易行。这种对专家调查法的改进可以推广应用在其他行业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井喷爆炸事故造成的巨大经济和环境问题,从消除井场点火源出发,讨论了井喷发生后防止爆炸的问题。基于井喷爆炸事故统计信息,利用事故树法,分析了井场可能存在的点火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井场防止井喷爆炸的措施。分析发现井喷爆炸主要分布在井喷后小于5分钟和井喷后大于1小时时间段,点火源主要为井场存在的点火源和后续抢救工作时带入的点火源;井场点火源主要分为明火、电火花、撞击火花和静电火花,通过井喷爆炸事故统计分析,电火花和撞击火花同样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复杂煤层赋存条件下下向钻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普遍面临钻孔封孔效果不理想、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失败、钻孔进水损坏压力表等问题。针对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压封孔技术即联合持续增压二级封孔测压技术,阐述了该工艺的基本原理,配制了新型发泡水泥和封孔粘液,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动态封堵发育中的裂隙从而实现准确快速测压。 相似文献